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三集

  【正行篇--净法】

  第二十五节 净法。净法,所谓“净”是无染的意思,无妄想及欲望的污染,叫做“净”。盖入初禅以来,即无六欲间的各种污染,包括无身六根之欲及无心攀援之妄想,今即具备前述条件之基础,即可进一步入清静之域也。

  这里有一点我们要跟各位讲,宗教有很多观念是很模糊的,只是一般人对宗教的这种认知,并不是很清楚。以相对的立场来看,色界比欲界那已经清静很多了,它欲望已经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它才能够进入色界。我们现在在追求的那个极乐世界,你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大概没有人去想过。你一心一意要追求的那个境界,从实质面来看,到最后,会不会是只是色界天而已,那你就很冤枉了。那是你自己弄错了,不是宗教跟你弄错的。站在佛教的立场来讲,极乐世界是指一个绝对的清静,不是这个地方所讲的。(而)这个清净只叫做相对的清净,那相对于欲界,那就已经很清净了。可是,极乐世界的清净不是色界的清净这样而已。所以这个我们都要弄得很清楚。可是你看一般社会上流行的讲法,那都是含糊笼统的。你看他的定义讲到最后,不会超过色界,(甚至)有的所讲的,根本就只是阿忉利天而已,那就相当相当的冤枉。

  我们在这里是简单的跟各位做这样的一个定义,修行到还法的时候,就已经接近完成的阶段了。因为你在技术面来讲,已经转化到化境的确定,它已经定案了,你的世界要成立成什么样子,它已经出现了。你在工程面上面,三身已经合一了,这已经是完全无关了,跟欲界逐渐脱离关系了,(因此)就你的世界(而言),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了。

  那么现在问题是,当你这些工程完成的时候,你要怎么圆满它?那么净法讲的就是这一个圆满的工程。这是第二段讲的。

  净法是六妙门中唯一依于工程或者境界而立名的,前五法皆按技术面而立名。以此阶乃入初禅及登临目标,故就境界而取名。它这里是进入这个阶段,所以我们只是告诉各位说,要到达初禅的时候,那么它会有几个现象,所以你要知道这里,这个境界相不是你想的,是因为有前面的基础。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很多人很喜欢玩文字游戏,尤其现在很多比较新鲜的术语,你(只)要背起来(就)开始做文章,那么这一种情况,通常都是心没有进入状况。我们只能够说你接纳那种语言模式而已。这样子不好,不是真的修行成就,真的修行成就,你是心要进入状况。

  要进入初禅,有几个初禅的条件,你看了以后,你一想,喜、乐、寻、伺,我有这个,心一境性我也有,我整天关在家里都没出去。洗锅子、碗盘就洗一天,这个是心一境性,想想我已经到初禅了,早上一想就到初禅,晚上一想就到下地狱了,那是你想的!在这么阳光明媚的时候,想一想这境界都很美,越想越美,好像到大溪地岛去一样那么美,那你就到初禅了?不是,截取后面一段来妄想那是很容易成就的,成就妄想是很容易的,但是前面那种功夫那可不是了。

  我们跟各位讲说,你要看得出你自己的呼吸状态,那呼吸的过程每一遍你能不能看得很清楚,一个是肺活量,一个是呼吸的过程当中,息入息出的长短,还有息入的量跟息出的量。所以那个流程。我们假设说,那个出入孔的,那个水管都一样粗,那么流量才会一样大,那你是不是一样粗,有的是息入很短息出很长,那就表示你说,入的量很大,出的量很小,所以你才会拉很长,那你自己有没有观察到?这些你观察不到,你的色身不会转变。

  用功用在这里。不是在境界上怎么样,在境界没有用,你要讲实际的这个过程,从数法到随法这之间,你自己有多少的变化,不光是鼻息,你能够注意得到你就会发现色身起变化的状况。一定可以知道!只是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一坐下来我现在应该到随法,师父讲随法的技术,随法的工程,这些都有了明天再坐,我到止法了,进一阶很快,尤其是到了净法的时候,那更快,一看看这些境界我都有了,那就完了。

  所以很多人常常在这边争论、执着,他的境界、他认为,那他就活在他那个世界里头出不来。所以我们一再要求,你一定要从基础上一步一步走上来!一定要好好的要求。譬如说数法完成了,我还要再检定,真的吗?我是这样完成吗?我这样叫数法完成吗?而不是这样就,我已经到哪里了,不对!没有那种情况。

  第三段讲,依此境界中,行者能够就化境,就变化的境界相操纵裕如,心能够清清楚楚的摄住在一个坚定的化境上,初禅这样的境界才能显现,这个叫御心成定,你能不能?那种变化境界你能不能掌握、能不能控制。这个自己要能够很清楚。

  变化境界,在还法的时候我们就跟各位讲了,你要选择哪一个境界,事实上(是)跟你的本愿有关。我们譬如说观经十六相,或者二十五圆通,或者这个三十二不二门,不是用你自己选的。耳根圆通好,你怎么修耳根圆通?你安不住,因为你没有那个愿力。

