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就是弘法,不是要給誰看的,是給廣大的群衆看。要自己在文章裏面辟一個專欄,歡迎指教,對我所寫的有問題的話,那請你投稿到編輯組指名給我,那你自己再作答,這個才是承擔!
人家寫信來,就馬上遞給師父,你看人家有問這個問題,你替我答,你造的業要人家幫你擦屁股!我們自己承擔,要敢勇于去挑戰。
跟各位講,修行是勇士的行爲,這裏比較像的形容詞叫“探險家”,我們要面向未知,挑戰未來。不是一直躲在已知的範圍裏頭,那你怎麼會成就呢?了生死,出叁界,我們哪有經驗?你既沒經驗要去達成,那不是在冒險嗎?你不是像探險家嗎?我們要朝著那樣的一個方向前進!永遠都在探索著未知的領域!這是個浩浩蕩蕩的行爲,不是說一直躲在已知的範圍裏頭,你什麼時候才會進步,什麼時候才會有突破?
而修行本身是這個樣子,一枝香比一枝香,都是朝向未知的領域發展的,在已知的範圍繞來繞去沒有用,那不過在兜圈子,那好像在操場裏面賽跑一樣,再跑也是這一段路。不是,我們不是這樣訓練的,我們這種訓練有點像野外求生一樣,把你裝在炮管裏頭,一炮打出去,看你丟在,掉到哪裏去,自己想辦法活下去,那你才會有新的境界。你說丟在炮管裏頭,一炮打出去就粉身碎骨了,你想的,會粉身碎骨的也要讓他粉身碎骨,不然怎麼叫作探險。
我們現在就是,成敗、計較、得失心太重,所以不能成就。修行真的在這個法門上,各位要笃定、豁開了就這樣作下去。我們不是,跟人家吵架的時候是完全豁開了,好一副英雄的模樣,那修行的時候豁不開,那不行!在任何環境裏頭,我們完全承受下來。是一個很沒有用的人,不要緊,但是在正法行上面,一定要完全承擔起來!這一點才重要。
我們現在剛好相反,正法行上走不進去,結果世間瑣事上面,個個都是英雄,尤其在吵架的時候,那聲音特別洪亮,叫他起來做心得報告的時候,沒有啦,我不知道啦,然後師父阿彌陀佛,我有個問題請教,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啦,講了老半天,要講什麼也不會講出來,吵架的時候很厲害,尖酸刻薄毒辣的滔滔,一口氣滔滔不絕都出來了,爲什麼?顛倒。我們在這個地方一定要把它弄清楚。
當然,行者到了這個階段,淨法的階段,那些情況是統統沒了,可是我們現在,在數法還沒有完成之前,那些習性一定要統統矯正過來。到了數法完成以後,大概就比較沒有那種情況,因爲你的欲望已經減低了,法喜已經感受了,應該是虛心向道的時候,所以這種情況,它會刪除掉。我們今天這些情況沒有刪除掉,所以你會一直在那邊繞不出來。
我們往下看,行者當知,此時,心的鍛煉已經到達精純的地步,妄想已經止息而超越欲界,身的鍛煉亦已完成,欲望除卻,舌根、鼻根已經不再起作用,可以禅悅爲食了,其他四根的作用已經降到接近于“零”的地步。這個時候接近禅定。
其實這個時候就是要進入禅定的狀況了,我們只是告訴各位,你在這個時候你應該要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情形,這是指淨法。心,它已經妄想止息了;身,欲望已經除卻了,欲望除卻以後,舌根鼻根首先不起作用,這個舌根鼻根是在我們頂門的這個地方最下方的地方,是這個下面,它的作用,就大腦的這個部分起作用,那麼修行第一個完成的就是這裏不起作用。
我們大家一用功以後,首先,常常會有人看,見到光,光起作用,那光是這個地方的作用,眼根的地方,所以你一靜坐,就好像有光,那是你必然會有的,有聽到聲音,也都是在這個地方起作用的,那是你自己腦筋結構的問題,你不要一聽到聲音,就以爲怎麼樣,沒有啦。你哪有那麼好命?文殊菩薩跟你講什麼?誰跟你講什麼?那(都)是你自己的一種心理的妄想狀態,那心理的妄想狀態就大腦的作用了。
那麼到了這個地方,要完成初禅定,這個部分它自然的就會産生這些現象,我們在這個時候,自己要很清楚的能夠了解到。我們告訴過各位,按照這樣正法的修行,按照這樣的一種行法來講,它自己本身是完全清清楚楚的。我們在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哪個階段不清楚,那就是表示你在那個階段上,本身訓練還沒有完成。你要記得這一點,正法的修行,絕對沒有隱瞞,絕對沒有負作用,所以你自己在做,應該很清楚。
就像我們吃飯,吃飯不會有負作用的,吃飯吃到胃有問題,那大概只有一種狀況,你的胃,你自己本身失去了感覺的功能。人家要吃一個便當就飽了,你連吃五個便當還不知道飽,還要再吃下去,那你當然會出問題。否則不會有這種狀況,但是,你吃其他的點心零食,那就沒有人會跟你說,它不會起負作用的。
所以正常的修行,它不會有負作用,不但不會有負作用,每一個階段的過程,你都能會很清楚。所以我們才說,你在修行的時候,自己應該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不可能弄不清楚。到這個地方,要成就初禅定的這些相,都已經現前了。
我們今天講到這裏,明天再把初禅定的這種特相,那個初禅定的條件,我們來跟各位講,怎麼樣來驗證的部分。
(2011-6-6,本集由能成居士錄入完成,校對雲在藍天、觀心)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