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佛戒一定要持,這就好像要蓋一座圖書館,你一定要按照圖書館的藍圖來施工,不要蓋到後來變成體育館了;本來我們要修的是出叁界的法,不要修到後來是「金光閃閃,穿牆透壁」,那些都跟出叁界沒有關系。各位應該要感覺到很慶幸,因爲定義我們已經跟你講得很清楚了。
現在既然成爲佛弟子,進入佛門修學佛製的生命改造工程,哪有不依佛戒的道理?要知道,佛戒不是用來捆綁我們的,它是成就菩提的要件,是佛弟子一切行爲的指南針、一切正確行爲的指標,所以我們應該欣然領納它才對。假如在佛門中學佛但不持戒,那麼福報會很大,因爲「佛事門中,福田第一」,但你出不了叁界,因爲不持戒,修的是外道法。佛門中做佛事,不要專撿便宜的做,這個學那個不學,「哎呀,我只要拿個九十八分就好,其他兩分沒關系」,告訴你,就差那二分,你就永遠出不了叁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這輩子要是沒有持戒,縱使修有天大的成就,想要出離叁界、成就十力的殊勝,還得再回到佛門來,在佛戒的基礎上完成佛菩提的建設。禅宗的六祖和七祖,他們兩位都曾是迦葉佛時代的佛弟子,其中一位當時老覺得佛法沒味道,因爲做這個不行,做那個也不行;就像打球,一打就被「哔——停」,動不動就被「哔」下來了,覺得很沒意思。于是就跟他的師兄弟講:「下輩子不再學佛啦,這個太麻煩了。」于是就跑到外道去修,這下子沒有禁戒的限製,很快就修到可以騰雲駕霧、翻雲覆雨,他當然就很高興,于是常住在外道群中。可是當他往前幾世看,發現這輩子即使修得再好,成就還是跟前幾輩子都一樣,就好像他要施展特有的功力時,老是被「哔——又下來啦」一樣;他在相上是沒有被吹哨子啦,可是在因果律裏,他始終出不了叁界。在相上被吹哨子,是明顯的犯了佛戒,警告你不要再犯了,否則又會繼續輪回;現在走到外道裏頭,沒人跟你吹哨子,可是基本上都是在叁界內輪回;你要是能夠持戒持得很自在,自然就會出叁界,關鍵在這裏。
到了釋迦牟尼佛時,他就跟他的外道師父抱怨:「爲什麼我用天眼一看,這輩子再怎麼修都跟上輩子一樣?」師父跟他說:「你想要超生,只有去佛陀底下當十力弟子才有可能。」于是他在轉世成爲叁寶弟子,就轉到原來迦葉佛時代的那位師兄弟門下,成爲六祖底下弟子,後來他也成就了,就是七祖。他是個很精進的人,所以能有這樣的覺照功夫,要是那種不精進的,這下子「遊」出去,就不知道幾時能遊得回來。因此,你還是乖乖地嚴持佛戒,在家衆是持菩薩戒,出家衆是叁聚凈戒,戒律持的好,一切的心靈工程、所有的行法都容易成就。要好好地善持《楞嚴經》裏面的「四種清淨明誨」:斷淫、斷殺、斷偷、斷妄;這四個是根本戒,酒戒是遮戒,所以不把它列爲清淨明晦。
不可以持惡戒,也不可以無戒,這才是菩提道上善修定學、慧學的人。像狗戒、火戒、雞戒這些都是惡戒;有的人是終生不開口,禁語不是這種禁法;有的是終生不理發,那就出生到清朝去了;或是終生不剪指甲,指甲斷了,說是犯戒,這種叫作莫名其妙戒。外道戒什麼奇奇怪怪的都有,佛戒不會有這種無厘頭的戒。所以要修定、學慧之前要先持戒。戒的部份就簡單講到這裏,個別的部份就不談了。
調和
接著來看「調和」,它分爲外調和內調二部份:外調就是調飲食、睡眠、起居生活、心念、習氣等等;內調是指調身、調息、調心。
我們先來談外調的部份。外調還可以分爲二個部份來談,第一個是「日常生活的調理」,第二是「臨坐前的注意事項」。
日常生活的調理
日常生活習慣的調理,像素食、寡欲、盡責、承擔、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酸辣刺激的食物;生活的起居也要正常,睡無定時或是沒有節製等都是禁忌。假如生活不正常,喜歡暴飲暴食、通宵打牌,或是常思淫欲、暴力傾向等不正思惟的種種心念,這些都是屬于「不堪成器」的範圍,縱經塵劫精進行道,那就好像煮沙欲成佳肴,無有是處!
日常生活中的承擔也很重要,不可以學佛以後,飯不煮、孩子也不顧了,因爲忙著要去聽經、上課。哪有這種爸爸媽媽?該盡的責任還是要做好,這個叫作盡責承擔。道場裏面的工作也一樣,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常住或行政人員都一樣,工作要做好,但也要聽經聞法,這些通通要自己想辦法去圓滿。我們常講「在佛門中做事福報很大」,因爲你把事情搞砸了,是叁寶在替你負責的咧。講到飲食,順道提一下吃素的問題,素食就是吃「素」,可是很多人不是真的吃素,而是「吃花菜」,怎麼說?素菜餐廳滿滿一桌二萬塊,素火腿、素肉、素魚、素香腸通通都有,這哪是吃「素」?吃素火腿就不能叫作吃素了,那只差沒吃肉,沒跟那些動物結惡緣而已,基本上還是犯貪戒,還是貪心,那沒有功德。飲食上太酸、太辣、太刺激或太油膩的都不好,只要有「太」字在上面都不好,這個都要自己去留意、調整。有些人斷食七天,可是斷食結束以後,又暴飲暴食,這些都是不正常的飲食,這種怎麼修也沒有用,修到後來都變「怪胎」。所以生活起居、飲食要正常,睡眠要節製,要修禅定才有可能。不要認真起來叁天可以不睡,一放下來又睡個叁天叁夜,這種都不行。有些人工作比較特殊,那要怎麼調呢?它有一個標准,就是要使你的心性能夠穩定,呼吸能夠正常,這樣才有可能進行禅修。
今天既然大家已經發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要開始修行,就應該要常思「相具足、念具足」,不要有邪思、邪行、邪慮,不然就枉費接受這一番殊勝因緣的法筵。現在有些人常常把學佛、參禅打坐當做是談話的資糧,那種都不是真實修,這些都要弄清楚。
《邁向佛陀的境界 華嚴禅前行概論 肆 戒律——黑白無常競賽的遊戲規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