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展現的也不一樣。
我們現在是在人道,一般人所求大概是住豪宅、穿名牌、吃山珍海味便余願足矣,死而無憾,因爲人間富貴的極致不過如此。學佛後卻發現「天人」福報比「人」大很多,夜摩天以上的天人不睡覺精神一樣好,四禅天以上的天人不吃東西,而是以禅悅爲食,多殊勝!這些都是我們想象與體會不到的。我們現在「對質」的境界都在六根接觸六塵當中,沒辦法體驗另一個六根所對的六塵境界。同樣的,地獄中的苦難也難以想象,那種燒、煎、炸或八寒地獄都感受不到。
「所對的質」是指這世間,另一個世間我們就感受不到了,遑論「無色界天」的部份。無色界天連形狀都沒有,怎麼看呢?欲界是「有形有欲」,色界是「有形無欲」,無色界是「無形無欲」,那我們該如何體驗其存在呢?體驗其存在,才是人生中真正了解自己的時候。
經文這裏開始舉例,心境所展現出來的,相對于我們的因緣,所現的相各不相同,「業性亦如是」,業性也一樣。如前面所提到的,「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
「亦如田種子,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業性亦如是。」亦如田裏的種子,各各不認識,你是你,我是我,每個種子各不一樣。不管你、我造了什麼業,它全部都會出生,業性也一樣。
我們這時代的人太聰明了,所以很會隱瞞,很多不好的心念會透過行爲或語言隱瞞過去。譬如佛門中講布施、供養,他不想出錢也沒關系,可是卻會用贊歎別人的發心來隱瞞自己的不發心。這兩種果報會同時出現喲!因爲不布施、不供養,財的福報就沒有了,但一再贊歎別人的福報卻會有。所以當因緣來臨時,現出來的相可能是很窮,但人緣很好,而他自己卻不知道。他種了兩個因:第一,悭吝、不布施,當然就得不到財富的福報;第二,他一再贊歎別人,所以人緣很好,但別人即使有錢也不會給他用。雖然如此,別人就是會對他很照顧,因爲針對這個因緣來說,他一毛不拔。這就是「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
我們常說:「奇怪!果報爲何如此?」這時,你必須明白前輩子的因怎麼種的。讀書時這種情況特別明顯,有人國文、英文特別強,理化、數學一塌糊塗,有的人則物理、化學特別好,碰到地理、曆史就昏倒。不是同樣用功讀書就行了嗎?不見得!因爲各有其前因,但那個「因」未必是這輩子所造。
「又如巧幻師,在彼四衢道,示現衆色相,業性亦如是。」「巧幻師」即魔術師在變化表演之時,會示現種種預期不到的情況,「示現衆色相,業性亦如是」,身、口、意所做的,也會獲得「衆色相」的果出來。但要知道,身口意叁業所種的業性和衆色相所得的果報,與幻師所現的色相一樣不實在。這是談不實在的部份。
「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彼無我非我,業性亦如是。」古代有「機關木人」這種機器,機器木頭人會出種種聲音,有如真人一般,但它沒有「我」,也無「非我」,只是某種因緣組合。那麼,我們是否也是某種因緣的組合?
假如人只是四大組合的結果,你會發現這四大本身沒有生命。有些人認爲我們是父母所生,跟前世因緣、因果無關。不!絕對有關。父母對于「我」這個人來講,只是個緣而已,假如無緣就不會生下你。但父母本身懷孕與否的那個物理或生物現象只是個助緣,真正的助緣是這對父母有無子女的命。換言之,我們今天來到這世間,是因爲有你的「因」存在,再藉父母的「緣」而出生。「四大假合」必須有你「生命的因」存在,否則你那個生命無法存在。所以那個生命的因若離開了身體,這四大就無法運作了;即使有運作,也只是行屍走肉的物理現象。若有生命活力、生命能量存在,即使這色身病的再重,還是會活下去,而且不會活得很痛苦,依舊能有所作爲。所以病苦並不會障道,一般人認爲病苦會障道,那是因爲他不了解生命的真實義,不知道「我」是什麼。
從「機關木人」我們也可反思自己是不是機關木人?很多人有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會吵會笑、會高興、能吃東西,但生命的「實質因」並未帶進來,于是成了一般所謂的行屍走肉。所以,你怎麼出生、創造什麼事業,種種福報、業報都屬業性的問題,依舊不離前面那句總說:「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
