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圆通章第六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再继续跟各位介绍这个观照的三个阶段。
我们为什么要跟各位谈这个部分,这只是一个轮廓,这技术面没有什么理论,但是没理论无法教学,这里面牵涉到一个东西,就是艺术的创作是没有理论的,你要找一个理论来看这艺术品是怎么创作,那个艺术品就太匠气了。那么透过理论来完成的东西,可以做高级品不能做艺术品,你要留意到。
参禅这件事,是非常高级的艺术,比有形的商品更艺术,但是你不要忘了,任何艺术品的成就它都有一套理论,你不用担心。任何一件艺术品它之所以成为美,它一定有一个理论,那个理论是合乎真理的,不是合乎美学标准的。也就因为它是合乎真理的,所以艺术家通常不承认他有理论,但是他跳不开真理的轨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到达忘我之境,他的作品绝对千古留芳。到了真正人法双泯的时候,那个就是人中的极品,天地间的极品,那就叫做鬼斧神工了,不是人所创造的。这种东西不表示它没有理论,只是它是在诞生以后我们才发现它合乎真理,不是合乎美学理论,所以同样是讲“理论”两个字那就很难去诠释了,很难去诠释。
同样的,今天你要是做一个禅行者,基本上来讲,你在创造这件艺术品的时候是要进入无我之境,要进入人法双泯的境界里,那没有理论,没有可资依循的轨迹。但是呢,你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之前,那很抱歉,你还是稍微体会一下,前人所走的轨迹是怎么样?你依稀可以仿学,这个仿学就叫摸索,人家怎么走的,你自己要去摸索,不是说他怎么讲你就一定怎么样,不是这个样子,这个摸索本身让你带着极高的警觉性,让你能够拥有一个非常活泼的心性,让你的心不会死掉,你才能够活的起来。
但是你要注意,这种活泼,这种活跟报马不一样,报马仔知道吗?喜欢传递是非,讲讲那些东西的那是没有生命力的人,因为生命力越低的时候他越是不能够去捕捉到真正生命的东西,要捕捉生命能量那个东西他必须很高的生命意志,那很高的生命意志他不在意一般的是非,因此他不会传递是非。所以我们讲,真正修行的地方是没有是非的,你要是经常有是非,要去解释、掩饰,那基本上都不是修行者,因为他生命能量很低,非常的低,动不动就中箭下马,动不动就对号入座,那你还修行什么?你的生命会一直消耗在那个排解是非的地方,没有办法修行。
所以这一点你弄好,先把它调整好,一定要先调整好。那我们一个人来参禅,你要怎么样去激发那个生命力,你一定要从生活中去锻炼。你不要以为我透过瑜伽、我透过医疗、我透过什么功,不是,你要先坚定你,刚才讲的,向你的极限去挑战。这件事情你一定可以做得到,因为你的极限只有你知道,别人怎么知道?你伏地挺身能做几次,你知道嘛,对不对?你不要说我做十次,天天都做十次,你永远就做十次,我做十次下礼拜就十一次,再隔一个礼拜就十二次,再隔一个礼拜再加一次,你一定会一直往上升,那就是你在挑战你的极限嘛。仰卧起坐也一样,我做几次不要紧,我只有做两次,不要紧,下礼拜做三次,对不对?我不是要跟别人比,我要跟自己比,一个礼拜要比一个礼拜进步啊!
你再不能够挑战自己,谁能超越挑战自己?谁能超越自己?修行就在超越自己?你两下子就把自己打败了,然后就可怜兮兮要人家同情你,不对,这样你怎么修行?那你再不要说什么禅坐功夫啦、礼忏功夫啦,那些不谈了。拜佛,怎么样礼敬诸佛?第一阶段,一人对一佛,再来一人对多佛,再来多人对一佛,这样去观想,你怎么观?你的生命意志力都没有,不可能。禅定也是一样,你现在怎么进行?先给你一个轨迹,然后你自己去摸索。
我常举一个例子你们也常听的:这里一个袋子,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东西,只有一个正确的,你去把正确的抓出来。告诉你,每个人伸手进去里面有鸡蛋、有乒乓球、有鹅卵石、有个球,都有,你抓一个,正确的拿出来。我告诉你,每个人都说他正确的,但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要能够抓到正确的那一个,你要怎么样判断?你在这个过程里,这个过程里面完全是在摸索的,你要怎么确定它是真的,你只有抓出来你才知道,然后来验证。你这样摸一摸“就是这样,就是这一个,我这个就对”,我说“你那一个拿来看”,“不给你看”。因为你讲不出来,可是你确实又摸到了,可是你讲不出来,一讲就错了。跟你讲错了,你也不相信,因为只有你拿那一个是对,不对呀,这个就是摸索。
所以我们这条轨迹给你,讲这个过程给你,你自己要好好地去摸索,要好好地去探讨,而且常常我们讲检验、验证,检验以后还要再验证,测试一下,假如认为没错,确实是这样那摆一边,再超越。因为有些时候你要超越几次以后才发现那个都错了,重新再来,重新再来,你在检验过程当中,像这种超越几次以后,错了再来的很多,很多,因为那东西不是人家告诉你对不对的问题,是你到底能不能够经过真正内心去感受。我们一再跟各位讲那个东西不是酬佣的、不是人情的、不是安慰你的奖励品,是你内心实际上经验的,你没有那个真实的体验,你不能成就,那个坚持,你一定要有那个疑情在那里,要不然没办法进行。
