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實生活裏就這樣啊。
在佛法中也是一樣,佛法中就是講你理想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那個疑情你會帶著,別人沒有辦法講,你自己翻遍了所有的資料也沒有辦法去滿足你這一個目標,那就是這一句話的意思——語言、文字、理由、安慰、勉勵、人情都沒有用,都沒有用。所以我們發現很多修行人他也會活的很苦,我們會勸他不要這樣,看開一點嘛,他不要你理,這跟感情那個不一樣。一輩子兩夫妻八十年存了兩億多,結果被吸金公司吸走了,他就跪在那個地方,怎麼樣死也不起來,你錢不還我,我就死給你看,跟那個不一樣,那是愚蠢。這一個在追求理想的時候,常常人家講話他沒辦法聽,因爲這不是語言文字能表達的,也不是你的人情安慰能夠滿足他那種內心裏頭的那種,那個叫什麼,欲望,你沒有辦法滿足他,而他這東西又不是外在的東西能滿足的,你知道嗎?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有的話再講,沒有的話都不算。這輩子來幹嘛?我怎麼知道?怎麼來到這裏,師父怎麼這樣講?你以爲來是要聽一些你滿意的、你喜歡的,那你就搞錯了,那不是修行的地方。
所以爲什麼我們會跟各位講說,這個環境裏一定要限製你,你不要老是隨喜、隨喜,隨喜要幹什麼?這不是隨喜的問題,是你到底有沒有那個東西,你是不是要追求那個東西?你假如沒有的話那你在佛門中鬼混啊?你進佛門來就是要找到那個東西,打破沙鍋問到底,還要問砂鍋在哪裏,有沒有?你有沒有這種勇氣,有沒有核心的那個骨子裏的那個種子在?這個是疑情。觀照首先就是從這個地方下手,這修行還沒開始,這根本就在摸索而已,但是你要先産生這個種子,告訴你,你假如沒有這個東西,你沒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現在很多人修行很多“這些感應怎麼樣”,因爲他沒有種子,沒有種子所發都是野草,所以都會跟鬼通,等一下那裏一個境界,等一下這裏一個境界,那不是雜草叢生嗎?你的菩提種子曠野大樹王,那樹王有樹的種子啊,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這個種子,就在這裏,這個就是那個種子。你沒有這一種感覺,沒用。所以我要警告各位:聰明的、有才華的、很能幹的你要特別小心,因爲你這種人你很容易去設定一個東西,認爲那就是你的菩提心,那就是你生命中最偉大的種子,那死了,你會變蒲公英,雜草啊!倒是那些憨憨厚厚的,師父再講什麼我都不知道,不知道再來。那種子就會很大,因爲他在醞釀中他帶著一個疑情到底在講什麼,師父在講什麼,那種子,我們是人,怎麼會有種子,你要是從這裏出發那個人會大成就,你看他雖然聽不懂但是他疑情帶著,我們就怕那個兩下子就做結論的,那是最糟糕,因爲他沒辦法去體會那一種用生命去感受,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那個東西。那個聰明能幹的人他很容易用語言表達,他把那不可思議的東西都變成他可思可議的東西,有沒有?所以這一個種子在這裏,我們要特別跟各位強調,你參禅這個疑情一定要帶起來,參就是在找這個東西。
照住呢,就從這裏延伸下來的,就是你能夠感受到那個命題的存在,感受到具體化。這個命題就是真疑情,所以這個疑情不是語言道理所能滿足,這個滿足感無法搪塞,沒有辦法應付,你自己要挖空心思。假如沒有那一種狀況的話,你修行都還沒開始,無法酬傭,無法用人情安慰、鼓勵,它不是頒發證書。你注意,這是不一樣的,它必須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經曆、去感受,那這個就是修行了。參禅在這個地方它已經告訴你走到另一個世界了,有沒有?那一個語言表達都是這個世界的,那個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大腦不起作用的那是另外一個世界,絕對完美的世界,這是照住。
第叁個叫照見,照見就是一再的實踐、經曆、感受以後,檢驗再檢驗,這一點是你要成就前的一個過程。檢驗再檢驗,你不要說,對,我就是這樣。我們很討厭人家講境界,就是這樣,你根本沒檢驗嘛,你只是來吹牛而已:“那我怎麼樣又見到什麼,唉呀,你就不知道我聽到什麼又怎麼樣子。”好像那境界是多神一樣,那就完了,那個不是檢驗,那個其實是吹牛,那個前因後果不是這樣接的,你的因果怎麼變成這個樣子呢?這是很麻煩的事。你把這個東西先弄好,檢驗再檢驗,然後自己有十足的肯定。你要從這個地方慢慢、慢慢地經曆,那個內心裏頭無法用語言去表達的那個東西,那個種子在這個時候它就發芽了,它就生根了,這個時候的滿足,你才是真正的滿足,你要留意到這個地方。
