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相。其实这个相还在心上,这个心相叫念,这个时候的心拿掉叫做相。

  这个相跟原来那个心体、那个念——心性念那个念,我们叫本体念,心的本体叫本体念,那个都是你大脑无法攀缘的。大脑无法攀缘,也就是第六意识无法攀缘,第六意识它攀缘不到。

  到相的这个地方,第六意识也攀缘不到。第六意识能攀缘的是无明,它没有办法攀缘到相。这个相加入无明以后,第六意识就能攀缘了。所以你修行要把第六意识打死,但是你打不死,因为第六意识不会自杀,你放心,第六意识不会自杀,所以你用大脑、不消灭第六意识,修行无有是处。所以你修行,用意识修行是不可能的,用你的意识形态、用你的大脑要来修行,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脑不可能杀死大脑,你只有不用大脑修行才有可能,才有办法消灭第六意识。

  所以大家修行都知道,我这个了别是很讨厌的,对不对?越聪明的人那越苦恼,因为他的识性发达,所以修行到这里,你就打结了没有办法修了,所以,修到最后很多人很苦恼,因为你用大脑修行,你就苦恼。所以刚才为什么跟各位讲你要提疑情,要很活泼,那个活泼你大脑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会发现那种活泼的人是不按牌理出牌,为什么不按牌理,按牌理就是大脑起作用,他不按牌理来,那当然就活泼了。

  这一点就很头痛啊,所以当你运用大脑来修行的时候,你会越修越苦。因为,都不合逻辑,大脑是合逻辑的,有没有留意到?所以修行人很快乐,因为他把大脑忘记了,他忘记用大脑了,所以在修行的园地里,在道场里,它不会有是非,有是非的都是魔,用是非的都是用大脑。所以当我们一再跟你讲不用大脑、不用大脑的时候,你放心,道场里是非会越来越多,因为大脑一直起作用,明明就告诉你不要用大脑,你大脑就一直起作用,就来了,所以是非会很多,这个就是末法时代的特质。所以正法越强调,强调的人倒霉,因为他会被是非缠身,他一再强调这个问题,那就来了。那没办法啊,越跟你讲,我是非就越多,这没有为什么,这是本来如此,娑婆世界法运如此啊。

  你要留意到这个地方,这个相是被无明介入以后,就变成色了。这个地方讲的很好“一念无明起”,不知道谁讲的,这一念无明起,这无明介入了,就色来了,所以这里面的东西语言很难去表达,那我们不要让无明介入就好了,是啊,不要让无明介入,那无明就莫名其妙介入了,为什么介入,你也不知道,无明怎么来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个都还在垂直线上,它一直缘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有生、老、病、死,这个老死造成你的生,一生了以后,你就有了,有了你开始就取了,取有爱,爱有受……这些一直来,所以来到后面是无明。那你能不能灭无明,无明灭则行灭,又来了,所以你一直在那个地方走来走去,“我要灭无明,结果被无明灭了”。那有什么办法,你走在十二缘起这条路你别想灭无明。

  灭无明是在十二缘起外面,你在哪里看得到,你知道吗?有没有看过塔?塔上面有个塔坡,有没有?塔坡有圈圈,有没有?绕圈圈,十三圈,那个十三圈就是超越十二缘起,十三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你必须在十二因缘外面才有可能灭无明,你在十二因缘里面你怎么灭无明?所以在十二因缘里面的都是凡夫,你怎么灭无明?你根本灭不了,你到那里灭灭灭灭到行,就被无明吃掉了,你又开始了。那个十三在哪里?你看,十二走来走去都在这里面,十三就跳出去了,跳出去的时候,就在五蕴里面。

  五蕴还是生死轮回,但是透过五蕴你可以看到,我怎么样把第六意识给干掉。可是你现在呢,是在善恶念、在变异念里头,那你就没办法了,你一定要走到生灭念里面,当你走入生灭念以后,那修行才开始,所以修行真修行是在生、住的住那个范围里头修行。

  异、灭那边只是讲修养只是讲修养而已,修养真的很好的人他已经接近修行了。假如这个人的修养是在二十岁、三十岁以前就已经成熟的话,那么他即使不像我们这样修行,在日常生活中,那个修养继续维持下去,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他也是伟大的行者,只是他因缘不好,没有进入佛门。所以我们看到世间有很多这些人虽然跟佛法无缘,他只是因缘不好,但是他也是很好的行者,很多医师、很多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探险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都有很多伟大的修行人,甚至于很多家庭主妇、很多一般的公务人员,都是伟大的修行人。因为他在你身边很衰,你都看不到,跟你讲说他是个伟大的修行人,你说“嗯,这有算吗?他又没有出家,又没有受菩萨戒”。我跟你讲:“那是算啦”,他是修养很好以后接近修行,事实上他已经进入修行了,只是他用的语言跟思维的方式跟你不一样而已,不能够说不一样他就不是修行人,因为我们用修行人这个词,他也不一定接受,他只是做个好人而已,但是那个好人他就是修行人。

  所以,我们在用的词,那个名句呀,你可能自己都搞不才清楚。你搞清楚的话,世间上的这些人、事、时、地、物,你一下转过来:人都是眷属,眷属世间;事、时、地、物其实都是器世间的完美,有没有?当你这能转,你的智正觉世间、三世间一次成就。所以修行是什么?请各位你把它看清楚,一定要看清楚它!

  你用的词到底它所指的是什么,你要弄清楚,不要一直定义在那个很狭隘的范围里头,那你不是真的修行人,不是学佛人。学佛是一个很广义的定义,要很正确。然后,一个禅行者是一个修行人,是在学佛的范围里头。一个禅的修行者是在修行者的范围里头,他是很精华的,台湾话叫做什么,叫做里脊肉,不是三层肉、五花肉,禅行者就是里脊肉,学佛人是五花肉,对不对?你不要又在那边:“师父再说还是那些”,这只是个形容词去比较譬喻、去形容那个部分,你能够掌握到,那展开,你的眼界就会很广,看这世间非常美好。

  好吧,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个地方,明天开始我们就要比较系统化的跟各位讲了,其实这个叫做玄谈,漫谈一番,但是应该都是指到行法的重点。

  

《耳根圆通章 第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