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海雲繼夢解華嚴 菩薩問明品講記 - 第六章 善谛聽!▪P3

  ..續本文上一頁。」這種在觀念上就不對了。這樣學佛會有功德嗎?絕不可能!觀念改了,無量過惡才有辦法改,否則不可能。

  這後面還有一品,說盡管再怎麼學、怎麼發心六度萬行,若不學《華嚴》,則不叫「真實菩薩」,只能叫作「名字菩薩」。爲什麼?觀念沒改!學《華嚴》根本上就是改觀念,觀念一改,「此是普賢境,此是普賢行」。南閻浮提衆生之所以剛強難化,就是因爲觀念錯誤,要化就要先轉化觀念,否則不管在何處,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想要「滅無量諸過惡」,得從意識形態下手才行。

  「當于佛法中,勇猛常精進」,當然事相上這些要改沒錯,但理上的意識形態要先破,否則那些都沒必要講了,講不出個所以然。「精進是什麼?」,它的真實義一定要先弄清楚,好多人都以爲「忙碌」即是精進,所以一天跑叁個道場,從早忙到晚,其實都搞錯啦!

  「譬如微少火,樵濕速令滅,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微少火」就是小火,「樵」就是柴。柴是濕的,火又很小,那火很快就會滅了。在佛的教法中也一樣,懈怠者就像「微少火」一樣,我們所修的功德如果只有一點點,就像用小火去燒那「無量過惡」,火很快就被濕的木柴給滅掉了。雖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那個「緣」是幹燥的才有可能,如果是濕的話,火燒不起來。

  我們現在的福德,就像微少火一樣很不夠用,但假如觀念能改,意識形態能破的話,那就不是微少火了,而是劫火,能燒盡一切。現在意識形態像金剛存留于我們體內不能消化,要把這個金剛給破了,要下多少力量?意識形態若是能破,那功德真的是無量無邊,永遠持續增長。

  「如鑽燧求火,未出而數息,火勢隨止滅,懈怠者亦然。」像鑽木取火一樣,火尚未出來,就頻頻休息,那沒有用。一定要鑽到火出來,把他引燃後才能停止,否則搞個一百年也沒用。懈怠的情況就是這樣。

  學佛人常有這種情況,尤其是初學佛的人,想要好好下工夫,障礙卻很多。沒學佛前都沒人找,學佛後才剛開始要用功,幾百年沒見的老朋友就通通跑出來了,而且一聊又特別晚。問他是否住下來?「不!我就要走。」結果到了十一點還不走,你已經累得要命,功課也還沒做,怎麼辦呢?這時你只要懂得怎麼做功課,功課照樣可以圓滿。怎麼做呢?以前曾經提過「叁摩地修持法」,這裏再簡單提一下。

  譬如你要做功課,剛好有人打電話來,一接,哇!是個大嘴巴,兩個鍾頭恐怕跑不掉,這時就看你要「明講」還是用「念請」。明講,好吧!話匣子要開了。你先叁稱本師聖號,念開經偈,然後開始「轉*輪」,你轉你的,我轉我的,大家就這樣講電話,講完後未挂電話前,先念回向,剛才講了兩個鍾頭,就像念了一部經。告訴你,你如果這樣明著說,對方也一定不敢亂講話。

  假如是爸爸打來的,你就「念請」,默念本師聖號,念開經偈:「現在我要跟父親講《父母恩重難報經》……」雖然還是和爸爸講電話,但心在道上。這時你也會隨時提醒他:「這件事情不要緊,你可以多念佛,對你有很大的幫助……」這樣是不是在轉*輪?這兩個鍾頭,他若能聽進去一句,那就值回票價了。講完自己也要默念回向,如此便做了一堂功課。

  朋友來也一樣,「有沒有學佛啊?沒有?那我們初見面,大家結個善緣,先合掌念南無本師釋加牟尼佛叁遍,再念開經偈」,之後就可以照常講話。這時朋友可能就會問:「剛才念什麼?」你便可趁機大轉*輪了。你這樣帶領他,相信以我們的教法,你很平暢地這樣告訴衆生,他們一定可以接納。

  *輪隨時都能轉,但若不懂要領,便會産生很大的困擾,覺得好像非得撥個時間出來誦哪部經不可。告訴你,只要誦一部經就可以,不管哪部經,這樣你就明白功課很好做了,隨時心都在道上,不會有問題。有時間要多誦經、多聽錄音帶,這樣跟人家轉*輪時,才不會一廂情願自己講自己的,這樣的成長兩方面都可具足。所以我們在講「懈怠」和「精進」時,自己可以掌握得到,並不是定的功課沒做到就表示懈怠。

