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幾分,這是最重要的,不然就會流于知道而已,並無感受到,只修了福報,沒有修到智能,我們的生命質量依然沒有改善,這是我們要來學習的地方。
此道場神「得能以辯才普雨無邊歡喜法解脫門」,「辯才」指看衆生的根器來說法。所謂「歡喜法」是你聽了這個道理或對這個體驗沒有産生逼迫感,因爲我們會去做一件事,是因爲我們想做,不是別人逼迫我們去做的,這個叫「歡喜法」。不過,早期修行時會有種逼迫感,這種逼迫感要轉化成自我的期許,而不要認爲是師父或家人對你施加的逼迫。雨寶莊嚴道場神用他的辯才說法,使衆生體會到佛法的真實義,使他們覺得沒有逼迫,願意來修行。
「勇猛香眼道場神,得廣稱贊諸佛功德解脫門。」「勇猛」乃精進,精進和忙碌不一樣,所謂忙碌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做功課,或到處跑道場,可是煩惱依舊在。真精進是我們心心念念在道上,時時把外面的境界回歸到我們的內在,來做一種自我反省和檢討,此乃「勇猛」。香眼的「香」,即清淨無染之義,不一定說成一種香味,清淨無染,能夠隨時攝心就是香。你具備了清淨心自然就會有法眼,故名「勇猛香眼」。其解脫門是「得廣稱贊諸佛功德」,即是〈十大願王〉的「稱贊如來」。諸佛是一切覺悟,指廣稱贊種種覺悟的功德。
「金剛彩雲道場神,得示現無邊色相樹莊嚴道場解脫門。」「金剛」代表不壞堅固,亦即我們的菩提心。「雲」的特色是不執著,而且來去無蹤,會隨著外面因緣做變化,故「金剛彩雲」是指我們種下了菩提種子,這個種子不知何時發芽,像雲飄來飄去,可是它的色彩會發出光芒,隨著外面因緣做轉變,表示我們體會到生命的本來面目之後,乃隨緣做變化,即對緣照修。換言之,當我們覺悟到自性,所謂金剛菩提心之時,還能如彩雲般隨緣示現,不去執著它。
此道場神「得示現無邊色相樹莊嚴道場解脫門」,一棵樹要長大並不容易,它必須有很多的水分,以及各種因緣條件才能成熟。表示他修法已有所成就,而且可以顯現出很多外在因緣,包括一些道場神和一些衆生來跟他學習,然後來莊嚴這個道場。既是道場神,他所覺悟的境界也不離道場。
「蓮華光明道場神,得菩提樹下寂然不動而充遍十方解脫門。」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表心清淨,「光明」乃智慧,清淨心能産生智慧。「蓮華光明」指他以清淨心而覺悟到生命的本然現象是什麼。其解脫門是「得菩提樹下寂然不動而充遍十方」,「菩提樹下」不是有一棵樹叫菩提,菩提乃「覺悟」之義,指在覺悟的狀態下如如不動。「寂然不動」意指當我們證得覺悟的本體時心很安定,不會被外面的境界所轉而充遍十方,他會隨緣示現于十方來度化衆生而得到解脫,此乃佛境界。
「妙光照耀道場神 ,得顯示如來種種力解脫門。」「光」用來照明表智慧,「妙光照耀」很顯然是他得到智慧以後又去利益別人,因此,這個道場神的修行法門是以智慧爲下手處,他的解脫門是「顯示如來種種力」。如來是「自性」,當有智慧亦能利益他人之時,我們就能顯示自性中的種種因緣力了。
爾時,凈莊嚴幢道場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神衆,而說頌言:
我念如來往昔時 于無量劫所修行
諸佛出興鹹供養 故獲如空大功德
凈莊嚴幢道場神在因地修行,花了很多時間顯揚開發他的自性。「諸佛」是一切覺悟,「供養」是修行,他修行一切覺悟,所以獲得如虛空那般大的功德。虛空譬喻我們的心量,你的心量有多大,虛空就有多大。
