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和上講經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二集
我們昨天談到禦心得定,這裏面跟各位談到說,調身、調息、調心的所有功夫已經完成。那這裏,這個文是寫調身、調息、調心,(是)從大腦取向(來講)。大腦的想法來看是調身、調息、調心。那從修行的這個過程來看。我們跟各位講,安那般那法是調息然後調身、調心。大乘禅法是調心、調身、調息。你要留意一下。它的下手出不同。
安那般那是從調息下手,大乘禅法是從調身下手,所以情況不一樣。我們用大腦的人會一直著重調身。所以,怎麼吃才健康,氣功怎麼打身體會健康,那就這樣産生的。我可以告訴各位,從調身下手的人修行,一概不會成就。不是說調身以後不能修行,是因爲調身以後你會執著在那個地方。尤其是道家,有一派非常討厭,跟藏密的雙身法一樣,調身以後他就食色性也。這就是很麻煩的事。練功練得很強壯就什麼采陰補陽,這(在)西藏就叫雙身法。他調身幹什麼(呢)?享樂派、享樂派。所以用調身不是不能修行。調身以後進行的通常都錯了,十個有九個修錯了。調身以後去練武,練武以後,我們很少看到有幾個練武的人不跟女色有問題。那你就知道調身的弊病有多少?
真正修行,色身你不要管它。你看南傳原始,他們叫做原始佛教的這一邊,用安那般那來就是先調息,就是調息。那麼大乘禅法,它發展出來是調心,調身根本就不用去考慮,身體健康不健康根本就不重要。所以這一點你要了解。
修行跟社會上的人用心的方法不一樣。我們很多年輕的朋友我們一再這樣跟他講,這是一個思維模式的訓練。大家喜歡讀社會的學校,爲什麼呢?因爲社會的學校它有文憑。社會的學校要的是什麼,你弄不清楚啊。你拿了那一張文憑,跟你了生死有關系嗎,有沒有關系?但是它在一個地方很好用,(在)社會謀職的時候它有用。可是假如你要進入道場,那我們跟你講說,譬如,你現在要在外面再讀兩年或者叁年。那我跟你講說你這叁年不如到道場裏面來,得到道場的認可以後,那我們說不定就直接送你出國。那你英文可以直接培養起來。爲什麼?因爲你要跟道場,有一個默契、一個共識,要讓人家認爲你是可造就的人才。
好了,你一個人在外面混了叁年,多了張文憑,你還要進道場來再混叁年,那你不是浪費叁年嗎?可是這種想法你就不會這樣想。你說“我先拿到(文憑)”,拿到以後那你還要再浪費叁年,那你不知道。因爲直接的訓練法跟你那一種形式上的訓練不一樣。
我們學佛這個訓練也是一樣。你調息、調心是直接訓練。你要透過調身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可是調了身以後身強體健、福報現前,你怎麼調?那個時候社會上的物欲,它引誘你就不一樣。關鍵就來自于調身到最後是健康,健康屬于世間法。世間的誘惑力太強了,所以透過這個部分要想完成的不多。
所以我們從這個原始教典上來看你可以看到,調心大乘的、調息小乘的,我們可以從這裏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這裏跟你特別做一個注意,行者當知:調息可及於調身,調身的效果又可及於調心。這是從安那般那行法中來談的。你大腦中所想的,調身以後身體很健康。健康以後,息就順了,息順了,身就怎麼樣……這一套我也懂啊,不是你懂而已,大家都懂。但是調息以後可以調身,調身以後可以調心,這一套你就不懂了。
所以爲什麼我們修行人講說,身體生病的時候你可以不要管它,關鍵就在這個地方。你只要好好調息,身體的病就會轉;你只要好好的調心,身體的病它也會轉,原因就在這個地方。那你假如說這樣我一定要直接從調身下手,那當然也可以。大概你除了身體健康以外別的沒有了。那你對于了生死這部分就發生障礙了。那你還是沒有達到了生死、出叁界的目標,而且你又要重新再來,還是要從調息下手。你從調身下手,就等于多此一舉。這個地方我們提供給你作爲一個參考。
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從調身下手,大概你會飛起來,會啊,你會成爲仙人。不管你會飛也好,你成仙也好。仙不是沒洗澡的那個藓。你成仙以後你都在欲界內,都在欲界內還沒有離開欲界。你透過調息就超過欲界了,進入色界。所以透過調息,色身的轉化相當的大,是由欲界的四大轉變成色界的四大。你透過調身,你沒有辦法轉變成色界的四大。就算你會飛,你都在欲界內飛,你還有欲望。
你去看看,《賢首品》上面講的,很清楚:那些龍王、那些天人有那麼大的神通,可不只會飛而已,他還有欲望。還有貪、嗔、癡,都在欲界內。我們離開欲界進入色界的時候至少欲望沒有了,貪、嗔、癡也降伏了。就算有微細的貪、嗔、癡也不過到叁禅天而已,四禅以上就沒了。
