..续本文上一页有人坐坐,坐坐,他就会浮起来,是没有错,是绝对可以做得到的。我这样讲,我不是暗示你说,你又来跟我讲,师父我在打坐的时候浮起来了,没有人看到不算的,自己想的都不算的,那是真的,是因为你的息,你要能控制,你不能控制哪有算呢?那不然就幻境。不一样。
这些息身,呼吸身的变化,呼吸身的种种相跟你色身种种相结合的时候,他就是有种种状况。种种状况不同。你不要以为我讲的很简单,你要试试看才知道。真功夫是真的状况。文章在写很简单,因为字都一样大嘛。你也看不出哪里有特色。但是这功夫用下去就是不同。这个息身、色身、念身三身中的一切相都能够互相交融。
今天我们色身的状况,就是这个息身,念身跟色身相交融的组合。组合的好,那就福报健康,组合的不好,那就是业报,那你自己看看,修行它很殊胜。真的生命的改造是这样改造的,你要不了解这个,你当然不知道,那么要进行这种东西,你只有从前面一步一步来。
现在看看我们是真正的工程师,你是不是真的这样过来,之所以这样要求严格啊,不是没道理,你在这严格的环境中在那边躲躲闪闪,找个夹缝溜出去,那你不能成就。就像那打铁一样,铁锤要打下去,你溜,溜掉,铁锤没有打到你,我告诉你,你照样也是烧的红红的,再抓回来,一锤下去,咦!你又跑掉啦,好!还是要再回来,你要锤到愈好,你不会溜走的话,那你成就愈快,这(是)一定的道理。这锻炼不止那么麻烦,它把你烧得红红的,打一打以后放到水里。哧~~哧以后再烧,它不是让你冷了就好,还要再烧,那要怎么办?你说那一次就好了,那对不起,反复!所以才叫百炼成钢,才能削铁如泥。
现在,师父讲到说坐一坐就会飞起来,你看,不要两天就会有人飞起来了,师父你看我这样对吗?你不要问,一定不对,这个不是给你暗示,这个要告诉你,你真的用功,到了那个程度,你可以这样用,你没有功夫,你怎么来呢?随便道听途说两句,就好像很厉害了,你最好不要把这种话拿出去跟人家讲。跟人家讲,(那是)你师父很高明,那你呢?两光!你给人家讲那高明的给人家听干嘛?你又没有那种程度,你为什么要讲给人家听?你师父那么会教,那你呢?你是那么不会学?哪有这种状况!这是告诉我们要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懂得运用。那我们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那你就好好把基础打好,把基础打好。这个都是实际的,不是想象的,不是意见争执的!
我们再看结论,至于二、三、四禅乃至四空定的努力是功夫的深浅问题。这个二禅、三禅、四禅的部分,我们也可以说是初禅的一种附带的这种成果。就像前面讲的,你可以继续延伸,继续延伸。
我们跟各位说,在数法中你就可以治病,你要从数法中延伸出来跟人家治病,那个功夫也蛮大的,但是你不能出三界,那就丧失了我们的这种基本目标。你到了随法,那你可以预知自己的一生。到了止法你更可以测知天下大事,过去、现在、未来。从随法开始,随法对自己。止法可以对于整个社会状况,但是那些都是附带的作用,你要去发展那当然要下一番功夫,可是跟你了生死断烦恼没有一点关系。观法、还法、净法都一样,可以有那一种扩散。
那么这个地方讲的二三四禅,就等于是净法的一种什么?一种扩大,一种附加的作用。当然你要再下功夫也可以,不是不行!不过我们是告诉各位,你可以不用,但是当你出了三界以后再回来,想要用神通度众生,那这个可以。
在佛世时代,这些大德,他们很多人有这种功夫,因为他们已经成就,不然剩下来的生命干嘛?放一把火把它烧掉太可惜。那么他就锻炼一些比较稀有的功夫来饶益众生,来给众生起信,但是我们发现,现在末法时期的众生变成执着那些神通,而不知道目的是在了生死。所以我们不鼓励大家修那些。那么二禅、三禅、四禅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可是我们也不鼓励,你只要到初禅定就好啦。
