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二集
我们昨天谈到御心得定,这里面跟各位谈到说,调身、调息、调心的所有功夫已经完成。那这里,这个文是写调身、调息、调心,(是)从大脑取向(来讲)。大脑的想法来看是调身、调息、调心。那从修行的这个过程来看。我们跟各位讲,安那般那法是调息然后调身、调心。大乘禅法是调心、调身、调息。你要留意一下。它的下手出不同。
安那般那是从调息下手,大乘禅法是从调身下手,所以情况不一样。我们用大脑的人会一直着重调身。所以,怎么吃才健康,气功怎么打身体会健康,那就这样产生的。我可以告诉各位,从调身下手的人修行,一概不会成就。不是说调身以后不能修行,是因为调身以后你会执着在那个地方。尤其是道家,有一派非常讨厌,跟藏密的双身法一样,调身以后他就食色性也。这就是很麻烦的事。练功练得很强壮就什么采阴补阳,这(在)西藏就叫双身法。他调身干什么(呢)?享乐派、享乐派。所以用调身不是不能修行。调身以后进行的通常都错了,十个有九个修错了。调身以后去练武,练武以后,我们很少看到有几个练武的人不跟女色有问题。那你就知道调身的弊病有多少?
真正修行,色身你不要管它。你看南传原始,他们叫做原始佛教的这一边,用安那般那来就是先调息,就是调息。那么大乘禅法,它发展出来是调心,调身根本就不用去考虑,身体健康不健康根本就不重要。所以这一点你要了解。
修行跟社会上的人用心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很多年轻的朋友我们一再这样跟他讲,这是一个思维模式的训练。大家喜欢读社会的学校,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学校它有文凭。社会的学校要的是什么,你弄不清楚啊。你拿了那一张文凭,跟你了生死有关系吗,有没有关系?但是它在一个地方很好用,(在)社会谋职的时候它有用。可是假如你要进入道场,那我们跟你讲说,譬如,你现在要在外面再读两年或者三年。那我跟你讲说你这三年不如到道场里面来,得到道场的认可以后,那我们说不定就直接送你出国。那你英文可以直接培养起来。为什么?因为你要跟道场,有一个默契、一个共识,要让人家认为你是可造就的人才。
好了,你一个人在外面混了三年,多了张文凭,你还要进道场来再混三年,那你不是浪费三年吗?可是这种想法你就不会这样想。你说“我先拿到(文凭)”,拿到以后那你还要再浪费三年,那你不知道。因为直接的训练法跟你那一种形式上的训练不一样。
我们学佛这个训练也是一样。你调息、调心是直接训练。你要透过调身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可是调了身以后身强体健、福报现前,你怎么调?那个时候社会上的物欲,它引诱你就不一样。关键就来自于调身到最后是健康,健康属于世间法。世间的诱惑力太强了,所以透过这个部分要想完成的不多。
所以我们从这个原始教典上来看你可以看到,调心大乘的、调息小乘的,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得很清楚。所以我们这里跟你特别做一个注意,行者当知:调息可及於调身,调身的效果又可及於调心。这是从安那般那行法中来谈的。你大脑中所想的,调身以后身体很健康。健康以后,息就顺了,息顺了,身就怎么样……这一套我也懂啊,不是你懂而已,大家都懂。但是调息以后可以调身,调身以后可以调心,这一套你就不懂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修行人讲说,身体生病的时候你可以不要管它,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你只要好好调息,身体的病就会转;你只要好好的调心,身体的病它也会转,原因就在这个地方。那你假如说这样我一定要直接从调身下手,那当然也可以。大概你除了身体健康以外别的没有了。那你对于了生死这部分就发生障碍了。那你还是没有达到了生死、出三界的目标,而且你又要重新再来,还是要从调息下手。你从调身下手,就等于多此一举。这个地方我们提供给你作为一个参考。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从调身下手,大概你会飞起来,会啊,你会成为仙人。不管你会飞也好,你成仙也好。仙不是没洗澡的那个藓。你成仙以后你都在欲界内,都在欲界内还没有离开欲界。你透过调息就超过欲界了,进入色界。所以透过调息,色身的转化相当的大,是由欲界的四大转变成色界的四大。你透过调身,你没有办法转变成色界的四大。就算你会飞,你都在欲界内飞,你还有欲望。
你去看看,《贤首品》上面讲的,很清楚:那些龙王、那些天人有那么大的神通,可不只会飞而已,他还有欲望。还有贪、嗔、痴,都在欲界内。我们离开欲界进入色界的时候至少欲望没有了,贪、嗔、痴也降伏了。就算有微细的贪、嗔、痴也不过到三禅天而已,四禅以上就没了。
