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align="left">「摩尼」是如意,「髻」是高顯,能讓自在如意顯現出來,便爲「摩尼髻」。「雨一切菩薩莊嚴具」,其義便是「示現,舍識用根,使衆生皆得自在」的一個解脫門。
各位在修行中,應顯現出你的本願,來進行這樣的菩提道修行過程。真正的人生,由踏入菩提道,走入所謂健康、健全的人生旅途開始,此時方能發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方能展現出芬芳、亮麗的人生。
爾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執金剛神衆,而說頌言:
汝應觀法王 法王法如是
色相無有邊 普現于世間
「汝應觀法王,法王法如是。」意指你應該看看法王,法王的法就是這樣,「色相無有邊,普現于世間」。我們看此經文,若是與它不相應,不知它在講什麼,是故「汝應觀法王,法王法如是,色相無有邊,普現于世間」,此乃標准的性宗經典,《華嚴》在此是種肯定。然在空宗的經典是否定的,它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因此,性宗講的「有」,能充分運用,可到處存在,所以佛對衆生的那種大愛是無所不在的,他不但對有情衆生有愛,對無情衆生也愛。世間所謂的愛,父子之愛就限製于父子,兄弟之愛限製于兄弟,夫妻之愛限製于夫妻,他無法普遍,故會執著,因而感受不到佛的愛。佛的大愛就像陽光普照,大家皆可獲得利益,他視一切衆生皆平等,此乃法王法殊勝的地方。
佛身一一毛 光網不思議
譬如凈日輪 普照十方國
佛身是總體的,一一毛是個別、部分的,從總體、部分上來看「光網不思議」。總體、部分之間盡管不同,但是它們産生的效果作用皆相同。我們凡夫在總體和部分之間有明顯的差別,因此在自我訓練時,要走出部分,趨向于總體,不但要有宏觀的基礎,更需有微觀的訓練;有了微觀的訓練,不要忘了宏觀的心量。因爲我們過度于微觀時,會忽略了總體性,過度于總體性時,又忘記了確實執行的細節部分。「光網不思議」是指不論從微觀、宏觀皆可發揮不可思議的效果。
「譬如凈日輪」,好像太陽般普照十方國。我們現在從地球看太陽,太陽是普照十方國,可是站在宇宙的立場看太陽,太陽只是一毛孔的微觀而已。地球因爲受到太陽的照耀,我們就覺得太陽是宏觀了,但是兩者皆可發揮不可思議的效果。
如來神通力 法界悉周遍
一切衆生前 示現無盡身
以自性清淨來體驗生命存在的這個部分、這個力量,叫作「如來神通力」。用腦筋去體驗生命力會有障礙,因爲腦筋如同哲學家,只會講生命的理論,無法呈現出生命來,所以一個人過于使用識性,反而把生命力給壓抑下來,他會疲倦,容易蒼老。
但是一個修行者,會去注意捕捉,是故修行者的根性強,根性指他的「慧根」、「善根」。慧根、善根不夠的人乃是識性強,修行可以將它改變過來,但是不會修行的人,剛好加強他的識性。加強識性其實也是一種修法,若識性發展達到腦筋意識的百分之二十的話,這種人幾乎沒有慧根,所知障很重,要修行有很大的障礙,但是把它由二十增加到百分之百,使之發展到飽和狀態也是一個方法,不過這種人的腦筋比計算機更厲害。在中國只有一位法師是識性極端發達的人,對佛教界的是非看得很清楚,不對的人他都罵,其它法師都說他不夠厚道,然而他卻是有成就的人。在印度也有一人充分發展識性到成佛的階段。但是這種法無法傳承,因爲識性發展到極端時,頭會比一般痛上百倍,即是識性發展到百分之一百的狀況。
與其如此,不如把百分之二十的識性降到百分之五,因爲世間法尚需使用百分之五的識性,假如完全沒有識性,肚子餓了也不曉得要不要吃飯。所以在根性上面起作用以後,依然要有識性去捕捉。肚子餓本身是根性的作用,可是你要吃飯,就是識性的作用。
故言舍識用根,乃將不當的識性給除掉,並非全部都除掉。識性是指「認知」與「分別」,根指「知」,舍識用根是除掉認知的「認」給除掉,剩下「知」就好。般若是智慧,要轉識成智,則把識性當中的分別除去,留下認知的部分,因爲智慧有認知的能力,故雲:「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轉識成智,舍識用根,無非告訴我們在識性裏要保留認知的部分,只是把分別去除而已。
故用根性,神通力很容易展現,其生命力「法界悉周遍」。何謂法界?衆生心性之本體,生命用根性或智慧展現出來,即是讓我們的心性展現出來,其心性所展現的本身即是法界,那麼是否整個法界都充滿了?