对于发无漏智心的行者而言,那不一定是主要的目标,可以个人的兴趣而决定之,本文不另深入。我们不在去详细探讨这些。到这个地方,这个功夫可以让我们的色身,由欲界的四大完全转变成色界的四大,这已经转变完成,当然这个色界只是初禅天,初禅定,并不高明。但是这个时候,你的妄想啊可以完全止息。你的欲望可以完全终止。那么你要出三界那就快啦。
这个时候跟各位说,你怎么持戒,怎么发菩提心,那这个时候来讲才比较正点。要不然你现在讲的怎么发心都是你自己想的,怎么持戒呢?也是你自己想的。师父我受菩萨戒可不可以煮猪肉给家人吃?你都是妄想,受菩萨戒跟卤一锅肉给人家吃有什么关系?到底这当中有什么关系吗?你都妄想在起作用,妄想当然有关系。你从实际修行中来讲,这些根本不重要。还有讲师父,听说秋天登革热会流行,我受菩萨戒可以不可以买喷效?可不可以?受菩萨戒不能去买喷效,那受具足戒去买就好啦,是不是?那叫莫名其妙。你根本都是妄想,不是真实的,一个修行者对于他所行的部分要清清楚楚。我跟各位讲过,清清楚楚!心在那个境界,现在你所遇到的境界都是化境,生活中的境界也是化境,那你在生活中的这种境界,你是不是清清楚楚?你不清楚嘛!还有糊里糊涂。师父,我以前没有受戒,诵经的时候都站着,不过现在年纪大了,受了菩萨戒,诵经能不能坐着?当然可以啦,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因为他对于他生活的这个化境根本不清楚。(而)你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啦。我举个例子,要是说到你是巧合,你不要说,我怎么知道?纯属巧合,因为一般人生活本来就是糊里糊涂过来的,好多人找工作你去注意看看,社会上很多人找工作,为什么找这种工作?哪知因为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所以有就好啦,哎呀!找工作那么难,对不对?在家里等了两年找不到工作,既然有了,管他三七二十一上班再讲,那他在作什么工作,他根本不知道,根本不知道,他是为了薪水,为了生活,他在做什么?他怎么知道?
你看我们很多计程车司机都是marster硕士啊,他硕士读哪一系?开计程车系!是吗?有这一系吗?没有办法,他对于他所处的那一个境界,他的心完全不了解。既然要开计程车司机,大学四年,研究所二年可以不要读了,那还可以赚得更多。为什么要走上那一条路呢?是因为你对于这个境界看不清楚,当然你看的很清楚你放弃一切,我要过一个自由自在的潇洒生活那就不一样,那当博士也可以,也可以来开计程车,因为他就不要过那些生活,因为当计程车司机最自在,我今天高兴,我停车给你上来,今天我不高兴!师兄不在,车子不动,可以吗?他端坐禅堂,车子休息放假,可以,因为他可以很自在自己当老板。但是一般来讲,对于他这种生活环境他都不知道。
我们现在修行也一样,大家进来做什么?只是接受这种生活模式、语言模式,只是这样而已,并没有进入到对于这个境界真的能够安住,能够清清楚楚、能够产生喜乐。你在这个行法当中真的能够产生喜乐,天下大事怎么样跟你根本就无关,不会说周遭这些人一二句话,三二句话啊,就把你弄得昏头转向,不会的!因为你会钻到里面去嘛,你就钻不进去,你就会注意外面的情况,我坐在这里,那个人怎么会这样看我?我坐在这里,那个人为什么这样看我?你怎么知道他这样看你?你根本没在坐嘛。为什么?我们就产生这种问题。心不定、不清楚、没有喜乐,那你就只有空壳子而已。希望大家赶快把这个心境给予突破,重新来过,从基础上一步一步过来,你才能有可能,才有可能完成。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这个后面我们明天再跟各位做个结论,这个妙行的部分。好!
(2011-6-6,本集由云淡风轻录入完成,校对云在蓝天、观心)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四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