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
【正行篇--还法】
我们现在看看二十二页“还法”,还法的意思是还原,回到原来的地方,意思就是真正的修法是这一法。观法只是将止法的“所”交换成观法中的“化境”,而不再守住息入息出,但是化境还只是初相,不是定案,但在还法中,此一化境乃是正式的所观之境。
换句话说,前面止法以前它所训练的都只是一种基础训练而已,到观法的时候才把这个息入息出转成化境、变化境界,但是变化境界还没有定案,必须在还法的时候我们才确定。从这个地方确定。那么你修行的成就、境界如何,从这个化境来确定、来勘定。假如说我观的是太阳,那么跑出来的是月亮,那证明你是错误的,是从化境上面来看。因为你已经确定我修这一法,那么显现的世界应该是这个世界,所以不会弄错,这个时候才叫做真实行。
但是我们前面是基础,没有前面的基础你这里转化不过来。所以我们在观法中跟各位讲,你不要一直想要从中间插进去。“师父,你看我要怎么样入定?”入定很简单,你不打妄想就入定了,问题你不打妄想你弄不来。“我要观那个出现。”你要想那个出现比较容易,观那个出现不容易。要观那个出现,那你就要这样真实功夫走过来。
那么你到观法的时候,是用化境去交换止法的那个息入息出。我们也跟各位讲过,这个时候,你在观化境的时候它变化相很多,这里面有一个动态的感觉你要弄清楚,我们这样分是数、随、止、观、还、净,这样一步一步分开来。你在修行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你数法完成自然你就会带入随法,随法完成自然就会带入止法,止法完成的时候,那你就会从息入息出转过来化境。所以你现在不要讲什么境界,你现在都还早,你一二三都算不好,还什么境界现前呢?那可见那都是魔境不是化境,心魔显现。
昨天在讲观法的时候,我们跟各位讲说,你那些显现为什么都不对,不是说师父轻视你们、藐视你们、不承认你们成就,不是,因为你早期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当中所遭受的压抑、污染、暗示,那这东西太多了,你知道吗?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有个同学肚子很痛,所以男生很想帮忙,女生有事男生当然想帮忙,不帮忙的大概不是人呐。“你肚子痛啊,哦,我买什么…还有什么东西啦...”什么胃药一大堆就想出来了,因为男生只会想到肚子痛是要吃胃药。女生说:“不是啦。”“啊,不是她怎么肚子痛?”男生跟女生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因为男生只会想到她只是肚子痛,女生说不是肚子痛,不是肚子痛它明明就叫肚子痛,那不然怎么处理?女生说你们男生不要管,不要管就不要管。那现在是大家都可以不要管了,可是当时就不会不要管了,为什么?因为你所知的如此,男生所受的污染是这样,真实状况怎么样你知道吗?你根本不知道。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有他的背景存在,这是很自然的状况。男生怎么会知道说,女生月经来会肚子痛,他根本不知道。同样的,女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你也不知道男生是怎么样。男生有意见争执的话,两拳打一下,没事了,他们还可以继续相处的很好。女生看起来好怕哦,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捶过,男生打两拳,这个是稀松平常的事,男生假如不显现拳头揍两下子不像男生,女生就看不惯这种情况。为什么?这是你的生活背景,你对于生命真正的原貌你并不知道。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这些习气、生活背景它所显现的给你的暗示你没有办法突破,只有透过数、随、止这三法才会逐渐把它净化掉,到观法的时候所显现出来的境界才能够,这个时候来讲大概有百分之六十,一个正常的,不正常的不算,活在象牙塔里的或者喜欢狂想曲的那个大概都还不能算数,这个时候显现的境,这个化境大概有百分之六十是化境,百分之四十我们还需要一再地检验。
我们跟各位讲过,宗喀巴大师当年跟他师父在研究那个化境,文殊师利菩萨示现来跟他讲经说法。他俩师徒研究这一个化境研究了一年,人家真正的行者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审慎。我们今天我告诉你,要是真的有个文殊师利菩萨来教你什么什么,哦,你晚上一定睡不着,你说那个生命能量马上暴涨,把你冲昏了头睡不着。是化境还是魔境?我们不知道。人家那么样大成就的人师徒俩共同研究还要花一年的时间,我们呢?你想想看?所以我们应该要很谨慎的去研究这个化境。那你现在还没有到观法,还没到还法,那你根本就都是魔境,心魔所显现的境界。
