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海云继梦解华严 菩萨问明品讲记 - 第四章 四大和合,无我、无我所▪P2

  ..续本文上一页,所展现的也不一样。

  我们现在是在人道,一般人所求大概是住豪宅、穿名牌、吃山珍海味便余愿足矣,死而无憾,因为人间富贵的极致不过如此。学佛后却发现「天人」福报比「人」大很多,夜摩天以上的天人不睡觉精神一样好,四禅天以上的天人不吃东西,而是以禅悦为食,多殊胜!这些都是我们想象与体会不到的。我们现在「对质」的境界都在六根接触六尘当中,没办法体验另一个六根所对的六尘境界。同样的,地狱中的苦难也难以想象,那种烧、煎、炸或八寒地狱都感受不到。

  「所对的质」是指这世间,另一个世间我们就感受不到了,遑论「无色界天」的部份。无色界天连形状都没有,怎么看呢?欲界是「有形有欲」,色界是「有形无欲」,无色界是「无形无欲」,那我们该如何体验其存在呢?体验其存在,才是人生中真正了解自己的时候。

  经文这里开始举例,心境所展现出来的,相对于我们的因缘,所现的相各不相同,「业性亦如是」,业性也一样。如前面所提到的,「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

  「亦如田种子,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业性亦如是。」亦如田里的种子,各各不认识,你是你,我是我,每个种子各不一样。不管你、我造了什么业,它全部都会出生,业性也一样。

  我们这时代的人太聪明了,所以很会隐瞒,很多不好的心念会透过行为或语言隐瞒过去。譬如佛门中讲布施、供养,他不想出钱也没关系,可是却会用赞叹别人的发心来隐瞒自己的不发心。这两种果报会同时出现哟!因为不布施、不供养,财的福报就没有了,但一再赞叹别人的福报却会有。所以当因缘来临时,现出来的相可能是很穷,但人缘很好,而他自己却不知道。他种了两个因:第一,悭吝、不布施,当然就得不到财富的福报;第二,他一再赞叹别人,所以人缘很好,但别人即使有钱也不会给他用。虽然如此,别人就是会对他很照顾,因为针对这个因缘来说,他一毛不拔。这就是「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

  我们常说:「奇怪!果报为何如此?」这时,你必须明白前辈子的因怎么种的。读书时这种情况特别明显,有人国文、英文特别强,理化、数学一塌糊涂,有的人则物理、化学特别好,碰到地理、历史就昏倒。不是同样用功读书就行了吗?不见得!因为各有其前因,但那个「因」未必是这辈子所造。

  「又如巧幻师,在彼四衢道,示现众色相,业性亦如是。」「巧幻师」即魔术师在变化表演之时,会示现种种预期不到的情况,「示现众色相,业性亦如是」,身、口、意所做的,也会获得「众色相」的果出来。但要知道,身口意三业所种的业性和众色相所得的果报,与幻师所现的色相一样不实在。这是谈不实在的部份。

  「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彼无我非我,业性亦如是。」古代有「机关木人」这种机器,机器木头人会出种种声音,有如真人一般,但它没有「我」,也无「非我」,只是某种因缘组合。那么,我们是否也是某种因缘的组合?

  假如人只是四大组合的结果,你会发现这四大本身没有生命。有些人认为我们是父母所生,跟前世因缘、因果无关。不!绝对有关。父母对于「我」这个人来讲,只是个缘而已,假如无缘就不会生下你。但父母本身怀孕与否的那个物理或生物现象只是个助缘,真正的助缘是这对父母有无子女的命。换言之,我们今天来到这世间,是因为有你的「因」存在,再藉父母的「缘」而出生。「四大假合」必须有你「生命的因」存在,否则你那个生命无法存在。所以那个生命的因若离开了身体,这四大就无法运作了;即使有运作,也只是行尸走肉的物理现象。若有生命活力、生命能量存在,即使这色身病的再重,还是会活下去,而且不会活得很痛苦,依旧能有所作为。所以病苦并不会障道,一般人认为病苦会障道,那是因为他不了解生命的真实义,不知道「我」是什么。

  从「机关木人」我们也可反思自己是不是机关木人?很多人有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会吵会笑、会高兴、能吃东西,但生命的「实质因」并未带进来,于是成了一般所谓的行尸走肉。所以,你怎么出生、创造什么事业,种种福报、业报都属业性的问题,依旧不离前面那句总说:「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

