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六 緊那羅王衆——從用心經營自己開始▪P2

  ..續本文上一頁者,了解真正的狀況,並且勇于面對,故不起任何煩惱。佛賦予每位衆生這個能力,希望透過此覺知能力讓我們真正再重生一次,此即「導師利益諸衆生,普作救護歸依處」。

  

  

出生一切諸喜樂 世間鹹得無有盡

  

能令見者不唐捐 此是華幢之所悟

  

世間的一切喜樂,我們都能夠得到,但是你必須知道這些都是從無上法喜來的,亦即從覺悟上産生出來的。能夠覺悟,一切喜樂都會現前。雖然我們的覺悟不見得能與佛一樣究竟,但是只要各位對于真理能體驗到一次,我們的生命本質就已經改變了。我們現有的生命像一只杯子,杯中裝滿了汙染的水,現在我們另外倒進一些清潔的水,請問這杯汙濁的水會不會一次就清淨呢?那是不可能的,因爲清水與濁水會一起流出,但是你會發現這杯原來汙濁的水已變得較清潔了。然後你一再地加入清水,這杯濁水總有清淨的一天。同樣地,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當我們一再加入良好的因素,我們的生命質量就會一再提升及超,一直達到盡善盡美的狀況。

  

  

佛功德海無有盡 求其邊際不可得

  

光明普照于十方 此莊嚴王之解脫

  

「佛功德海無有盡,求其邊際不可得」,這是個很美的對子,如果重新編排,感受也會有所不同。例如「佛功德海無有盡,光明普照于十方」也是一個對子,然而意義稍有不同。關于這部分必須靠自己感受,不一定都要按照經文的排列方式,或許你覺得不同的排列方式對自己的深化會有幫助。

  

  

如來大音常演暢 開示離憂真實法

  

衆生聞者鹹欣悅 如是吼聲能信受

  

這「如來大音常演暢,開示離憂真實法」也是一句對子,也可以重新編排成「如來大音常演暢,衆生聞者鹹欣悅」,這也是很好的一句。讀經文不一定要看注解,自己可將經文做這樣的一種整理。爲何師父經常希望各位寫經,原因在此。經過整理之後再將經文寫下來,那感受完全不一樣;而將經文重新排列之後,其意義更是幡然不同。我們可從寫經的過程中增長智慧,不用擔心這樣的解釋法是否正確,只管一再增長你的智慧就對了!就像吃飯,你只管第一碗、第二碗趕快吃下去,等到吃完了第五碗飯再來講第六碗飯應該怎麼吃,總會吃飽的。現在前面五碗飯都沒吃,反而一直問第六碗飯怎麼吃,真是本末倒置啊!

  

  

我觀如來自在力 皆由往昔所修行

  

大悲救物令清淨 此寶樹王能悟入

  

前兩句意指如來的自在力及成就,都是往昔無量劫不斷修行所得來的。我們也可將這首偈排列成「我觀如來自在力,大悲救物令清淨」,其意義就變成「如來以他的大悲自在力救度諸衆生令其清淨」。這兩個解釋法不同,感受也不一樣。假如你現在開始整理這些經文,會覺得受益匪淺。讀經也是一樣,讀誦完畢再用腦筋稍微整理一下,會發現你的智能就這樣一直增長起來。至于實際的法義爲何,那無所謂,重要的是趕快累積你的智慧資糧。

  

  

如來難可得見聞 衆生億劫時乃遇

  

衆相爲嚴悉具足 此樂見王之所睹

  

衆生要見到自性並不容易,雖然自性普照一切,但是衆生因爲不覺,所以感受不到。然而佛身仍具足無量莊嚴。

  

  

汝觀如來大智慧 普應群生心所欲

  

一切智道靡不宣 最勝莊嚴此能了

  

若你把經文排列成「汝觀如來大智慧,普應群生心所欲」,這是由他受用法樂智所成就的。但是若你將經文排列成「汝觀如來大智慧,一切智道靡不宣」,這就是由自受用法樂智所成就的了。

  

  

業海廣大不思議 衆生苦樂皆從起

  

如是一切能開示 此華幢王所了知

  

這首偈的含意,指「業」有福業和惡業,這業海極爲廣大難思議,衆生的苦樂都是從這業海中産生的。如來的智慧及辯才是不可思議的,能爲衆生開示業海的一切。

  

  

諸佛神通無間歇 十方大地恒震動

  

一切衆生莫能知 此廣大力恒明見

  

若你把經文排列成「諸佛神通無間歇,十方大地恒震動」,這是由自受用法樂智所成就的。但你若將經文排列成「諸佛神通無間歇,一切衆生莫能知」,這就是由他受用法樂智所成就的了。而「十方大地恒震動」,是指只有覺悟者才能了解佛的神通境界。

  

  

處于衆會現神通 放大光明令覺悟

  

顯示一切如來境 此威猛主能觀察

  

這首偈的含意,是指佛于種種衆生與會之處都現神通,爲衆生顯示自性的廣大境界,以智慧光明引導衆生都能覺悟。這些衆生不一定指凡夫,凡夫叫因地凡夫,而衆會當中有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菩薩又分有叁賢十聖、等覺菩薩。令這些衆生覺悟,是指令他們的階次一直往上提升。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六 緊那羅王衆——從用心經營自己開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