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五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講說,法義就好像基礎物理學,教理是相當于應用物理學,你沒有理論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沒有用,不會進步。這個世界進步大概就到這裏,往後再進步的大概不多了,原因就在于對于法義的探討,不只是宗教,我們相信在自然科學的領域裏也發生同樣的情況。因爲在這裏面他沒錢賺,教理的部分它是應用的,有商品可以賺錢,法義這種理論的東西不值錢,所以世界的進步將會遲緩下來。沒有爲什麼,我們從這裏就可以看到了。你說我們是怎麼樣,有沒有通,我不知道,要怎麼通?這樣就通了,還要怎麼通?你一定要入定,“啪”通了,我有看到了。那個就要到榮總還是臺大去看腦神經外科了。我們從整個法界的結構上來看就很清楚。

  這個講《華嚴經》是怎麼定名的,大家知道了,那個“大方廣佛華嚴經”的這七個字的意義又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個部分,也就是華嚴一宗與其他宗派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教理上特別追問一個“爲什麼”,那就是教理要再往前再推,就像人家說:上帝創造一切,那誰是創造上帝?那你是上帝的乖兒子就不要問,上帝最大,沒有人創造上帝,你不可以問。你就接下來了,就上帝,上面不能再問了。華嚴這裏教我們的就是還要再追問下去,上帝還沒有創造這個宇宙之前的宇宙是什麼樣子?對不對?

  那你一發現你就:哎呀,上帝太孤獨了,無聊嘛,一個人而已,因爲在他沒有創造之前就沒有,什麼都沒有只有他一個,走在宇宙虛空中那不是很無聊?所以他創造幾個小鬼陪他玩,所以我們就被捏出來了。在捏的時候還不小心送進烤箱的時候,第一次燒的太焦了所以他把它丟在非洲,第二次又怕把它燒焦了,所以還沒燒好就丟在高加索山那邊,所以他們現在都叫高加索,對不對?第叁次烤的差不多了,這些人就叫做蒙古利亞,就是你們這一堆,他造人這樣造出來的。

  所以這一個探究爲什麼的精神是一佛乘的特色,而《華嚴經》在這裏最特別的是代表這個系統。那《華嚴跟》一般佛教一般宗教有什麼不同應該知道吧,所以這裏再在教理上特別追問一個“爲什麼”,這個爲什麼必須是徹底的探究、深耕、穿透,這不是用語言文字講一講,胡侃胡侃的,那個不算。人情應酬一下,這個不算。他這個完全是自己向自己負責的,所以在一佛乘裏才有法義的存在。

  那麼其他的經典呢?或其他的宗派行者呢?可能也有這一種大善根器者。講歸講,你不要否認人家,也有這種大善根器,他只是因緣不同沒有走進華嚴而已。那有這種大善根器的人,我們要懂得恭敬跟尊重,不要一直爭辯,“你們那個不算,我們這個才是”,這不是政治選舉通通把對方抹黑就好,不好,你要看得到人家真的是具備這樣的條件。就像我們講只要能夠法義、教理、行果六門一體呈現的經典都叫《華嚴經》,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同樣的,一個行者他在诠釋的時候能夠探究法義是什麼,跟教理行果合並的,那麼他的诠釋呢它也是華嚴的領域,也是華嚴的思想。你從這個標准去看,所以我們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有沒有?爲什麼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他通通能講到法義來,那圓人的意思就是圓教人,他就法義通達了,任何一法來他通通講法義,從法義開始講。

  所以我這個地方講的法義不是你一般人所講的法義,佛經術語拿出來解釋一番那我都講法義,那個不是,那個叫解釋名詞,那差的遠了。你講的法義是探究最終的那一個,有很多這些大德是有這種本事的,這些也都是圓教人,都是華嚴行者,不要輕視他。我們這裏講的法義、教理、行果六門一體,這樣的經典不管叫什麼名字都是《華嚴經》,這樣的注解都是華嚴思想,這樣的人通通都是華嚴人,你要去體會這個部分。這個是前面的地方我先跟各位談一下。

  現在我們要跟各位再談的就是叁階十二門所要講的一個重點,真正的整個修行層次。先講置心一處,既然講置心一處是一切行法的一個關鍵處,那我們參禅那要怎麼參?要如何參?這就回到我們前面跟各位談的“參是什麼”,這裏就不再講禅是什麼了,前面講了很多了。

  那麼置心一處跟參禅有沒有矛盾,有沒有沖突?參禅的時候能不能夠置心一處,我想大乘禅和子是很在意這個了。你既然叫我們參,參去吧,去參吧,吧參去,哪一個?你問我,我不懂就叫你參,那你鼻子摸摸也走了,那怎麼辦呢?那是什麼呢?這是一個重要關鍵,重要關鍵。

  我們很簡單的講,參禅就是置心一處,這一點你可能抓不回來,到底這有什麼不同。但是所說的置心一處是指由停心觀入手。我們要跟各位談這一個部分,所以五停心觀大家都知道五停心觀,五個停心觀知道嗎?哪五個?數息觀是第一個,白骨觀又一個,因緣觀一個,念佛觀一個,慈悲觀一個,一共有五個,這個都是佛陀的時代以前在印度的修行人所修的。這修一個技術面,這是個技術面,佛陀他比較特別的就是這個基礎要有,這五個停心觀基本上叫做共外道禅或者叫做通外道禅。修禅定的即使這個地方你修到四禅八定,九次第定,會騰雲駕霧像孫悟空齊天大聖,這個都沒用,那個就是修五停心觀成就的。你假如要修那個也很快,我們這上面就可以了,下面有水簾洞,你可以到那邊去修啊,但是你還不能出叁界,到最後還是被壓在五指山下,是不是五指山我記不得太清楚了,記得小時候看西遊記的。

