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生活就是一部華嚴經
第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剛才提到圓融道的這個部分。那這個部分呢,不管學佛不學佛,都是很重要的,而且這個圓融道的修行方法也是華嚴經最大的特色。我把理論的部分跟各位說明一遍,然後你就知道,爲什麼華嚴經的結構會這麼的精彩跟不可思議。
我們先從理上來看。圓融道的修行有叁個要件:第一個就是要對叁寶具足信心,對佛對法對僧,佛、法、僧要具足信心。哪些信心呢?我們等一下再談。第二個它是事修。第一個具足信心就是理修,在理上你對佛、法、僧叁寶要有足夠的信心。第二個就事修,在事情上,什麼事都可以……你做一個媽媽,要怎麼樣做個盡責任的媽媽,而不是功利的媽媽。中國人以前講的,養兒防老,那就不是媽媽了,你是爲了防老而養兒子。不是!現在的美國人養兒子比較像個樣子,她是尊重生命,所以她會認養外國人的小孩回來養。有沒有?盡她母親的責任。這個責任是很重要,所以我們剛才講到,向責任負責,不是向權利,向權利就很麻煩了。
那麼,這件事呢,假如你是一個很簡單的人,就可以發很大的願:我要服務最貧窮的人。貧窮中最貧窮的人也可以,或者災難中最苦難的人也可以。你要是單純的人就可以發願,你要是比較複雜的人就麻煩,“我是家裏的獨生子,要負起傳宗接代的責任。”那你就不能出家了。對不對?“我已經結婚了,還有孩子好幾個啊。”你也不能夠隨便發願了。,對不對?所以這裏面牽涉到這些,因爲你是一個比較複雜也就是條件比較豐富的人,那他要發願的時候,他有相當大的限製。當然他的條件也會比較特殊,所以他的願力通常比較有性格。知道嗎?一個單純的人發願,單純的人你可能會發現他沒什麼性格,但是他的願都很大,因爲他單純嘛。單純我就完全投入,爲人類謀福利,就爲人類謀福利。要選一個,你不能太籠統,太籠統會沒有目標,你要很明確的一個目標,然後它一個條件:盡形壽,就盡這一輩子就是要做那一件事。你不能做那個我只要賺五百萬就好,那個叫什麼願啊?對不對?我要服務五百個人……那不是,也不叫做願。你要盡形壽去做,窮盡那一部分的衆生,去爲他服務。這個是單純的人好發大願的原因。
那我們一般人來講大概沒有那麼單純,像我是結婚後才決定要出家,那就很麻煩了。我結婚後五年決定要出家,那孩子已經出生怎麼辦呢?我一定要等十年後,孩子讀到高中以後我再出家,而且我肯定一定要出家。所以這十年我就要趕快安排家裏,讓他們能夠生活安定,對佛法有充分的認識,那我才能出家,因爲你已經被條件限製了。那你假如不是的話,那就很好決定,隨時都可以出家。對不對?我講是你一切條件都具足,發願就可以了。但是你要出家不是你要出家就可以,因爲從接受你出家的人那邊來看他還有條件,你符不符合這個條件?出家它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個,身心要健康;第二個,五官四肢要健全。要不然不能夠說,僧團不是殘障醫院,對不對?,這不一樣的。所以五官、四肢健全是原始有記載的,身心要健康是現代的人講的,要身體心理,心理健康是很重要。那麼其他的各道場的標准不一樣。有的會看因緣,就看他有沒有能力看。我們是比較簡單,身心健康以外呢,只有一個性向測驗及格,人格測驗及格,這兩個測驗通過,那你就可以接受一年到兩年的訓練,你就可以出家。那其他道場它就不一定這樣做了。因爲每一個道場有不同的標准,那你要發這個願你要去跟它配合。
通常來講單純的人好發願,都是指進入宗教的領域,不管哪個宗教都不要緊。你對于那一個宗教的基本信仰要絕對忠貞不移。當然我們佛教要跟你講要對叁寶具足信心,也就是忠貞不移。然後第二個條件,你要選擇一個事業去做。那各位在家人,生活條件複雜,那你不可能發出家人的這種單純的願。但是你在你的責任內你可以做好你的職位,你的工作項目上可以把它做好,那就是盡責任。就是認真工作,認真生活,這兩個你一定要做好。認真生活就是認真做人,做人就是應對進退,認真工作那就是工作態度嘛。就這兩個條件,你一定要做好,而且你會在那邊成爲很出色的一個修行人。雖然你不現像我們這樣的修行相,修行的相沒有,但是你會出現修行人真正的模範出來。所以你就會看到爲什麼《華嚴經》,它善財童子五十叁參裏頭,那有很多各種包括工程師包括工會的會長,包括船師,以前叫船師,現在就叫計程車司機嘛。對不對?這些人爲什麼都是大修行人而且又有相當成就的人呢?關鍵就是這一點。在事相上,你一定要選一個事,認真做到底。而且要盡這一輩子去做。所以剛才講說,你不要老換工作,換叁個以上,我看你第四個就出家好了,這樣子比較簡單。不然你那個業力不能突破。知道嗎?這是第二個條件。剛才講第叁個條件是最主要的。
