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十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明的動力嘛,而這些東西我們統稱爲第六意識,就是這種關鍵在作用。

  那你要從唯識去研究可以,那我們也希望你在私底下的工程面要去運作,那我們不是專修唯識的我們通常這裏就不動,那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個狀況,就是六、七、八識的輪轉是這樣的情況就好了。那你現在在捕捉塵境的時候,你的大腦可能會去想說:那第六識到第七識,第七識到第八識是怎麼走的?大概你沒有辦法轉。這個六、七、八這樣繞一圈,然後八、七、六再繞出來,第六意識去肯定的時候,那時間太短了,那個五六個念頭一瞬就過去了,那不是千萬分之一秒而已,大概要用奈米來算叫奈米秒了,那怎麼算?但是不管它。這個部分我們在理論結構認識以後,你實際上行法的人,他不是理論上“行其解絕”,解就沒有用了,解是分解動作,分開來解釋給你聽,而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一瞬間就溜過去。

  所以你在打坐中,塵境一來,你怎麼捕捉它?我們通常是塵境來捕捉住,然後就安住在那裏。你去注意看看數息,息入息出我們只安住風門,那剛開始的時候,我安不住風門,那在息入息出我要看得很清楚,那個時候叫數法。數法我是這樣子有在動,有在動,那個動是維持你的生命力,它是妄想,當然也是妄想,但是你必須先用這個妄想去止住其它的妄想。全部止住,然後進入到那個狀況以後,我就不按照這樣子一到十算了,因爲用一到十來算,然後你自己再注意就有兩個妄想,透過兩個妄想止住其它一切的妄想,到最後只有這樣子就一二、一二嘛,就是吸吐、吸吐這樣子的情況,這個就是盡量把第二個妄想降低了。

  到第叁個部分,這個部分就沒了,一二不算了,就只有很清楚的息出息入,這個叫“止法”。止法分兩個階段:一個是息出息入的問題,所以就很多人到這裏“我息出去很細很細不知道哪裏去”,那你這個時候止法要進入第二個階段——就是息出去就不要管了,守住風門。因爲你跟著息跑出去那已經跑掉了,你本來站衛兵捉小偷,結果一個小偷來你就被騙出去了,一堆小偷跑進去了。對不對?你這個衛兵就失職了。你說我去捉小偷,站衛兵不是捉小偷,站衛兵只要趕小偷就好了,你就站在那裏,息來知道,息走不管,你知道嗎,因爲衛兵就是在那裏,我知道小偷來,小偷走就算了,你不能追,衛兵不能追小偷,你是個衛兵啊。

  這個時候守住那一點是很重要的。那你對于外境很清楚,不要理它,這一點你要做好。塵境也是一樣,塵境來你看得很清楚,塵境走你不要理它,你要捕捉住塵境,不是抓著它,它要跑了你就跟著它走了,那你就被它抓去了,看起來它被你抓住了,其實是你被俘虜了。你知道塵境來你知道,塵境走你不要理它,這是我們講的跟警察、官兵、警衛不同的地方。他要去抓我們不抓。他來我知道這是塵境、這是聲塵,這樣就好了。到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是狗叫,那只狗叫阿美,阿美一定肚子餓了,你就被俘虜了。不是,塵境來就只有塵境,我不分析哪只狗叫,你能夠說“狗叫”已經繞一圈了,你知道嗎,“阿美叫”又一圈了,“阿美肚子餓在叫”又一圈了,你已經繞幾圈了你都不知道。

  你說“聽到碰碰然後就狗聲,有人來了阿美在叫”,你看這裏面你有多少念啊,只是那念你不清楚而已,所以我們要到“狗叫”你就輸了,因爲“狗叫”就輸了,你要說聲塵這個就不一樣,從狗叫到聲塵之間你是進步一大截哦,進步一大截。你在打坐中那個境界,你要看到這一點,功夫是用到這裏啊,到這裏怎麼會有喜歡不喜歡的東西呢?怎麼會有高興不高興的東西呢?對不對?這已經沒有了,只有很單純的一個存在而已。跟各位講當你會看到這個的時候,你的生命能量已經很強了,到這個時候你不會悲哀,到這個時候你看這個世間已經很美了,他不是打坐時候聽聲音的關系,你在看世間哪,非常的燦爛,非常的燦爛,就不一樣了。這個感受、這個覺受你要有啊,你要像外太空來的,突然掉下來說“我是阿羅漢”,那另當別論。