我们把它分三个部分,我先简单的把这个部分来跟各位讲。禅到中国以后它就发展成“止观”,我们把这个部分发展的过程跟理论叫做禅定学,这个名词还没有人家讲,有人叫做禅学。那不管禅学也好、禅定学也好,大部分探讨的都是止观,天台有天台的止观、华严有华严的止观。华严止观最主要是从法界三观来讲的,所以法界三观也是一样三止三观,可是我们要告诉各位的重点是三止,不是三观。
当然,华严本身讲法界三止三观它一共六门,怎么修都可以,但是我们还是要告诉你技术面的止,止住妄想的“止”,你一定要训练出来。你有了这一个止住妄想的能力,那么真空绝相止、真空绝相观,这理事无碍止、理事无碍观,周遍含融止、周遍含融观,怎么修都不要紧,可是它有一个基础就是止住妄想。你不能止住妄想你不能置心一处,不能置心一处,那真空绝相止你从何来?那个止就已经起作用了,大定,一般讲叫做首楞严大定,那你更不用讲。“这六个我就从周遍含融观开始”,你从哪里开始?那都是知识,语言知解,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一定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基本的止一定要有。
我们在这里看这个止叫什么?就教理而言叫做观,就教相而言我们就叫做参,所以这个参我们分三个观照、照住、照见。从这个地方来看,第一个观照,我们提供给你的是个参考,你的心路历程要走过的轨迹,就是用心去搜寻疑情,做简单的逻辑整理。这个第一天也大概跟各位讲过了。
搜寻,像雷达一样搜寻你的疑情,这时候你的疑情会很多,但有些是毫无逻辑的突然间冒出来的:怎么这样?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人?想一想,我怎么知道,就不管了。有时候你会想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人?嗯,他可能无聊所以他才按照他的形式造一个人出来,可以跟他讲话、聊天,对不对?好像有道理,那造一个就好了又为什么从那个人的肋骨里头抓一根出来又造一个女人,那表示什么意思。你有时候会好像找出一个逻辑,简单的逻辑,那假如你在这里有兴趣啊,你就可以一直参下去了,那假如不是这个样子,你就丢掉了,因为这太多了。头发为什么黑的?出家为什么要剃头?你就随便问自己,问也没答案,你就丢掉,可是有些会有答案,会有一个系列出来。
因为你的疑情是你生命能量的来源。那个人死了,为什么死了?为什么?你看小孩子一直问为什么?他生命能量特别旺,你现在为什么都不问了,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打的头破血流,问为什么也被骂,去做自己想做的,要不是失败就是挫折,到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那怎么办?所以你干脆就能过就过,安全第一,你假如什么都算了,算了,这个时候你的生命就崩溃了,就崩溃了。你要带着这种情况,带着疑情,不像小孩子那种童孩似的,那种幼稚的那种情况,不是,你要很清楚地去搜寻,同时整理简单的逻辑,不用太多。在这个逻辑整理中,就是要搜寻出自己能由生命去感受的那一种,由生命去感受的那一个,不是用语言、用文字、用理由、用逻辑所能搪塞的那一个命题。
我们有很多人常常跑来:“我事情怎么做怎么做。”你别讲,你做出来嘛,你要做不出来你讲的理念再好都没用,那个理念跟你实际进行当中你会有一个距离,那个距离就是考验你智慧的地方。你在人生的旅途里常常会发现:我的理念那么好为什么不能兑现,然后一辈子一直在你现实的生活中跟你的理想中有很重的挫折感。这个人是不会生活的,他这辈子来叫做业报,因为他一直活在他的理想中,可是现实这一面他一直照顾不到,这个叫做业报,他一定很痛苦。有些人是一直活在现实里没有理想,这个是享受福报,因为他现实的状况很好,他不管有钱没钱是好是坏都无所谓,他成天就很快乐,因为他没理想所以他没有距离,你知道吗?
一个修行人就在于那个理想跟现实当中他有一个距离,而这个距离,他可以把它化除掉。化除掉不是把理想降下来,是把他的现实提升上去,换句话说,我现实生活里我要如何到达理想的目标,知道吗?这个就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修行就这个原因。我们说艺术家为什么,他理想的境界他怎么把它表达出来,他要去训炼啊,对不对?
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让你在现实生活里去提升,提升你,去符合到你理想的标准,修行是直接走这一条路。我们学佛人他有三宝的最高标准,人生止于至善的那个标准在,而且你在现实的生活里可以直接去到达那个地方。现在问题就是你那个理想你不见得表达的出来,而你又要去追求它,这个时候那个理想变成你的疑情,会变成你的疑情,而那个疑情你跟人家讲没用,在现…
《耳根圆通章 第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