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成魔,女的成精,不然牛魔王、蜘蛛精怎麼來的?就是因爲人格不健全。人格健全,精進才有可能成佛。
告訴各位,修行本身不難,難的是你資糧道不具足。只要人格性健全,一出家馬上就進入淨土了,往生還難嗎?要是人格不健全,走到哪裏,就跟人吵到哪裏,既不會做事,又不會做人,這種人沒辦法修行;爲人處世沒問題,修行很容易,馬上就進入淨土了。我跟你講,往生淨土的基本條件就這麼簡單,第一,人格性健全。第二,社會、家庭生活很圓滿。第叁,你要開始尋求出離;你發覺人生不是只有這樣子,雖然家庭生活各方面都很圓滿,可是我們的人生只有這樣子嗎?人生的意義、價值是什麼?你們開始尋求出離,男的就到男衆道場,女的就到女衆道場,大家一起來打拼嘛!拼什麼?往生淨土。其實你在這樣的前提下出家,進來就往生淨土了,然後透過這個淨土直接轉入法界,就這樣子。當然,假如你家裏能夠形成一個淨土,那也可以;問題是,你家裏是不是真的是淨土,那我就不知道了。它不是很安靜的靜土,是心地清淨的淨土。
從「世間、淨土、法界」到「化身、報身、法身」,我們都跟你定義得很清楚了。所以你只要在這個道場裏,按照佛陀的教法,這裏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這很清楚。釋迦牟尼佛是報身佛,這個定義絕對清楚,一點含糊都沒有。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定義很清楚,它是以培養自性善根爲主,然後是清淨音、和雅音,就念佛、念法、念僧,不是以柴米油鹽或七情五欲作爲你奮鬥的目標。所以只要有這樣的地方,你放心,那個道場絕對是十方諸佛、天龍八部所擁護的,關鍵就在這裏。那現在不是我的問題了,關鍵是看各位了。
我們遇不到佛,那就沒有化身佛,法身佛又還沒證得,還有一點福報能夠來學佛;能夠學佛就能遇到報身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他很圓滿了,可是我們不圓滿,我們只「碰到一點點」,知道嗎?因爲你現在所學的佛法不完整,我是盡量把它講完整一點,可是一裝到你的腦筋去就不完整了。因爲你都是把它當作知識,知識就變成雜訊互相幹擾。聽我講好像講得不錯,等一下哪個法師來,「嗯,他也講得不錯」,大家都講得不錯,問題是,你就是成不了佛!爲什麼?因爲沒有遇到圓滿報身盧舍那佛,遇到的都是斷斷續續、片片斷斷的報身佛,所以你的佛法都是雜訊,沒辦法統一,都是不完整的。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忉利天宮神通品〉一開頭就講「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佛成佛時到了忉利天爲他的母親說法,那麼,各位有沒有想過:「佛陀是用法身,還是化身跟他的母親說法?」還有,「佛陀到了忉利天,是怎麼認出他媽媽的?」悉達多太子一生下來沒多久,他的母親就往生了,那他怎麼認得他的母親?就算認得好了,天人的身相比世間人的身相高大好幾倍,長相也莊嚴多了,那他是怎麼知道哪一位是他的母親?各位有沒有想過?我之所以跟各位提這個問題,是要告訴各位,你在讀這些東西時,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實質的問題?這個叫作曆史現場的還原,假如你沒有辦法把那個現況還原,那你就永遠「不知道」,這樣學佛不會開悟。
如果按照《華嚴經》的說法,佛陀是用「法身」去的,他不動本座而遍叁千,化身還在菩提樹下,是成佛的刹那同時到了忉利天宮。問題是,他的母親在忉利天,忉利天還是欲界天,法身是沒有辦法跟「化身」講,因爲天界是化生,所以他就用化身來跟他母親相應而說法,是這樣來的。佛陀在忉利天所講的,是這個世間的結構問題跟這個世間的生命特質,它跟法身這部份不一樣,我們是把它列在一起講。我們講《華嚴經》提到世間的結構時,就會帶進去講,這是從「中本華嚴」的立場來講的,我們還沒有辦法講到「大本華嚴」的情況。「中本華嚴」的立場就是把法身、化身並著講,講化身時,就要講這世間的生命結構;講法身,就是法界的生命結構。
世間是無常的,法界是永恒的,兩個是不一樣的;可是我們講經的時候,法身跟化身之間的關系,常常會交融著一起講,兩者你要是沒弄清楚,那就會愈聽愈矛盾,「怎麼剛剛師父講這樣,現在又講那樣?」因爲剛剛師父是講法界,現在是講世間。講的人沒講錯,聽的人倒是常常聽得糊裏糊塗了。因爲如果全部都講法身,你根本做不到。就像我們跟各位講「要發大願」,就會有人跑來跟我講:「師父,我也很想發大願,可是就是發不起來……。」爲什麼發不出來?因爲還沒有真正感受到世間的苦,假如真的感受到了,你那個願一定發得出來。當你真的體會到苦,你會發現苦也是虛幻、無常的,但世間的衆生還陷在苦的泥沼之中,這時你就會發願要幫他們把那個苦除掉,當你這樣想的這一刻,你的願已經發出去了。你要是真心體會到、感觸到:「唉呀!衆生怎麼這樣糊塗,把這個假的拿來那邊苦,我要用什麼辦法幫衆生把那個迷惑除掉呢?」那時候你的大願已經出去了。
