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何调伏,每人的下手处不同。你在调伏它的时候,若有调伏的意念,还不是真正的出离行,不是真正的菩提道。要有调伏而这个调伏又不能执着,当这两个层面能具足时,如虚空无边无尽。你必须体会那情境——要调伏,但必须不去执着所调伏的。这语言模式正如《金刚经》所云:「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正如我们的修法,是为修行而修,不是为往生极乐世界而修。换言之,我们修行要像水中月一样精进地修,不执着于那个月亮的存在与否,这叫如虚空无边无尽。故曰:「法门无量誓愿学。」不要执着于修一个就够,在一法成就的前提下,你要法法能成就;固然以一法为主,但其它法也不能排斥。譬如专修华严,其它法门也会通达,很自然地你也会接纳阿含:以华严人来看阿含,阿含也变成华严;看唯识,唯识也变成华严,如此才可说一经通,经经通,这是修学的关键处。
「变化幢天王,得观众生无量烦恼普悲智解脱门。」前面讲佛、法、僧,这段讲众生。「普」是穷尽,穷尽一切悲智来消除众生的烦恼。观众生烦恼,发起大慈大悲心,这样的悲智法门,无非是为了利益自己,但利益自己是从众生身上获得,所以是自利、利他同时进行。
我们不必区分一定要自利或利他,只要站在饶益众生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看到众生的无量烦恼,想想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甚至是否为你自心所显现?因此,先把自己内心的污点除掉,你看众生就没有烦恼了。
初学佛的人都有一种现象,看到众生很苦,便想百千方便,种种救拔,可是众生就是不听你的话来学佛,那就变成你的烦恼了。你能观众生有烦恼,可是自己也产生了烦恼。
修行,是看到众生有烦恼时,先反省自己:「我有没有这个污点?」就是内心深处有这个因,外面境界才会现前;若是能把内心的污点,亦即你的意识形态除掉,再来看众生,他就不是你的烦恼了。所以第一阶段是你看众生有烦恼;第二阶段,将自己内在的污点、意识形态去除;到了第三阶段再来看众生,就是菩萨示现来教化我们。
所以当我们看到众生的苦时,能否反省回来:「是我内心的污染。」对立与统一所造成的差别心性,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因此,会修行的人,会觉得菩提道是最美的一条路。
「星宿音妙庄严天王,得放光现佛三轮摄化解脱门。」「放光」代表智慧,「现佛」即是开悟,「摄化」是摄受、教化、安乐众生。「三轮」是指主词、受词、副词,即「我」、「受教化的人」、「我教化他这件事」,三者必须具足才能运作,但这具足又要能放空,不执着。
这「三轮摄化」是由于放光现佛而来,所以星宿音妙庄严天王,得到智慧示现,来行三轮摄化解脱门,这当中也包括自行,化他两部分同时具足。
尔时,清净慧名称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少凈天、无量凈天、遍凈天众,而说颂言:
了知法性无碍者 普现十方无量剎
说佛境界不思议 令众同归解脱海
「尔时」是一时炳然齐现,这时你要用全生命去感受。世尊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朗然大悟,叹曰:「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从眼见到口说之间只有数秒,整部《华严经》就在这炳然齐现。现在用语言文字展开的叙述,开始将那境界堆砌起来。
譬如这十位元或二十位元元天王集合在一起,以二十个音节变成一个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之显现,那个境界如何去感受?这是最大的疑情。这些天王的偈同时出现,如何观这十偈四十句变成一个音,涵盖全部?那个字是什么字?那个音是什么音?「佛」耶?「卍」耶?从这两字去选择一个下手处,把那个音变成你胸中回荡的声音,自己去观想!我们把果地觉变成因地心,转移过来,修行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试着把每一位天王所讲的话,一句句念下来,将时间与空间的观念,转换成一刹那全部出现,试着去感受那种境界。
了知法性无碍者 普现十方无量剎
说佛境界不思议 令众同归解脱海
「法性」就是本来的样子,就像这串黑不黑、白不白的鹦鹉螺念珠。据说鹦鹉螺是二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期的生物,恐龙灭种之后,它就沉在海底变成化石,二亿年后浮了出来,被人类使用为念珠。二亿年来它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你认不认识它那是你的事,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此即法性。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并不希求人类的了解,是人类自作多情,一定要去了解它,闹得我们自己很烦恼。人类号称万物之灵,实际上却是最愚蠢的,因为人不能了解法性。大自然的一切万物,本来就存在那里,它们的纯真却被人类破坏无遗。它们的存在最具诗情画意,人类的想象力只能达到极微小的一部分而已,而所造成的杀伤力却是无与伦比的。根据科学统计,全世界所有动物皆为人类所迫害,人类对所有动物的破坏力是最大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明了多少东西,但摧毁的无以数计。
