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這裏入法界 地藏菩薩行法
海雲繼夢 解經
壹 地藏菩薩的本體論
今天要跟各位講的「地藏菩薩行法」,基本上我們是依著《地藏經》來講的。《地藏經》我已經講了好幾次,不管你有沒有來聽,我都假設你聽過了。
聽別人講的也都算,但講的地藏菩薩一定不是同一個;不同的人講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百千萬化身」,因爲講的都不是地藏菩薩,是「自己想」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絕對不會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甚至,我現在講給你聽的,你也可以這樣想:「那是你想的地藏菩薩,跟我想的不一樣。」各位來聽經,都是用大腦來聽的,假如可以不用大腦,當下就可以開悟了。帶著大腦來聽的,都只「差一點點」就開悟了;前輩子也是這樣「差一點點」,而且,永遠就只差那麼一點點。爲什麼?因爲你一直都是用大腦。問題是,現在跟你講「不要用大腦」,結果你回去以後就一直想:「到底要如何不用大腦?」想得整夜失眠,隔天又跑來問:「師父,我想了一整夜,到底要怎麼樣不用大腦?」這樣修行就永遠不會成就。
教你不要用大腦,可是你不會用,那麼,你唯有把頭腦用到精疲力竭,這時才會發現「原來這個叫作不用大腦」。不過這還是得看你是否有這樣的「勇氣」,如果你是工作一下就要喝早茶,喝完早茶又「找碴」——找碴知道嗎?沒事就自己找麻煩——然後再工作一下子,又吃午飯了。吃完午飯再打個盹,休息一下,再起來工作一下子,屁股還沒坐熱,又要喝下午茶了。照這種情況來看,你絕對找不到答案,想要開悟,門都沒有!這個就不是「差一點點」,而是差很多點了。那種差一點點就開悟的人,都沒辦法開悟了,更甭提這種差很多點的,那更不可能了。
我從剛剛講到現在,好像盡是講些多余的廢話,無非是要告訴各位——你要是真的想修行,那就要想辦法;辦法要自己想,否則給你再多的法都沒有用。以前練武有所謂的十八般武藝,刀、槍、劍、兩節棍、叁節棍……等等,就算師父每樣都教你,你也不見得能用,知道嗎?一個真正練武的人,一定會從中選一項作爲他的專長;「選哪一項」要你自己來。十八般武藝師父可以通通教你,但是要哪一項,一定要自己來。
同樣的,師父什麼法門都可以教你,你自己不修沒有用。如果只是「師父叫我念經,就念念看;師父教我念佛,就念念看;師父說要拜佛,就拜拜看……」,這樣子,怎麼跟你講也沒用,只有下輩子再來了。像這樣「什麼法門都修」,下輩子來,做什麼生意都會賺錢,可是只賺那麼一點點,因爲都只是「修修看」嘛,所以下輩子來也只是「賺賺看」,餓不死也養不肥,想把自己養得像河馬那麼壯,那不可能,因爲福報沒那麼大!所以不要看人家賺很多錢,你就是賺不到,賺上下班那種薪水可以,因爲都是「修修看」;做什麼都可以,但是很難成就。
你要懂得如何完全投入;修行就像遊泳一樣,一定要全身跳下水,不可能「我就把鼻子留在上面」。你鼻子要留在哪裏?要修行,就要全部投入才有可能。你說「不行!鼻子下水就會淹死了……」,那你鼻子要割起來放在岸邊嗎?「只有完全投入!」講行法就是這樣子,這部份一分一毫的客氣也沒有,知道嗎?你跟師父講:「師父,我很忙……。」師父也只能說「好啊」,不然怎麼辦?不好也不行啊,回到家修不修在你了,師父拿你有辦法嗎?
很多人問我:「師父,你爲什麼癌症沒有死?」癌症爲什麼要死?當年醫生跟我宣布「只剩二十一天」,既然只剩二十一天,那你叫它「停止前進」就好了嘛;到我真正要死的時候,一定只剩下二十一天就死了。因爲它現在停止,我還沒叫它開始走,它就不會動,你不用擔心。他說:「你怎麼有辦法?」其實哪有辦法?它很簡單:你就完全跳入法海,法的大海你要跳下去,你要完全投入!
