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代的話裏頭來講,它就是真理,就是生命的真相,它的最高定義。這個真相是十分完美的,你要能夠進到這個裏面,那你就會發現這個世間那是比極樂世界還美;你要是能夠進到這個心的本體裏面,你就會發現我們的眷屬都非常的殊勝,沒有凡夫,個個都是佛;你能夠進到這裏面,那你的智慧成就本來就是十足的圓滿。那你要能夠進去呀。
這心、性、念,不是理論上講的心、性、念,你進到這本體裏面所呈現出來的叁世間圓滿,智正覺世間、眷屬世間、器世間都會圓滿。
所以心的本體是什麼?心的作用是什麼?心的相是什麼?這個部分,“心”就不是一個字了,所以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心、性、念。心是本體,心起作用就是心站起來叫“心生”,“心生”那個字就叫性,那麼生了以後它現前還沒有離開,就在心上那個字叫念,這個都是無形無相的體、相、用,我們把心、性、念的,心的體、相、用,簡稱爲心性,參禅的人都講心性,都講心地法門,就是講這個心的體、相、用。“心性”只是心的“體”跟“用”,這個時候的念叫做“本體念”,這個念,“心性念”的這個“念”叫“本體念”。當這個“念”變成一個“相”,這個時候叫做第一念,第一念還沒有出生,第一念還沒有無明介入。這個第一念是本然的狀況,這個時候腦筋都沒有辦法攀緣,第一念腦筋還沒辦法攀緣。這個相在這個時候,怎麼樣再把它導入“心性念”裏面讓它再回去,這個叫做“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在哪裏知道嗎?這樣就知道了,從“相”回到本源去叫“入薩婆若海”。
這個相假如被無明介入的話,這個相就變成色了。這個色就是六塵境界,就變成六塵境界,這個時候凡夫的境界就來臨了:一念無明起。無明怎麼起,就在這裏。你就知道爲什麼十二因緣法會講“無明緣行、行緣識”,整個一直下來。爲什麼講緣?它不講“無明生什麼、無明生什麼”,這個十二因緣法就在解釋這個部分,無明怎麼介入的原因。那麼色一産生以後呢,就接受了,叫受。受就是第六意識起作用了,那就不是緣無明了。第六意識一起作用,它會經過末那識到阿賴耶識,這個叫想;從阿賴耶識經過末那識,再到第六意識的時候叫行。這個時候第六意識就確定:這狗在叫,叫“狗聲”。你不要以爲說“我聽到狗叫”,你腦筋已經轉過幾圈了,這不叫第一念,這已經是無量念。“狗聲”出來這是一個概念,是一個意識形態,一個概念的産生叫做“識”,一個“識”的産生,你已經經過了幾百萬念了。所以色開始叫做第二念,當你産生一個“識”,意識的“識”,就是一個概念,這個時候就百萬念。當你聽到後,說“狗在叫,可能有人來,我在禅堂,我不能起心動念,所以我第一念就把它止住了。”你哪有第一念?你那個念叫做善惡念,已經不叫第二念了,跟你講“第幾百念”沒有用了,那叫善惡念。
從第一念那邊,“相”以前我們叫“生”,産生的生,在第二念“色受想行識”這邊叫“住”。“狗在叫,我不能想”,那個叫異。善惡念起作用,因爲你有善惡,行與不行、對與不對、好與不好,這個都是善惡。到善惡念的時候已經是一種幻化,那麼再加上一些行爲出來,可以講、不可以講,要講不講、要做不做,這個叫滅,這個叫做“變異念”,到滅這邊已經是“變異念”了,你一直在講、一直在講,那都是“變異念”,講了以後就因果在後面等著,因爲身口意的動作都出來了,那下面就因果了。因果是講變異以後的事,因爲你因已經種了,不管善因、惡因,你那個“變異念”完全都是因果的因。
所以從“生住異滅”來看有第一念,有本體念、有第一念、有第二念、有善惡念、有變異念整個的過程。你假如是在“善惡念”跟“變異念”這邊做抉擇的話,這個叫做修養。你修養很好,你都是善念,沒有惡念,你都種善因,沒有種惡因。不管是“變異念”或者是“善惡念”跟修行完全無關。要修行就要進入“生滅念”那邊,“生滅念”就第二念以後這個地方叫生滅念,就是從色、受、想、行、識這個五蘊運作的地方,你要進入到第二念到變異念這邊,從這個“生滅念”徹底了解你心性的運作模式:色是第二念,受是第叁念,經過末那識是第四念,到阿賴耶識是第五念,這個叫做想;阿賴耶識經過末那識是第六念,再到第六意識是第七念,這整個過程構成一個意識,基本上你差不多已經有十個念,而每一個人的複雜心理狀態還不知道。
