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告訴各位很清楚了。到達還法妄想已經熄滅了,心晃動的這個因素也已經除掉了,你個人的欲望,身體上的欲望也已經差不多了,也應該要說消除淨盡了,到這個地方你也沒什麼欲望了,吃飯也不會想吃了,打瞌睡也不會想打瞌睡了,很自然的了,睡覺也不會想睡覺了,因爲你已經都超越了,這個時候,身很輕盈,息很柔細,念很純熟,很安逸,那這種境界,各位,你有沒有過?沒有啊,不要說有啦,偶爾福報現前的時候,那個生活你會覺得蠻舒服的,這個叁個部分的某一部分會現前,會有那種情況,但不可能叁個部分同時現前,又統和合一的情況沒有,假如有的話,你早就離開欲界了進入色界,初禅定了。我們還沒有,這裏是告訴你這樣的情況。
妄想消除,造成你心晃動煩惱的因素已除,身體的欲望也沒了,就是這樣的一個境界,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真的用功,一天用8個鍾頭來用功,要到達這種境界(需要)叁個月,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爲什麼不能成就?就是你前面的因素太多了,你除不掉。一點工作做,拖泥帶水,人家做工作的人是喊個變,就把工作給變沒了,我們做個工作是喊個變,是把人給變沒了。人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工作還在哪裏。你以這種情況,要達到這種境界,絕不可能。沒有承擔。
所以你坐下來一天八個小時坐,各位真的能坐八小時嗎?想想看,以我們在座各位真的一天要做八小時的話,我保證你麻腿,麻腿國語怎麼講,兩條腿會變火腿挂在那邊了。那你沒有這種耐力,煩惱很多。你不要以爲做事,老是在跟你講做事,做事是告訴你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你能不能突破,突破那一層要求,我這樣做,坐八個鍾頭,等一下你下坐,你就知道那兩條腿會變成什麼樣子,你坐在這裏的時候,那個全身的感覺跟變化什麼樣子,你有沒有那個耐力,有沒有那個意志力去克服,去降伏他,你有沒有辦法說痛,讓他痛,不管他,有沒有可能,他稍微的痛,你就全身貫注,全神貫注的去照顧那個痛,然後就一直想一直想,想種種的理由,看能不能趕快下來,然後就一直想一直想,那個維那師怎麼搞的,還不趕快敲一下,爲什麼?你沒有耐力,連基本的要領都沒有,所以這個境界你入不了。
所以在基礎上,你一定要先去克服,我們講,光是那個呼吸的狀況到底你有沒有搞清楚,我們現在還有人投機取巧,反正師父也不問,但我告訴你,呼吸狀況你看不清楚,你沒有辦法數,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你不會數好,你怎麼數一、二,一、二,所以數法不成隨法不就,隨法不成止法不就,這些基礎一定要弄好。止法沒有你觀法怎麼成?所以我們說止法不成就之前的觀法都是妄想,不是觀照。
講的很清楚了,而觀還只是在化境中,進入還法以後才是定案,你要從這裏看,修行,這個層次過程,步驟都很清楚。不能馬虎,我們會造成馬虎的現象,是你從外面所得來的雜訊太粗糙了,這裏面,你不要看這個小小一個本子,這在世界上還是創舉,能夠把你的心路曆程講的這麼清楚,我看很難,你自己去看看,看有沒有這麼小本子,這個就是一本經,你說《安那般那經》可以,大安那般那經,你不要看這小小幾頁,你要是真的拿這個出去混飯吃,比妙先生,比清小姐,比宋八力你都還有的混,什麼叫*輪功,跟這個怎麼比?
所以已經整個過程都跟你講了,到初禅定的部分,因爲二禅以後我們就不講了,那個部分,你只要從初禅去用功就可以了,就等于到淨法以後的附加作用,那你要用功就一直往前趕。深化就可以,所以這個部分,各位一定要去弄清楚。這一段講的,是講說禅定的産生是從這種化境中來,因爲有境界,所以禅定的産生叫色界,因爲他有形有相,色界是有形有相。
我們在講習常跟各位講說,要怎麼出叁界,大家都講出叁界了生死,你怎麼出叁界,要出叁界很簡單,欲界的欲望第一個,第二個色界的形象,第叁個無色界的想象,這叁個你完全破除,你就出叁界了。欲望你能除嗎,這個形象色相你能除嗎?