  修哪个法门要跟你本愿相应,(如果不能)跟本愿相应,那叫妄。妄想纷飞会做白日梦的人,它应该是从意根,或者是法尘去修行,而不是耳根圆通。是不一样的。可是你就只记得有耳根圆通,因为那是观世音菩萨,因为那是什么,那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是受到暗示,受到暗示你都除不掉,只有魔境来困扰你,不是化境。所以我们前面讲的很清楚了。

  所以,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从数法到止法,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把我们的这个色身作转变,心里的那些污染跟暗示潜意识给它净化掉,你的十功德才会产生,十功德没有产生,你的心里的魔境没有除掉,你的真正的化境不会产生。

  你不要看大乘经典讲的都很简单,什么境界、什么境界,(而)你呢,因为你这两者没有成就,色身的转化没有,心理的转化没有,欲望还那么多,妄想还那么多,大乘的境界你会出现(吗)?根本不可能。所以这个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工程。

  而我们一再要求各位从基础来,就是这个原因。你一直要从最后面来看,那都虚妄的,我们是希望大家,做个老老实实的真正的修行人。不要作一个膨风的吹牛者,只会在那边吹牛境界有多高了,那没有用。

  最下面,这一段我们看看,若行者对于化境不能控制自如,那么,化境将会引起心的不安,这包括烦恼、恐惧、期待、无奈等等,若心念无法止息,心不止息,将引起身的躁动与不安,此时,身不轻安,亦将引起息的急促与粗短,这些状态都是欲界的现象。所以在前述各阶段的坚固基础中,才有可能进入禅定。因此每一阶段的坚持修行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刚才讲的。

  在这里,我们要讲后面的部分,我想前面我们要再一个过滤。绝大部分的人,对自己都很有自负,虽然有些时候很胆怯,但是他本身的那一种自负还是相当大的。我跟各位举过的那个例子我们搭野鸡车的经验,没有碰到境界(时),每一个人都像那一个那助长威势的乘客一样,讲的咬牙切齿,那对方错了,这个可恶,你放他走,要给我见到我一定把他捶死了。可是到了警察局,他自己就闪一边去尿尿了,司机问他说,那你刚才不是怎么讲嘛,哎呀在警察局讲没有用,都是他们的人,你知道吗?这就是胆怯。但是,他在后面,背地里他又会显得他又是不可一世的样子。

  我们也是一样,你看起来很胆怯,叫你站出来你不敢站出来,哎呀我修得不好,哎呀我不行呀我没有准备,私底下打妄想的时候,那不可一世,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希望你刚好能够倒过来,(把)打妄想那一种粗鲁野蛮的部分,你能够减到最低程度,乃至于完全把它消除掉。面对真正境界要成长自己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勇猛的很勇敢的把它挑起来,那这个才对。

  能不能这样调过来?那就是修行。我们人生旅途当中有很多地方要你做这样的决定,要你做这样的决定,你敢不敢?现在又很多单身贵族,始终是单身,为什么?他不敢决定,结婚他也不敢,叫他出家他更不敢,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正确的认知,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我们自己不知道,你这边犹豫那边犹豫,你只有做错误的决定你敢,并不是说出家就对了,出家要承担的那个部分你要去承担,不是现个出家相混来混去,那也不过像凡夫一样,所谓在家、出家凡夫没有用,决定要出家不是把头剃了就好,那个顶天立地为人天师的这个部分,你怎么承担起来?这个才重要,敢不敢?

  我还没出家前,我认识了差不多三十几个师父,三十几个,这些年轻的比丘,那讲起来真不得了,好厉害,他要做什么做什么,我们里面也出了一个叫做明耀,他说像证严法师这样算什么?他的慈悲心更大,他要作什么作什么。那是可以,早上忏悔下午反悔的人,你说他能做什么?这个就是颠倒。我们要承担的不是这样,你在心性上作调整的时候,你能不能真的,这样去放下一切,去承担?

  你不要看那个公案,慧可在菩提达摩那边,这个下雪的时候在外面壁立,乃至于断臂求法,那不是相上的问题,不是表相的问题,是一个你真正的求道,我为了要求道,我要把世俗的通通放下,就好像把手臂给砍断一样,那个才叫做断臂呀!我要出家,万一我跟师父吵架的时候,我看我买个房子,跟师父吵架时我可以跑回家。那就完了。那你进到道场你就想着会跟师父吵架,你就随时都要找到人跟人要吵架,他吵完就吵出来就跑回家,就变成这样了,那你能不能把那个后路给断了!

  我有,有没有这种,有房子有钱,我统统把它丢掉,最好还是不要送给道场,送给道场了有一份恩情存在,将来跟人家吵架好了这个本钱大了?你吵起来谁都输你了,不要这样,把它用无名氏的名义捐出去,孤儿院、环保单位捐出去,自己只身奋战,那才断一个手臂呀!你无后退、无后路,能不能?哪有那么笨的人,赚钱都赚得要死了,所以我们一再修行难得成就,就是你一直要有后路,你这么…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