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十九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很恭敬,這都不夠。在以往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要見師父一定要先修法,要淨身,要先大供養,要修法供養然後才來找師父。我們現在因爲都是電聯車,又是大哥大,所以腦筋一閃就過來了,那你這樣就很麻煩。這個時候你對法沒有辦法堅守,沒有辦法守得住,這個叫做你的那種恭順心臣服心,就像我們以前的宰相大臣要見皇帝沒那麼快,一定要奏折送上去,皇帝也請太監告訴你可以才可以,那你要表達清楚。

  不像我們現在,現在所謂自由主義不好成就,就在這裏,因爲整個環境基本上就是不給你成就,我們在這樣跟你講,你也是聽聽就算了,懵聽你就做不到,那種恭敬心已經沒了。你看以前的這些大官,還都是大官呵,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已,見皇帝的時候是怎樣的禮儀?每次,不是一次而已。我們今天出家衆見師父看到象沒看到,見面也沒用,也不知道怎麼頂禮,怎樣恭敬都沒有,那些禮儀數全無那你就難了。要怎麼樣?今天只要看那個人一直帶著基本的禮數,在執行恭敬心的時候,這個人基本上就已經成就了。今天難,不是師父要求你要怎麼樣,師父知道隨順,因爲衆生業重、衆生福薄,那不知道怎麼修福那就沒辦法了,那再要求,要求變成師父在作怪。所以這個部份要各位自己來,要各位自己來。

  這裏要跟各位談的,是你這個部份逐漸帶上來,這前進的過程,這每一個階段你注意看看,到根盡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要兩年,如是漸增大概就算再半年好了,不要一年了,各位都很厲害嘛,那漸增到能聞所聞的根盡了,變成生命因素再半年,這就叁年了。這盡聞不住,這根盡了以後還不停住,繼續在增長,這個再半年,這個時候增長是覺增長,增長到能覺所覺空了也盡了,進入空的時候再加半年,就四年了。這空跟覺呢,要到達極圓,就空繼續成長就對了,成長到極圓的地方又半年,到能空所空,盡了進入滅,又半年,那就五年了。再滅呢又繼續成長,又半年,到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又半年,那六年,起碼嘛。你能夠再快,除非你的人格性很健全,八十五分以上可以縮短這個時間,假如沒有的話你就無限延長,延多長那就看你的人格性問題,就在看前面那叁個條件,前面那叁個條件。那這樣修法的情況大概知道了,你有沒有花這麼長的時間,你花這麼長的時間恐怕都還不算,這是指上路了,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正式走上來了,有入流以後。那你假如還沒有入流的都不算,現在我們都還沒入流,我不是說我們說我,那你們可能都已經入流了,我就不知道了。

  這個自己在行法中實際上的部分,慢慢的一定要把它通達,到這個地方呵,只是、只能夠這樣講,轉識成智,只是證得根本智這樣而已。根本智裏頭包含的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個具足了。這個根本智要怎麼樣子轉入自受用法樂智,它這個地方講了,從寂滅現前,到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這地方沒有辦法跟你講時間,這個忽然什麼時候要産生呢?那就不知道,這個地方是行者生命的第二次爆炸,大爆炸。那假如你是焦芽敗種鎖在根的那個地方,那要轉識成智很難,這個時候你第一次到大爆炸以後幾乎就停了,這個時候停了你等于進入黑洞,你的能量完全被吸走了,因爲你不起作用。所以焦芽敗種,必須讓那個黑洞裏頭的密度達到無限大的時候,那你才能回小向大,那再一次大爆炸,那個大爆炸你就直接從根本智到忽然超越世出世間。我們在修行的人,你假如在這個時候再根性不停,你那個大爆炸它引發的作用波瀾壯闊一直向前推進,推到這個時候呢,寂滅現前以後第二次大爆炸,所以這個就看你的根器問題了。