所以你可以从这里看到,真正的修行跟你的大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你完全用大脑来修行那最高也不过非想非非想处天,用大脑绝对无法出离三界,因为它最高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是想天。我们欲界是欲望,色界是色相、形相,无色界是想像。你这三个要破,那你才能出三界;这三个不破没有办法出三界,很清楚。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这三身怎么融合。这是我们昨天所谈到的地方。
今天我们再看下面二十三页最后一段。修行至此,修行到这里,息、身、心三者已达统合浑融一如的地步,也是道家所谓混元一气,朝元的境界,而可入色界之前行俱足已。
这个地方我这样讲算很大胆。这个佛教最讨厌的就是道教,中国的佛教讨厌这个,因为鱼目混珠。可是你这个境界确实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从事实面讲。而道教所谓的混元一气朝元的境界,你要懂得它是在讲什么。
我们讲到这里要跟各位讲的就是,你那大通天通了。昨天也跟各位谈到这个地方。(当)你这个息身、色身跟这个念身三者结合成一体的时候,这个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议。当你注意力调到哪里的时候,那个地方就会超越。
我胃不好,我注意力移到胃部去胃就好了。你说我每次坐下来就是这样,就是那个不倒单菩萨的样子,一坐下来头就掉到那个肚脐下面去了。那是因为你不当的功夫修成了,正当的功夫没有修成。当你坐下来一直弯腰下来的时候,这里面有两个现象:第一个你骨质疏松;第二个你营养不良。所以你才会变成那个样子。
那你现在把这一个部分训练完成以后,你只要注意把那个意念从这一个小通天的地方移开,移到腰部来你腰部就挺直了,移到腹部来腹部就挺了,你移到胸腔部来胸部就挺了,你移到颈部来颈部就正了,它自然就调过来了。你什么脊椎弯曲,什么移位长骨刺,你这样让它跑一遍的话,骨刺缩进去,你脊椎自然就会正了,没有为什么。所以打坐的人他的骨头常常叩、叩,常会有这样,为什么?因为他到了这种功夫。
我们人到了差不多十岁以后,那个腰部以下的那脊椎骨都已经黏在一起啦。除非你从小就开始练什么瑜伽、芭蕾舞那些,那个地方的骨头才会一直保持着松开的。我们那个脊椎骨现在都黏成一片。但是你经过这样坐法以后,它会一个一个把它解开,也就是僵化的地方它都还有办法把它松开。你看看你的四大是不是转变了?(当然)是完全转变了,不是你想象得到的,绝对不是你想象得到的。所以这一个训练我们自己要懂得,并不是道家讲的这些,我们就一定认为人家错,不是这样,这只是语言模式的不同,那所指的那个境界是一样。
那我们自己看看,你自己用功的情形是不是到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再过来就要进入禅定了。禅定境界要展开之前,你那个修行的功夫要一直进入,所以前面讲的基础你一定要打好,打好那个基础,不然你没有办法进入。这是跟各位讲你在外面常常会遇到的,道家的这些老道士他们修行有功夫的也是会到达这个地方,到了还法的这个阶段。当然,他所用的语言跟术语跟我们不一样。那你可能不适应他的语言模式,因为不适应他的语言模式就把人家评判为外道,恐怕是不对的。他这语言模式可能还是非常内道。我们佛弟子中才有很多外道。讲一讲都心外求法的外道,那就不对。没有错,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尽形寿皈依佛、皈依佛竟终不皈依天魔外道,这没有错。可是他的讲法没有错,我接受他并不表示我就是皈依天魔外道,所以这一点你要弄清楚。
后面又给各位一个注意。行者当知:此境界中息,熄了。这个熄了应该有个火字旁的熄。但是因为这样写所以休息的息也一样,身也息了,熄灭了,心也息了。所以我就不用火字旁的熄,统统都用这个息,三者皆同时转化了。息、身、心同时转化。心息就是妄想息,身息就是欲望息。故调息完成则一切都止息了,现在所剩下的是入禅定成色界身了。我们期待的境界就要来临了。各位平息以待,是这样吗?告诉各位要进入这个禅定是浩浩荡荡的、是非常壮观的。
因为我们都从解门。你现在“就是,对,快点讲下面是什么”,所以叫做平息以待,你弄错了。从行法的基本上来看,要进入禅定有点像什么你知道吗?像坦克大决战的那种情况。几百辆大坦克车同时并进那么样的雄壮。不像我们现在,大家憋着气赶快讲下面,我就要入禅定了。不一样!憋着气怎么入禅定呢?
因为前面已经跟你讲了,息熄了、身也熄了、心也熄了。你看到熄了,都完了,熄了跟完了不一样。这个熄了,生命才真的全部复活起来。我们是用这样形容,像大花园里,百花盛放的那种情况。为什么要用这个来形容呢?就是指我们的生命全方位的触角、全部展开。这有点像什么?像那一天大停电,大停电的状况中,就好像我们欲界的色身,你很多生命重要的关卡,全部关住了。现在突然来电了,啪、啪、啪、啪全部打开了,我们生命所有的关卡,就像那个时候所有的灯光全部打开一样。天下通明而不是幽冥晦暗,所以它是很壮观的,我们不懂这种境界。你不要看禅定,你由欲界入禅定的感觉,就有这种影子出来了。
刚才我跟你形容的境界…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