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四 遍凈天王衆——順境中,不好修行▪P2

  ..續本文上一頁如何調伏,每人的下手處不同。你在調伏它的時候,若有調伏的意念,還不是真正的出離行,不是真正的菩提道。要有調伏而這個調伏又不能執著,當這兩個層面能具足時,如虛空無邊無盡。你必須體會那情境——要調伏,但必須不去執著所調伏的。這語言模式正如《金剛經》所雲:「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正如我們的修法,是爲修行而修,不是爲往生極樂世界而修。換言之,我們修行要像水中月一樣精進地修,不執著于那個月亮的存在與否,這叫如虛空無邊無盡。故曰:「法門無量誓願學。」不要執著于修一個就夠,在一法成就的前提下,你要法法能成就;固然以一法爲主,但其它法也不能排斥。譬如專修華嚴,其它法門也會通達,很自然地你也會接納阿含:以華嚴人來看阿含,阿含也變成華嚴;看唯識,唯識也變成華嚴,如此才可說一經通,經經通,這是修學的關鍵處。

  

  「變化幢天王,得觀衆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脫門。」前面講佛、法、僧,這段講衆生。「普」是窮盡,窮盡一切悲智來消除衆生的煩惱。觀衆生煩惱,發起大慈大悲心,這樣的悲智法門,無非是爲了利益自己,但利益自己是從衆生身上獲得,所以是自利、利他同時進行。

  

  我們不必區分一定要自利或利他,只要站在饒益衆生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看到衆生的無量煩惱,想想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甚至是否爲你自心所顯現?因此,先把自己內心的汙點除掉,你看衆生就沒有煩惱了。

  

  初學佛的人都有一種現象,看到衆生很苦,便想百千方便,種種救拔,可是衆生就是不聽你的話來學佛,那就變成你的煩惱了。你能觀衆生有煩惱,可是自己也産生了煩惱。

  

  修行,是看到衆生有煩惱時,先反省自己:「我有沒有這個汙點?」就是內心深處有這個因,外面境界才會現前;若是能把內心的汙點,亦即你的意識形態除掉,再來看衆生,他就不是你的煩惱了。所以第一階段是你看衆生有煩惱;第二階段,將自己內在的汙點、意識形態去除;到了第叁階段再來看衆生,就是菩薩示現來教化我們。

  

  所以當我們看到衆生的苦時,能否反省回來:「是我內心的汙染。」對立與統一所造成的差別心性,在這裏可以感受到。因此,會修行的人,會覺得菩提道是最美的一條路。

  

  「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放光現佛叁輪攝化解脫門。」「放光」代表智慧,「現佛」即是開悟,「攝化」是攝受、教化、安樂衆生。「叁輪」是指主詞、受詞、副詞,即「我」、「受教化的人」、「我教化他這件事」,叁者必須具足才能運作,但這具足又要能放空,不執著。

  

  這「叁輪攝化」是由于放光現佛而來,所以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到智慧示現,來行叁輪攝化解脫門,這當中也包括自行,化他兩部分同時具足。

  

  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衆,而說頌言:

  了知法性無礙者 普現十方無量剎

  說佛境界不思議 令衆同歸解脫海

  「爾時」是一時炳然齊現,這時你要用全生命去感受。世尊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朗然大悟,歎曰:「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從眼見到口說之間只有數秒,整部《華嚴經》就在這炳然齊現。現在用語言文字展開的敘述,開始將那境界堆砌起來。

  

  譬如這十位元或二十位元元天王集合在一起,以二十個音節變成一個音,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之顯現,那個境界如何去感受?這是最大的疑情。這些天王的偈同時出現,如何觀這十偈四十句變成一個音,涵蓋全部?那個字是什麼字?那個音是什麼音?「佛」耶?「卍」耶?從這兩字去選擇一個下手處,把那個音變成你胸中回蕩的聲音,自己去觀想!我們把果地覺變成因地心,轉移過來,修行就是這樣。

  

  現在我們試著把每一位天王所講的話,一句句念下來,將時間與空間的觀念,轉換成一刹那全部出現,試著去感受那種境界。

  

  了知法性無礙者 普現十方無量剎

  說佛境界不思議 令衆同歸解脫海

  「法性」就是本來的樣子,就像這串黑不黑、白不白的鹦鹉螺念珠。據說鹦鹉螺是二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期的生物,恐龍滅種之後,它就沈在海底變成化石,二億年後浮了出來,被人類使用爲念珠。二億年來它一直維持這種狀態,你認不認識它那是你的事,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此即法性。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並不希求人類的了解,是人類自作多情,一定要去了解它,鬧得我們自己很煩惱。人類號稱萬物之靈,實際上卻是最愚蠢的,因爲人不能了解法性。大自然的一切萬物,本來就存在那裏,它們的純真卻被人類破壞無遺。它們的存在最具詩情畫意,人類的想象力只能達到極微小的一部分而已,而所造成的殺傷力卻是無與倫比的。根據科學統計,全世界所有動物皆爲人類所迫害,人類對所有動物的破壞力是最大的;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發明了多少東西,但摧毀的無以數計。

  

  法性「普現十方無量剎」,它本來就到處存在,能了知此法性的人,也能與它一樣,普現十方,到處存在。這個「了知」不是腦筋的知道,而是我們生命的感受,它能與法性相結合、認同成一體,于是它才能普現十方無量剎。這樣的人,就能在十方無量剎中,感受到覺悟的境界不可思議,而引導衆生都能趨向于解脫海。

  

