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己从根性上去产生凝结作用,那么尘境上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那我们这里里看,大乘各种行法是从这个地方建立起来的。我跟你举了几个:《观经》十六相、《楞严》二十五圆通、《维摩》三十二不二门、念佛观法、密宗的本尊修法等等通通都在这里面了。你要知道什么修法。
所以我们说这个安那般那是一切行法的根本大法。所以只要想修行,那么安那般那就是宪法,你不能离开这个法,离开这个法你修不了什么。大乘讲得再殊胜,没有这个基础,告诉你那些都没有用。建在沙滩上的大楼很容易倒塌,它就是需要这个基础。所以我们一再地讲一再地讲,也是希望各位把这个基础建立起来,你没有这种基础,你很难去推动,你要一再地压抑,然后去完成它,很难。
那么,这么明明一条路讲得这么清楚,是希望大家真的一步一步走上来。它的关键、它的困难点在哪里?我们都跟你讲过了,前面都讲了,那你必须从那个地方把它给除掉,不要在这个地方那个心魔再起干扰作用。止法成就以后才有观法,在止法未成就之前通通是妄想,你那个观想通通是妄想。
所以我们一再地跟各位强调,是因为从行法中来你才能够看得清楚。再下面,大乘的各种行法皆从此观法中演变而来,故大乘各种行法皆称“观”,即此观法的“观”,就很清楚了。你要观,观什么观?你不要是关门的关,关掉法身慧命,那是指关公的关,不是这个观,这个字应该念“观(去声)”,观呐,要念去声啦,我们习惯上现在都念观(平声),所以这种观法是观照,是由止法的基础才来的。
你假如说我直接就修这个可以不可以?语言上当然讲可以,(可是)你修不来,你怎么修?你没有前面的基础怎么修这个?就象公案里面讲的一样,原来我吃这一碗就会饱了,事实上他会吃五碗。他说那我吃第五碗就好,前面四碗不要吃,可不可以?你讲的好像可以,当然可以啊,可是你那个第五碗吃下去,你肚子还是会饿,你必须把前面的四碗基础填满了,第五碗下去才会饱。懂啊?
所以各位不要以为说你的境界在很后面,不要讲很后面,今天要是真的修行到观法的人,那我可以告诉你,他根本不必到这个红尘中来了,不必了,凭他这一点成就啊在这世间已经非常殊胜了。所以不要一直以为自己有那种能耐,因为你自己本身对于安那般那的几个步骤根本就是无知。
我们再往下看,当此凝构的化境成熟的时候,就表示息入息出已经到达非常微细轻柔的地步,身体也非常的轻安、宁静,心念则更加的宁静、安逸,这种身、心、息三者逐渐步入统一和谐的定止状态,这就是修行的秘诀!
你知道吗?刚才跟各位讲了,心魔除掉了,那你的心就会很宁静、很安逸,你的身体会非常的轻安,你的息会很微细、很轻柔。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人你坐在那个地方,你的那个观照的变化境界产生,你坐在那里观什么你就像什么。譬如说这个画家他到达这样的境界,他的画就会很有名了。那么这个画家坐在那里,他只要一入:啊,我要画棵树,那棵树是什么样子什么样子。那么他这个人坐在这里给人家看到他就像一棵树,很清楚。
同样的你是个雕刻家,你到达这样的程度,那你在那边凝思这块木头怎么刻,它马上就出来了。当年米开朗基罗讲了一句话很有名,他说大理石有生命。为什么?因为他是雕刻人。他说大理石的生命要由我把它兑现出来,他把大理石雕刻成人,栩栩如生,他就到达这样的境界。你看得到吗?我们看到大理石就一块捶捶,因为你是一块捶捶,所以你看一块也捶捶,你没有看到生命,你没有办法展现。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因此)这个时候身、心、息三者都很统一、柔和、轻盈、安逸,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想想,我们看看,我们像个什么样子?会不会很奇怪,这个是修行人的修行秘诀!所以这三身:息身我们叫法身;色身我们叫化身;心——意生身,心就是意,我们叫报身。圆满报身也就是你的意没有贪嗔痴,圆满成就了。你的息尽虚空遍法界了,那叫法身,所以叫清净法身!这三者合一了,他是可以进入这种统一和谐的状态。大家在修行中,真正的走修行的大道,绝对不要夹杂你的意识形态,不要用你的大脑想法。