法性「普现十方无量剎」,它本来就到处存在,能了知此法性的人,也能与它一样,普现十方,到处存在。这个「了知」不是脑筋的知道,而是我们生命的感受,它能与法性相结合、认同成一体,于是它才能普现十方无量剎。这样的人,就能在十方无量剎中,感受到觉悟的境界不可思议,而引导众生都能趋向于解脱海。
如来处事无所依 譬如光影现众国
法性究竟无生起 此胜见王所入门
自性在这世间无所依靠,「譬如光影现众国」,得随一切诸天众所乐,如光影普示,法性本身无生无灭,这是胜见天王所入的解脱门。
无量劫海修方便 普凈十方诸国土
法界如如常不动 寂静德天之所悟
「无量劫海」是讲时间,「普凈十方诸国土」讲空间。穷尽时空以后,发现法界如如常不动。
片断式的思惟模式,有生有灭。在我们一生之中,有生日、结婚纪念日、事业开创纪念日、父母子女生日等等,从无量的时间来看,这些存在固然不能否认,但也不必执着。确实存在之事为历史现象,不容否认。但是我们必须以无尽式的思惟模式,超越片断式的思惟模式。
佛法告诉我们,不仅这辈子有父母子女,生生世世皆有过,你要执着于哪一位?所以没什么好执着,你自然会放下。此即「法界如如常不动」,时间如此,空间亦然。
众生愚痴所覆障 盲暗恒居生死中
如来示以清净道 此须弥音之解脱
「如来」是自性,众生在生死海中转来转去,自性并没有离开,端看我们悟不悟得。你若是随时悟得,随时有成就,不必另外去找,就在我们自身中。如果能将自性显扬出来,就能出离生死,这是须弥音天王所悟得。
诸佛所行无上道 一切众生莫能测
示以种种方便门 凈眼谛观能悉了
诸佛所行无上道,何以一切众生莫能测呢?因为众生是用识性分别,佛则否;佛是统一的,众生则是对立分裂的。我们站在此岸看,固有彼岸的存在,但站在彼岸的人,就没有彼、此岸之别。换言之,身处分裂对立境界的人,无法臆想统一的境界,而佛统一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无上道,所以一切众生不能测。
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种种变化出现,佛示以种种观行、修法,因众生根器因缘的不同,而赋予种种方便教化。且依时代、地域、国度、历史背景的不同,而赋予现代应有的注解,这都是我们应予以理解的。
如来恒以总持门 譬如剎海微尘数
示教众生遍一切 普照天王此能入
这是讲总持门,由普门自性海所流出,用此总持门教化众生最为稳当。
一般修相应法,效应很快,但容易偏差,最严重的是把殊胜的佛法「世俗化」。很多人进到佛门是为了追求名闻利养、福禄寿喜,你教他相应法、财神法,结果他修到五鬼搬运法。总持法是依因果业报,一直种因,缘到了果就出现,它不会产生偏差,故教化众生应以总持门来修持。
如来出世甚难值 无量劫海时一遇
能令众生生信解 此自在天之所得
我们的自性要显现出来并不容易,好比刹那间的瞥见,有如闪电、曙光乍现一下,在无量劫海中难得一遇。但在因地的人,即使自性就那么乍现一次,生命质量便已经超越了,只要你这样体会,就能产生信心,而且这种发心绝不会退转。
佛说法性皆无性 甚深广大不思议
普使众生生凈信 光焰天王能善了
法性皆无性,但它广大不可思议。法性虽无性,但它能有妙用;虽无形无相,但能生万法,能长一切善根,使众生产生凈信。
三世如来功德满 化众生界不思议
于彼思惟生庆悦 如是乐法能开演
教化众生界不可思议,必须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功德修得圆满了,教化众生才能胜任。
如来功德如何修得圆满呢?修行要理事无碍。我们看到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污染,若想将之从内心改革掉,得经过一连串的心路历程。因此,在事修上要下一番功夫,光是理上知道,于事无补;要从感受上改变我们的观念、习气。
「于彼思惟生庆悦」,这思惟不是想想而已,正确的思惟必须付诸实践,从体验中得来,非用了解及言谈而来。即使逻辑建构得再周详,也都不是正思惟,惟有经过实践求证得来的,才会产生大喜悦。故真正的庆悦是指生命的感受完全改过来,亦即现在的观点较之过去的观点,产生了变化。这是乐法天王所证得的。
众生没在烦恼海 愚痴见浊甚可怖
大师哀愍令永离 此化幢王所观境
错误的见解曰「愚痴」。凡是用识性的、对立的观念,都是愚痴。佛法讲的智慧是深信因果,明了因缘法,通达空性。换言之,你的思考采取统一而非分裂,用根性不用识性,这就是智慧;若用分裂的、识性的就是愚痴。愚痴之见,昏浊不清,佛哀愍这些众生,欲使出离,乃示现使他们产生智慧,以离开烦恼,这是化幢王所证得的。
如来恒放大光明 一一光中无量佛
各各现化众生事 此妙音天所入门
如来常放大智慧,一个个智慧能产生无量的觉悟,每一次的觉悟都在教化众生。觉悟是把内心的污染除掉,外现的烦恼众生就变成菩萨所示现,为度化我们而来。当我们把自己的烦恼、污染解除掉,众生也就度尽了,所以度化众生的根本在于成就自己。把智慧觉悟用来消除我们内心的污染,再来观众生,就没有烦恼了。
当你发现众生一个个都成佛了,正是你内心的污染全部清除凈了,这时你就证得菩提了。正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四 遍凈天王众——顺境中,不好修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