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自己從根性上去産生凝結作用,那麼塵境上才會發生這種情況。

  那我們這裏裏看,大乘各種行法是從這個地方建立起來的。我跟你舉了幾個:《觀經》十六相、《楞嚴》二十五圓通、《維摩》叁十二不二門、念佛觀法、密宗的本尊修法等等通通都在這裏面了。你要知道什麼修法。

  所以我們說這個安那般那是一切行法的根本大法。所以只要想修行,那麼安那般那就是憲法,你不能離開這個法,離開這個法你修不了什麼。大乘講得再殊勝,沒有這個基礎,告訴你那些都沒有用。建在沙灘上的大樓很容易倒塌,它就是需要這個基礎。所以我們一再地講一再地講,也是希望各位把這個基礎建立起來,你沒有這種基礎,你很難去推動,你要一再地壓抑,然後去完成它,很難。

  那麼,這麼明明一條路講得這麼清楚,是希望大家真的一步一步走上來。它的關鍵、它的困難點在哪裏?我們都跟你講過了,前面都講了,那你必須從那個地方把它給除掉,不要在這個地方那個心魔再起幹擾作用。止法成就以後才有觀法,在止法未成就之前通通是妄想,你那個觀想通通是妄想。

  所以我們一再地跟各位強調,是因爲從行法中來你才能夠看得清楚。再下面,大乘的各種行法皆從此觀法中演變而來,故大乘各種行法皆稱“觀”,即此觀法的“觀”,就很清楚了。你要觀,觀什麼觀?你不要是關門的關,關掉法身慧命,那是指關公的關,不是這個觀,這個字應該念“觀(去聲)”,觀呐,要念去聲啦,我們習慣上現在都念觀(平聲),所以這種觀法是觀照,是由止法的基礎才來的。

  你假如說我直接就修這個可以不可以?語言上當然講可以,(可是)你修不來,你怎麼修?你沒有前面的基礎怎麼修這個?就象公案裏面講的一樣,原來我吃這一碗就會飽了,事實上他會吃五碗。他說那我吃第五碗就好,前面四碗不要吃,可不可以?你講的好像可以,當然可以啊,可是你那個第五碗吃下去,你肚子還是會餓,你必須把前面的四碗基礎填滿了,第五碗下去才會飽。懂啊?

  所以各位不要以爲說你的境界在很後面,不要講很後面,今天要是真的修行到觀法的人,那我可以告訴你,他根本不必到這個紅塵中來了,不必了,憑他這一點成就啊在這世間已經非常殊勝了。所以不要一直以爲自己有那種能耐,因爲你自己本身對于安那般那的幾個步驟根本就是無知。

  我們再往下看,當此凝構的化境成熟的時候,就表示息入息出已經到達非常微細輕柔的地步,身體也非常的輕安、甯靜,心念則更加的甯靜、安逸,這種身、心、息叁者逐漸步入統一和諧的定止狀態,這就是修行的秘訣!

  你知道嗎?剛才跟各位講了,心魔除掉了,那你的心就會很甯靜、很安逸,你的身體會非常的輕安,你的息會很微細、很輕柔。事實上這個時候的人你坐在那個地方,你的那個觀照的變化境界産生,你坐在那裏觀什麼你就像什麼。譬如說這個畫家他到達這樣的境界,他的畫就會很有名了。那麼這個畫家坐在那裏,他只要一入:啊,我要畫棵樹,那棵樹是什麼樣子什麼樣子。那麼他這個人坐在這裏給人家看到他就像一棵樹,很清楚。

  同樣的你是個雕刻家,你到達這樣的程度,那你在那邊凝思這塊木頭怎麼刻,它馬上就出來了。當年米開朗基羅講了一句話很有名,他說大理石有生命。爲什麼?因爲他是雕刻人。他說大理石的生命要由我把它兌現出來,他把大理石雕刻成人,栩栩如生,他就到達這樣的境界。你看得到嗎?我們看到大理石就一塊捶捶,因爲你是一塊捶捶,所以你看一塊也捶捶,你沒有看到生命,你沒有辦法展現。我們在這個地方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因此)這個時候身、心、息叁者都很統一、柔和、輕盈、安逸,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想想,我們看看,我們像個什麼樣子?會不會很奇怪,這個是修行人的修行秘訣!所以這叁身:息身我們叫法身;色身我們叫化身;心——意生身,心就是意,我們叫報身。圓滿報身也就是你的意沒有貪嗔癡,圓滿成就了。你的息盡虛空遍法界了,那叫法身,所以叫清淨法身!這叁者合一了,他是可以進入這種統一和諧的狀態。大家在修行中,真正的走修行的大道,絕對不要夾雜你的意識形態,不要用你的大腦想法。

