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數息失敗,而大部分的都敗在這個地方就垮了。然後呢,他這樣一坐也幾十年,就像誦經的人,雖然猛打妄想他誦經也誦了好久好久,爲什麼會這樣?都是不當的現象。這個部分我們一定要記得要避免。
所以這個基礎你一定要克服,自己要戰勝自己,它是禅定的基礎,這個了解自己的呼吸狀態,一定要先通達。雖然禅定是同外道法,你不要把它認爲說,它是修要往生色界天的,不是這樣子,這種觀念就跟那些人要往生極樂世界的觀念一樣,那你要這樣的話,那你就白修了。它雖然是通外道法,但是你必須要有,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夠把妄想跟欲望給舍棄掉,妄想是指心理的,欲望是指這個身體的,這裏面的詳細狀況,我們在前行,資料裏頭都有啦,我就不再跟各位再談了。
所以我們講到八觸十功德時候,是怎麼樣,八觸就是把欲望給除掉,色身身體的變化,十功德就是心理的變化,就把妄想給除掉。你自己要懂得,這種修行過程要有,將來你在實際精進的時候,這些情況都會出現,我們都會跟各位談,所以禅定爲一切修行的共法!
今天,我們不發菩提心,不想出離,不想成就,不想成佛,不想明心見性,那也就算了,今天想要明心見性,開悟成佛道,那對不起,這一法一定要,而且這一法的實修它很紮實。你哪個地方起變化都會出現,八觸十功德,你一個一個都會出現,它不止八十個,這個這個,有很多很多種變化,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有那些境界出現的時候,你不用緊張,這是必然現象。
本道場中的每一位行者,都必須從認識自己的呼吸狀態開始修行。修行從這裏開始,此中雖屬前行,未入堂奧,但仍有很多境界,發自于你的雜訊,潛意識,或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所以,這個前行,幅員寬廣的縱深,可以供行者去探討及經曆。你要經過的很多,它的幅員很寬很廣,它縱深很長,因爲你有很多的潛意識,錯誤的觀念,還有雜訊等等,而你修行以後,這些都要把它除掉。
這裏還有一點時間,我跟各位做一個補充。我們修行人,最怕的就是有暗示。透過暗示來修行的,叫做潛意識修行法,那很快會有成就。那要修行,這個催眠術,氣功,那很快,那都是暗示,不管是自我的暗示或他暗示。
有很多人常常這樣講,師父,我想要怎麼樣怎麼樣一坐,那個境界就來了,說了,聽不進去,你就自我暗示了嘛,我想要怎麼樣,做了它就來,那自我暗示。你去看,哎我們那個清小姐那個相當不錯,你去注意看,你看她的眼睛,它眼睛會跟你講話,你坐下去,她的眼睛怎麼還沒有跟我講話,你已經“他暗示”進來了,你自我又暗示,我要跟它講話,它當然會跟你講話,你回去看佛像,佛像會跟你講話,因爲你已經暗示了,你再進行它就會出現,它就是會出現!所以透過暗示,這一類人修行的叫潛意識修行法,各位絕對要避免。這種修行絕對不會成就,它唯一的成就也會成就,唯一的成就,就是成爲魔子魔孫!
所以我們爲什麼跟各位講,踏踏實實的修行,你很不願意,因爲沒有暗示,沒有暗示,你的境界不會顯現出來,你又不知道,我們到後面也會有境界,但那個境界我們還叫做“化境”,變化境界,但是很多人呐,在早期就要有,就是你的目的性太強,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修行就不要目的性太強,也不要企劃性,規劃不要太多。
這個地方講雖然是六個階段呐,你真的在進行的時候,有時候會跳躍,但是跟你講,就是不能跳過去!一定要踏踏實實來!尤其最基礎的地方最重要!因爲你第一階段做好了,第二階段就不會有偏差,第一階段沒做好,你第二階段發生偏差的時候,你不好調整,越往後,才發現偏差要調整那就越難,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到,基礎上一定要做好,這個縱深很廣,但是你要,處理得當。
這個潛意識修行,你必須超越,然後進入無意識修行,用無意識修行那你才能夠真正的成就。那無意識就比潛意識來得更深,那一般的匹夫匹婦,那一般凡夫,他是執著在文字相上,他是用意識修行,那是最淺的啦,那根本,意識修行不能叫修行。