你大概在打坐的時候——我現在跟你講,你一定要從打坐中來,把你的妄想心先降伏,讓它靜下來。基本上的毗盧遮那七支坐相,那個數息都要訓練好,這個都是前行工作。你先止住妄想到那個地方,到妄想都已經不起了,這參禅才能起。這個時候沒妄想了,那有一個塵境,哪個是心性你才看得到,但你捕捉不到,你更無法安住在那裏面,馬上你就會說“狗在叫,狗又叫了”,“狗在叫,狗又叫了”,你已經念過多少念了,這個叫做:一念經過幾刹那,一刹那有幾百生滅,一生滅有多少念,有沒有?那我背不清楚,你回去查一查。一句話當中“狗又再叫了”或者“狗叫”,這當中都距離差很多,你的心念已經轉過很多了。在那個時候裏,你才能夠看到色、受、想、行、識,大概色是看不到,你只能感受到又輸了——“狗又叫了,我又輸了”,因爲你一直沒有辦法把那個“色受想行識”的模式捕捉得到。因爲當你心靜下來,一個塵境來的時候,就好像我們在那平靜的湖面上一個落葉掉下去,那水的波紋會慢慢的暈開。你在很甯靜的心湖上面,一個塵境來它也會有這樣子輕微的動作,就在那輕微的動作裏,你才能夠看到你的五蘊是怎麼運作的,來到這個地方才叫修行。各位老修行、禅和子們,你都很用功,你現在到達這個地方沒?不到這地方都沒有消息,不到這地方都不算。
所以前面的基礎功夫,你一定要先弄好,一定要先弄好!數息怎麼樣止住妄想,這個止住妄想以後,一有一個動靜,你看古大德開悟怎麼開悟的?人家狗在叫他會開悟。奇怪!狗在叫跟他開悟有什麼關系?可是就是狗叫他才開悟,爲什麼?所以,你這一個前行的工作一定要訓練好,這是你的資糧道,這些技術你就可以運用了。現在,這一個理論變成一個技術,而這裏面要講的也沒那麼簡單,我們只是先跟各位提醒一下。
這叁個禮拜,叁個七,我們就是要跟各位解構你的心性、你的心理運作的模式。很抱歉,心理學沒辦法研究這些,心理學在講心怎麼樣,那些教授、超級博士,都要來上這個課,要不然你的心理智商根本沒用,因爲他們跑到枝末去了,他沒有辦法回到核心來,而我們參禅者,一個禅和子這麼一坐就先到達核心,你不到達這個核心,你沒有辦法講心性。
所以這裏你先弄清楚本體念、第一念、第二念、生滅念、善惡念、變異念。光是一個念就有這麼長了,所以各位講說“用心”,你用的是什麼心?這個其實你用的是念,不是用心。你用的心,我們跟各位講,是從注意力開始,一直到真理、到生命的真相上面。你要留意到,這樣的話,心的定義就相當長了。從妄想心,注意力其實是妄想心,從這個地方開始,你集中注意力,開始會一直往前走,從變異念到善惡念,從善惡念到生滅念,從生滅念到第二念,從第二念再進入第一念,那你才有可能回到薩婆若海,到薩婆若海,你就進入一真法界了,那你跟十方佛國土就同一體性,跟十方叁世一切佛就同一鼻孔出氣了。
你修行沿著這樣一條路走回去,不要一直在變異念、善惡念上面打轉,你永遠出不了叁界,只是善的多。其實善或者惡是隨著我們的社會意識形態而定義的,善的不一定福報。你在這裏修善業你可能就是惡報,因爲社會准許你嘛,像這次選舉完了你就會發現耳根清淨多了,爲什麼?那些亂講話的人都輸了,你就會發現說“哪個是善?”,選舉之前這樣亂講話的都對,現在都不講話了,到底是講的對、不講的對?你就會發現到善惡這種東西隨著社會的局勢,它隨時都在變,它沒有一定的。當那種局勢、那種共業形成的時候,他會認爲它是善的。禽流感來了所有雞、鴨通通要殺,不殺是惡的,殺是對的,到底殺是對還是錯?那幾百萬幾百萬只的雞、鴨那就倒黴了,都排排隊要給人家殺,這個才對,這叫善念,對嗎?因爲法律准許他這樣做,所以他就是善念,你不殺,法律說不對,所以善惡的本身受到道德律、受到法律的一種認可跟約束,那麼法律跟道德律的認可跟約束不一定符合真理。