佛昔修行無盡施 無量剎土微塵等
須彌光照菩提神 憶念善逝心欣慶
一個覺悟者在過去因地修行無盡施。布施最大的含意乃放下我們的意識形態,沒有意識形態就已經覺悟成佛了。
「無量剎土微塵等」,「剎土」是國土,微塵是最小的單位。倘若回歸到我們自性中,去觀察非常微細的地方,這個微細的地方也有令你覺悟的可能,這是須彌寶光道場神的修行法。「憶念善逝心欣慶」,「善逝」即如來,如來是無所從來,善逝是無所從去,故無來無去。無來去,指一個覺悟者的心能隨緣示現,而心如如不動,他知道外面的境界,在清清楚楚的狀態下,不起分別心。
如來色相無有窮 變化周流一切剎
乃至夢中常示現 雷幢見此生歡喜
如來是自性,亦稱爲佛。佛爲了度化衆生會示現很多身相。「變化周流一切剎」,他會隨緣示現在一切國土中。「乃至夢中常示現」,意指他會在世間法中導引衆生,使之覺悟到何謂真理,此是雷音幢相道場神指解脫門。
昔行舍行無量劫 能舍難舍眼如海
如是舍行爲衆生 此妙眼神能悟悅
雨華妙眼道場神,往昔修行是在修布施,就是不斷調整他的意識形態。「能舍難舍眼如海」的「眼」表「智慧」,他在能舍難舍的情況下,其智慧展現開來,如大海般深廣。「如是舍行爲衆生」,他的舍行是爲衆生不是爲自己。我們修行其實不是爲了利益自己,而是爲了利益群衆。
無邊色相寶焰雲 現菩提場遍世間
焰形清淨道場神 見佛自在生歡喜
清淨焰形道場神在沒有逼迫的情況下,感受到覺悟爲何。
衆生行海無有邊 佛普彌綸雨法雨
隨其根解除疑惑 華璎悟此心歡喜
這是華璎垂髻道場神的解脫門。
無量法門差別義 辯才大海皆能入
雨寶嚴具道場神 于心念念恒如是
雨寶莊嚴道場神,以無邊的辯才來對衆生說種種法門的差別義,使他們得到解脫。
于不可說一切土 盡世言辭稱贊佛
故獲名譽大功德 此勇眼神能憶念
勇猛香眼道場神,乃修「稱贊如來」這個法門而成就的。
種種色相無邊樹 普現菩提樹王下
金剛彩雲悟此門 恒觀道樹生歡喜
此是金剛彩雲道場神之解脫門。
十方邊際不可得 佛坐道場智亦然
蓮華步光凈信心 入此解脫深生喜
蓮華光明道場神的解脫門。
道場一切出妙音 贊佛難思清淨力
及以成就諸因行 此妙光神能聽受
妙光照耀道場神之解脫門。
偈頌的部分在長行文已說得很清楚,這裏不多做解釋。
修學佛法是很活潑的,法門的下手處非常多,而且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每個人對道場的體會不一樣。道場只是個相,可是你所成就的部分會隨著我們心念以及對外界的觀察得到不同的覺悟。覺悟者的境界是一樣的,可是他覺悟的過程絕對不會一致,因爲我們衆生的心念、教育背景、知識程度皆有差異,能夠讓你體會到的也不盡相同。
各位在接引衆生時要善觀察,就他目前的境界去教化。在《四十二章經》有個公案,一個很愛彈琴的人問佛陀:「我想要學佛,但是可不可以彈琴?」佛說:「可以。」佛藉由彈琴這個現象告訴那人:「修學佛法也跟彈琴一樣,琴弦調得太緊,你可能會有逼迫感,可以調得太松又有懈怠感,必須調得恰到好處,猶如修學佛法亦要行中道。」佛真是個非常有智慧的覺悟者,他會利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以及眼前的現象來開示衆生,使他覺悟。
《遨遊自性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 - 十一 道場神衆—是否心心念念在道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