修行要完全投入,可是很多人都是「修修看」;今天師父說要拜佛,那我回家就拜拜看,閩南話講的「懵拜」啦;師父說要念經,回去以後就「懵念」啦;叫他持咒,他就「懵持」啦;叫他打坐,他也是「懵坐」啦……,反正都是「懵修」,「修修看」這樣而已。修行不能只是修修看,「懵字牌」的不會成就,一定要完全投入。你跟師父說你很忙,師父也只能說「可以」,要是跟你說「不可以」,你回去也是「自己准」了。既然這樣,師父只好做個順水人情「准你」啦,不然怎麼辦?不准,你就不來了嘛。
你假如想修行,記得,修行不講人情!假如只是來懵聽、懵拜,那就另當別論了——回家你也會跟人家講「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或是「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可是,自己有沒有想過:「念佛已經念了多少,福究竟有沒有增?拜佛也拜了多少,究竟罪有沒有滅?」講這些話給別人聽,其實也只是「懵講」而已,事實上自己從來沒有當真過,這種都不是真正的學佛人。真正的學佛人,要對自己負責,所以我從來不問師父。一開始學佛,我也問題很多,洋洋灑灑列了四、五千個,問得那個師父一看到我,幹脆躲起來,說他不在。等我真正精進時,便什麼也不問了,因爲問題要自己解決。所以當醫生宣布我只剩二十一天時,怎麼辦?你是要被它嚇死呢,還是不給它死?這是關鍵!如果是要被嚇死,可能一聽到,當場就四肢發軟,暈倒了。如果不給它嚇死,那要怎麼辦?只有一條路——完全投入。修行就叫做完全投入,記得!它是百分之一百的投入。
這一會主要是跟大家介紹《地藏經》和地藏菩薩。《地藏經》大家都會念,可是問你《地藏經》在講什麼,「就是有一本經叫作《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真正要你講,你又講不清楚。同樣的,地藏菩薩是什麼,你也只會講:「就一個光頭的菩薩,拿著錫杖……。」那你有沒有留意到,地藏菩薩是穿長衫還是穿袈裟?「哎喲!你不講,我還沒有想到……」可見大家都是「懵念」跟「懵看」,從來沒有真的弄清楚過。
《地藏經》是在描述地藏菩薩的本願沒錯,但是《地藏經》跟地藏菩薩有所不同,我們這裏跟各位講的是佛法的本體論,也就是地藏菩薩的本體論。《地藏經》是用來演繹地藏菩薩的;各位要知道,任何一部經都是用來演繹那位菩薩的,裏面鋪陳說明的重點不外乎二個:一個是講菩薩的本質,一個是菩薩的作用;而本質的部份,我們把它叫作本體論。佛經的本體論跟哲學家的本體論不一樣。哲學家在講本體論的時候,那跟數學的運用狀況差不多,加減乘除的時候沒問題,可是講到微積分、函數、矩陣時,大家就會像「鴨子聽雷」,不知所雲了。同樣的幾乎大部份的人都不懂本體論;大乘佛法的信徒,可以說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都不懂。
龍樹菩薩所著的《中觀論》,裏面提到「八不中道」;「八不」就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這八個通通是講一個東西——真理的本體。這一個論證法很有名,它就是講本體的存在、真理的存在,用「生滅,常斷,一異,來出」四對現象,來論證真理存在的情形。所以佛法在講本體論的時候是很精准的。人類曆史上,從雅典一直到近代,「本體」這個部份是西方哲學領域討論不到的,因爲「八不」當中,它連「兩不」都沒有,「不生不滅」就沒辦法講了,那「不一不異」更不用提了。所以在講本體論的時候,佛法最精准也最明確。
告訴大家,你要記得一個大前提——經典是用來演繹菩薩的。那麼,這個是在講什麼?菩薩是不是真理呢?菩薩是真理的絕大部份而已,尤其像地藏菩薩這種。至于各位這種菩薩,當然包括我在內,都叫做假名菩薩,跟真理大概挂不上邊。現在大家見面就「菩薩好,老菩薩你好、小菩薩……」,這種都是假名菩薩。像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普賢這種真的菩薩,他是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真理;等覺菩薩甚至可以說已經是一百分的真理了。但是這個一百分還不夠,因爲佛陀的一百分跟菩薩的一百分不一樣。像等覺菩薩都可以說是一百分了,一百個「一百分」就是一萬分;假如一個燈泡是一百燭光,把一百個燈泡一起點亮,那就是一萬燭光了。可是一個佛的總分,大于一百位滿分菩薩的總分,知道嗎?所以這是不同的。一位佛的總分,大于一百位菩薩的總分,但不是「一萬零一分」而已,是「一萬的一萬倍」以上。這也只能這樣跟你講,因爲這是大腦想象不到的,所以叫作「不可思議」;大腦想象得到的,叫作可思可議。當然有的人見識少,也可以叫作不可思議,變魔術也是不可思議境界,但那種不可思議是不解脫的,魔術師沒有解脫。阿羅漢是「可思議的解脫境界」,這些大菩薩、法身大士的解脫,叫作「不可思議解脫境界」,這是不一樣的。至于佛陀呢?佛陀的殊勝,那就是「不可思議的平方」了,不是加倍而已。
「經」是用來演繹菩薩的,菩薩占了絕大部份,這時候就有一種傾向,各經典之間,菩薩與菩薩的話好像重疊,可是又有點不一樣;地藏菩薩跟觀音菩薩就重疊了,「百分之九十九」一樣,只有「百分之一」不一樣,那百分之一的不一樣就叫做性格。因地叫性格,果地叫性德。除了性德不一樣,絕大部份是一樣的。因此有些人就把觀世音菩薩畫成女孩子,地藏菩薩則是手拿錫杖,一臉清秀的出家相。照理說,地藏菩薩的造型應該是要威武勇猛才對,不然怎麼去破地獄之門、怎麼去救度衆生,對不對?可是現在都畫成英俊小生了,可見畫地藏菩薩的人也是自己想的。所以我們必須弄清楚,「經」究竟是要演繹什麼。「經」是演繹菩薩的沒錯,那麼,菩薩又是什麼?這點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其實,菩薩就是每個人生命裏的生命因素,每個人都有。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裏有衆多…
《就從這裏入法界 地藏菩薩行法 壹 地藏菩薩的本體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