那個理修跟事修要怎麼結合?這個是我們要跟各位講的一個核心點。我對叁寶有信心,信心以後工作一做就不見了,因爲一賺錢被錢吃掉了,一戀愛被老虎吃掉了。這怎麼辦呢?一有名了,又忘了叁寶,你已經比叁寶更有名了。對不對?所以這裏面有一個問題要我們做,這個叫做歸零功課,歸零,全部要歸零。也就是你每天要去反省檢討,你遇到哪些挫折,回到叁寶這邊來,跟佛菩薩忏悔。那你有什麼喜悅或者成功的,回到叁寶這邊來報告。你要記得,有人跟你講說,你做得很好,你這樣實在我很感恩你,那你就要跟佛菩薩報告,這個成功、幸福留人間,榮耀歸叁寶,因爲要歸叁寶,所以一百零八拜,這才叫真的,你要去做啊。要是失敗,人家來罵你,或者找你麻煩,你尤其是“我明明沒錯。”沒錯人家找你麻煩,就是叫做業相,業相現前,你就跟佛菩薩忏悔,一百零八拜。你問:“人家說我好話我也一百零八拜,人家說我壞話我也一百零八拜?”跟你講,平等平等。你不要以爲“我成功了!”你就高興了,那你就迷失了。你也不要因爲失敗了,你就泄氣了,假如你這樣一直做歸零的工作,最後都回到叁寶的核心來,你就一再的歸零,你不會迷失的。
你要記得,這裏面有一個重要的關鍵,我們人,各位都用大腦用慣了,你遇到挫折的時候怎麼辦?你一定要用大腦解決挫折,對不對?因爲你用大腦用慣了,所以遇到困難,你一定用大腦去解決困難。告訴你,用大腦解決困難,就是你要迷路的開始。我不是叫你把大腦割掉,那不能割掉的。因爲發生問題,你只有兩個辦法,你去注意看社會上只有這兩個辦法。第一種就擴充腦容量,這樣術語比較好講。你一定會想辦法去充實你的知識跟能力來解決問題,是不是這樣?那怎麼樣子擴充你的腦容量呢?兩個嘛,一個問人家,懶惰的人就問人家,求善知識:“師父,該怎麼辦?”對不對?或者問問親朋好友怎麼辦,你是不是最常用的方法。另外一個方法現在最流行的,那就是培訓班,我去接受專業訓練,再訓練,有沒有?這都是擴充你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是這樣?這個用大腦是第一個。第二個方法,叫不負責任,丟了不管,要不然裝作沒聽到。“發生什麼問題?”“不知道。”等一下又問,“不知道。”那就過了。有沒有?有很多這種人。你遇到這種人你會氣死了。你東西交給他,他說:“好。”等你問他,“哦,我忘記。”你會暈倒。大概就是這兩種。一種就是你負起責任,然後用大腦去尋求解決方法;一個是不負責任,裝作沒聽到,不知道就沒責任了,就這兩個方法。
所以你假如是老板在用人,那當然喜歡第一種人,他替你操心,你就怕第二種人,對不對?我講不一定講你啊,不過這是事實。尤其女孩子,女孩子常常這樣,裝作不知道,反正男的會去處理。女孩子要的是我生活穩定、高興、快樂就好,傷腦筋的事她很自然就麻木。很多男生也有這種毛病,因爲我生平無大志,只要平安過日子。那個也是一樣,這責任義務一來,他就麻木了,這個是很麻煩的事,這兩個都不對。
而一般人常犯的是第一種。第二種人就不必討論了,那種人在社會上叫廢物。那種人能夠再繼續混下去因爲是他還有福報可以用,前輩子修來的福報這輩子用,這樣子而已。當他用完了,他就完了,因爲他廢物嘛,那就沒有用了,所以這是很可怕的災難。那第一種人呢,是不是一定會解決問題呢?能解決問題也是你有福報,不能解決問題,叫做失敗,就是你沒福報。所以你去注意看看,社會上很多人,IQ很好,尤其IQ好的人,很認真工作的人,是不是一定成功?不然你看看,還有什麼條件?幾乎都告訴你,對不對?IQ不好要認真學習呀,對不對?認真學習,要認真工作。可是,誰能跟你保證一定成功呢?你注意看,臺灣現在有六組人馬要選總統,明年臺灣是不是有六個總統?我告訴你,那就是災難呐。對不對?不可能,一定有五個失敗,只有一個贏。所以,這些人你都可以看到,他們IQ都很好,而且都很認真,因爲很認真所以吵得天翻地覆啊。但是只有一個成功,其他要失敗。所以不是IQ好,認真你就會成功,你要記得這個。因爲這要成功還有一個因素,有福報的人,它六個一定有一個,那一個已經當選了,你放心,那個人已經當選了。不是你要爭不爭的問題啊,不一定。但是,福報誰相信呢?因爲福報你現在沒辦法創造,這不是宿命,但是你要知道,這是個關鍵。
那我們告訴各位就是你必須盡心盡力去做,這是一個條件。盡心盡力去做以後産生問題了,不能如意,就逆境現前的時候,那個逆境叫做業相。當業相現前,你只有忏悔。忏悔用現在的話來講,就叫做反省跟檢討,不是詛咒,也不是抱怨,不是,都不是。自己冷靜的跟自己檢討,檢討不檢討別人,是檢討自己,內心裏頭有什麼缺陷,有什麼缺憾,貪嗔癡有哪些,我去改它。你記得用這個方法,所以我們叫忏悔,向自心裏頭去檢討自己,你才能夠改,改你那個業力。業力,剛才…
《認真生活就是一部華嚴經 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