  如來處事無所依 譬如光影現衆國

  法性究竟無生起 此勝見王所入門

  自性在這世間無所依靠,「譬如光影現衆國」,得隨一切諸天衆所樂,如光影普示,法性本身無生無滅,這是勝見天王所入的解脫門。

  

  無量劫海修方便 普凈十方諸國土

  法界如如常不動 寂靜德天之所悟

  「無量劫海」是講時間,「普凈十方諸國土」講空間。窮盡時空以後,發現法界如如常不動。

  

  片斷式的思惟模式,有生有滅。在我們一生之中,有生日、結婚紀念日、事業開創紀念日、父母子女生日等等,從無量的時間來看,這些存在固然不能否認,但也不必執著。確實存在之事爲曆史現象,不容否認。但是我們必須以無盡式的思惟模式,超越片斷式的思惟模式。

  

  佛法告訴我們,不僅這輩子有父母子女,生生世世皆有過,你要執著于哪一位?所以沒什麼好執著,你自然會放下。此即「法界如如常不動」,時間如此,空間亦然。

  

  衆生愚癡所覆障 盲暗恒居生死中

  如來示以清淨道 此須彌音之解脫

  「如來」是自性,衆生在生死海中轉來轉去,自性並沒有離開,端看我們悟不悟得。你若是隨時悟得,隨時有成就,不必另外去找,就在我們自身中。如果能將自性顯揚出來,就能出離生死,這是須彌音天王所悟得。

  

  諸佛所行無上道 一切衆生莫能測

  示以種種方便門 凈眼谛觀能悉了

  諸佛所行無上道,何以一切衆生莫能測呢?因爲衆生是用識性分別,佛則否;佛是統一的,衆生則是對立分裂的。我們站在此岸看,固有彼岸的存在,但站在彼岸的人,就沒有彼、此岸之別。換言之,身處分裂對立境界的人,無法臆想統一的境界,而佛統一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無上道,所以一切衆生不能測。

  

  在修行的過程中,有種種變化出現,佛示以種種觀行、修法,因衆生根器因緣的不同,而賦予種種方便教化。且依時代、地域、國度、曆史背景的不同,而賦予現代應有的注解,這都是我們應予以理解的。

  

  如來恒以總持門 譬如剎海微塵數

  示教衆生遍一切 普照天王此能入

  這是講總持門,由普門自性海所流出,用此總持門教化衆生最爲穩當。

  

  一般修相應法,效應很快,但容易偏差,最嚴重的是把殊勝的佛法「世俗化」。很多人進到佛門是爲了追求名聞利養、福祿壽喜,你教他相應法、財神法,結果他修到五鬼搬運法。總持法是依因果業報,一直種因,緣到了果就出現,它不會産生偏差,故教化衆生應以總持門來修持。

  

  如來出世甚難值 無量劫海時一遇

  能令衆生生信解 此自在天之所得

  

  我們的自性要顯現出來並不容易,好比刹那間的瞥見,有如閃電、曙光乍現一下,在無量劫海中難得一遇。但在因地的人,即使自性就那麼乍現一次,生命質量便已經超越了,只要你這樣體會,就能産生信心,而且這種發心絕不會退轉。

  

  佛說法性皆無性 甚深廣大不思議

  普使衆生生凈信 光焰天王能善了

  法性皆無性,但它廣大不可思議。法性雖無性,但它能有妙用;雖無形無相,但能生萬法,能長一切善根,使衆生産生凈信。

  

  叁世如來功德滿 化衆生界不思議

  于彼思惟生慶悅 如是樂法能開演

  教化衆生界不可思議,必須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功德修得圓滿了,教化衆生才能勝任。

  

  如來功德如何修得圓滿呢?修行要理事無礙。我們看到衆生有煩惱,是因爲我們內心有汙染,若想將之從內心改革掉,得經過一連串的心路曆程。因此,在事修上要下一番功夫,光是理上知道,于事無補;要從感受上改變我們的觀念、習氣。

  

  「于彼思惟生慶悅」,這思惟不是想想而已,正確的思惟必須付諸實踐,從體驗中得來,非用了解及言談而來。即使邏輯建構得再周詳,也都不是正思惟,惟有經過實踐求證得來的,才會産生大喜悅。故真正的慶悅是指生命的感受完全改過來,亦即現在的觀點較之過去的觀點,産生了變化。這是樂法天王所證得的。

  

  衆生沒在煩惱海 愚癡見濁甚可怖

  大師哀愍令永離 此化幢王所觀境

  錯誤的見解曰「愚癡」。凡是用識性的、對立的觀念,都是愚癡。佛法講的智慧是深信因果,明了因緣法,通達空性。換言之,你的思考采取統一而非分裂,用根性不用識性,這就是智慧;若用分裂的、識性的就是愚癡。愚癡之見,昏濁不清,佛哀愍這些衆生,欲使出離,乃示現使他們産生智慧,以離開煩惱,這是化幢王所證得的。

  

  如來恒放大光明 一一光中無量佛

  各各現化衆生事 此妙音天所入門

  如來常放大智慧,一個個智慧能産生無量的覺悟,每一次的覺悟都在教化衆生。覺悟是把內心的汙染除掉,外現的煩惱衆生就變成菩薩所示現,爲度化我們而來。當我們把自己的煩惱、汙染解除掉,衆生也就度盡了,所以度化衆生的根本在于成就自己。把智慧覺悟用來消除我們內心的汙染,再來觀衆生,就沒有煩惱了。

  

  當你發現衆生一個個都成佛了,正是你內心的汙染全部清除凈了,這時你就證得菩提了。正所謂:「衆生度盡,方證菩提。」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四 遍凈天王衆——順境中,不好修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