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耳根圓通章 第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相。其實這個相還在心上,這個心相叫念,這個時候的心拿掉叫做相。

  這個相跟原來那個心體、那個念——心性念那個念,我們叫本體念,心的本體叫本體念,那個都是你大腦無法攀緣的。大腦無法攀緣,也就是第六意識無法攀緣,第六意識它攀緣不到。

  到相的這個地方,第六意識也攀緣不到。第六意識能攀緣的是無明,它沒有辦法攀緣到相。這個相加入無明以後,第六意識就能攀緣了。所以你修行要把第六意識打死,但是你打不死,因爲第六意識不會自殺,你放心,第六意識不會自殺,所以你用大腦、不消滅第六意識,修行無有是處。所以你修行,用意識修行是不可能的,用你的意識形態、用你的大腦要來修行,是不可能的,因爲大腦不可能殺死大腦,你只有不用大腦修行才有可能,才有辦法消滅第六意識。

  所以大家修行都知道,我這個了別是很討厭的,對不對?越聰明的人那越苦惱,因爲他的識性發達,所以修行到這裏,你就打結了沒有辦法修了,所以,修到最後很多人很苦惱,因爲你用大腦修行,你就苦惱。所以剛才爲什麼跟各位講你要提疑情,要很活潑,那個活潑你大腦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會發現那種活潑的人是不按牌理出牌,爲什麼不按牌理,按牌理就是大腦起作用,他不按牌理來,那當然就活潑了。

  這一點就很頭痛啊,所以當你運用大腦來修行的時候,你會越修越苦。因爲,都不合邏輯,大腦是合邏輯的,有沒有留意到?所以修行人很快樂,因爲他把大腦忘記了,他忘記用大腦了,所以在修行的園地裏,在道場裏,它不會有是非,有是非的都是魔,用是非的都是用大腦。所以當我們一再跟你講不用大腦、不用大腦的時候,你放心,道場裏是非會越來越多,因爲大腦一直起作用,明明就告訴你不要用大腦,你大腦就一直起作用,就來了,所以是非會很多,這個就是末法時代的特質。所以正法越強調,強調的人倒黴,因爲他會被是非纏身,他一再強調這個問題,那就來了。那沒辦法啊,越跟你講,我是非就越多,這沒有爲什麼,這是本來如此,娑婆世界法運如此啊。

  你要留意到這個地方,這個相是被無明介入以後,就變成色了。這個地方講的很好“一念無明起”,不知道誰講的,這一念無明起,這無明介入了,就色來了,所以這裏面的東西語言很難去表達,那我們不要讓無明介入就好了,是啊,不要讓無明介入,那無明就莫名其妙介入了,爲什麼介入,你也不知道,無明怎麼來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這個都還在垂直線上,它一直緣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有生、老、病、死,這個老死造成你的生,一生了以後,你就有了,有了你開始就取了,取有愛,愛有受……這些一直來,所以來到後面是無明。那你能不能滅無明,無明滅則行滅,又來了,所以你一直在那個地方走來走去,“我要滅無明,結果被無明滅了”。那有什麼辦法,你走在十二緣起這條路你別想滅無明。

  滅無明是在十二緣起外面,你在哪裏看得到,你知道嗎?有沒有看過塔?塔上面有個塔坡,有沒有?塔坡有圈圈,有沒有?繞圈圈,十叁圈,那個十叁圈就是超越十二緣起,十叁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你必須在十二因緣外面才有可能滅無明,你在十二因緣裏面你怎麼滅無明?所以在十二因緣裏面的都是凡夫,你怎麼滅無明?你根本滅不了,你到那裏滅滅滅滅到行,就被無明吃掉了,你又開始了。那個十叁在哪裏?你看,十二走來走去都在這裏面,十叁就跳出去了,跳出去的時候,就在五蘊裏面。

  五蘊還是生死輪回,但是透過五蘊你可以看到,我怎麼樣把第六意識給幹掉。可是你現在呢,是在善惡念、在變異念裏頭,那你就沒辦法了,你一定要走到生滅念裏面,當你走入生滅念以後,那修行才開始,所以修行真修行是在生、住的住那個範圍裏頭修行。

  異、滅那邊只是講修養只是講修養而已,修養真的很好的人他已經接近修行了。假如這個人的修養是在二十歲、叁十歲以前就已經成熟的話,那麼他即使不像我們這樣修行,在日常生活中,那個修養繼續維持下去,到五、六十歲的時候他也是偉大的行者,只是他因緣不好,沒有進入佛門。所以我們看到世間有很多這些人雖然跟佛法無緣,他只是因緣不好,但是他也是很好的行者,很多醫師、很多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探險家、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都有很多偉大的修行人,甚至于很多家庭主婦、很多一般的公務人員,都是偉大的修行人。因爲他在你身邊很衰,你都看不到,跟你講說他是個偉大的修行人,你說“嗯,這有算嗎?他又沒有出家,又沒有受菩薩戒”。我跟你講:“那是算啦”,他是修養很好以後接近修行,事實上他已經進入修行了,只是他用的語言跟思維的方式跟你不一樣而已,不能夠說不一樣他就不是修行人,因爲我們用修行人這個詞,他也不一定接受,他只是做個好人而已,但是那個好人他就是修行人。

  所以,我們在用的詞,那個名句呀,你可能自己都搞不才清楚。你搞清楚的話,世間上的這些人、事、時、地、物,你一下轉過來:人都是眷屬,眷屬世間;事、時、地、物其實都是器世間的完美,有沒有?當你這能轉,你的智正覺世間、叁世間一次成就。所以修行是什麼?請各位你把它看清楚,一定要看清楚它!

  你用的詞到底它所指的是什麼,你要弄清楚,不要一直定義在那個很狹隘的範圍裏頭,那你不是真的修行人,不是學佛人。學佛是一個很廣義的定義,要很正確。然後,一個禅行者是一個修行人,是在學佛的範圍裏頭。一個禅的修行者是在修行者的範圍裏頭,他是很精華的,臺灣話叫做什麼,叫做裏脊肉,不是叁層肉、五花肉,禅行者就是裏脊肉,學佛人是五花肉,對不對?你不要又在那邊:“師父再說還是那些”,這只是個形容詞去比較譬喻、去形容那個部分,你能夠掌握到,那展開,你的眼界就會很廣,看這世間非常美好。

  好吧,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個地方,明天開始我們就要比較系統化的跟各位講了,其實這個叫做玄談,漫談一番,但是應該都是指到行法的重點。

  

《耳根圓通章 第二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