這修行的過程這樣很簡單的叁個階段,第一個搜尋,第二個安住,就是找到那一點以後你安住在上面。這個照住的部分就有點像母雞在孵雞蛋一樣,可以偶爾跑出去,那裏有一條蟲,跑出去啄一下又回來又蹲下去了。有沒有看過,沒有的話,我們叫常住養兩只,你來看看那母雞在孵蛋的情況。它一直要守住那裏,那就一再的實踐、實踐、再實踐,實踐以後要經過很多很多的失敗,然後你會發現成功、成功、成功,那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檢驗、檢驗、再檢驗,那就已經進入到照見的階段了。因爲你實踐以後會出現,會兌現,靈光乍現,有沒有?那個時候你要去檢驗它,所以修行絕對是可以在我們可知的範圍裏面,去檢驗,而你那可知的範圍隨著你的實踐它會一再的提升、提升、再提升,最後它會超越,到達不可思議的境界。由這可思議的進入到不可思議的,由那可言說的到不可言說的,但是它那重點在你那個疑情。沒有疑情你的生命沒有能量。
你不要看什麼都不滿,進入修行的領域裏它是燦爛的,修行的地方叫聖地,爲什麼?爲什麼我們來修行還一直愁眉苦臉,還一直這些世間事擺不平,那你不是一直在浪費生命嗎?對不對?在很殊勝的地方去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才對,不是在很殊勝的地方去浪費我們的生命。各位,這一點你要能夠心境先轉好,這個心境不轉好的話,你根本沒辦法修行。你爲何來修行,對不對?修行很美啊!我們修了半天,美嗎?一個心好像苦瓜,一個臉好像胡瓜,那不行,絕對不行。我們常講你要像一朵花,怎麼樣像一朵花,主要來自你的疑情。這個是我們要求每一個大乘行者、華嚴禅行者你一定要有的一個基本狀況。
這個觀照的過程你不養成沒辦法參,你在外面可以,打坐反正你死、你活,他不管,反正每次打禅七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你出了問題,師父也不會處理,不會處理就廣單下一丟,等打完七再擡出去看要活化還是超度。反正發生什麼事也不管,禅宗的標准就這樣,你既然打七就住廣單。其實廣單就是棺材的意思,死了就往下丟,打完七才拖出去,看要火化,還是丟到恒河裏面去,中國只有黃河,我們臺北只有淡水河。那你看怎麼處理?就是這樣的一個關鍵,培養你那個生命能量。
只要你帶個那一個疑情,這是你自己找的,別人沒有辦法替代,我也只能這樣講而已。什麼東西是你自己感受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的那個疑情,只有你自己知道,這個你要自己去摸索,你不要再跑來問我:“師父,我這個疑情,算不算真疑情?”我說:“你欠揍了。”所以我們有禅棒,問這個就叁十大板。那天我跟他們講香板要用長一點,要用藤條做打了才不會斷。你要自己去摸索,慢慢去摸索,我告訴你:有些人叁天、五天就知道;有些人已經有了;有的叁年、五年不一定弄得出來,但是這一關沒那麼容易過去。你不要急著“我就要打七開悟”,你這個都沒有,你怎麼打七開悟,你怎麼開悟?
要各位去想,想只是一個啓動而已,一個啓動像開關“啪”以後就沒事了,知道嗎?我們是不想的,可是開關一定要按下去你就非想不可,你要想到那開關在哪裏?不想,你牆壁去拍一下看看電燈會不會亮?你一定要找到開關那裏,那一開關按下去燈亮了就沒事了,其它你就不要再一直按著開關。手放開它就熄掉了,不是,想是要,就像開關一樣,你去想一個那個疑情在哪裏,自己去搜尋,找,找了以後再剩下來就不是想的問題不是大腦的問題了。
你這一個疑情那個不可說的那個東西、不可說的那個成份越高,世間話叫做含金量越高,那個不可說的成分越高,你進入不可思議領域、不可思議的境界裏那就越不可思議,而且時間會來的越快。所以我們常跟你講“修行不要用大腦”,用大腦去鋪設你修行的一條路,從頭鋪到尾,你完了,你完了,那個業障深重,業障深重。
我跟各位講我個人的例子,剩下幾分鍾,給你參考一下。當初,我們修行只有一個,哪一個?用大腦就想這一個,因爲大家對佛法都有誤解,我想把佛法好好的講給大家聽,就這麼一個。然後剛開始也跟人家吹牛“我不蓋道場”,所以現在要弄個道場,業報自己負。因爲你當初講不蓋道場現在你要蓋道場,搞了將近二十年,找了一塊地非常美,總共一千多平,你會不會昏倒,沒有辦法,你因緣這樣,那無所謂,你一路走過來,你會一直調整,會一直調整。我們並沒有從頭到尾都設想好,我剃度那天師父還跟我講:“唉,沒有一個道場給你,就委屈一點。”好窩心啊!就沒有一個道場,你也講兩句好聽的話“你將來會有很好的道場”。
