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圓通章第二十集
海雲繼夢和上
這裏有一個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這個四個字我們還沒有跟各位解釋,我們還是看一下這張圖好了,它這裏面有很多理論,我們一下子也沒跟各位講那麼多,我們只是從行法中來跟各位談。以後,所謂以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哪個年代不一定,我們相信還會有更偉大的行者,能夠把這個行法——你的內在世界改造的工程,表達的更清楚。一百年或一千年、兩千年以後我們不知道,不過就目前來講,我相信這個部分比起以往,它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那麼要各位留意的,就是這個地方所面臨的整個修學的過程,現在我們亂就亂在:你會把變異念跟善惡念當作生滅念。這樣的修學就完全沒有辦法,你一定要打開你的心眼看清楚自己,這個東西不是你跟誰鬧脾氣就可以了,那沒有辦法你自己要向因果負責。我們重點是在跟各位談這個地方,本妙覺心是在哪裏?它就在第一念向進入到心性念這裏,這是如來一切智印,你只有進到這個地方,才會跟十方諸佛本妙覺心相合,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教理上叫的娑婆若海。這是一個全方位的生命,你要進到這裏面去。
你要是不進這裏面,那通通在第一生命裏,在第一世界裏。你進到這個地方,與十方諸佛本妙覺心同一慈力的時候,那就是在心性念這個地方,禅家講的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你要的是這一塊。這一塊不是一張圖,不是個圖表,它是個生命。在這裏是真的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同一法身,在這個地方。我們要能夠從修行、從實踐中來認知它,語言的表達或許會有不同,這個是一個模式,語言模式、思維模式,你走過應該能夠很充分的把它表達出來。我們現在呢是希望你指導你這麼一條路,那麼在這裏面,“心性念”這裏面,那就是華藏世界海的那個香水海的圖,那是淨土成就,你在這裏面那心行所至,是十方諸佛的佛國度,這是果地境界。
我們現在在因地,你不是十方諸佛的國度,你沒有這種果地境界,你只有因地狀態。那因地是什麼你也不清楚,其實就是十方佛國度的、這種華藏世界香水海裏面的、那果地的倒影!倒影就是因地的,因地叫做什麼?叫無量無邊煩惱根。那你煩惱一個就不得了,爲什麼會無量無邊呢?那就是你的識所起的作用。你在煩惱什麼?其實你那個煩惱都是綜合法塵,所以有一個行法叫做向煩惱裏鑽,煩惱來看煩惱、病來看病、痛來看痛,那自然痛就不見了。爲什麼呢?因爲那是綜合法塵,綜合法塵當你面對它的時候它就瓦解了,它根本是虛幻的影子,你面對它,它就不見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們不是要去看煩惱,也不是要去看痛,也不是要去看病,我們要看的是什麼,看那法塵的虛妄,那都是因地的狀態。所以我們的煩惱有多少,事實上就綜合法塵有多少,那你去看清楚。因爲這些綜合法塵,你講煩惱,這個叫做語言暴力,它會誤導,煩惱你以爲會産生痛苦的,不是,煩惱就是幹擾,那都是綜合法塵使你看不清楚生命的本來面目,那就是煩惱。
我們以爲說會讓我産生痛苦的叫煩惱,其實不是,會使你看不清楚生命的真相,看不清楚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那個就是煩惱。它不一定給你造成什麼痛苦,有錢、享樂這就是煩惱,你說沒有啊,我很快樂,那個快樂也是煩惱。幸福、安逸你也看不出本來面目嘛,那就是煩惱,你說沒有,我很快樂,那都是煩惱。所以我們不講煩惱,我們叫綜合法塵,它是中性的語言,它不會誤導你,你認爲很幸福嘛,對不對?你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是幸福那是福報。同樣一種狀況,先生走到哪裏太太就跟到哪裏,這夫唱婦隨,對不對,鹣鲽情深白頭偕老這不是很幸福嗎?你感受到了當然幸福,這是福報,可是有時候你會發覺跟屁蟲,爲什麼跟屁蟲,一直跟著,走到哪裏她就跟到哪裏,那你會覺得怎麼甩不掉呢?怎麼粘在一起呢?那就煩惱了。只是這個時候你感覺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這個時候就是痛苦。同一種狀況,你怎麼會有兩種呢?所以我們通常來講,這叫綜合法塵,綜合法塵就中性了,它不講煩惱了也不講福報,也不講痛苦,它是綜合法塵,因爲綜合法塵會障礙你看到本來面目。
綜合法塵它剛好是你因地修行的一個下手處,那你能不能夠從這裏下手呢?那麼這個地方所講的綜合法塵,是遠離意識形態跟善惡念單純的識,從識開始,識到概念到意識形態統統叫綜合法塵,因爲綜合法塵太籠統了,這叁個都在裏面。你假如看到意識形態這個部分,那就叫生滅念了,對不起,叫變異念,假如你是看到概念的這個部分,那叫善惡念。那都不算,到那個地方你沒辦法修行,因爲它太籠統了,而且會把你框在後面的地方,你必須到生滅念這裏,生滅念是識,所以這些名詞雖然不同,它解說的方向不一樣,它各有它的功能在。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看,你要在識的這個範圍,就是生滅念這個範圍的綜合法塵,每一個綜合法塵裏頭都有無量念,都有無量個念,那個念就是你成立你的佛國度的地方,佛國土的地方。所以從因地來看是這樣,從果地來看這樣,那就很快了。你因地那個地方綜合法塵找到了,那個念找到了,是你修行的下手處的時候,那你的國土就差不多了,就要成立了。
你不要以爲說這麼多人,修學哪有那麼多的國土讓我們成就?告訴你,不多啦,從釋迦牟尼佛成佛到現在,我們來算算看,有多少個佛教信徒,只要有皈依的就好了,不管有沒有證書,從釋迦牟尼佛成佛到現在,你把他加一加不會超過十億個人,告訴你不會超過十億呵。你想想看,十億的話也不過是個叁千大千世界,換句話說只要皈依的人,釋迦牟尼佛都可以說在他的叁千大千世界裏可以當天王,這福報大吧,皈依,那你知道一個華藏世界海有多少嗎?這張桌子就好,你說這張桌子,把它磨成極微塵的話有多少個極微塵?都不只十億了。極微塵你會算嗎?牛毛你知道嗎?牛毛的毛端,毛端就牛毛那麼長,最尾端的那個地方,你不管把它取多少了,那個手能夠看得到,大概刮胡子胡渣那樣子,把它分成一百份,這叫牛毛塵。牛毛塵的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塵的七分之一叫兔塵兔毛的塵,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叫做水塵,在水中走不沾水,水塵的七分之一叫金塵,在金屬裏面走穿得過去,金塵的七分之一叫微塵,微塵的七分之一叫極微塵,那把這張桌子磨成極微塵你看有多少?