願要怎麼發,我們已經教過各位很多方法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你要去做」,但它不是形式上做個別人看。有些同修是很認真做功課,可是他怎麼做你知道嗎?因爲他有好幾個師父,每個師父都叫他做功課,一個功課至少要兩叁個鍾頭,那你看他還要不要睡覺?看得實在可憐!這個功課叫作「形式功課」,下輩子來有兩種大福報,第一種福報,體重六噸以上,那大概是大象、河馬、犀牛、鯨魚這一類的吧!你做那麼多功課幹嘛?沒有必要的贅肉那麼多。對你來說,那些功課有很多是「特別重要」的法門,對啊,犀牛角、象牙,那些是特別重要的沒錯。很多人往往爲了這個而喪失性命,何必呢?那已經修錯了,修到形相上去了,福報當然很大。
另外一種福報是,你功課做完,一直回向「希望我事業順利」,下輩子來真的事業很順利,假設你一輩子從頭到尾的花費不過是一百萬,結果你賺了好幾百億,一場金融風暴,財産就蒸發了百分之九十。修了那麼多的福報,可是你根本用不大。不然就是修給「五個人」用,哪五個人你知道嗎?水災、火災、盜賊、官府,遺産稅第五個,最不幸的就是留給不孝子花光了。我們要的不是這種福報,這是有漏福,我們要的是無漏福。
很遺憾,功課做那麼多,都是修有漏福。各位,你要懂得做功課的精華在哪裏;你現在所做的任何功課,都叫作媒介,真正修行的那個法門,叫作「真實法」。不管你是修圓融道還是次第道,真實法的要件都是這叁個:第一,就是「疑情」;所謂疑情就是「我這樣做對嗎?」那麼,你拜佛的時候,自然就會去想「不是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嗎?我都拜到膝蓋長繭了,那罪滅了多少?」或者你是念佛的,「我這樣念對嗎?要怎麼念才會福增無量?」我這樣修對嗎?當你有這樣的疑情産生時,就是開始摸索了。
第二個要件是「摸索」。摸索什麼?我的心要去相應,跟我修的那個法有沒有相應?就像剛才跟各位講的「發願」,你每年發一大堆願也沒用,每年都在改,天天都在改,改了也沒用。發那個願,是你的心要跟衆生的業相應,而那個衆生的業是你自己要經曆過的,要是沒有那種經曆,你那個願根本發不起來,只是形式上的發願,那沒有效。修法也是一樣,這個疑情帶著,你會去找尋正確的,找尋的過程就是摸索,你已經開始在進行了。第叁個,「解決困難」;進行的過程中或是做了以後,你會碰到種種的問題、狀況,當下就去解決它;一定要想盡辦法去解決,這樣才可以超越它。就在這個狀況,你的生命就在成長了。就是這叁個要件——疑情、摸索、解決困難;問題解決了,你就超越了。
做功課不是形式上的,而是你的心要去觸動;發願也一樣,一定要真的發願,去找尋內心真正與法界相應的那個東西。因爲要進入法界,你的發願一定要跟衆生的業相應,而那個業一定是你親身經曆過的。譬如,很多人爲了小孩子很操心,擔心他書讀不好,有沒有交到壞朋友,甚至擔心被綁架……。怎麼辦?你就發願,因爲你已經遇到這個苦了,那你就知道天底下有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爲子女操心,你就從這裏來發願——將來有衆生因爲子女的事煩惱,我就去度他——這樣願就發出來了。當有衆生有這樣的苦産生時,就跟你相應了,知道嗎?
發願並不難,它是你的良知問題;平常你人生沒有目標,做事毫無章法,佛法它啓發你可以這樣做,給你一條很明確的道路。這樣,你就很容易定位,人生會有信心,不會茫茫然的。如此,我們的人生不也就夠了嗎?當然,有些人有福報,認爲「我的人生就這樣」,那一種想法未必正確,因爲你是在世間結構下的人生態度,對于出離世間的這個生命結構不了解。我們跟你講的定位是「出離世間」,不是叫你放棄這個世間,因爲我們講的圓融道,是圓融「世間與出世間」,意思就是不但可以在現有的生活領域之下,同樣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又可免除那些潛在的煩惱與憂慮,而且還可以出世間,這豈不是「叁全其美」?各位何樂而不爲呢?這是圓融道最殊勝的地方。次第道就不一樣了,你非得出家修行不可;尤其是女衆,想要證得阿羅漢,還得出家才能修得阿羅漢,但也不要以爲我們講的次第道很簡單,女衆到「那一關」就過不去了,或是只有一再地重修,沒有爲什麼,男生就是脾氣不好,女生是情緒不佳。女生要是情緒可以降伏,要證阿羅漢也是很快。你看沒事的時候,女衆看起來也很慈悲,一有事的時候,就變成狂風暴雨了,因爲情緒不穩定。這部份提供給各位做參考,雖然是講到出世間,但世間的部份也要講到,因爲要出世間,就要圓融世間,所以才叫作圓融道!
《就從這裏入法界 地藏菩薩行法 肆 「法、報、化」叁身與「世間、淨土、法界」之間的關系》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