  你在這個世間慢慢修行的人,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人,這些經曆都很清楚,你或許講你跟廣欽老和尚一樣,你都不要人家教,在那邊劈材劈材,“啪”就開悟了,那我就輸你了。你說這個世間很多人這樣,但是你要知道廣老、六祖惠能他們都有這種特色,臺灣人就最能修這一法的沒有錯,但有一點你不要忘了,惠能在要到黃梅找師父之前,他已經,已經修到了“受”跟“色”之間。

  你不要看廣老柴一劈“啪”就開悟了,他在這之前,你看他的信心,他從小就被人家賣出去當長工在南洋,在南洋他就學佛了,所以他爸爸死了,他回來把爸爸的後事弄好以後他就出家了,你有這種本事嗎?弄了老半天說:“師父,你看我出家好,還是不要出家?我要出家,也不過有一個、兩個、叁個、四個、五個……都是條件。”我看你去做皇帝比較好。你要有那一種本事,放下就是放下。他在這個時候,人家都已經開悟了,他師父說:“你已經出家二十年了,去受戒。”他說:“我還沒開悟,不能去”。我們不是這樣了,慢一點給他去受戒就跳起來說“我爲什麼不能去受戒?”那都不是修行人,都不是。

  他心一直在那個地方,你要去注意,心一直在那個地方,受不受戒不要緊。你說我開悟也不要緊,我就認爲沒開悟,我心還在那裏,這個叫走過頭了,你知道嗎?他修行已經修過頭了。人家修行不是爲了開悟,人家修行不是爲了證阿羅漢,可是你呢,“你不是昨天說我證阿羅漢嗎,怎麼今天又說我不是了?”你去死好了,老是在爭那些幹嘛?你證阿羅漢是我講跟不是我講的,我說你阿羅漢你就阿羅漢就高興的要死,我說你不是阿羅漢你要跳河哦?不是,那都不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你不要太在意,你要把心推到那個地方,塵境要能真的捕捉住,那個念一生就能補捉住,這個功夫不是那麼容易啊,第二念能捕捉住就不錯了,你有沒有辦法?

  你注意看看,你打坐的時候,阿美一叫,你是想到“阿美”,還是想到“狗叫”,還是想到“聲塵”,你看看這是叁個階段哦。你要能夠進到說“阿美又叫了”,那已經不錯了,但是問題是你那個阿美在叫“又過來了,才坐下來又再吵了”,那你就完了,你已經到變異念去了。你到“阿美又叫了“,那個時候是在入流的邊緣,善惡念到生滅念之間的邊緣,你還在模糊狀態,知道嗎?其實聽聲塵,你在這裏打坐,溪聲一直在響,你一靜下來的時候,你就感覺到整個溪流的聲音湧進來的時候,那你大概就到受與色之間,什麼阿美怎麼叫你都聽不到了,因爲聲塵一進來只能一個,不可能有兩個。你知道嗎?你現在一下子吸收很多都是雜訊,那個都是變異念,你沒有辦法到念的源頭。

  所以你在調身調息以後調心,你就看到看到那個聲塵進來你念起的狀況,那現在各位你先看看你有沒有辦法調到這裏。大概你真的調到這個地方來,你會發現聲塵,溪流聲音沒有聽到,只聽到阿美在叫的聲音,這個時候,基本上你在生滅念裏頭還沒有到,你是還在善惡念裏,因爲在這裏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

  還有一個也很好修的法,不一定聲塵,是觸塵。觸塵就是身根,這種天氣冷,有沒有?你皮膚的覺受。這兩天太陽出來了有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爲濕度沒那麼高,那個觸塵對你心念的産生是最明顯的。雖然經文裏包括注解裏面一再推崇是耳根跟聲塵的關系,那你稍微留意一下,現代人應該來講觸塵是最好修,你的皮膚跟空氣間的變化那種感覺,你晚上睡覺你棉被一拉,“碰!”開悟了。你知道嗎,那個觸塵的感覺你還是經常在變化的,你可以感受到的。可是你沒有啊,意識形態上都“天冷了要加衣服了”,都沒有留意到這個是修行的好地方。你要置心一處,你去留意看看,這個都是下手處啊,不是沒有下手處。

