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佛戒一定要持,这就好像要盖一座图书馆,你一定要按照图书馆的蓝图来施工,不要盖到后来变成体育馆了;本来我们要修的是出三界的法,不要修到后来是「金光闪闪,穿墙透壁」,那些都跟出三界没有关系。各位应该要感觉到很庆幸,因为定义我们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
现在既然成为佛弟子,进入佛门修学佛制的生命改造工程,哪有不依佛戒的道理?要知道,佛戒不是用来捆绑我们的,它是成就菩提的要件,是佛弟子一切行为的指南针、一切正确行为的指标,所以我们应该欣然领纳它才对。假如在佛门中学佛但不持戒,那么福报会很大,因为「佛事门中,福田第一」,但你出不了三界,因为不持戒,修的是外道法。佛门中做佛事,不要专捡便宜的做,这个学那个不学,「哎呀,我只要拿个九十八分就好,其他两分没关系」,告诉你,就差那二分,你就永远出不了三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这辈子要是没有持戒,纵使修有天大的成就,想要出离三界、成就十力的殊胜,还得再回到佛门来,在佛戒的基础上完成佛菩提的建设。禅宗的六祖和七祖,他们两位都曾是迦叶佛时代的佛弟子,其中一位当时老觉得佛法没味道,因为做这个不行,做那个也不行;就像打球,一打就被「哔——停」,动不动就被「哔」下来了,觉得很没意思。于是就跟他的师兄弟讲:「下辈子不再学佛啦,这个太麻烦了。」于是就跑到外道去修,这下子没有禁戒的限制,很快就修到可以腾云驾雾、翻云覆雨,他当然就很高兴,于是常住在外道群中。可是当他往前几世看,发现这辈子即使修得再好,成就还是跟前几辈子都一样,就好像他要施展特有的功力时,老是被「哔——又下来啦」一样;他在相上是没有被吹哨子啦,可是在因果律里,他始终出不了三界。在相上被吹哨子,是明显的犯了佛戒,警告你不要再犯了,否则又会继续轮回;现在走到外道里头,没人跟你吹哨子,可是基本上都是在三界内轮回;你要是能够持戒持得很自在,自然就会出三界,关键在这里。
到了释迦牟尼佛时,他就跟他的外道师父抱怨:「为什么我用天眼一看,这辈子再怎么修都跟上辈子一样?」师父跟他说:「你想要超生,只有去佛陀底下当十力弟子才有可能。」于是他在转世成为三宝弟子,就转到原来迦叶佛时代的那位师兄弟门下,成为六祖底下弟子,后来他也成就了,就是七祖。他是个很精进的人,所以能有这样的觉照功夫,要是那种不精进的,这下子「游」出去,就不知道几时能游得回来。因此,你还是乖乖地严持佛戒,在家众是持菩萨戒,出家众是三聚凈戒,戒律持的好,一切的心灵工程、所有的行法都容易成就。要好好地善持《楞严经》里面的「四种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偷、断妄;这四个是根本戒,酒戒是遮戒,所以不把它列为清净明晦。
不可以持恶戒,也不可以无戒,这才是菩提道上善修定学、慧学的人。像狗戒、火戒、鸡戒这些都是恶戒;有的人是终生不开口,禁语不是这种禁法;有的是终生不理发,那就出生到清朝去了;或是终生不剪指甲,指甲断了,说是犯戒,这种叫作莫名其妙戒。外道戒什么奇奇怪怪的都有,佛戒不会有这种无厘头的戒。所以要修定、学慧之前要先持戒。戒的部份就简单讲到这里,个别的部份就不谈了。
调和
接着来看「调和」,它分为外调和内调二部份:外调就是调饮食、睡眠、起居生活、心念、习气等等;内调是指调身、调息、调心。
我们先来谈外调的部份。外调还可以分为二个部份来谈,第一个是「日常生活的调理」,第二是「临坐前的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的调理
日常生活习惯的调理,像素食、寡欲、尽责、承担、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酸辣刺激的食物;生活的起居也要正常,睡无定时或是没有节制等都是禁忌。假如生活不正常,喜欢暴饮暴食、通宵打牌,或是常思淫欲、暴力倾向等不正思惟的种种心念,这些都是属于「不堪成器」的范围,纵经尘劫精进行道,那就好像煮沙欲成佳肴,无有是处!
日常生活中的承担也很重要,不可以学佛以后,饭不煮、孩子也不顾了,因为忙着要去听经、上课。哪有这种爸爸妈妈?该尽的责任还是要做好,这个叫作尽责承担。道场里面的工作也一样,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常住或行政人员都一样,工作要做好,但也要听经闻法,这些通通要自己想办法去圆满。我们常讲「在佛门中做事福报很大」,因为你把事情搞砸了,是三宝在替你负责的咧。讲到饮食,顺道提一下吃素的问题,素食就是吃「素」,可是很多人不是真的吃素,而是「吃花菜」,怎么说?素菜餐厅满满一桌二万块,素火腿、素肉、素鱼、素香肠通通都有,这哪是吃「素」?吃素火腿就不能叫作吃素了,那只差没吃肉,没跟那些动物结恶缘而已,基本上还是犯贪戒,还是贪心,那没有功德。饮食上太酸、太辣、太刺激或太油腻的都不好,只要有「太」字在上面都不好,这个都要自己去留意、调整。有些人断食七天,可是断食结束以后,又暴饮暴食,这些都是不正常的饮食,这种怎么修也没有用,修到后来都变「怪胎」。所以生活起居、饮食要正常,睡眠要节制,要修禅定才有可能。不要认真起来三天可以不睡,一放下来又睡个三天三夜,这种都不行。有些人工作比较特殊,那要怎么调呢?它有一个标准,就是要使你的心性能够稳定,呼吸能够正常,这样才有可能进行禅修。
今天既然大家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开始修行,就应该要常思「相具足、念具足」,不要有邪思、邪行、邪虑,不然就枉费接受这一番殊胜因缘的法筵。现在有些人常常把学佛、参禅打坐当做是谈话的资粮,那种都不是真实修,这些都要弄清楚。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肆 戒律——黑白无常竞赛的游戏规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