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告诉各位很清楚了。到达还法妄想已经熄灭了,心晃动的这个因素也已经除掉了,你个人的欲望,身体上的欲望也已经差不多了,也应该要说消除净尽了,到这个地方你也没什么欲望了,吃饭也不会想吃了,打瞌睡也不会想打瞌睡了,很自然的了,睡觉也不会想睡觉了,因为你已经都超越了,这个时候,身很轻盈,息很柔细,念很纯熟,很安逸,那这种境界,各位,你有没有过?没有啊,不要说有啦,偶尔福报现前的时候,那个生活你会觉得蛮舒服的,这个三个部分的某一部分会现前,会有那种情况,但不可能三个部分同时现前,又统和合一的情况没有,假如有的话,你早就离开欲界了进入色界,初禅定了。我们还没有,这里是告诉你这样的情况。
妄想消除,造成你心晃动烦恼的因素已除,身体的欲望也没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真的用功,一天用8个钟头来用功,要到达这种境界(需要)三个月,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你前面的因素太多了,你除不掉。一点工作做,拖泥带水,人家做工作的人是喊个变,就把工作给变没了,我们做个工作是喊个变,是把人给变没了。人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工作还在哪里。你以这种情况,要达到这种境界,绝不可能。没有承担。
所以你坐下来一天八个小时坐,各位真的能坐八小时吗?想想看,以我们在座各位真的一天要做八小时的话,我保证你麻腿,麻腿国语怎么讲,两条腿会变火腿挂在那边了。那你没有这种耐力,烦恼很多。你不要以为做事,老是在跟你讲做事,做事是告诉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你能不能突破,突破那一层要求,我这样做,坐八个钟头,等一下你下坐,你就知道那两条腿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坐在这里的时候,那个全身的感觉跟变化什么样子,你有没有那个耐力,有没有那个意志力去克服,去降伏他,你有没有办法说痛,让他痛,不管他,有没有可能,他稍微的痛,你就全身贯注,全神贯注的去照顾那个痛,然后就一直想一直想,想种种的理由,看能不能赶快下来,然后就一直想一直想,那个维那师怎么搞的,还不赶快敲一下,为什么?你没有耐力,连基本的要领都没有,所以这个境界你入不了。
所以在基础上,你一定要先去克服,我们讲,光是那个呼吸的状况到底你有没有搞清楚,我们现在还有人投机取巧,反正师父也不问,但我告诉你,呼吸状况你看不清楚,你没有办法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不会数好,你怎么数一、二,一、二,所以数法不成随法不就,随法不成止法不就,这些基础一定要弄好。止法没有你观法怎么成?所以我们说止法不成就之前的观法都是妄想,不是观照。
讲的很清楚了,而观还只是在化境中,进入还法以后才是定案,你要从这里看,修行,这个层次过程,步骤都很清楚。不能马虎,我们会造成马虎的现象,是你从外面所得来的杂讯太粗糙了,这里面,你不要看这个小小一个本子,这在世界上还是创举,能够把你的心路历程讲的这么清楚,我看很难,你自己去看看,看有没有这么小本子,这个就是一本经,你说《安那般那经》可以,大安那般那经,你不要看这小小几页,你要是真的拿这个出去混饭吃,比妙先生,比清小姐,比宋八力你都还有的混,什么叫*轮功,跟这个怎么比?
所以已经整个过程都跟你讲了,到初禅定的部分,因为二禅以后我们就不讲了,那个部分,你只要从初禅去用功就可以了,就等于到净法以后的附加作用,那你要用功就一直往前赶。深化就可以,所以这个部分,各位一定要去弄清楚。这一段讲的,是讲说禅定的产生是从这种化境中来,因为有境界,所以禅定的产生叫色界,因为他有形有相,色界是有形有相。
我们在讲习常跟各位讲说,要怎么出三界,大家都讲出三界了生死,你怎么出三界,要出三界很简单,欲界的欲望第一个,第二个色界的形象,第三个无色界的想象,这三个你完全破除,你就出三界了。欲望你能除吗,这个形象色相你能除吗?