有很多人說,師父,我這個,诶一天念十萬佛,念十萬佛,這樣修好不好?好不好?我,我不能跟你說不好,你念十萬還不好,那要念多少才好?那當然說好,好,那好,那是很有限的有漏福報,因爲你是意識修行,執著在表象上,在文字相上來坐,那我想這種人呐,常常會發現那種情況,他會念佛念得很認真呐,口德很不好,他一邊念佛一邊念死孩子,你給我注意,我阿彌陀佛念完你就知道,對,他可是他一天念十萬佛號,他會,會叫阿彌陀佛,叫死孩子,這個就是意識修行。因爲他還一直停留在原來的意識形態裏頭,那你的訊號要給他就叫他念佛,沒有念佛會肚子痛,哎他念了佛就肚子不痛,OK,他就一直念佛。那麼,什麼叫了生死出叁界開悟成佛道,那個跟他都沒關,他會告訴你,師父,我這個白的念成黑的,那就是指這種意識修行。所以意識修行不是,不叫做修行,意識修行我們通常叫做拜拜,那不止佛教有拜拜,基督教也有拜拜,天主教也有拜拜,那個拜拜可真多啦,這個叫意識修行。
潛意識修行就比較高級,是比較高級,但是很容易被有野心的人操作,很容易被騙,我們要講,真正無意識修行,那你要發廣大心,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否則你沒辦法。現在很多人用潛意識修行,那個不叫做依止善知識,那叫做拜師學藝,拜師學藝,他會給你一些技巧,潛意識修行是數息觀第一法,數法就可以了,你就可以飛起來了,但是那沒有意義,沒有意義,你要修也可以,你就把數法一直的深入,跟你講那種變化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跟各位所談的是這個部分。
你要修行,就要真實修行,用無意識修行。假如你能夠超越無意識,那就叫清淨行,不是無意識,一般菩提道講的清淨行,就是無意識修行,菩薩道講的這種清淨行,那比無意識行還,還要再進一步,這個部分,我們在講大乘禅法的時候再跟各位談。
但是你現在,要先了解這種情況,要不然,你現在學佛,你開始在禅修,跟這個有關的雜訊會一再的給各位,尤其是各位在家居士們,這個出家人呐,也有很多雜訊,其實在我們道場,那個魔也混進來,你就是沒它辦法。它會告訴你,所以韋陀菩薩不能坐這裏,伽藍不能坐那裏,坐那裏會怎麼樣,叫你數息你不數,你就管韋陀坐哪裏,對不對?爲什麼心不在道上呢?韋陀坐哪裏伽藍站哪裏跟你數息有關系?這個都是雜訊幹擾的情況。你看看,這個山人山中坐,是非憑空來,你這些在家人坐在家裏,那是非是滿天飛,那會更多,修行人在道場裏面坐,是非都要跑進來的,那你在家,人在家裏怎麼會沒有是非呢?所以你要懂得雜訊,堅持要把它處理掉。
你個人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這裏告訴你,依止善知識。你有任何的境界,告訴你不要緊,你就不要緊了,你不要我跟他講,師父大概沒有聽清楚,我還要再講一遍,你還要高調?,跟你講不要緊就不要緊,那你下一次還有新境界,那個時候境界會很多,爲什麼境界會很多?雜訊!潛意識!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它會一直跑出來,會一直要幹擾你的正念,你按照這一法修行,這一法就叫正念,它會幹擾你,它讓你正念不能成型的時候,那魔就永遠有機會,知道嗎?就像我們有資金,我這個資金房子買下去,買下去就沒錢了,它拿你沒辦法,你只要那個資金留在手上,它永遠會有機會,所以你的正念不成型,魔就不怕你,魔怕的就是我們發菩提心形成正念,那個時候它拿你沒辦法,什麼魔境界來,你只要緊守正念,魔都粉碎了,魔都粉碎了,你不要管它。但問題是,你的正念,有沒有辦法形成?關鍵在這裏。
所以,這一些雜訊所形成的那些境界,我們都可以不要管。你來問我要怎麼處理呀?我現在已經告訴你,處理的方法,總源頭就在這裏!就在這裏。此中一切勝境以及挫折,唯依善知識指導、而切磋之,我們簡單的跟各位講這個地方。
現在來看正行的前言部分,正行是什麼?當行者逐漸發覺自己的呼吸狀態後,就可以開始計數,自己的呼吸你要了解。現在,從今天開始,你就應該要知道,要怎麼修行,坐在那邊該幹什麼了,先去觀察自己的呼吸那個軌迹,不管你是怎麼樣算,那都無所謂,先把它弄清楚。
估計一個禮拜的時間,你把它完成,從這禮拜我們還在施工,大家等于還在摸索,下禮拜開始,那我們二、四、六叁天,是晚上排小參時間,大家用功以後,每天都會有進境,都有進度。你沒有進度,你就會發現,糟糕又再來了,我坐在那裏在想家裏的房子怎麼改呀,因爲坐下來,最好妄想。想得會很清楚,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進度拿出來,所以小參要逼的很緊,要逼的很緊。