  透過這一個法,聞、聞中、初于聞中,這是最簡單的一個法,你可入的,不是不行,絕對可以入的非常好,非常完美。這個功夫要各位自己來,所以我們談到行法要領的時候,各位一定這一步不要錯過,你一定要去捕捉好。

  以往我們沒人指導,這經文也看不懂,所以一打坐兩腿盤完了就“我入流了”,腿痛的要死,痛到麻掉了已經不知道麻,就叫亡所,沒人教就只有這樣啊,不然怎麼辦。亡所就是痛到不知道痛嘛,手去摸也不知道怎麼樣,“這個就叫做亡所,你看現在我已入流亡所了”。可以啊,你自己定義不要緊,這是最粗最粗的,根本就不對嘛!不要緊,因爲我只能這樣子,因爲當時誰教我?我要問誰啊?有的師父還比較有良心:“哦,那個很深,你要好好學。”我說:“師父要怎麼學?”師父:“你不要問我,那個我不會,我知道那個圓通寶殿就是修那一法的。”“那裏面什麼時候修?”“那以前佛祖修的,我們現在沒修了。”這個不錯,他也有良知告訴你嘛,那你只好自己來啊。

  那一法你要不要修?你就自己摸嘛,摸到最後你才知道,一塌糊塗,根本就不對。當你發現根本就不對,對的已經出現了!那我們現在已經把你解構的很清楚了,這些都是我們自己連滾帶爬……你知道嗎?本來就全副武裝爬到最後赤裸裸的什麼都沒了,在爬的過程一件件被剝開,什麼都丟掉了。沒有辦法,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因爲你要進去之前,你是什麼准備都有的你才去啊,全副武裝啊、裝備齊全啊,打到最後,叫光棍一條!因爲什麼都不對嘛,因爲所有都是你帶的意識形態,進到裏面去學的時候,那些都不對,都不對,那你才知道什麼叫教理,什麼叫教相。你真正要走的那條路跟你腦筋裏頭裝的那些都不一樣,進到那裏面才發現原來腦筋裝的都不能用。這個叫摸索過來啊。那你能不能在這個地方去定位好,那就要看自己了,我這個地方沒辦法跟你講,那個也太微細了,因爲你用的語言辭句跟我用的語言辭句有很大的差距。

  那你這個禮拜在這裏這個訓練一定要有,先抓到這一點:什麼叫塵境?我到底是怎麼捕捉的?什麼叫塵境你捕捉不到啊。我跟你講,塵境是最原始的六塵而已,沒有後面的意識形態,“阿美在叫”對不起,那很多意識形態在裏面,“狗叫”也已經有意識形態了,知道嗎?雖然是聲塵,聲塵的時候,是檢別六塵,已經到這裏了,到聲塵的時候,你已經“受”了,可是你在“狗叫”,那對不起那五蘊已經繞過好幾圈了,“阿美又叫了”,那我告訴你,你已經跳到善惡念裏面去了,那不是生滅念的問題了,你知道嗎?

  修行就在這裏看功夫啊,你在生滅念、變異念,還是在善惡念中?現在我們基本上是跟各位假設你從善惡念要入生滅念,那才可能去訓練入流,最基層的入流。那各位假如還有很多煩惱,很多計劃在肚子裏面,那叫變異念,那根本走不到這個地方,你修行都走不到,你有任何的境界功夫,我跟各位講“不算”!可能修養是有算,算你修養很好,“我境界能看到什麼、我都是行善的、我都是救人的、我不是爲自己的”,那是善惡念,這個臺灣話講叫“踢倒街”(滿街都是),你假如踩出去就會踩到一個,就是這種人。這個不算,都是在善惡念裏面,當然比變異念好一點,但基本上還不算修行。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耳根圓通章 第十一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