有时候我常常这样讲,大家听到我这样讲应该感觉到很庆幸呐,因为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不要用大脑,要用生命!你也会跟人家讲:你这个就用大脑,你那个就用大脑。我问你什么是叫生命?“嗯...嗯...”就变成嗯了,什么叫嗯叫做用生命叫做嗯?你要懂得,要慢慢的去看,自己要很仔细的,那个疑情要提着,这已经跟各位分析的很清楚了。现在问题是在语言上你可能很清楚,实质上你可能不知道,那这一点一定要用疑情去破,你才能参得成就,才有可能成长起来,否则你不可能,很不可能!这个行法就是那么殊胜,你用生命它很简单,很快会成就;你不用生命用大脑,那我告诉你,你绕很久很久都不能成就,这种观念大家一定要建立起来。
最后一段,此观法的训练,是在训练凝构化境的完成。你根性上面的那个部分,不要从心理上的那个部分,心理上大部分都是心魔,要突破心魔,从根性——眼、耳、鼻、舌、身、意去凝构这个化境,你真正的这个凝构化境能够完成,就差不多活在当下了。因为这种根性对尘境的相对,能够很清楚的对应,那你才有办法构成这个化境,不然构造不起来。
你想想看,活在象牙塔里,你是坐在这里,你就会一直在想,想那边,那个化境怎么会出来?那叫心魔。所以不妄想、不暇思、不做白日梦。我们现在白日梦太多的人你都别想,现在打坐坐在那里然后又开始了,一幕一幕出现了。你当然有化境了,那叫魔境怎么叫化境,不是一直想东想西的,就是咚、咚、咚,一直在那边打瞌睡,不成就,绝不成就。所以这一个部分你要先克服掉。
所以从最开始的地方你就要一步一步走上来,观察自己的呼吸状态,那个数息,一到十、一到十怎么算,然后一二、一二怎么算,然后紧守风门,息入息出看得清清楚楚,这些功夫一点都不能免。我告诉你,这种状况你有中断的现象就错了,有跳过去的情况就错了,因为生命本身像长江黄河的水流一样,不可能中断的,不可能有断流的现象,不可能!你自己看看。
我们有这种情况是我们功夫根本没有用到,它是由止法中转化来的进一步训练,但是此境是化境,是虚构的幻想。讲得很清楚,你不要当真,因为这个境界是化境。所以你成就以后就叫做禅,叫做禅天嘛,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都是在色界,为什么叫做色界?我们这里是欲望太多,这个修成了就在色界里面、把欲望除掉,把妄想除掉,色界才会出现。
你现在欲望不除掉,妄想不除掉,你永远进不到色界。也就是说,化境永远不会产生。化境产生是妄相,所以它是三界六道轮回,还是虚妄的。他就进入色界了,你必须要有这一种定力,在这以前成就的到止法就可以算定力成就了。
定力成就并不表示你进入“禅”的领域。化境完成了,再下一个叫“还法”的时候才叫调服化境。化境你自己能够调服,可以构造,可以剪贴,就像那个花园里头你自己怎么整理一样,那个叫调服。调服完成,你的世界就成立了,你就到达色界的境界了,到达色界境界你才能够说你的国土是什么样。当然我们不是建立在色界里头,我们还可以再超越,但是这个起码的条件你要有。
就像我们要有一个道场。道场盖在哪里?你当然就要有块地,那个地就相当于是色界,那上面的国土、宫殿、楼阁怎么兴建,那是我们的部分,那是下一步的工作,可是你色界必须先完成。所以我们说化境跟魔境不一样,化境产生,虽然成就了,我们还是跟你肯定,它是虚构的幻相。前面叫做凝构化境,凝思构想的化境,所以它是虚幻的,但是这个虚幻可以导引你超越欲界进入色界,所以它才叫禅定。
所以当此凝构化境的功夫完成之后,凝构,凝思构想完成以后,那就要去调服了,调服是还法,我们明天再讲还法的部分。
(2011-6-6,本集由我心飞扬007录入完成,校对云在蓝天、观心)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