最早期,大概你講二千年、叁千年前的道德律,那時候其實也不講道德,它講的是禮,禮法。從禮上面來講的時候,它是比較接近真理,當禮轉到道德的時候,它就已經逐漸遠離了真理,而比較接近于社會的規範。爲了使社會的運作而作規範的道德律,它已經跟真理沒有關系了。你開車一定靠右邊開,靠右邊就對嗎?你到香港去就一定靠左邊開。哪一邊才對?你在這裏靠左邊,你就犯規就是惡的,你到香港靠左邊是對的,所以善惡隨著時間、隨著空間、隨著民族性、隨著法律、隨著文化、隨著道德律,它都在變化,所以善惡念不一定符合真理,你完全符合善的,下輩子的果報不一定是好的。你要知道!但是遵守道德律、遵守社會公約的善,那個遵守的能力是福報。你要記得這一點,這是不一樣的。“遵守的能力”是人格性的問題,所以我們講人格要健全,指的就是遵守法律、道德律的這種能力。假如你沒有接受法律跟道德律的能力,那本身是惡的。
那麼法律、道德律上面所講的善,不一定是福報,你要留意到,它有些是無意義的。走路一定靠右走,開車一定靠右開,這有什麼福報?這沒什麼福報,你不照這個標准你只有後果自己受,只有這樣而已,那個跟果報沒有關系。但是遵守的能力是福報,你要記得這個差別。所以善惡念本身不是修行,它是一個修養。
我們要講修行的人,在“生住異滅”裏頭的“住”,也就是生滅念到第二念之間,這個時候都沒有講第一念,都沒有辦法講第一念。你能夠講的第一念,其實都是直覺反應,直覺反應也不是直覺,因爲你有很多的潛意識在,很多的潛意識。譬如你常講“我這個要改,這個生氣的脾氣都改不了”,爲什麼?因爲你每次要生氣,第一念就說“不行”,第二念又開始罵了,有沒有?爲什麼第一念你說不行第二念還是接著罵?這個都跟第一念、第二念跟我們講的完全無關,你完全是善惡念,那是潛意識的作用,也不是直覺,因爲你有很多的罪惡感、道德律,這些社會的意識形態擺在那個地方。
那你現在要講修行的時候,必須把這些都清掉,要很清楚。而要清這個部分,你在禅堂裏坐,自己在打坐的過程裏,要清這些,過程最少要兩、叁年的時間,不然你看不清楚。常常在問“師父我腿盤不起來,能不能參禅?”這個就是啊,這很典型的,你的意識形態嘛,參禅跟盤腿有什麼關系?“師父我還是改不了吃肉的習慣,能不能學佛?”怎麼會變成這樣,這吃肉的習慣跟學佛有什麼關系?“師父我受菩薩戒,能不能夠再煮葷的給家人吃?”你受菩薩戒跟煮葷的給家人吃有什麼關系?你不知道哪來的那些雜訊混在一起,那跟佛教都無關的東西,跟佛法一點關系都沒有,你也是神通廣大通通把它抓在一起,這個叫雜訊,它會幹擾著你。
那些跟你修行完全無關的東西,你要怎麼把它排除掉?沒有兩、叁年的時間你做不到,所以這些東西、這些雜質你不除掉,你就坐下來想要明心見性,怎麼明心見性?你都還在變異念那邊,四個區塊裏頭,你在最後那個區塊,明心見性在第一個區塊心性念那邊,明心見性你要就回到那裏面去,而你現在在變異念那邊。“我早上吃了一個雞蛋現在要來打坐,不知道可以不可以”,怎麼辦?那西洋人早上起來就吃臘肉,那怎麼辦?他們可以,我們不行,你黃皮膚的就倒黴,白皮膚的就可以,是嗎?不是啊!你爲什麼那麼多雜訊?都是那個變異念的問題,那些變異念要先除掉,再來就除掉善惡念,才進入生滅念裏,那個時候真的修行才開始。
所以,現在各位要講的資糧道是什麼?先掃除變異念,再掃除善惡念,這個時候你修行的資糧道就夠了。大致上來講,你那些妄想也差不多都沈寂了,剩下來的都微細了。假如你那些雜質沒有除掉,你根本不可能打坐。那時候你坐在蒲團上,那些雜質就好像螞蟻爬到你身上來一樣,你怎麼打坐?你說嘛,好多紅螞蟻在你身上爬,你說你去參禅,我看你抓螞蟻比較重要。所以那些妄想就跟這種情況一樣,你必須止住妄想,就必須先把那些變異念、那些善惡念、那些意識形態、那些雜質先給除掉,這是一個主要的關鍵處。
我們期望各位,在修行前先把這些資糧具足一下,我們才好進行。現在,我們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繼續跟各位談。
《耳根圓通章 第一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