整个历史上,我看破色相的凡夫只有两个人,哪两个人你知道吗?一个是孔明,他讨老婆选一个最丑的,他不是选漂亮的,他为什么?丑人安心啊,不会作怪。漂亮的女孩,不好照顾他能够超越色相,我们不是,不是选白马王子就是选白雪公主,通通被相迷倒了。你还怎么出三界?心不安住不可能。
在这个世间要真的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色相的影响大不大?还是很大,像台北市街头多少婚纱礼服店都是专门在塑造色相的。那些美容,瘦身,减肥,那是不是通通在塑造色相,形象啊,在迷人,多少欲望,今天流行西施型的,通通要把他瘦下来,你看过几年要流行杨贵妃型的,你看看,每一个人都要胖起来,形象啊,还是很影响人,形象,欲望以外,那就是想象,多少人在编织狂想组曲,多少人活在象牙塔里,通通是靠想想的。这三个能破,出三界就完成了,所以要怎么出三界?你要了解他的标的。三界的特色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出三界呢?为什么叫欲界色界无色界?你连这个东西都搞不清楚,怎么出三界?
除开我们教法中的这些人,你跟一般的佛弟子讲讲看,佛法要我们了生死出三界,请问你怎么出三界,怎么了生死?所以你在这三个因素的前提之下,你只好生死轮回,那么要了生死我们也跟各位讲过,了生死跟出三界定义不一样,生死轮回一直相续不断是因为相续心,相续心不断,什么叫相续心,就是你的惯性。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相续心给剪断,那你就了生死了。
那换句话说,要把惯性给破除,怎么破除惯性?培养觉性,有没有很清楚,所以觉性是了生死的一个秘方,讲的这么清楚,那你还搞的很糊涂,那每次我讲到这里你就刚好在打瞌睡,那我讲完了,你又醒过来了,那每次就没办法了。为什么这么巧啊,你障道障的真完美啊,刚好讲到这个重点你就睡着了,那看电视也是一样,那看到那里呀,辐射性太强了,昏倒了。人家讲完了,你就醒过来了,真绝,障道有点偏差不要紧,障道不要障的太完美。
这个是我们讲的几个要领,那各位将来要弘法利生的时候,把这几个要领拿一个出去,保证你吃不完,够你混的,要混你要混个有声有色,要有内容的混,不要没内容的混。在下一段“此阶段完成则称之为御心得定”这个应该来讲叫御心得禅,因为还法结果就应该得禅定了,是禅的意思,不过传统中的习惯是讲定,所以我们叫做御心得定,此时已经完成了调身、调息、调息的所有功夫。
“行者当知,调息可给予调身,调身的效果又可给予调心,始终调息而显呼吸身,使呼吸身与色身融合,故曰调身,当身调轻安柔和之后,念就是注意力的凝謐安详,亦与身合此之谓调心,是指三身合融,欲界四大开始转化成色界四大。”这像不像一件大工程啊,所以我们说这个叫生命改造的工程。这个工程伟大,你生生世世的轮回当中,这个工程是最伟大的工程,而且他也最微细,很精密的工程。这么精密的工程,我们跟你讲的这么清楚,我希望各位珍惜他,这个地方我们跟各位讲,调身、调息、调心,通通完成。
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他是从调息来的,从调息那么及于调身,再从调身及于调心,你要记得这一个,调息、调身、调心,这个跟我们大乘禅法不一样,大乘禅法在调心、调身、调息,修法不一样,一个是从调息下手,一个是从调心下手,调息下手这样过来你知道了,息入息出息入息出,呼吸的轨迹,然后这样过来。
这是因为,呼吸是与生俱来,假如你不呼吸,你早就在那边挂黄牌位了,那你有呼吸,可是你不知道呼吸的状况是什么,人人都有呼吸,人人都不清楚是怎么呼吸的。所以,这个行法从这里来,大乘禅法就不是了,大乘禅法也告诉你一个与生俱来的,就是你的心会有作用,你的心在起作用,你看看小孩子,一出生小小,眼睛在那边张开,他不知道。但是,饿了他会哭,尿布湿了他会哭,过一个月以后,眼睛张开你自己看看,爸爸站这边,他头就转过来这边看,爸爸站那边他头就转过去那边看,妈妈站这边,他就站这边看,头,眼睛会跟着跑。这个时候他的心已经在作用了。他会去注意,去捕捉他所要的。
