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十二集

  耳根圓通章第十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昨天跟各位談到需要整理這些資料,禅修班的同學更要積極地把它整理出來,這是一個系統。

  尤其昨天第二堂課與剛才這一堂課,要談到那塵境的捕捉,我跟各位談是不容易。塵境只有六塵,很簡單,色、聲、香、味、觸、法就六個,“狗叫”不是,“阿美又叫了”不是,那是意識形態。你要留意到,這個區別弄不清楚,我告訴你進不了狀況。有個孩子說:“師父我戀愛了。”我說:“戀愛了很好呀,情人是誰呀?”“沒有啦,我現在才看到。”現在才看到!他看到一個女孩子,他很喜歡,他就戀愛了。有沒有搞錯嘛?對不對?戀愛有戀愛的狀況,他都還搞不清楚,不過表示他已經有長大了,比昨天以前不一樣了,今天開始戀愛了,因爲今天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他很喜歡他就戀愛了。這跟戀愛有關系嗎?根本無關呀,因爲你不知道狀況。現在我們也是一樣,很多人學各種法門,在禅法裏,我跟各位講,講到禅呀,一種莫明的興奮就起來了,然後你就開始自以爲:我很有善根,我能參禅,我是禅行者,我是禅和子,將來我就明心見性。我告訴你:那還早哩!就好像那小孩子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就“我將來就結婚過幸福快樂的日子,生一堆,有男的有女的,那一百年後就子孫滿堂了。”一個影子都沒有啊,你想那麼遠去了。

  現在我們談到這裏,不講前面的,前面的你都知道了。我們剛才跟你講,假設你都知道了,到入流這裏來了,那前面假如沒有,你重新去整理,現在我沒有辦法跟你談那些了。現在要談的就是,你入流的話能夠確定六塵,這個六塵不能確定,你無法確定、無法肯定,你捕捉不到啊,你所捕捉到的都是意識形態。所以前面爲什麼跟你講說“一識有百萬念”——一個概念、一個意識形態是有百萬念的,有百萬念了。你看看“阿美又叫了”,那個“阿美又叫了”,還是“阿美又叫了”(語氣不同),那就不一樣了,它又叫了,這家夥就是沒有好好的訓練,剛才沒有先揍它一頓,沒有把套子把它套住。那裏面我告訴你,你已經有好幾百萬念繞過去了,你知道嗎?

  剛才很簡單地跟你舉例說那個塵到聲塵就是繞好幾圈了,塵到聲塵就已經繞好幾圈了。塵是六塵不分的狀況,知道有塵境,那個時候還沒有繞,這個時候只有塵境,不知道是聲塵,那是相,第一念。當你確定說是聲塵,已經到了第二念。當你再確定是狗叫,那完了,意識形態已經形成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其實狗叫你已經還有很多的意識形態在,它爲什叫?是不是因爲青蛙跳出來?還是看到蛇、還是肚子餓、還是人來了?這些意識形態已經通通附上去了。那麼你假如這些不能釐清,“狗叫”不叫聲塵,“狗叫”是意識形態,“阿美又叫了”,那就完了!你的瞋心都起了,已經變異念了。“狗叫”是善惡念,“你看阿美又叫了”變異念去了,你的瞋心已經起了,起了已經過了。這個念頭起來,惡因已經造了,瞋心的因已經造了,瞋心的果等著你。嗔心的果怎麼我們就不講了,太遠了,但是你知道這叫變異念。“狗叫了”善惡念,“聲塵”生滅念,知道嗎?到確實“這是塵境”,已經是“受”,第二念。

  在那六塵不分的時候,只有你知道的時候,那我告訴你,你的敏感度是非常敏銳的,那在第一念裏頭,那是你的生命經過幾番爆炸以後才出來的。所以不要輕易地去講明心見性,不要輕易地去講第一念,你要沒有經過那一種大爆炸——自己的生命徹底改造過一番,不要去談這個部分。

  你現在就在變異念、善惡念、生滅念之間能不能弄清楚,然後盡量的把善惡念、變異念除掉,那你才能夠靜下來,那時候調心才有可能,你才有可能入流。那要亡所,基本上你要跳過到第一念才亡所。要沒有的話,至少你要守住那個地方,色來,色、第二念産生的時候就守在那裏。所以這整個過程,已經初果、二果、叁果都在這裏,都在這裏面形成的,都在這裏面形成。所以我們講說捕捉那個塵境沒那麼容易,塵境都捕捉不到,你怎麼入流,怎麼亡所呢?各位想想看,修行的要求啊,這不是知識。你要當這是知識,佛學啊,那可以,那簡單的講過去就好,反正跟生死無關嘛,那頂多是考試100分、零分而已,零分到100分之間嘛,可是在修行不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才一再的跟各位要求,捕捉塵境的功夫你一定要鍛練出來。捕捉塵境的功夫,要真修行。罔修的我們不特別要求,我們在那邊開禅修課,都是來罔修,罔修就不要求了,你不要有變異念,都在善惡念裏面,大善人一個。我不小心一腳踹到生滅念裏面去,培養善根,下輩子好修行。所以這輩子來,我常跟各位舉例:這裏有個袋子,袋子有五種東西,一個球、一個雞蛋、一個鵝卵石、一個乒乓球、還有一個貢丸,大概都一樣大,你摸一個。這五個就是變異念、善惡念、生滅念、第二念、第一念,本體念就沒有辦法放進去了。這五個你抓一個起來,你看你每次抓的都是變異念,你不會抓到真的,你不會抓到第二念,不要說第一念了。你抓到那一個,你就肯定那一個是對的,那就你的意識形態。因爲你經驗過了,你肯定是那一個,所以你老是講那一個,那我跟你講說,那個叫變異念,你也不相信,你一定要說我這個叫第一念,前面我已經跟你們分析過了。所以你怎麼樣能夠真正掌握到是真的,那就要看你前輩子有沒有修呀,你前輩子修到那裏,這輩子才會抓到哪一個。因爲你的意識流,意識流始終把你定在那裏。