「亦如衆鳥類,從que而得出,音聲各不同,業性亦如是。」鳥有很多種,都是破殼而出的,但每一只鳥的聲音都不一樣。生命亦然!每個人的果報都不同,那是因爲前輩子的因不一樣。哪種鳥一定發哪種音,此屬業性。就拿兄弟姐妹來說,雖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每個人的個性差別極大。
「譬如胎藏中,諸根悉成就,體相無來處,業性亦如是。」「胎藏」,我們在娘胎裏,眼耳鼻舌身意都成熟了,「體相」從哪來?釋迦牟尼佛就在這裏告訴我們,「體相無來處」,他自然成長出來。按照現代生物學來說,此乃決定于細胞內染色體DNA。人類細胞內有四十六對染色體,這輩子聰明與否,或一生中帶有什麼疾病,都與染色體裏的遺傳基因有關。不管怎樣,當中有一個關鍵——它「體相」的來處,最初是沒有的;它在整個成長過程中,「諸根悉成就」,是慢慢形成的。形成以後,不管肥的、高的、矮的,或按中國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來區分,這些都屬「所行業」得到的果報;什麼樣的行業,就得什麼樣的果報。
一般講「身相長大」的人通常比較有福報,另一個講法是「能吃就是福」,這句話對生在臺灣的人來說當然沒問題,但對第叁世界窮苦地區的人來說就不一定了,因爲可能根本沒得吃。這裏我們不討論到底是福德、非福德的問題,只能說像在母親的肚子裏一樣,各個形成也是「無來處」。也就是說,要形成什麼樣子,端看「業性」而定,乃是前輩子的「因」所得來的果報。
南部有位老菩薩生了十叁個小孩,只有一個憨兒子最孝順,不管走到哪兒,老爸一定帶著他。這說明了他的「業性」如此,生了十叁個只有一個最孝順,其它都不知哪裏去了。你問他十叁個小孩都到哪裏去了,他也回答說好像幾個在這裏,幾個在那裏,這完全是業性因緣使然,完全是因緣組合,實在無由置喙。
「又如在地獄,種種諸苦事,彼悉無所從,業性亦如是。」用地獄來舉例,一個生命在地獄裏受種種苦(不是只有一種),他本身「無所從」,自己無法決定。
世間人受苦,他會找人訴苦,但地獄裏受苦的人,是叫不出苦的,那種苦是念念不間斷。下油鍋炸時,哪個會探出頭來喊救命?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怎麼喊救命?它是各種苦接二連叁而來的,油鍋炸完再翻空抛接,丟到刀山裏去,再從那邊抓出來,丟入八寒地獄裏。「種種諸苦事」,你怎麼知道要到哪裏去呢?這時候你完全不知,然而之所以會受這種苦,乃是前輩子造的因、造的惡業,因此就會受那些果報,「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你所看到的相是果報,而造成這個相的因,它的根本就是「所行業」。所以說「業性亦如是」,所造的業是什麼,所産生的果報就是什麼,就這麼簡單。
「譬如轉輪王,成就勝七寶,來處不可得,業性亦如是。」轉輪王有玉女寶、象寶、馬寶、宰相寶、將軍寶等七寶,七寶很殊勝,但你不知道它怎麼來的。
一個國家若是強盛,那便賢臣猛將輩出,若是處在衰弱期,則窮盡全國上下仍找不出一名賢士。想想自己亦然,如果福報正旺,隨便做什麼都賺,如果黴運當頭,做什麼都虧。說得上原因嗎?所以「來處不可得」,那是前輩子造的因,這輩子果報的收成而已。
所以轉輪王的太子若無七寶的福報,這些寶自然會消失。老國王告訴大臣:「你們要留下來好好輔佐太子。」轉輪王一走,那些原本得輔佐太子的老將軍、老宰相,卻相繼被閻羅王一個個調走,因爲太子和國家的老百姓都沒有那個福報,不爲什麼。
「又如諸世界,大火所燒然,此火無來處,業性亦如是。」這是佛法的一個根本常識——成、住、壞、空。世界要毀滅(壞)時有叁災:火災、風災、水災。火災一起時,火不知道從哪裏來,整個世界大火一直猛燒,不爲什麼,就是這樣成就的。我們現在是否也如此?科學家說地球暖化了,溫室效應是否即是火災?不知道!假如平均溫增加十度,恐怕就是人類的大災難了,那時是否即是「大火所燒然」?你說火從哪兒來?無來處!你說臭氧層破洞擴大了,或其它怎樣等等,其實都只是千般理由的一部份而已,並非全部,故雲:「無來處!」但它會出現,爲什麼?「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因爲有這種情況,所以雖然「無我、無我所」,但會有種種受苦、受樂。
《海雲繼夢解華嚴 菩薩問明品講記 - 第四章 四大和合,無我、無我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