尤其我们这些读书人,你一定有过那个压力,参加大专联考,那个压力你看看,在你内心里头的压力你会造成永恒的伤害,你知道吗?尤其是,“我这没有问题,我算一算一定考上,嗯,没有台大也有政大,没有第一志愿也有第二志愿。”结果放榜了,名落孙山,第几志愿都没有!那时候怎么办?我们班上一个同学,他在班上我们是争第一第二名的,结果他放榜的时候没有了,榜上无名,榜上无名的时候,从此他就失踪了,再也找不到他,你看那种伤害有多大。
我们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你在修行的时候,那个魔境一定现前,你放心,不是外来有一只魔,牛魔王啊,还是金角银角,绝对不是,是你内心里头的那个魔它会出现,你必须把它遣掉,不受它的逼迫。那我告诉你,你内心里头那些杂质,生命成长过程当中很多杂质、那些压力你自然就会把它除掉了。所以我们看一个人,他在处事、待人接物上的反应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内心的魔存在的情形是怎么样,他好多这些境界、好多这些状况,我们不知道。
我们在成功岭受训的时候,震撼教育,那机关枪是对天射击,就在那,人不要说在那边跑没有问题,我想在那个地方打篮球都还不会被子弹打到,那训练是要我们爬,它只是震撼。枪声的临场感你怕不怕?就有人趴下去就不会动了,听到那枪声就趴在那里了,那真的“大”字形啊,就趴在那个地方,要把他拖都拖不动,还一直叫。为什么会怕成那个样子?那有的就心脏病爆发了,那他说我有心脏病啊,我怎么样,种种理由不进去了,为什么?那都是心理的压力。那么你在修行的时候它都会现前,当然它不会现那一幕了,但是你那种恐惧感它会造成,它会以另外一相来出现,可能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可能是一朵很美丽的花,为什么?因为那一种境界是你所想象的,在当时心理受到极大压力的时候,你投射出去所期望的一种没有压力的状况,那么你现在修行,那一种情形现前了。“哇,瑞相!”不是瑞相!这个时候可能就是当时内心逃避要躲进去的那个境界,现在它现前了,其实那是一种恐惧,你不知道。
那么你在跟师父讲的时候,你也会这样讲:“啊,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对不对?那怎么跟你讲呢?没有办法帮你解。同样的,有些男孩子喜欢冒险,被老师骂的时候没有办法:“我就弄错了就被骂,老师呢?”这一骂不是三五分钟就结束,骂了一个钟头还在骂。那你想想这样的小男生会怎么样?他会在那边虎克船长,带着一条船,一条人,不是一条人,一船海盗,那么狂风暴雨当中他们怎么样拯救?他就想了一些出来了,那看起来惊险万分。好,那么现在开始修行了,这个魔境也现前了。哎,小孩子的事他早就忘了,他现在看的不一定是虎克船长了。他可能在暴风雨中他毅然独立接受种种的煎熬,他并不怕,这一境界现前了,那么他就想一想想一想:“师父,你看这样怎么样?这对不对?”你师父有神通啊?他怎么知道你小时候在梦想当虎克船长的那一幕,那只是因为你的英雄感、英雄的这种个性显现出来的一个境界,师父怎么知道?你自己都忘记了,别人怎么会知道?但是这个是魔境,你一看这好像惊涛骇浪,惊险万分,那可能如何,那是你想的,那么这种情况要一个一个过滤。我告诉各位:没有那么容易啊!所以我常跟各位讲:有这些东西你不要乱讲,讲不过是我执展现,这些化境,这些其实都是魔境,让它一幕一幕过了就好,每过一幕,你内心里头的疙瘩就去掉一个,那就表示说不管顺境逆境的解释跟答案,根本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不在这里去留意,你要注意这是第一个,这是魔境的一种特色。那么化境呢不会是这样,化境它会经常地出现,比如说我看到这个黑的,大概是这种黑的、圆的,再出现呢也是黑的、圆的,大概差的不远,大概都是这一类,很相同的一类,会常常出现。我一坐的时候太阳出来,太阳有时候呢有晕,有时候呢没有晕,有时候不是太阳,而是阳光普照,类似的都是这一种状况,那个就是化境。因为你会进入那样的一个境界,那不是你内心旧有的累积的那种。那种叫什么?我们酒瓮,有没有?上面有一种虫在上面飞有没有?酒蚲啊有没有?那种虫啊,它是追什么来的,追那个果酸味,酒也是一种果酸嘛,它就是追那个果酸来的。魔境就类似我一坐下来,你那一缸几十年来的酱散发出来的味道,魔境就现前。等到你这些酱的味道全部去除以后,那个虫就不会再飞来了,所以魔境会一次出现一次减少、一次出现一次减少,它会一直出现一直没了。
但是你修行静下来的那个境界,静下来以后它会经常出现那一种状况出来,距离不太远,大概都那一类,那你就开始要把它归类出来,这是什么?譬如说,你说要观佛境界,他也会出现,有些人是从来不会出现佛境界的,有时候是佛像,站着、坐着,或者莲花,或者是他在行菩萨行,或者那种心境,大概这一类,他会归为一类。那么你有这样一类,这个叫初相,那么有这一类,有那一类,有好几类,那么你坐下来的时候它会经常地出现,这个叫化境。
观法到还法它这种情况会出现,那么还法最主要就是我这里面,从你的本愿发出来,不是你现在的选择,你很自然就会去选择我要观这个,那你就定案了,定案以后它那个化境会越来越清楚。我跟各位举个,那个给孤独…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