  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說你要進禅堂,舊的全部丟掉。同樣,你要是到別的道場去,你也要把我們的統統放下來,接受人家教的。你帶著我們的東西去看別人的東西,你沒有辦法看進去,你會看到什麼都不對。同樣的你現在雜訊不放下,這邊講什麼就算你要接受,你會沖突,那些都是雜訊。而且那語言文字都很像,因爲我們講的都叫國語,知道嗎?用詞就是那一堆,剪貼來剪貼去,那沒有辦法處理的。那些你一定要放下,重新這裏架構一套這裏所給你的語言模式、思維模式跟行爲模式,你重新架構。同樣你到任何道場去,有人指導的話,你要接納他的語言模式、思維模式跟行爲模式,這個沒有的話你進不去,你去也是浪費時間。

  不要以爲天下人講的都一樣,今天不可能,唐宋時代有可能,因爲唐宋時代的文化形成很一致,而且前前後後像到大慧宗杲禅師的時候,他們很一致。那時唐宋文化到他這個時候也將近五百年了,五百年的時間,那個語言很一致,所以你講錯我可以修理你呀,可以棒喝啊,現在你不能棒喝,因爲你用的那一套跟我用的這一套完全不一樣,完全不一樣。還有人叫解脫門,還有人叫解脫學,它解脫學的定義是什麼,你不知道啊,那你一定要完全接納他的東西。

  有一個安祥禅,安詳禅講什麼?你要弄清楚他講的,你不能夠說他講什麼我不知道。有一個笨蛋去問宣化上人:“你看現代禅如何?”他根本就不認識現代禅,他說:“禅哪有現代、古代?”就把你打死了,因爲他不懂的你的語言模式,你不能這樣問啊。所以我們要跟人家學,你要記得,學他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以後確定你的行爲模式,那才有可能。所以在參學當中要非常留意,你們出去也一樣,現在來到這個時候,你先把它弄清楚。

  塵境很不容易弄清楚了,塵境沒有弄清楚,你怎麼修圓通?根本不可能,所以你在修的都是變異念,變異念修到善惡念就不錯了,偶爾一腳踹進來,到生滅念來,那個靈光乍見,大概就是指這個。一般講的,你自己講,我有一些善根發相,一些瑞祥,這些狀況大概偶爾一次二次踏入生滅念這邊。

  在生滅念這邊其實還沒有辦法完全捕捉到塵境,偶爾一兩次有啦。在這個時候才是我們開始講的失敗失敗失敗,無量的失敗在這個地方。因爲在前面那些不是失敗,那根本就一塌胡塗,還沒有進入狀況,來到生滅念這一塊才叫做修行的狀況。那你在捕捉,你沒有捕捉到,又掉入意識形態,因爲他繞過來確認以後就是意識形態,知道嗎?(參看心性學基本結構圖)色、受,受也就是第六意識起作用,第六到第七,第七到第八,這個叫作想,第八到第七,第七到第六來確認,這樣一圈,一個意識就起來了。現在這個意識繞了很多圈你都不知道,你在這個地方沒有看清楚,你哪有塵境?現在你的塵境都是法塵當中的善惡和變異,那個不叫塵境,那是法塵的一種綜合概念。那你沒有辦法看到那個塵境的元素,法塵當中的綜合概念是綜合很多塵境的組合作用在裏面,你沒有辦法看到基本元素。

  我們在跟各位講的塵境的塵境,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那幾個單純的元素,不是經過元素組合以後的東西,要留意到這一點,所以要捕捉塵境的意思是捕捉色、聲、香、味、觸、法的單一元素,不是綜合概念,所有的綜合概念都是善惡念和變異念,所以修行你要把這個東西弄清楚。這個東西沒有弄清楚,你根本沒有下手處!所以各位現在所擁有的法門跟下手處,大概都是屬于善惡念的部分。所以入流弄清楚,要怎麼入流?先捕捉塵境的所,你才有可能入流,然後入流以後到亡所,那就是開始修行的功夫了。所以這個門檻其實很高,要弄清楚,你不要輕易的說,你就滿足這個標准,我們跟各位講,很不可能。

  你在哪裏學,我們不管你,你到這裏來,在這個要求上一定每一個人都一樣,你現在先建立,這整個標准系統在這裏,你要把它弄清楚。變異念、善惡念都是綜合概念,它不叫塵境。我們的定義是這個不算,當然它也是法塵的一個塵境,但那些太粗糙了,你沒有辦法修行,有辦法的大概也只能講修養,不是修行。修行就到前面來,大概很簡單的、最簡單的,我們前面講最簡單的那個概念,大概一百個念以下的概念,那已經在受想行識繞過好幾圈了,那個部分就屬于住的部分,你開始在這邊作捕捉的訓練。

  這個修行的要領要求很高,基本條件要進禅堂打七,七天要…

《耳根圓通章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