正行是什麼?製心一處,這就是法,使心不亂,這個就是正行。修行沒有什麼要領,就這麼一個要領。把心放在哪裏,使你的心不亂,不晃動,不會跑掉,這個叫正行,修行就是這樣。你用什麼方法都好,都可以,沒有說不行。但是把心放在哪裏,使心不亂,擺哪裏都不要緊,擺在佛號上,擺在咒語上,擺在你所專注的某一點上。或者,這裏所講的,擺在你的呼吸上面,跟著息入而入,息出而出,或者觀察一個呼吸軌迹以後,我們來算一,二,叁,或者守住風門都可以,我在這裏,這個可是空間很大,沒有說一定要在哪裏,那你自己要擺在一個地方,一處,製心一處,把心擺在一個地方,使心不晃動不散亂那就好了,就好了,所以我們沒有要求你什麼,這個都要你自己來。你不要再問我,“師父,你看我擺在哪裏好?”擺在腳底好了。你擺在哪裏都可以,你自己去找一個地方,自己去找一個地方。
但是這個地方是這樣,不能擺在身外,一定要在身內,你要擺身外呀,我們不同意。那不是正法,正法一定在身內,記得這一個原則:製心一處,使心不亂。
所有的修行都是這個原則,那我們要數息觀,它很簡單,就是把這個心安置在這鼻息之中,鼻息的整個軌迹,你要擺在哪裏,這個是功夫哦,這不是講故事。是要你去做的工程,所以叫心靈工程,就要你去做,你的心要擺在哪裏,你不要說我坐在那裏,這個一直打妄想,這不是打妄想,是欠揍啦,不是打妄想,心擺在哪裏,要你用功的是這一點,你不要把這件事再推給師父,你要把心擺在哪裏,你要不會擺。我們就請兩位師父,每一次就二十大板,這標准的,至于這個我們有禅棒的,你有沒有看過?禅棒來打是比較,比較恰當,香板打下去可能會斷,禅棒打大概腿會斷,棒子不會斷,你一定要想辦法。自己把心安置在哪裏,這個這是你的工作,你不要來問師父,師父已經把方法的第一個要領告訴你了,把心安置在哪裏,因爲你的呼吸的軌迹你已經看到了,已經很清楚了。現在要安在哪裏,要安在哪裏,那麼這個安在哪裏。
我們整個訓練過程,它有一套,五個步驟,讓你心安的地方,慢慢的去調。先第一個呢,在息入息出當中你去找一個地方,然後我們會告訴你,到第二個階段,你要移到哪裏,第叁階段移到哪裏,會這樣一直告訴你。所以你一定要在這裏先把這個完成,這個時候你就應該知道,我們怎麼訓練自己,你注意在你的鼻息上,你不要眼睛看著我。注意在鼻息上面。現在開始就要去感受啦,隨時隨地,在吃飯的時候我要感受我的鼻息,我在做的時候怎麼感受我的鼻息。我在做事情的時候,我的息入息出是什麼狀況,自己要去感受,要你進行的是這一個工作。
這個地方講,怎麼樣去注意你的鼻息呢?是隨著每個呼吸的完整過程,在起點或終點計數,這是第一個,隨著你每個呼吸的完整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的起點或終點的地方,息入的起點或終點都可以,息出的終點或起點也可以,無所謂,這四個點當中你任選一點,然後開始算一,一個循環,二,再一個循環,叁,再一個循環,怎麼算都可以,但是你只能定在一個點上,不能移動,這是基本的。所以你現在坐下來做什麼,就要注意這裏。
同樣,你現在坐在那裏幹嗎?我告訴你,聽講經的時候,擡頭看師父,聽開示的時候自己照顧你的鼻息,不要頭擡的高高的,眼睛睜那麼大。這個時候我在講,只是一個聲塵,過你的耳根,重點是你馬上要開始帶進去了,我的鼻息的狀況是怎麼樣,我的呼吸的軌迹是怎麼樣,開始要去了解這些,跟聽經不一樣。聽經是下巴擡高高看師父就好了,這個是行法,現在我在講你也在行,我在講就是你要行的,就在行。照這樣行,只要我講到幹擾你的行,這個都是魔,我的講應該不會幹擾你的行,有助于你的行,你馬上就要行,不是我講完了,另外你才去行,在這裏你慢慢要去感受這個部分。
好,記得,數鼻息是隨著呼吸的整個過程,在起點或終點來計數,而不是,我定一個標准,那麼讓呼吸來跟我的標准走,那不叫數息,那叫息跟著數的方法。我們現在是數跟著息的方法。所以一定要在呼吸的整個過程,這個軌迹你都很清楚以後,你才開始算一,二,叁,一個循環算一個數,這樣算的,這是一個循環,息入息出,這樣算,我們第一個階段要進行的是這個樣子,那麼今天呢,我們就先簡單的跟各位講到這裏。
我們這個正行要開始,我們的環境還不是很完整,我們這禮拜呀是提前七點半開始,大概幾個同修來,耽誤點時間,很抱歉。我們應該昨天要宣布,沒宣布,所以昨天我是決定說,我們還是九點開始,但是這樣對工人施工有傷害,所以我們就幹脆提前開始,現在工人已經到了,我們就到這個地方告一個段落。
(2011-5-30,本集由能成居士錄入完成,校對雲在藍天、觀心)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一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