好了,你都不懂,不要緊,你一路走過來,你秉持那正法的部分一直走過來就好。我們這當中是非很多,因爲我們都不用大腦,不符合他們的標准,所以是非一直出來,那你不要管,這些惹不完,我們走在正法上,一路一路一步一步走,然後該怎麼調你就怎麼調,因爲你是從修行的路上走。
爲什麼要弄道場?就是去美國碰到顯明法師,他吹牛,我也跟他吹牛,他說:“我都不蓋廟。”我說:“是,我也不蓋廟,我們都負責講經。”哇!年輕人真好,佛法有希望。那我們不蓋廟就不能收徒弟,像我都沒有徒弟。我說:“那我死了,我師父都幫我收了幾個徒弟,現在我好幾個徒弟怎麼辦?”“啊!你有徒弟,那怎麼可以不蓋廟,趕快蓋廟。”趕快蓋廟,要怎麼蓋?他講也是好聽,跟我師父講的差不多,一個是不蓋廟,一個要蓋廟,就這樣差別而已。要怎麼蓋,那麼容易嗎?你就一路一直走過來就好嘛,反正要蓋廟你就把它當疑情帶著,本來不蓋廟也是疑情,現在要蓋廟也是疑情。你就一直往前走,現在怎麼蓋呀?蓋到這裏來了。
想說今年要傳戒,我們是不是在外面搭個棚子,他們又說“在冬天太冷了,在夏天怕有蛇”,那死了。你都不要管它,世間事都不要管它。昨天一個e-mail來:這是什麼華嚴世界?我們總本山有、臺中的有、哪裏的有,弄了一堆。我們總本山到現在還沒有,他說用這樣在騙錢。有,是非很多啊,你要理他嗎,你氣的吐血。他剛好真的被我騙到了,要不然你怎麼會吐血,你不要吐血你不要氣到吐血,然後他就奇怪怎麼他沒有中獎呢,再一次,他又來了。
你放心,娑婆世界,你做你該做的,其它你不要管。它那個是警告我們,我們現在也算是大衆人物,大衆人物你要謹言慎行,因爲很多人在監督你,你不能做錯事,正好,給我們一個警惕。假如都沒有這些聲音,沒有人監督你,有這些聲音正好監督我們,那就這樣子,你絕對不會走錯路。所以我們在修行其實本身它是整體的,包括這種狀況,你都開始在修行。你有時候很想說“好好的登個報”,登個鬼,只有花錢而已,誰給你出錢,登報不要錢啊?你都不要理他,這個就是修行。
來自生活中各方面的很多。我們在這裏會看到:他在幫我們成就眷屬世間,在幫我們成就智正覺世間,在幫我們成就器世間。你可以看得很清楚,這些障礙都會存在,那你必須要能夠超越。假如人家這麼一講,你就對號入座,那你去死就好了,要死比較快,本身就有108種病了再加上這些毒藥,你死亡條件比別人多!所以我們提醒各位在整個修行過程當中,把那個疑情帶起來,這是第一個要領。那個疑情很簡單講,就是你的菩提心,因爲它疑情一定是在生命上面,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叫做阿若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這個什麼叫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怎麼樣?黃金鋪地,是不是?我想吃什麼它就跑過來,我吃完它自然消失,我常講這餐廳最標准,對不對?你跟它點一下什麼莎朗牛排,你看等一下前菜來了,等一下主餐來了,等一下又什麼來、什麼來,吃完了,它通通不見了。西餐廳最標准了,那是極樂世界嗎?不是,不是這個樣子,它不是你意識形態裏的。
那個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是什麼?你要帶著疑情,帶著疑情往前走,往前走,來自四面八方的都會壓過來,你必須超越它,然後繼續再往前走。那個疑情越是不可言說你的含金量越高,你將來成就的不思議境界就越殊勝。你假如都沒有的話,那我告訴你,那就不是疑情,尤其這種東西又不可問人,不是不可問,它無法問,因爲人家跟你講的都不算,不能滿足你的需要嘛。所以你要問什麼?倒是靜靜的觀察,常常你會找到答案,這個就是疑情。
我一再跟各位講,這疑情很重要。爲什麼跟各位講說:你不疑就不悟,你小疑小悟,大疑大悟。這個大家也都很清楚,疑情是智慧之母也跟各位講的很清楚,但是那個疑情是什麼,你體會不到,你變成疑問、變成懷疑那都不對。它是一種很豐富的感情,那個東西只有你知道,你沒辦法去發問,人家給你的答案也不夠用,你內心的那個滿足感不夠。但是它又不是一般世間的欲望,也不是世間那個想要滿足什麼的滿足,那是內心生命能量的一個一個黑洞一樣。它需要滿足的那個能量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每一個行者我們都要把這個菩提種子給建立起來。
好吧,明天我們再跟各位講那十二階段是怎麼進行的。
《耳根圓通章 第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