  一個人要是一直在那邊繞,繞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那個我們講那社會年齡不健全不成熟的人,他會一直在那邊繞,即使繞到成就,也停到根性那裏無法前進。因爲到了用了根性以後,他發現跟前面用識性的世界完全不一樣,因爲他還不成熟,所以他一直停在那個地方。就跟那一個小女生抱著洋娃娃一直講故事一樣,講白雪公主了,講司馬相如、卓文君……在那邊一直講講不完,那故事越編越長了,他一直停在那裏。就像那小男生一樣,武士刀背了好幾個,大鋼炮,抓了好幾枝無敵鐵金剛,然後又有機關槍、沖鋒槍全身都背起來,然後自己在那編故事……他已經陷在那個泥沼裏面,他走不出去。這種情況就算給你修到阿羅漢,舍識用根你也掉到那個漩渦裏,那個叫黑洞,你就陷進去了爬不出來。一定要到達最後那個臨界點,再一次爆炸,那個時候呢,你就從根本智開始修。

  我們正常的情況你發大願、大菩提心,我們當然是講我要衆生無邊誓願度、衆生無邊誓願度。你要記得,你要有根本智來起後得智,這個時候你進入根性以後,它會推動你往前走,再往前走的過程裏,你會發現透過與衆生相處是最方便的,直接你就一直往前走那是很壯闊的,那一般人把這個地方就叫行菩薩行。其實這個地方,還沒有從這個地方開始,我們就看到這就有兩個狀況不同了,阿羅漢形的話到根性就陷入黑洞了,那菩薩形,形狀的形,那種發心修學,從識性越過無明到根性,他繼續往前推動,繼續往前推動,這不一樣。來到這個地方是第二次大爆炸,叫忽然超越,這經文裏頭都會用這個字,忽然兩個字。忽然兩個字是指象限轉移成功,現在到這個地方才是真正進入第二生命裏面,這個裏面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你看性宗的菩薩到這個時候,才叫生命改造完成,完成他進入聖人的領域。他有自受用法樂智跟他受用法樂智,但是我們在修學的次第上來講,因爲它這個地方講忽然超越獲二殊勝,有沒有?獲二殊勝兩個是同時存在的,這叫圓融。一者上合十方諸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衆生,這兩個同時具有的。可是我們在修行的次第來講,還是先自受用法樂智後他受用法樂智,從圓融的立場來講二個同時獲得,那是因爲前面你在根本智上成長,你已經有接觸衆生了。

  你要記得,剛才有講了,這個在根本智的前進過程當中,你已經有接觸衆生,所以這兩者就有可能同時獲得。那你假如不是,那你只有一步一步來。我們從行部的立場來分析呵,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關鍵就在與佛如來同一慈力,因爲你要同一慈力,一定要遍訪衆生。所以我們從修法的立場來看,得了根本智以後,你要遍訪十方一切佛刹,廣度一切衆生,每一個佛刹的所有衆生你都要度,這個地方你要怎麼圓滿這個部分?那你就在因地,我們講你在很多的念當中,識當中,有沒有,心識當中你要去捕捉,你一定會去碰,碰很多,但是會找到你最根本的那一個,那是你的國土,國土因。那麼到了這個時候呢,你國土,果已經成就了,成就以後要你這個根本智到其他的國度去,其他的國度也是國呵,那麼你之所以會去,會去哪裏就看你的因有沒有去過,你留意到呵,佛法講因果,前面講因果,這裏還是講因果。

  你以爲經文根本沒有講那些,經文這裏沒講,經文別的地方有講,這是修法的狀況。你一定要帶著根本智,你證得這根本智,我們只是這樣講,那根本智有很多種,因爲你修法不同,因爲你沒修密法你不知道,這在密法裏頭不同的因得不同的果,基本上在密法裏分叁十七尊,叁十七尊,是從叁十七個他受用法樂智來講的,叫叁十七尊,也就叁十七類,其實還不止。我們在這個地方,你就知道說因爲你因的大種類有區隔有區別,在這大種類當中你的念是哪一個,哪個不一樣呵,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念是不同的,所以你在這個念上成就這一個佛刹種,然後從這個佛刹種,要到另一個佛刹種的佛國裏頭去度衆生的時候,你一定要有因,沒有因你怎麼進來,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這個東西確定以後,你在那邊教化衆生我們叫反觀,我在我們這裏教,好教,我到別的地方去教就不一定好教,因爲他是從其他佛那邊學的,那我到那邊要怎麼樣,我透過他們再反觀,我自己的這種根本智就會産生自受用了,你知道嗎,就産生自受用,所以他就是與佛如來同一慈力是這樣來的。

