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叁 廣果天王衆——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P2

  ..續本文上一頁下輩子都忘記了,因爲你所學的,並不能提升你的生命本質。你的生命本質仍在原點,所以你現在所學到的智慧、德能,無法增加你的生命本質。換言之,你的生命德能並沒有增長。

  

  今天我們的福報都很大,但是生命質量停留在哪裏?如果徒具福報迷彩的外衣,那麼生命只會隨著福報的高低而升墮。倘若能將生命質量一再提升,你所流露出來的將是你真實的豐采,而非披著福報外衣的迷彩。學佛之可貴即在這裏。

  

  學佛是總體性的,必須用總體去感受。譬如學習花道、書道、繪畫、太極拳等等,若投入全生命地去從事,它們便會化爲生命中的一部分,成爲統合的,而不是東學西學、忙修瞎練。

  

  心法即是總體的一部分,我們所看到的外面境界即是內心的投射,若內心甯靜,所見一切皆美好。所以法門盡管多大、多殊勝、多複雜,歸納起來也就是一個法門。希望大家透過文字,了解佛法的真實義。

  

  「善種慧光明天王,得觀一切世間境界入不思議法解脫門。」世間境界種種,你要能善觀照。因爲你不用心,所以有些境界你不察覺。我們無法觀照,是因爲我們的腦筋過分使用,造成生命力的衰退!學佛要讓我們的生命充分活潑、展現,才能觀一切世間境界。

  

  能觀才能導,將世間法轉到出世間法來,這叫「不思議法」。譬如,看到花卻視若無睹,對生命便毫無作用;如果我們看到花,能將它轉化成生命的充分展開,使內心産生一股暖流或生意盎然,花與我的內心就産生了生命能量的交流,這是不思議!以此類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亦然。此即「觀一切世間境界入不思議法解脫門。」

  

  「無垢寂靜光天王,得示一切衆生出要法解脫門。」「出要」是出離叁界生死輪回。爲何會有叁界?輪回生死就是我們的相續心所造成的,亦即我們的識性作用所致。如果能不起識性作用、不産生相續心,是否就不必輪回了?所以,不是有個叁界可出,不是有個一真法界可入,關鍵在于如何消滅我們的相續心,將我們的識性轉成自性,把識性舍掉而用根性。

  所以「出要法」即是要我們不再用識性生活,而投入整個生命去生活。所展現出來的便是自性、根性、真如空性、一真法界、普賢境界等部分。

  

  「示一切衆生」即是用種種方式,令一切衆生都知道如何了脫生死。

  

  「廣大清淨光天王,得觀察一切應化衆生令入佛法解脫門。」即是觀察衆生因緣成熟與否,使令入佛法。

  

  我們曾介紹過人生四個階段,即衰退期、蕭條期、複蘇期、繁榮期,從複蘇期第二階段以後的衆生,便可引他進入佛法解脫門。至于衰退期的人,凡事以功利主義來衡量;而蕭條期的人只想占便宜,這兩類人都不會學佛。複蘇期第一階段的人仍在還報,沒有余力學佛;當他進入第二階段,開始發心,善根開始萌芽,于是便積極想要參與學佛,但這時對善知識的接受有揀別之心。直到進入繁榮期第一階段的人,對佛法的接受力很強,開始積極尋找善知識;到了第叁階段最高點,整個反省過來,像法藏比丘般志向高明。

  

  所以我們對每一階段所應化的衆生不一樣。然而如何引導他們進入佛法?可能不是我們現在所具備的智慧、福德所能勝任,必須再求精進、超越才有此能力。

  

  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衆,而說頌言:

  諸佛境界不思議 一切衆生莫能測

  普令其心生信解 廣大意樂無窮盡

  「承佛威力」,就是承續覺悟的因緣力。普觀一切天衆而說道:

  

  我們的生活要以全方位的觀照,用總體或統一的方式觀照,用根性的智慧,這就是佛的境界不思議。

  

  生活要順著生命的洪流,若能理解,就能具足充分的信心與了解性。這就是此偈文所說:「普令其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此爲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的法門。

  若有衆生堪受法 佛威神力開導彼

  令其恒睹佛現前 嚴海天王如是見

  佛用覺悟的因緣力開導堪受法的衆生,衆生若接受,就是覺悟的基礎已建立,故因緣和合的環境與條件,就能引導他進入佛法。

  

  「令其一睹佛現前」並非真有個佛示現在他面前,而是使他經常見到覺悟的境界。這是凈莊嚴海天王得到的法門。

  

  一切法性無所依 佛現世間亦如是

  普于諸有無依處 此義勝智能觀察

  我們這世間的成立是地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虛空依無所住。

  

  我們的智慧、一切境界,歸到最後是依于如來智慧,但是如來智慧無所依,所以我們說佛是「無依道人」。法性本來無所依,但佛之所以成佛是依法而成佛,這成佛的法是圓融體,既非單線也非片面的。所以真正的法,是告訴我們如何達到究竟解脫目的那個部分。假如只是過程的部分,我們通常不稱爲「法」,而稱「知識」。

  

  譬如有些經文只是一種知識,我們名之爲「不了義經」。而佛法的「了義經」是智慧的,它告訴我們依此法修行可達到覺悟的目標,但是那個法通常不講,要你去感受!