整個曆史上,我看破色相的凡夫只有兩個人,哪兩個人你知道嗎?一個是孔明,他討老婆選一個最醜的,他不是選漂亮的,他爲什麼?醜人安心啊,不會作怪。漂亮的女孩,不好照顧他能夠超越色相,我們不是,不是選白馬王子就是選白雪公主,通通被相迷倒了。你還怎麼出叁界?心不安住不可能。
在這個世間要真的做到這一點,還真不容易,色相的影響大不大?還是很大,像臺北市街頭多少婚紗禮服店都是專門在塑造色相的。那些美容,瘦身,減肥,那是不是通通在塑造色相,形象啊,在迷人,多少欲望,今天流行西施型的,通通要把他瘦下來,你看過幾年要流行楊貴妃型的,你看看,每一個人都要胖起來,形象啊,還是很影響人,形象,欲望以外,那就是想象,多少人在編織狂想組曲,多少人活在象牙塔裏,通通是靠想想的。這叁個能破,出叁界就完成了,所以要怎麼出叁界?你要了解他的標的。叁界的特色是什麼你都不知道,你怎麼出叁界呢?爲什麼叫欲界色界無色界?你連這個東西都搞不清楚,怎麼出叁界?
除開我們教法中的這些人,你跟一般的佛弟子講講看,佛法要我們了生死出叁界,請問你怎麼出叁界,怎麼了生死?所以你在這叁個因素的前提之下,你只好生死輪回,那麼要了生死我們也跟各位講過,了生死跟出叁界定義不一樣,生死輪回一直相續不斷是因爲相續心,相續心不斷,什麼叫相續心,就是你的慣性。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相續心給剪斷,那你就了生死了。
那換句話說,要把慣性給破除,怎麼破除慣性?培養覺性,有沒有很清楚,所以覺性是了生死的一個秘方,講的這麼清楚,那你還搞的很糊塗,那每次我講到這裏你就剛好在打瞌睡,那我講完了,你又醒過來了,那每次就沒辦法了。爲什麼這麼巧啊,你障道障的真完美啊,剛好講到這個重點你就睡著了,那看電視也是一樣,那看到那裏呀,輻射性太強了,昏倒了。人家講完了,你就醒過來了,真絕,障道有點偏差不要緊,障道不要障的太完美。
這個是我們講的幾個要領,那各位將來要弘法利生的時候,把這幾個要領拿一個出去,保證你吃不完,夠你混的,要混你要混個有聲有色,要有內容的混,不要沒內容的混。在下一段“此階段完成則稱之爲禦心得定”這個應該來講叫禦心得禅,因爲還法結果就應該得禅定了,是禅的意思,不過傳統中的習慣是講定,所以我們叫做禦心得定,此時已經完成了調身、調息、調息的所有功夫。
“行者當知,調息可給予調身,調身的效果又可給予調心,始終調息而顯呼吸身,使呼吸身與色身融合,故曰調身,當身調輕安柔和之後,念就是注意力的凝謐安詳,亦與身合此之謂調心,是指叁身合融,欲界四大開始轉化成色界四大。”這像不像一件大工程啊,所以我們說這個叫生命改造的工程。這個工程偉大,你生生世世的輪回當中,這個工程是最偉大的工程,而且他也最微細,很精密的工程。這麼精密的工程,我們跟你講的這麼清楚,我希望各位珍惜他,這個地方我們跟各位講,調身、調息、調心,通通完成。
但是我們應該要知道,他是從調息來的,從調息那麼及于調身,再從調身及于調心,你要記得這一個,調息、調身、調心,這個跟我們大乘禅法不一樣,大乘禅法在調心、調身、調息,修法不一樣,一個是從調息下手,一個是從調心下手,調息下手這樣過來你知道了,息入息出息入息出,呼吸的軌迹,然後這樣過來。
這是因爲,呼吸是與生俱來,假如你不呼吸,你早就在那邊挂黃牌位了,那你有呼吸,可是你不知道呼吸的狀況是什麼,人人都有呼吸,人人都不清楚是怎麼呼吸的。所以,這個行法從這裏來,大乘禅法就不是了,大乘禅法也告訴你一個與生俱來的,就是你的心會有作用,你的心在起作用,你看看小孩子,一出生小小,眼睛在那邊張開,他不知道。但是,餓了他會哭,尿布濕了他會哭,過一個月以後,眼睛張開你自己看看,爸爸站這邊,他頭就轉過來這邊看,爸爸站那邊他頭就轉過去那邊看,媽媽站這邊,他就站這邊看,頭,眼睛會跟著跑。這個時候他的心已經在作用了。他會去注意,去捕捉他所要的。
