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就從這裏入法界 地藏菩薩行法 拾 畢竟成佛

  拾 畢竟成佛

  第八品〈閻羅王衆贊歎品〉,是閻羅天子來請法的部份,這個地方有幾點要跟各位談。「閻羅」講的就是鬼王跟地獄的事,叁惡道當中,這裏是最痛苦的地方。地獄的苦,你離開以後,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大腦的設定就是有這個好處,前輩子的事,這輩子都忘光光了。假如你前輩子的事,現在還記得,那你這一生就很痛苦了。雖然忘光光,但是那個「影子」還是在,所以你會有恐懼感。這裏要跟各位談的是,閻羅天子、地獄惡鬼都是「存在」的一相,這是不可逃避的;但是在存在的當中,地獄惡鬼是最不好的部份。在這個世間的結構底下,它是最不好的,但並沒有說他不可以談,這裏就拿這個部份來談,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這些最不好的鬼王,包括這裏講的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和無毒鬼王,這些鬼王其實也都是菩薩,最惡的鬼王也還是菩薩。既然這樣,那我們才一點點惡而已,應該是比這些鬼王更有機會得救,是不是這樣?所以我才跟各位講,佛教絕對沒有消極、悲觀思想。各位想要永取解脫,你記得一點——不要抱怨。永遠記得,佛教徒沒有抱怨的權利,也沒有悲觀的權利,因爲你的生命當中有「菩薩種性」、「如來種性」,受點苦和委屈,那正是你要轉化的地方。假如你不懂得轉化,認爲那是個苦、是委屈,那肯定會很苦。你與其在那邊抱怨,何不去拜一百零八拜呢?消業障、增福壽你不要,卻選擇抱怨,讓自己一直墮落下去。記得!有任何的抱怨,絕對不是華嚴行者、普賢行者,會抱怨的人不可能學華嚴。

  修圓融道的人,有什麼好抱怨的?一有不如意、委屈通通是一百零八拜;每當有抱怨的念頭,那就一百零八拜。爲什麼要去跟人家講?你講完回來,也是一百零八拜;造兩個業,才拜一次。會抱怨的人,一定沒有「警覺」,才會去跟人家抱怨。記得!凡是想要跟人家講什麼不如意的事,你就一百零八拜,不必講。告訴各位,你只要花叁個月的時間轉過去,命運就改了。有的人喜歡去點痣改運,不用點,拜一百零八拜,花叁個月的時間好好地去訓練。尤其是女衆,特別喜歡抱怨,當你想要抱怨,就一百零八拜,命運馬上就轉了。求官位的,常常一百零八拜的話,平步青雲,不會有人要鬥爭你;求事業的,常常一百零八拜的話,沒有金融風暴;常常生病每天要吃藥的,一百零八拜,藥罐子自然就會不見了。你要記得,它的關鍵就在這裏——當我想要抱怨,當有那種悲觀的狀況一産生時,就一百零八拜;佛菩薩的光芒會照耀你,這叫作佛光普照。你記得,要給佛光普照,不要給閻羅王普照。

  前面我們已經跟給位講清楚了,我們的生命因素裏,存在有「菩薩種性」跟「如來種性」,所以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沒有抱怨的權利。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來看看閻羅天子的問: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衆生,不辭疲倦。…………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

  閻羅天子問世尊:「我看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度脫衆生,不辭疲倦。大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爲什麼這些衆生前輩子才來,報盡出去了,怎麼又跑進來了?爲何衆生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這個閻羅王在那邊執行任務,他也是存在。你知道哪種人會當閻羅王嗎?正義感太重、是非心太強、好打抱不平的人,都是閻羅王報,這些都是閻羅王界的。所以勸你還是圓融一點,雖然到那邊不受苦,是常常叫人家去受苦,但你就會常常在那邊檢討:「到底是我要害他,還是他自己來的?」

  佛就跟閻羅天子講:「南閻浮提衆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閻浮衆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它的重點就在這裏,南閻浮提衆生的心性剛強,難調難伏。因爲這個世間的結構,所以他「結惡習重」;這個世間,六塵五蘊之間的關系太重了,所以「旋入旋出,勞斯菩薩」,關鍵就在這裏。在這個世間結構之下,你偶爾好,偶爾壞,而佛教則幫你指出最究竟的根本:你要離開這個錯誤的結構,進入到正確的結構——法界的結構。這樣才能真正的永取解脫。你在這個世間或是到天國去,福報享盡又下來了,只有出離叁界入法界,才能永取解脫,永遠不再輪回。從閻羅王跟我們談的這件事情,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你受的苦極大,要解脫就很快,只要你按照正確的方法,絕對沒問題。講這個不是在恐嚇你,是告訴你真實的狀況。