  

  在前面講過十種解脫門,看起來好像有十個法,其實只有一個法,而且很活潑。你會發覺那些法好像只有一個,只是講法不同,有的比較感性,有的比較理性,無非是展現我們宏觀的生命而已!只要你能達到這個目標,什麼法都可以,所以說「法性無所依」。

  

  經文因人的解釋而有不同,再加上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注解方式便有所不同。這是我們所要了解法性的意義,佛是依此法而成佛的,他不執著,透過一切法他會跳躍過去,任何境界對佛而言,無褒貶、增損。我們因爲有「依」,依在人我對立之上,我們的存在是建立在外在環境的認可之下,社會人是建立在社會的價值取向之上,這就是它的「依」,都有個自我在作用。修行人則是抛開兩邊,但他會走過這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這種心理,猶如水中月、鏡中像,清晰可見但不存在。所以面對一切境界時,應無憂無喜!此即修行的功夫。

  

  隨諸衆生心所欲 佛神通力皆能現

  各各差別不思議 此智幢王解脫海

  當衆生根器成熟時,隨著衆生心之所欲,覺悟的因緣力便都能顯現出來。這因緣力就是生命的總體力量,它的不可思議,在于能相應于一切境界,包括一切衆生在內,而能隨緣示現。自在智慧幢天王是這樣解脫的。

  

  這幾個覺悟法門都是在進入佛境界以後,站在彼岸的立場來看的。

  

  過去所有諸國王 一毛孔中皆示現

  此是諸佛大神通 愛樂寂靜能宣說

  所有佛剎在一毛孔中都能示現,這是佛的大神通。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講我們生命的總體觀。

  

  每一毛孔都能示現所有諸佛國度,即帝網重重無盡,有無量無邊的毛孔,任何毛孔皆能普攝。覺悟的神通,是指我們能以總體觀來觀照我們的生命,而不再是識性的一小部分。

  

  一切法門無盡海 同會一法道場中

  如是法性佛所說 智眼能明此方便

  那麼多的法門,在一法中能示現;或在一法道場中,能示現一切法門。

  

  佛法是看你站在哪個立場講,站在彼岸和此岸的說法不同,但以佛的立場來講是無二無別的。衆生根器千差萬別,所以總是局限在某一個角落,故有無量無邊的衆生,就有無量無邊的意識形態;但覺悟的本體沒有意識形態,乃融會一體的。生命的總體觀正如一面鏡子,是我們的意識形態把它分割得亂七八糟,照不出事情的真相。

  

  十方所有諸國土 悉在其中而說法

  佛身無去亦無來 愛樂慧旋之境界

  佛坐菩提樹下,能遍知十方所有諸國土。不動能去,去而不去,這是怎樣的境界?十方所有諸國土,都是我一心所現。換言之,十方所有諸國土都在我心中,只要了知這點,一旦我成就法身之後,十方所有諸國土都在,不是我去也不是他來。所以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你證得法身,就已經超越色身了;既超越色身,那麼本來的你就能盡虛空遍法界了,哪有來去不來去呢?這是愛樂旋慧的境界。

  

  佛觀世法如光影 入彼甚深幽奧處

  說諸法性常寂然 善種思惟能見此

  佛觀世間法像光影一般,刹那無常,佛能入這個無常的甚深幽暗處。無常的最深處是寂靜,而無常的本體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無常也是一法,這是善種慧光明天王所證得的。

  

  佛善了知諸境界 隨衆生根雨法雨

  爲啓難思出要門 此寂靜天能悟入

  佛對一切境界均能了知,隨衆生根器不同,而運用一切善巧方便來開示衆生,讓他們知道出離法。出離就是不再用識性,斷了相續心。

  

  世尊恒以大慈悲 利益衆生而出現

  等雨法雨充其器 清淨光天能演說

  世尊永遠以大慈悲利益衆生,平等地以法雨充滿衆生各個不同的根器,觀一切應化衆生因緣成熟,使他們進入佛法。此爲廣大清淨光天王所證得。

  

  以上所講的解脫門都是智能的,且除了自利也利他。能夠如此得有一個前提,就是大悲,所以佛以慈悲故,發菩提心。慈悲乃建立在衆生身上,因爲大慈悲爲本體故,一定要以饒益衆生爲主。

  

  〈普賢行願品〉中有雲:「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是故,諸佛、菩薩智慧華果屬于衆生,不屬于菩薩。因此,我們若想開悟,必須處在紅塵中,不能離開衆生與生活。

  

  修法從根本修,故曰:「果地覺因地心。」你因地發心後,就朝那個目標好好饒益衆生。在利益衆生中,你會發現衆生好多,且心性各個不同,因此你的智慧會一再被激發,而想要大徹大悟。在紅塵裏接引衆生,從中開發了智慧、累積了資糧後,開悟就很快。

  

  這些解脫法門幾乎沒有一個離開度衆生,而且我們看到,以佛的立場也都離不開「示現教化衆生」。目前有很多學佛者都想先充實自己,再去利益衆生,可是當你認爲充實足夠了,已是何年何月呢?

  

  講經弘法真正利益的是自己,如果你把弘法利益衆生當作一種修法,自己得到的利益會比對方來得多。因爲你在表達時會戰戰兢兢,那種心境會驅策你一面講一面提高警覺性,進而一再進步。

  

  我們在修行時,必須利益自己才能有所成就,而利益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益衆生。當我們利益衆生完畢時,自己也利益完畢了,此即衆生不度盡,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叁 廣果天王衆——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