識性似乎也可充滿整個法界,但是它有兩個地方達不到,第一是「當下」。第六意識無法進入當下,倘若可以進入當下,靠識性就可成佛了,但是我們的識性只用到百分之二十,尚有百分之八十不用。第二是識性無法攀緣「真如」。識性盡管神通廣大,能夠攀緣宇宙任何森羅萬象,可是當下無法攀緣真如。
真如不能攀緣,菩提不能成就。當下不能攀緣,不能進入當下,因此道力亦不能成就。唯有進入當下,方可入菩提道,即是進入「諸法實相」,故雲「一切衆生前,示現無盡身」,在一切衆生前皆能示現,但是衆生不相應就見不到。所以只要你有法,就能進入狀況,法本身對于任何一個修行人都是絕對需要的,沒有法不能成就,無論如何一定要有一個法,然後如何用心去修是最重要的。
如來說法音 十方莫不聞
隨諸衆生類 悉令心滿足
自性的法音顯現,到處都能聽到,隨著衆生根器,令聽者皆心滿意足。如來說法音,十方確實都能聽到,可是你若是不相應就聽不到。我們要相應,一定得有個方法,那就是「投入」。對于一門功課、一個法門,絕對完全地投入,好好去修。完全投入之後,縱使失敗也頂多是百分之五十而已,還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可以不輪回啊!但是假如你都不修的話,是否百分之百要輪回呢?
衆見牟尼尊 處世宮殿中
普爲諸群生 闡揚于大法
「牟尼」是印度語,即「釋迦牟尼佛」,翻成中國話是釋迦族的聖人,故牟尼是「聖人」之義。「牟尼」的另一意義是「能仁」,表慈悲。由于這個世間嚴重缺少慈悲心,雖然人類智慧最高,但在所有族群當中,只有人類會發明武器,自相殘殺,所以佛示現在世間的宮殿。在整個世間,宮殿是最尊貴、最殊勝的地方,他示現在這個地方來爲衆生開示正法。
因爲在識性的領域裏追求的是相對法,而佛爲我們開示的是絕對法,這個絕對是人生最高意義,讓衆生達到那個目標,在達到那個標准的前提之下,它對衆生不會有任何的傷害,這個才是絕對的。
法海漩澓處 一切差別義
種種方便門 演說無窮盡
「法海」指開示的法義很廣,「漩」指漩渦的地方,表示我們一再在那個地方熏修、力行之意。
無邊大方便 普應十方國
遇佛凈光明 悉見如來身
「無邊大方便」,指完全沒有標准,用種種方便去轉*輪。「普應十方國」,指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族群中,他都能示現,使衆生進入佛陀教化的領域。
「十方國」,相當于現代各種不同的社團。我以種種善巧方便來跟他們轉*輪,令所有不同族群「遇佛凈光明」,即接受到佛陀清淨的智慧。「悉見如來身」,使這些人都能見到,證得自性的法身。
供養于諸佛 億剎微塵數
功德如虛空 一切所瞻仰
供養億剎微塵數的諸佛,功德如虛空那般大,一切衆生共同瞻仰你這個修法,都非常歡喜。所以供養是個很好的修法,我們隨分隨力,但是你的信心一定要堅固。
神通力平等 一切剎皆現
安坐妙道場 普現衆生前
「神通力」是對生命存在或對生命本質的體驗,他所體驗到的是一律平等,此時,反觀整個世界是最平等的,在一切剎皆示現出來。
「安坐妙道場」,「妙道場」是指無所不在,譬如你在路上碰到一個人,跟他轉個*輪,就叫作道場。或在一個特別的地方,布置得很莊嚴、很神聖,你在此轉*輪,也稱爲妙道場。所以妙道場不確定,它無所不在,故能「普現衆生前」。假如你一確定的話,就不是妙道場了。
焰雲普照明 種種光圓滿
法界無不及 示佛所行處
火焰像雲一般普照整個世間,各種光明智慧都很圓滿。「法界無不及」,其義乃展現出生命體驗的能力,窮盡整個法界。「示佛所行處」,覺悟是到處都存在,從事相上來說,也可以解爲佛所行的地方。
這是十個執金剛神的偈頌部分。
各位現在所修所做的不僅是權利,也是應該盡的一點義務,都是作爲將來的模範,不但自己獲得利益,後來的大心菩薩也能在此菩提道上走得更順暢、更平坦。
(講記圓滿)
《遨遊自性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 - 十四 執金剛神衆——實質感受生命,展現神變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