  你這個部分成就以後,這個叫自受用法樂智成就以後,你會回到本國,然後你自己跟你的根本智再結合,那麼以要饒益衆生故,那你會出現他受用法樂智,他受用法樂智會從你自己的下手處這邊,去成立一套製度,我們叫製度,現代的話叫製度,用那個製度來度衆生。那就不一定是自己了,你就會看到菩薩爲什麼會比佛看起來偉大,就因爲佛是以自性輪身,佛是自性輪身,菩薩是正*輪身,正*輪身有善巧方便。製度就是善巧方便,透過製度,現在的一切衆生更可以度未來的一切衆生。對不對?透過製度不但可以度未來一切衆生,可以度過去的一切衆生,不但可以度現在、過去、未來的一切衆生,更可以度他方衆生。這個就菩薩形,形狀的形,叫菩薩形,那個形狀就是製度出來了,所以它才叫做下合十方一切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

  你要留意到佛法大如天,這樣大,禅門深似海,這樣深,這個不是寫對子貼門口就好了,這是深深海底行呵。真的你走過一遍你才看的到,不然你看不到。修行就這樣打坐就好,我兩腿一盤,那個老禅師說:老身一坐能消千斤擔。你這麼一坐,千斤擔把你壓死。你有沒有這樣走過一趟,在這個走過一趟的同時,那真是不可說不可說。你自己要去摸索,這文字不難,文字不難,整個的過程你要去跑一遍,走過才重要,你不走過那都是知識,而知識絕對有限。你看這些文字你又能怎麼解呢,所以爲什麼要行法?要去行!佛法殊勝,禅法不可思議就在這裏。我們期望各位你來到這裏不要只是光聽,一定要好好去做。早上我們跟幹部們在做檢討的時候,也是這樣期許,這行法中每一個人的法身慧命都在我們的手中,衆生慧命系汝身,汝若不顧罪隨身。

  你要來帶領大家,你有沒有身先士卒?你有沒有心在衆生身上,你有沒有在想,成天都在注意這個人、那個人,他有什麼進步,他有什麼狀況,你都提出來檢討,你才能改進。那股熱誠應該可以秀出來才對,不是冷冰冰的保持一段距離。對啦,保持一段距離是有個神秘感,有神秘感又不能成就,沒有神秘感衆生容易産生懈怠,那怎麼在這兩者當中拿捏的恰到好處,這是關鍵呵。我們期望各位在這個地方你一定要做好,行,一定要行,我們在這裏訓練,也是希望各位,你不但要做一個禅行者,更希望你能夠出來承擔做個禅行幹部,禅法的幹部,一面學一面要能夠出來帶領大衆。我們不見得會帶的很好,不要緊,這裏不是要你當明星,這裏要發揮團隊的精神。一個很好的禅修團隊那就是菩薩形,他受用法樂智,那要共同的建立起來,你可以饒益此方衆生、他方衆生,可以饒益現在衆生、未來衆生,你要留意到,十方叁世都可同時獲得利益。

  這並不是說我只談技術面,你就教我怎麼開悟,我怎麼樣掉進去就好。無效啦!掉進去剛好進黑洞,不只要掉進去,要鑽進去,你那廣大的胸懷要出來,大如天怎麼大?深似海怎麼深?那個地方你只有透過與衆相處的機緣,才能夠培養出來。這裏面有很難纏的衆生、有很難化的衆生,這剛強難化嘛,你要碰到才算,你不能夠人家不聽話都是“剛強難化閻浮提衆生”,那是你難化不是人家難化。對不對?那怎麼樣子看到這個部分,來消化自己,消、融化,那你才能夠有所謂的成就狀況。那麼好了,我們就休息一下。

  

  

《耳根圓通章 第十九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