  「亦如众鸟类,从que而得出,音声各不同,业性亦如是。」鸟有很多种,都是破壳而出的,但每一只鸟的声音都不一样。生命亦然!每个人的果报都不同,那是因为前辈子的因不一样。哪种鸟一定发哪种音,此属业性。就拿兄弟姐妹来说,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每个人的个性差别极大。

  「譬如胎藏中,诸根悉成就,体相无来处,业性亦如是。」「胎藏」,我们在娘胎里,眼耳鼻舌身意都成熟了,「体相」从哪来?释迦牟尼佛就在这里告诉我们,「体相无来处」,他自然成长出来。按照现代生物学来说,此乃决定于细胞内染色体DNA。人类细胞内有四十六对染色体,这辈子聪明与否,或一生中带有什么疾病,都与染色体里的遗传基因有关。不管怎样,当中有一个关键——它「体相」的来处,最初是没有的;它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诸根悉成就」,是慢慢形成的。形成以后,不管肥的、高的、矮的,或按中国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来区分,这些都属「所行业」得到的果报;什么样的行业,就得什么样的果报。

  一般讲「身相长大」的人通常比较有福报,另一个讲法是「能吃就是福」,这句话对生在台湾的人来说当然没问题,但对第三世界穷苦地区的人来说就不一定了,因为可能根本没得吃。这里我们不讨论到底是福德、非福德的问题,只能说像在母亲的肚子里一样,各个形成也是「无来处」。也就是说,要形成什么样子,端看「业性」而定,乃是前辈子的「因」所得来的果报。

  南部有位老菩萨生了十三个小孩,只有一个憨儿子最孝顺,不管走到哪儿,老爸一定带着他。这说明了他的「业性」如此,生了十三个只有一个最孝顺,其它都不知哪里去了。你问他十三个小孩都到哪里去了,他也回答说好像几个在这里,几个在那里,这完全是业性因缘使然,完全是因缘组合,实在无由置喙。

  「又如在地狱,种种诸苦事,彼悉无所从,业性亦如是。」用地狱来举例,一个生命在地狱里受种种苦(不是只有一种),他本身「无所从」,自己无法决定。

  世间人受苦,他会找人诉苦,但地狱里受苦的人,是叫不出苦的,那种苦是念念不间断。下油锅炸时,哪个会探出头来喊救命?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喊救命?它是各种苦接二连三而来的,油锅炸完再翻空抛接,丢到刀山里去,再从那边抓出来,丢入八寒地狱里。「种种诸苦事」,你怎么知道要到哪里去呢?这时候你完全不知,然而之所以会受这种苦,乃是前辈子造的因、造的恶业,因此就会受那些果报,「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你所看到的相是果报,而造成这个相的因,它的根本就是「所行业」。所以说「业性亦如是」,所造的业是什么,所产生的果报就是什么,就这么简单。

  「譬如转轮王,成就胜七宝,来处不可得,业性亦如是。」转轮王有玉女宝、象宝、马宝、宰相宝、将军宝等七宝,七宝很殊胜,但你不知道它怎么来的。

  一个国家若是强盛,那便贤臣猛将辈出,若是处在衰弱期,则穷尽全国上下仍找不出一名贤士。想想自己亦然,如果福报正旺,随便做什么都赚,如果霉运当头,做什么都亏。说得上原因吗?所以「来处不可得」,那是前辈子造的因,这辈子果报的收成而已。

  所以转轮王的太子若无七宝的福报,这些宝自然会消失。老国王告诉大臣:「你们要留下来好好辅佐太子。」转轮王一走,那些原本得辅佐太子的老将军、老宰相,却相继被阎罗王一个个调走,因为太子和国家的老百姓都没有那个福报,不为什么。

  「又如诸世界,大火所烧然,此火无来处,业性亦如是。」这是佛法的一个根本常识——成、住、坏、空。世界要毁灭(坏)时有三灾:火灾、风灾、水灾。火灾一起时,火不知道从哪里来,整个世界大火一直猛烧,不为什么,就是这样成就的。我们现在是否也如此?科学家说地球暖化了,温室效应是否即是火灾?不知道!假如平均温增加十度,恐怕就是人类的大灾难了,那时是否即是「大火所烧然」?你说火从哪儿来?无来处!你说臭氧层破洞扩大了,或其它怎样等等,其实都只是千般理由的一部份而已,并非全部,故云:「无来处!」但它会出现,为什么?「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因为有这种情况,所以虽然「无我、无我所」,但会有种种受苦、受乐。

  

《海云继梦解华严 菩萨问明品讲记 - 第四章 四大和合,无我、无我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