但是同樣的,心的作用,與身俱來,我們都不了解心是怎麼作用的。那麼大乘禅觀從心怎麼作用下手。所以就大乘禅觀的指導跟小乘禅觀的指導不一樣,小乘禅觀從息入息出息入息出,你注意看身體開始起變化,同樣的,大乘禅觀從心的作用,因爲心沒有心入心出,心沒有出入,但是心作用的軌迹你要去找出來,這個就麻煩了,所以大乘禅法的下手處非常麻煩,複雜、微細,而一般人不知道,就搞到最後,大乘禅法變成吹牛禅,都在吹牛了,講起來,境界好高,手法好高,結果,根本就在吹牛,李登輝講吹牛的、虛構的。
所以大乘禅法有這個流弊。我們要弄清楚,大乘禅法照樣也可以跟這個一樣踏實,一樣這麼踏實,真的,但是你會發現,安那般那這樣的行法,沒有宗教色彩,你哪裏看到宗教色彩?他就直接從這裏來,大乘禅法一定要有宗教色彩,假如沒有這種宗教情操的培養,大乘禅法很容易産生偏差,因爲你容易虛構,你容易吹牛,因爲心是看不到的,他不像息入息出這麼規矩,所以大乘禅法要透過那個摸索階段進入正行啊不容易,絕大部分人都在這個地方陣亡了,陣亡了可是他不知道,他還是顯現那個相。
所以大乘經典裏面非常強調,到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不止現在,佛世時代也有末法時期,是指人心,那個人心怎麼樣,他是獅子身中蟲,還食獅子肉,爲什麼會有這種的情況,因爲他在吹牛,他的行法就是吹牛禅,他不是真正的,按照那個指導要領在進行的,所以會産生那種現象。
我們這個是告訴你,小乘禅從息入息出下手,大乘禅從調心下手,觀察心運作的軌迹,一樣的,行法過程都一樣的。標的他的手段不同,它的息入息出只是一個手段而已。因爲它到觀法還法的時候,化境産生,息入息出已經丟掉了,但是息入息出還是有,它透過這個息入息出在這邊起作用,所以到觀法我們講小通天,到了還法到這裏,欲界四大開始轉化成色界四大的時候叫大通天。禅棒兩只,大的那一只,那就表示你整個脊椎骨從最下面的一節脊椎到頂門,他完全打通的狀況,你四大就完全變了,完全改了,是很具體了,不是用說的,修行是這麼踏實。
誰會騙人呢?你爲什麼要去給人家騙呢?這個地方沒有了,他一步一步教你,你到這一步還沒有完成,下一步不能修,所以自己不要口說我到哪裏去了,那沒有用,臺灣人喜歡講,我師父說我證阿羅漢了,你師父證阿羅漢,你師父說你證阿羅漢,那你師父證什麼?證羅漢果?還是證奇異果?不是這樣證的,我們到國外去很多人這樣講,他跟南傳來修,他師父說他已經證得初禅定了,二禅定了,叁禅定了,是這樣嗎?這個不是你講的,你要懂得整個過程,是很微細的,我們不是說他不容易達成,而是真正達成了那種殊勝啊,那不是一般的狀況,是可以達成,你必須這樣來。
那麼大乘禅法當中,那個摸索階段特別長,大概現在各位都談到的,爲什麼臺灣的電視上面你所聽到的講經弘法都是講那些常識,故事,了不起講一些知識就不得了了,爲什麼?通通在摸索階段裏頭。而且又沒有辦法理出一條頭緒來,這個就很麻煩,臺灣話講的,在這個摸索階段中,叫做如蒼滄,如蒼滄怎麼講?一團亂七八糟的在這一裏,反正這裏面都是佛法就對了。那這裏面怎麼來拿出頭緒來,那你自己下功夫了。
所以不進去的人不醉倒,一進去的人通通昏倒,不信你看看,現在學佛人自己,我常跟各位講,要找到自己的法門,大家都聽到像沒聽到一樣,什麼叫法門?有啊,我在念佛,念佛就法門啊?怎麼念呐,念到一心不亂就好了,怎麼念到一心不亂?
(2011-6-12,本集由我心飛揚,觀心聯合錄入完成,校對雲在藍天、觀心)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