但是同样的,心的作用,与身俱来,我们都不了解心是怎么作用的。那么大乘禅观从心怎么作用下手。所以就大乘禅观的指导跟小乘禅观的指导不一样,小乘禅观从息入息出息入息出,你注意看身体开始起变化,同样的,大乘禅观从心的作用,因为心没有心入心出,心没有出入,但是心作用的轨迹你要去找出来,这个就麻烦了,所以大乘禅法的下手处非常麻烦,复杂、微细,而一般人不知道,就搞到最后,大乘禅法变成吹牛禅,都在吹牛了,讲起来,境界好高,手法好高,结果,根本就在吹牛,李登辉讲吹牛的、虚构的。
所以大乘禅法有这个流弊。我们要弄清楚,大乘禅法照样也可以跟这个一样踏实,一样这么踏实,真的,但是你会发现,安那般那这样的行法,没有宗教色彩,你哪里看到宗教色彩?他就直接从这里来,大乘禅法一定要有宗教色彩,假如没有这种宗教情操的培养,大乘禅法很容易产生偏差,因为你容易虚构,你容易吹牛,因为心是看不到的,他不像息入息出这么规矩,所以大乘禅法要透过那个摸索阶段进入正行啊不容易,绝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地方阵亡了,阵亡了可是他不知道,他还是显现那个相。
所以大乘经典里面非常强调,到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不止现在,佛世时代也有末法时期,是指人心,那个人心怎么样,他是狮子身中虫,还食狮子肉,为什么会有这种的情况,因为他在吹牛,他的行法就是吹牛禅,他不是真正的,按照那个指导要领在进行的,所以会产生那种现象。
我们这个是告诉你,小乘禅从息入息出下手,大乘禅从调心下手,观察心运作的轨迹,一样的,行法过程都一样的。标的他的手段不同,它的息入息出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因为它到观法还法的时候,化境产生,息入息出已经丢掉了,但是息入息出还是有,它透过这个息入息出在这边起作用,所以到观法我们讲小通天,到了还法到这里,欲界四大开始转化成色界四大的时候叫大通天。禅棒两只,大的那一只,那就表示你整个脊椎骨从最下面的一节脊椎到顶门,他完全打通的状况,你四大就完全变了,完全改了,是很具体了,不是用说的,修行是这么踏实。
谁会骗人呢?你为什么要去给人家骗呢?这个地方没有了,他一步一步教你,你到这一步还没有完成,下一步不能修,所以自己不要口说我到哪里去了,那没有用,台湾人喜欢讲,我师父说我证阿罗汉了,你师父证阿罗汉,你师父说你证阿罗汉,那你师父证什么?证罗汉果?还是证奇异果?不是这样证的,我们到国外去很多人这样讲,他跟南传来修,他师父说他已经证得初禅定了,二禅定了,三禅定了,是这样吗?这个不是你讲的,你要懂得整个过程,是很微细的,我们不是说他不容易达成,而是真正达成了那种殊胜啊,那不是一般的状况,是可以达成,你必须这样来。
那么大乘禅法当中,那个摸索阶段特别长,大概现在各位都谈到的,为什么台湾的电视上面你所听到的讲经弘法都是讲那些常识,故事,了不起讲一些知识就不得了了,为什么?通通在摸索阶段里头。而且又没有办法理出一条头绪来,这个就很麻烦,台湾话讲的,在这个摸索阶段中,叫做如苍沧,如苍沧怎么讲?一团乱七八糟的在这一里,反正这里面都是佛法就对了。那这里面怎么来拿出头绪来,那你自己下功夫了。
所以不进去的人不醉倒,一进去的人通通昏倒,不信你看看,现在学佛人自己,我常跟各位讲,要找到自己的法门,大家都听到像没听到一样,什么叫法门?有啊,我在念佛,念佛就法门啊?怎么念呐,念到一心不乱就好了,怎么念到一心不乱?
(2011-6-12,本集由我心飞扬,观心联合录入完成,校对云在蓝天、观心)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