  「如人持日珠,不以物承影,火終不可得,懈怠者亦然。」「日珠」就是凸透鏡,它會聚光,像放大鏡之類的東西。日珠放在太陽下面會聚光,假如底下不放東西,他不會點燃,火終不可得。換言之,你現在聽經也像「持日珠」,事修就是「物承影」,假如只有聽經卻無事修,火終不可得,這也是懈怠。我們希望大家參與華藏工程、抄經、研討等,就是「以物承影」,如此才可能成就,否則「日珠」弄得再大都沒用。

  「譬如赫日照,孩稚閉其目,怪言何不睹,懈怠者亦然。」「赫日」就是太陽很大時,大太陽照著,小孩子卻閉著眼說:「爲何沒太陽?」這只能怪自己,不能怪太陽,誰叫你要閉起眼來。佛法如此殊勝,你自己不張開眼好好修學,卻懷疑佛法的殊勝,懷疑自己怎麼沒獲得法益?不!這都由于你的懈怠。你若照著佛法好好修,定然可以獲益。

  「如人無手足,欲以芒草箭,遍射破大地,懈怠者亦然。」用芒草箭遍射破大地這沒問題,但「無手足」就沒辦法了。「手足」,簡單講就是我們的基礎。

  好多人常問:「師父!怎麼開智慧?」開智慧又不是剖西瓜,刀一切就開了。你這樣一問就能開智慧嗎?一定要有足夠的資糧基礎,否則不可能。大家都想要開智慧、想要成就,但沒有「手足」不行啊!好多人說:「有啊!我一天大悲咒念好幾遍……」念多少遍不是重點,若每次都像錄音機那樣走過一遍,沒有用,一定要懂得用心。假如光做事相的部份,只是在行爲上,觀念若沒改,則想滅除無量諸過惡,很難!所以自己一定要把資糧基礎打起來,也就是要先有破我執、破意識形態的基礎,這樣要進一步翻破就容易了。假如不做這種工作,那就屬于懈怠的人。

  「如以一毛端,而取大海水,欲令盡幹竭,懈怠者亦然。」用一根毛要把大海水通通吸幹,那不可能。這是譬喻我們下的工夫太少,想要成就那麼大的事業不可能。

  有很多人說:「我全心全意的投入,一天功課做八小時,夠不夠?」告訴你,若只是在事相上用功,即使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投入也沒用,事相再怎麼做都不名「真實菩薩」,一定要從心裏頭好好革新一番,那時候從觀念上改過來就不僅是「一毛端」了,而是「大善根器」。

  一般人所做的功課叫「一毛端功課」,這要成就大海水的事業根本不可能。想要把大海水給幹竭掉,首先觀念上要改變,把我執、意識形態給破掉才有辦法,否則那種功課都叫「懈怠」。

  「又如劫火起,欲以少水滅,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劫火」很大,用「少水」去滅它,不可能滅;同樣的,煩惱火那麼大,我們所修的功德夠不夠呢?假如每天做八個鍾頭功課,大概叁、五年後就沒什麼煩惱,但也可能變了一個人:瘦瘦的,弱不禁風,臉色蒼白,頭發直垂,穿著海青,戴一條念珠,只差走路手沒伸直用跳的。爲何變這樣?因爲已經耗竭了生命能量,這種情況不能謂之「精進」。

  煩惱火起,你能否「如理觀察,知一切法空」?知煩惱亦是性空,馬上轉過來,這個水就是大水了,整個劫火便都消滅。所以你起碼要,一、把起火的根源給堵住;二、把火焰給撲滅。這兩點我們絕對可以做到,但若抓不到要領,反而采取反方向動作,那就達不到目的了。

  「如有見虛空,端居不搖動,而言普騰蹑,懈怠者亦然。」有人見到虛空,然後坐的好好的,卻說自己在這個虛空中翻騰不已,那其實是胡說八道、做白日夢,這叫懈怠。

  有些人聽聞佛法後覺得很殊勝,但卻不修,只管把佛法的殊勝搬給別人聽,這種情況就叫「知道」,明白佛法很殊勝,卻「端居不搖動」此即是懈怠。這種和沒有聽聞佛法並無兩樣,當然他把佛法的殊勝講給人聽也會有福報,結善緣一定有,下輩子也許可以當個老師教課也說不定,不過對自己了生死毫無幫助。像這種都屬于懈怠,知道以後必須去感受、體驗、力行,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

  

  

《海雲繼夢解華嚴 菩薩問明品講記 - 第六章 善谛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