  有時候我常常這樣講,大家聽到我這樣講應該感覺到很慶幸呐,因爲已經跟你講得很清楚了:不要用大腦,要用生命!你也會跟人家講:你這個就用大腦,你那個就用大腦。我問你什麼是叫生命?“嗯...嗯...”就變成嗯了,什麼叫嗯叫做用生命叫做嗯?你要懂得,要慢慢的去看,自己要很仔細的,那個疑情要提著,這已經跟各位分析的很清楚了。現在問題是在語言上你可能很清楚,實質上你可能不知道,那這一點一定要用疑情去破,你才能參得成就,才有可能成長起來,否則你不可能,很不可能!這個行法就是那麼殊勝,你用生命它很簡單,很快會成就;你不用生命用大腦,那我告訴你,你繞很久很久都不能成就,這種觀念大家一定要建立起來。

  最後一段,此觀法的訓練,是在訓練凝構化境的完成。你根性上面的那個部分,不要從心理上的那個部分,心理上大部分都是心魔,要突破心魔,從根性——眼、耳、鼻、舌、身、意去凝構這個化境,你真正的這個凝構化境能夠完成,就差不多活在當下了。因爲這種根性對塵境的相對,能夠很清楚的對應,那你才有辦法構成這個化境,不然構造不起來。

  你想想看,活在象牙塔裏,你是坐在這裏,你就會一直在想,想那邊,那個化境怎麼會出來?那叫心魔。所以不妄想、不暇思、不做白日夢。我們現在白日夢太多的人你都別想,現在打坐坐在那裏然後又開始了,一幕一幕出現了。你當然有化境了,那叫魔境怎麼叫化境,不是一直想東想西的,就是咚、咚、咚,一直在那邊打瞌睡,不成就,絕不成就。所以這一個部分你要先克服掉。

  所以從最開始的地方你就要一步一步走上來,觀察自己的呼吸狀態,那個數息,一到十、一到十怎麼算,然後一二、一二怎麼算,然後緊守風門,息入息出看得清清楚楚,這些功夫一點都不能免。我告訴你,這種狀況你有中斷的現象就錯了,有跳過去的情況就錯了,因爲生命本身像長江黃河的水流一樣,不可能中斷的,不可能有斷流的現象,不可能!你自己看看。

  我們有這種情況是我們功夫根本沒有用到,它是由止法中轉化來的進一步訓練,但是此境是化境,是虛構的幻想。講得很清楚,你不要當真,因爲這個境界是化境。所以你成就以後就叫做禅,叫做禅天嘛,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四禅天,都是在色界,爲什麼叫做色界?我們這裏是欲望太多,這個修成了就在色界裏面、把欲望除掉,把妄想除掉,色界才會出現。

  你現在欲望不除掉,妄想不除掉,你永遠進不到色界。也就是說,化境永遠不會産生。化境産生是妄相,所以它是叁界六道輪回,還是虛妄的。他就進入色界了,你必須要有這一種定力,在這以前成就的到止法就可以算定力成就了。

  定力成就並不表示你進入“禅”的領域。化境完成了,再下一個叫“還法”的時候才叫調服化境。化境你自己能夠調服,可以構造,可以剪貼,就像那個花園裏頭你自己怎麼整理一樣,那個叫調服。調服完成,你的世界就成立了,你就到達色界的境界了,到達色界境界你才能夠說你的國土是什麼樣。當然我們不是建立在色界裏頭,我們還可以再超越,但是這個起碼的條件你要有。

  就像我們要有一個道場。道場蓋在哪裏?你當然就要有塊地,那個地就相當于是色界,那上面的國土、宮殿、樓閣怎麼興建,那是我們的部分,那是下一步的工作,可是你色界必須先完成。所以我們說化境跟魔境不一樣,化境産生,雖然成就了,我們還是跟你肯定,它是虛構的幻相。前面叫做凝構化境,凝思構想的化境,所以它是虛幻的,但是這個虛幻可以導引你超越欲界進入色界,所以它才叫禅定。

  所以當此凝構化境的功夫完成之後,凝構,凝思構想完成以後,那就要去調服了,調服是還法,我們明天再講還法的部分。

  (2011-6-6,本集由我心飛揚007錄入完成,校對雲在藍天、觀心)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