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講經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

  【正行篇--還法】

  我們現在看看二十二頁“還法”,還法的意思是還原,回到原來的地方,意思就是真正的修法是這一法。觀法只是將止法的“所”交換成觀法中的“化境”,而不再守住息入息出,但是化境還只是初相,不是定案,但在還法中,此一化境乃是正式的所觀之境。

  換句話說,前面止法以前它所訓練的都只是一種基礎訓練而已,到觀法的時候才把這個息入息出轉成化境、變化境界,但是變化境界還沒有定案,必須在還法的時候我們才確定。從這個地方確定。那麼你修行的成就、境界如何,從這個化境來確定、來勘定。假如說我觀的是太陽,那麼跑出來的是月亮,那證明你是錯誤的,是從化境上面來看。因爲你已經確定我修這一法,那麼顯現的世界應該是這個世界,所以不會弄錯,這個時候才叫做真實行。

  但是我們前面是基礎,沒有前面的基礎你這裏轉化不過來。所以我們在觀法中跟各位講,你不要一直想要從中間插進去。“師父,你看我要怎麼樣入定?”入定很簡單,你不打妄想就入定了,問題你不打妄想你弄不來。“我要觀那個出現。”你要想那個出現比較容易,觀那個出現不容易。要觀那個出現,那你就要這樣真實功夫走過來。

  那麼你到觀法的時候,是用化境去交換止法的那個息入息出。我們也跟各位講過,這個時候,你在觀化境的時候它變化相很多,這裏面有一個動態的感覺你要弄清楚,我們這樣分是數、隨、止、觀、還、淨,這樣一步一步分開來。你在修行的時候不是這個樣子,你數法完成自然你就會帶入隨法,隨法完成自然就會帶入止法,止法完成的時候,那你就會從息入息出轉過來化境。所以你現在不要講什麼境界,你現在都還早,你一二叁都算不好,還什麼境界現前呢?那可見那都是魔境不是化境,心魔顯現。

  昨天在講觀法的時候,我們跟各位講說,你那些顯現爲什麼都不對,不是說師父輕視你們、藐視你們、不承認你們成就,不是,因爲你早期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當中所遭受的壓抑、汙染、暗示,那這東西太多了,你知道嗎?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有個同學肚子很痛,所以男生很想幫忙,女生有事男生當然想幫忙,不幫忙的大概不是人呐。“你肚子痛啊,哦,我買什麼…還有什麼東西啦...”什麼胃藥一大堆就想出來了,因爲男生只會想到肚子痛是要吃胃藥。女生說:“不是啦。”“啊,不是她怎麼肚子痛?”男生跟女生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因爲男生只會想到她只是肚子痛,女生說不是肚子痛,不是肚子痛它明明就叫肚子痛,那不然怎麼處理?女生說你們男生不要管,不要管就不要管。那現在是大家都可以不要管了,可是當時就不會不要管了,爲什麼?因爲你所知的如此,男生所受的汙染是這樣,真實狀況怎麼樣你知道嗎?你根本不知道。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有他的背景存在,這是很自然的狀況。男生怎麼會知道說,女生月經來會肚子痛,他根本不知道。同樣的,女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你也不知道男生是怎麼樣。男生有意見爭執的話,兩拳打一下,沒事了,他們還可以繼續相處的很好。女生看起來好怕哦,爲什麼?因爲你沒有捶過,男生打兩拳,這個是稀松平常的事,男生假如不顯現拳頭揍兩下子不像男生,女生就看不慣這種情況。爲什麼?這是你的生活背景,你對于生命真正的原貌你並不知道。

  所以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些習氣、生活背景它所顯現的給你的暗示你沒有辦法突破,只有透過數、隨、止這叁法才會逐漸把它淨化掉,到觀法的時候所顯現出來的境界才能夠,這個時候來講大概有百分之六十,一個正常的,不正常的不算,活在象牙塔裏的或者喜歡狂想曲的那個大概都還不能算數,這個時候顯現的境,這個化境大概有百分之六十是化境,百分之四十我們還需要一再地檢驗。

  我們跟各位講過,宗喀巴大師當年跟他師父在研究那個化境,文殊師利菩薩示現來跟他講經說法。他倆師徒研究這一個化境研究了一年,人家真正的行者是那麼的認真、那麼的審慎。我們今天我告訴你,要是真的有個文殊師利菩薩來教你什麼什麼,哦,你晚上一定睡不著,你說那個生命能量馬上暴漲,把你沖昏了頭睡不著。是化境還是魔境?我們不知道。人家那麼樣大成就的人師徒倆共同研究還要花一年的時間,我們呢?你想想看?所以我們應該要很謹慎的去研究這個化境。那你現在還沒有到觀法,還沒到還法,那你根本就都是魔境,心魔所顯現的境界。

  尤其我們這些讀書人,你一定有過那個壓力,參加大專聯考,那個壓力你看看,在你內心裏頭的壓力你會造成永恒的傷害,你知道嗎?尤其是,“我這沒有問題,我算一算一定考上,嗯,沒有臺大也有政大,沒有第一志願也有第二志願。”結果放榜了,名落孫山,第幾志願都沒有!那時候怎麼辦?我們班上一個同學,他在班上我們是爭第一第二名的,結果他放榜的時候沒有了,榜上無名,榜上無名的時候,從此他就失蹤了,再也找不到他,你看那種傷害有多大。