所以你可以從這裏看到,真正的修行跟你的大腦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你完全用大腦來修行那最高也不過非想非非想處天,用大腦絕對無法出離叁界,因爲它最高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是想天。我們欲界是欲望,色界是色相、形相,無色界是想像。你這叁個要破,那你才能出叁界;這叁個不破沒有辦法出叁界,很清楚。所以我們跟各位講這叁身怎麼融合。這是我們昨天所談到的地方。
今天我們再看下面二十叁頁最後一段。修行至此,修行到這裏,息、身、心叁者已達統合渾融一如的地步,也是道家所謂混元一氣,朝元的境界,而可入色界之前行俱足已。
這個地方我這樣講算很大膽。這個佛教最討厭的就是道教,中國的佛教討厭這個,因爲魚目混珠。可是你這個境界確實就是這個樣子,這是從事實面講。而道教所謂的混元一氣朝元的境界,你要懂得它是在講什麼。
我們講到這裏要跟各位講的就是,你那大通天通了。昨天也跟各位談到這個地方。(當)你這個息身、色身跟這個念身叁者結合成一體的時候,這個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議。當你注意力調到哪裏的時候,那個地方就會超越。
我胃不好,我注意力移到胃部去胃就好了。你說我每次坐下來就是這樣,就是那個不倒單菩薩的樣子,一坐下來頭就掉到那個肚臍下面去了。那是因爲你不當的功夫修成了,正當的功夫沒有修成。當你坐下來一直彎腰下來的時候,這裏面有兩個現象:第一個你骨質疏松;第二個你營養不良。所以你才會變成那個樣子。
那你現在把這一個部分訓練完成以後,你只要注意把那個意念從這一個小通天的地方移開,移到腰部來你腰部就挺直了,移到腹部來腹部就挺了,你移到胸腔部來胸部就挺了,你移到頸部來頸部就正了,它自然就調過來了。你什麼脊椎彎曲,什麼移位長骨刺,你這樣讓它跑一遍的話,骨刺縮進去,你脊椎自然就會正了,沒有爲什麼。所以打坐的人他的骨頭常常叩、叩,常會有這樣,爲什麼?因爲他到了這種功夫。
我們人到了差不多十歲以後,那個腰部以下的那脊椎骨都已經黏在一起啦。除非你從小就開始練什麼瑜伽、芭蕾舞那些,那個地方的骨頭才會一直保持著松開的。我們那個脊椎骨現在都黏成一片。但是你經過這樣坐法以後,它會一個一個把它解開,也就是僵化的地方它都還有辦法把它松開。你看看你的四大是不是轉變了?(當然)是完全轉變了,不是你想象得到的,絕對不是你想象得到的。所以這一個訓練我們自己要懂得,並不是道家講的這些,我們就一定認爲人家錯,不是這樣,這只是語言模式的不同,那所指的那個境界是一樣。
那我們自己看看,你自己用功的情形是不是到了這個地方。因爲這裏再過來就要進入禅定了。禅定境界要展開之前,你那個修行的功夫要一直進入,所以前面講的基礎你一定要打好,打好那個基礎,不然你沒有辦法進入。這是跟各位講你在外面常常會遇到的,道家的這些老道士他們修行有功夫的也是會到達這個地方,到了還法的這個階段。當然,他所用的語言跟術語跟我們不一樣。那你可能不適應他的語言模式,因爲不適應他的語言模式就把人家評判爲外道,恐怕是不對的。他這語言模式可能還是非常內道。我們佛弟子中才有很多外道。講一講都心外求法的外道,那就不對。沒有錯,我們在皈依的時候盡形壽皈依佛、皈依佛竟終不皈依天魔外道,這沒有錯。可是他的講法沒有錯,我接受他並不表示我就是皈依天魔外道,所以這一點你要弄清楚。
後面又給各位一個注意。行者當知:此境界中息,熄了。這個熄了應該有個火字旁的熄。但是因爲這樣寫所以休息的息也一樣,身也息了,熄滅了,心也息了。所以我就不用火字旁的熄,統統都用這個息,叁者皆同時轉化了。息、身、心同時轉化。心息就是妄想息,身息就是欲望息。故調息完成則一切都止息了,現在所剩下的是入禅定成色界身了。我們期待的境界就要來臨了。各位平息以待,是這樣嗎?告訴各位要進入這個禅定是浩浩蕩蕩的、是非常壯觀的。
因爲我們都從解門。你現在“就是,對,快點講下面是什麼”,所以叫做平息以待,你弄錯了。從行法的基本上來看,要進入禅定有點像什麼你知道嗎?像坦克大決戰的那種情況。幾百輛大坦克車同時並進那麼樣的雄壯。不像我們現在,大家憋著氣趕快講下面,我就要入禅定了。不一樣!憋著氣怎麼入禅定呢?
因爲前面已經跟你講了,息熄了、身也熄了、心也熄了。你看到熄了,都完了,熄了跟完了不一樣。這個熄了,生命才真的全部複活起來。我們是用這樣形容,像大花園裏,百花盛放的那種情況。爲什麼要用這個來形容呢?就是指我們的生命全方位的觸角、全部展開。這有點像什麼?像那一天大停電,大停電的狀況中,就好像我們欲界的色身,你很多生命重要的關卡,全部關住了。現在突然來電了,啪、啪、啪、啪全部打開了,我們生命所有的關卡,就像那個時候所有的燈光全部打開一樣。天下通明而不是幽冥晦暗,所以它是很壯觀的,我們不懂這種境界。你不要看禅定,你由欲界入禅定的感覺,就有這種影子出來了。
剛才我跟你形容的境界…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