  佛教跟這個五停心觀通外道禅,這五個都通外道禅,你不要以爲你念佛了不起,外道禅,所以它後面就是用叁十七道品做工程面,其中假如沒有停心的定功技術做基礎的話,那麼叁十七道品就流于知識的層面而已,你再怎麼研究,它都是知識,叁十七道品沒用,你成爲叁十七道品專家那也沒用,下輩子還是生死輪回,因爲那只是知識而已。

  我就跟你講,知道沒用,要做到,要怎麼做到?你不要以爲“我叁十七道品通了,我已經進入無學位了”,那叫見鬼,無學位不是這樣進入的,讀通的不算,不是什麼無學位用看書看來的,那些傻瓜在那邊打坐幹嘛?那不是,那只是知識,知識的不算,要你做到,四念處你做到沒?這第一步,然後一直往後走七菩提分、八正道,四念處都沒有,不要以爲你七菩提分有,七菩提沒有不要以爲你會發菩提心,沒有那回事,要發菩提心你叁十七道品都及格,我只叫你及格,沒有叫你圓滿具足,及格就是指大概八十分左右以上,那叁十七道品算及格了。圓滿具足是指通通要一百分,那你去看看,假如你沒有這個停心觀的定功基礎,叁十七道品沒用;假如沒有叁十七道品,只有這個停心觀的定功,那你就頂多是孫悟空,對不對?高興好,不高興人家叫你潑猴,是不是這樣?那你有很大的本事也沒用,所以這兩個要合並。假如只有叁十七道品的知識沒有定功,那你無法確實有效地改造你的心性,無法確實有效地提升你的生命品質,所以這兩個一定要合並。

  現在讀書人很多,認爲只要慧解脫就好了,不一定要有什麼參加法會啦,法會當然我們流俗以後覺得法會沒意義,跟你講法會就是密法,密法的修法,任何一個法會,只是各位不了解啊。你不要以爲辦個蒙山、放個焰口,請個中尊和尚坐在那裏演戲給你看,演到那裏還要丟錢給我,我去撿銅板,你是小孩子啊,那是法會呀?那是密法修法,很殊勝的大法,你不懂啊,那你要參加,你不參加你怎麼知道?你以爲初二、十六拜門口,長板凳拿一個叁杯米酒還有一個米筒插叁支香,那不是在拜死人,那是密法在施食,修大功德。你以修法的立場去看它是完全不一樣,一定要參與,一定要去做。參與不是坐在那裏請人家當主尊就好,不是,你自己要當中尊自己要實際去修法。

  打坐也是一樣,你不要每次來都“我進大寮煮飯,我來護法,你們去打坐”。當然也要有人煮飯,有空還是擠進來坐兩支香,不要光煮飯,煮也要煮,坐也要坐,護法是修福報,你打坐是你自己生命品質提升。那個定功定力要有,你沒有定功的話,那個叁十七道品的工程面都不算,那只是知識而已,這個是從基本佛教的立場,我跟各位提出來。

  我們再看下面“如是觀之,北傳大乘佛教的工程面就更加複雜不是叁十七道品而已,密教的工程面倍複如是”,它更複雜。這些我們暫時不談,現在我們因爲禅修,我們直接就講技術面。那麼我們就技術面而言,中國禅宗就把它擴大了,參禅形式發展參話頭,其技術面已經由五停心觀擴大到無量法門,五停心觀是五個法門,透過參話頭它就變成無量法門了,這關鍵就在于這個“參”,這個參它的技術面有叁個階段,這叁個階段統稱爲觀照,叫做觀照、照住、照見叁個階段。

  我們這十幾年來一直跟各位談這叁個,但是內容我沒有詳細講,因爲因緣不到,講到那麼細都看不清楚了,就好像這衣服,有衣服穿就不錯了,還講到這質料多好多好,你都沒衣服,講質料講那麼多幹嘛?同樣的,禅修的基礎不夠,那東西再講也沒用。

  但我要告訴各位,這叁個部分是我從一般的這種經典裏頭所看的,大概把它摘錄出來。觀照我們常講,照見是《心經》上面的,照住在很多地方也有,但是,它們的內容表達都不夠完整,不會說叁個都很完整。我整理了很久,把我們的這種心路曆程,我也把它分這叁個階段。能不能分四個階段呢?那當然可以,你可以自己分,不一定我分的這個樣子。

  那我爲什麼用叁個分呢,確定是很好說呢,我們跟各位講過叁玄、叁要,叁玄、叁要是臨濟大師他在禅法教學當中一個很好的技術面,技術面的東西。所以叁玄叁要又叫做叁玄九要,因爲每一玄有叁要,我這個情況就有點學他的,雖然叁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四個層次,所以叫做叁階四第。雖然前面打的是叁階十二門,四第就四個次第,每一個階段都有四個次第,所以叫叁階四第或者叁階十二門,中國人用這個文字就是這樣含糊籠統,這樣也行,那樣也行。你不要說怎麼會這樣,這樣都可以。每一個階段有四個次第,那有叁個階段,所以你叫叁階十二門也可以,叫叁階四第也可以,第就是次第的第,這個是先講這個部分。

  但是這個觀裏頭呢?一止一觀,通常我們講這個觀是講技術面,技術面的話通常是只講止不講觀,但是它有觀,而這個觀呢,觀其實是工程面的部分,所以我們通常在講止的時候是講技術面。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繼續跟各位再講。

  

  

《耳根圓通章 第五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