  這品經裏第二個出現的是惡毒鬼王,第叁個出現的是主命鬼王,我們來看經文: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第叁個主命鬼王說:「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于利益,自是衆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你看這個鬼王的本願是「甚于利益」,怎麼樣在世間人「生時死時」去幫助他,可是這些衆生不懂我的意思,所以搞得生時、死時都不安甯。第二個惡毒鬼王也說:「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所以鬼王的工作不一定都是害人的,有損害人的,也有利益人的。這些都是他們的本願,他不會故意要害人,心存不善的人才會去害他,這是鬼王的發願。世間也有人是發這種願,警察就是這樣,你是壞人,我就來抓你。

  重點在于人心,你要清淨;善良是相對的,但清淨更爲重要。要怎麼清淨?真的能清淨,就能夠出離叁界。在世間結構底下,你的五蘊跟六塵會糾結在一起,所以你的判斷會跟著世間人的中心價值觀走;世間人說怎麼樣好,你就跟著走。世間的價值標准一改,你就變了。假如中心價值觀是正確的,那你世間的福報就是正的;中心價值觀是錯的,你的福報是負的。比如,以前你聽人家說吃魚翅很補,你就拼命的補,這就是中心價值觀;現在社會的中心價值觀是不能再殺鲨魚,那你現在就不吃了,也開始跟人家提倡不吃魚翅。世間的中心價值觀一變,你就跟著變。中心價值觀不可靠,它不是真理;假如你是因爲這世間的中心價值觀而發願,那個叫作「世間願」。佛經裏面講的是超越世間的,它是絕對真理。

  最後世尊跟主命鬼王講:「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于生死中護諸衆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並且跟地藏菩薩講:「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擁護衆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凈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所以鬼沒有什麼好怕的,它是大士所現的鬼身,只是你的意識形態會認爲鬼很可怕。你不要看到鬼王就怕,他也只是一種存在。你看他經文這裏講:「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凈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這裏告訴我們,生命中的存在是很不可思議的,不要用你的大腦去想,大腦想不透的。這裏頭他用事相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中都有「如來種性」,現在你要把它兌現出來。怎麼兌現?一定要透過「菩薩種性」的實踐,這很清楚了。它用這種事相來表達,我們來看,怎麼看也看不懂,但是佛陀都知道,所以經文後面佛跟地藏菩薩講:「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佛陀說這也不可思議。我們也是很不可思議,明明就有如來種性,怎麼會迷惑顛倒到不知道呢?

  我們舉一個例子給你做參考,你去留意這個問題。通常那些精明伶俐、聰明能幹的人,常常會被那種憨憨型的人氣得七孔冒煙,因爲那種憨憨型的人,往往都是一副狀況外的樣子,「這個你應該要知道的,怎麼不會?」那個憨憨型的就一副「我怎麼知道?」的樣子。聰明能幹的人遇到這種狀況,你就稍微想一下:「衆生,總有不懂的部份……。」然後你去留意一下,有些狀況是「他懂,你不懂的」。譬如憨憨的人,在判斷好人、壞人的直覺特別厲害,雖然不太會做事,可是這一點他比聰明能幹型的敏銳。聰明能幹型的人,對事情的判斷是快又准,但是看人就不一定了。不信的話,各位可以從生活中慢慢去檢驗。所以如果有人要招聘員工,可以找那種憨憨的秘書先幫你看一下,大概准沒錯的,當然爲了慎重起見,你自己可以再看一遍。我們做事常常功虧一篑,這就是在「用人」上出問題,這是一個訣竅,提供給你做參考。

  接著來看〈稱佛名號品第九〉,我們先來看下面的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爲未來衆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爲其稱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衆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地藏菩薩跟釋迦牟尼佛說,有一些事要讓大家知道,就是多多聽聞佛的名號。我們跟各位講過,這些佛號都是報身佛。記得!通通都是報身佛。因爲報身佛是起作用的,多聽、多念,對你會有好的作用,知道嗎?假如《地藏經》沒時間從頭念到尾,你也不是真的想「要怎麼樣入法界」,那這一品〈稱佛名號品〉你要常念,甚至于要背起來。沒幾個字,耐著性子就背起來了。爲了你好,爲了自己好,我就把它背起來。這裏頭一共有十九個菩薩名號,加上一個,一共二十個;加上哪一個呢?那一個你自己去猜,我不跟你講。這二十個名號對你有絕對的幫助。

  前面這十個佛比較特別。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地藏菩薩說,假使有人聽聞「無邊身如來」的佛名,「暫生」恭敬,只要「一念間」生起恭敬心,就可超越四十劫的生死重罪,何…

《就從這裏入法界 地藏菩薩行法 拾 畢竟成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