現在一個佛刹叁千大千世界,統統磨成極微塵,那你看有多少個極微塵,一微塵一世界有多少?各位,給你到那邊去成佛,那華藏世界海裏有兩百一十個佛刹磨成極微塵,那你看有多少?我告訴你,你不管要躺著吃、站著睡,橫沖直撞,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裏要成佛,那佛國土夠你分的了,就算把你磨成極微塵散布出去呵,你還沾不到邊。因爲它是兩百一十個叁千大千世界都磨爲極微塵,你這麼一個極微塵有什麼用,太小了、太少了,沾不到邊呵。你不用擔心,所以你只要修行要成就足足有余,但是你的條件必須具足,就這麼簡單。所以本妙覺心是什麼?你看看那世界有多廣,我們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計較的,有什麼好計較。所以我們跟你講說無驕慢心,一有驕慢心你只有在這個世界裏痛苦、煩惱,無驕慢心,剛才講絕對的謙恭心、臣服心來聆聽、來接納人家的指導,那才有可能,你有一點自我意識就沒有用了。
先從這地方看因地到果地,所以生住剛好是因果之間的問題,那你後面那些因果已經不算因果,那都叫報應,因爲隨著你的念起念滅都在受報,你無法掌控你的因。善惡念還能夠掌控到升天的因,變異念根本就沒有,你到哪裏去都沒有,都是你的意識形態跟情緒在起作用。情緒一高興,你看看嘛,像什麼?情緒一不高興,那你看嘛一高興像天王,不高興像閻羅,這個不算,這個都是報應。所以你真的要講因果,所以我們那個後面講的,最後一句下面那個地方,那叫什麼?世間人所謂的因果皆在此區間,民間信仰的佛教也在這個區塊裏。你那個講的都是拜拜因果,你那個因果都是報應的,都是指報應不叫因果,真因果是我們這邊這邊才叫因果,生跟住這一邊。修行人探討的是生跟住這一塊,這應該是另一張,只有這一塊的那一張。所以後面的那一塊通常我們不講,民間信仰區塊,修養人生跟凡夫的這種生命狀態。我們要修行就講這個部分,就是講這個部分,這個部分我們在果地這邊。
在果地就是生的這邊,我們另外跟你弄了幾張圖,一個是一切如來自應,就把這一個心性念擴大,一個呢就是華藏世界海圖。那兩個圖,這兩個圖這是果地的,那因地的,因地就這個反過來就對了,反正也差不多了,只是不叫佛刹,那叫煩惱種。這佛刹叫世界種,你的煩惱叫煩惱種,只是這樣的差別而已,所以通常我們就只列這麼一個。當然你要把因地畫一畫也可以,反正一坨一坨嘛,這個是白底反黑字,那你那個就黑底反白字,因果相對,是這個樣子。你假如要畫的話,大概這旁邊這一圈叫什麼?鐵圍山嗎,對不對,這個叫鐵圍山。那大輪圍山,那地獄的四周叫大鐵圍山是吧,那你就把那個什麼十八地獄、五百中地獄、無量小地獄統統畫進去,那就對了,因爲你的煩惱跟這個都很像。這是從本妙覺心來看,從果地來看,你要去了解到修行之所以殊勝,會吸引那麼多人來,像各位這麼高水平的人會投入來修行,是因爲你看到這個修行這一面。
這一張畫出來是這樣畫,這個無明緣行不要跑到這邊來,因爲你跑成一條線沒有意義啊,它之所以會這樣子,是有這樣的一個理論,我們現在沒有談這邊,不再跟各位談。那麼現在我們把這部分跟各位大約的提一下,因因果果講也講不清,尤其當你一個人情緒陷在那個黑洞裏頭的時候,那根本沒辦法講。從這個果地來看這個部分,這個從聞上面來,大致上跟各位談了一下。我們看下一句,這個它講到獲二殊勝以後,觀世音菩薩做了一個結論: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你留意到這一點),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
《耳根圓通章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