  我們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你在修行的時候,那個魔境一定現前,你放心,不是外來有一只魔,牛魔王啊,還是金角銀角,絕對不是,是你內心裏頭的那個魔它會出現,你必須把它遣掉,不受它的逼迫。那我告訴你,你內心裏頭那些雜質,生命成長過程當中很多雜質、那些壓力你自然就會把它除掉了。所以我們看一個人,他在處事、待人接物上的反應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內心的魔存在的情形是怎麼樣,他好多這些境界、好多這些狀況,我們不知道。

  我們在成功嶺受訓的時候,震撼教育,那機關槍是對天射擊,就在那,人不要說在那邊跑沒有問題,我想在那個地方打籃球都還不會被子彈打到,那訓練是要我們爬,它只是震撼。槍聲的臨場感你怕不怕?就有人趴下去就不會動了,聽到那槍聲就趴在那裏了,那真的“大”字形啊,就趴在那個地方,要把他拖都拖不動,還一直叫。爲什麼會怕成那個樣子?那有的就心髒病爆發了,那他說我有心髒病啊,我怎麼樣,種種理由不進去了,爲什麼?那都是心理的壓力。那麼你在修行的時候它都會現前,當然它不會現那一幕了,但是你那種恐懼感它會造成,它會以另外一相來出現,可能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可能是一朵很美麗的花,爲什麼?因爲那一種境界是你所想象的,在當時心理受到極大壓力的時候,你投射出去所期望的一種沒有壓力的狀況,那麼你現在修行,那一種情形現前了。“哇,瑞相!”不是瑞相!這個時候可能就是當時內心逃避要躲進去的那個境界,現在它現前了,其實那是一種恐懼,你不知道。

  那麼你在跟師父講的時候,你也會這樣講:“啊,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對不對?那怎麼跟你講呢?沒有辦法幫你解。同樣的,有些男孩子喜歡冒險,被老師罵的時候沒有辦法:“我就弄錯了就被罵,老師呢?”這一罵不是叁五分鍾就結束,罵了一個鍾頭還在罵。那你想想這樣的小男生會怎麼樣?他會在那邊虎克船長,帶著一條船,一條人,不是一條人,一船海盜,那麼狂風暴雨當中他們怎麼樣拯救?他就想了一些出來了,那看起來驚險萬分。好,那麼現在開始修行了,這個魔境也現前了。哎,小孩子的事他早就忘了,他現在看的不一定是虎克船長了。他可能在暴風雨中他毅然獨立接受種種的煎熬,他並不怕,這一境界現前了,那麼他就想一想想一想:“師父,你看這樣怎麼樣?這對不對?”你師父有神通啊?他怎麼知道你小時候在夢想當虎克船長的那一幕,那只是因爲你的英雄感、英雄的這種個性顯現出來的一個境界,師父怎麼知道?你自己都忘記了,別人怎麼會知道?但是這個是魔境,你一看這好像驚濤駭浪,驚險萬分,那可能如何,那是你想的,那麼這種情況要一個一個過濾。我告訴各位:沒有那麼容易啊!所以我常跟各位講:有這些東西你不要亂講,講不過是我執展現,這些化境,這些其實都是魔境,讓它一幕一幕過了就好,每過一幕,你內心裏頭的疙瘩就去掉一個,那就表示說不管順境逆境的解釋跟答案,根本沒有意義!

  所以我們不在這裏去留意,你要注意這是第一個,這是魔境的一種特色。那麼化境呢不會是這樣,化境它會經常地出現,比如說我看到這個黑的,大概是這種黑的、圓的,再出現呢也是黑的、圓的,大概差的不遠,大概都是這一類,很相同的一類,會常常出現。我一坐的時候太陽出來,太陽有時候呢有暈,有時候呢沒有暈,有時候不是太陽,而是陽光普照,類似的都是這一種狀況,那個就是化境。因爲你會進入那樣的一個境界,那不是你內心舊有的累積的那種。那種叫什麼?我們酒甕,有沒有?上面有一種蟲在上面飛有沒有?酒蚲啊有沒有?那種蟲啊,它是追什麼來的,追那個果酸味,酒也是一種果酸嘛,它就是追那個果酸來的。魔境就類似我一坐下來,你那一缸幾十年來的醬散發出來的味道,魔境就現前。等到你這些醬的味道全部去除以後,那個蟲就不會再飛來了,所以魔境會一次出現一次減少、一次出現一次減少,它會一直出現一直沒了。

  但是你修行靜下來的那個境界,靜下來以後它會經常出現那一種狀況出來,距離不太遠,大概都那一類,那你就開始要把它歸類出來,這是什麼?譬如說,你說要觀佛境界,他也會出現,有些人是從來不會出現佛境界的,有時候是佛像,站著、坐著,或者蓮花,或者是他在行菩薩行,或者那種心境,大概這一類,他會歸爲一類。那麼你有這樣一類,這個叫初相,那麼有這一類,有那一類,有好幾類,那麼你坐下來的時候它會經常地出現,這個叫化境。

  觀法到還法它這種情況會出現,那麼還法最主要就是我這裏面,從你的本願發出來,不是你現在的選擇,你很自然就會去選擇我要觀這個,那你就定案了,定案以後它那個化境會越來越清楚。我跟各位舉個,那個給孤獨…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