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七集▪P4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不是那個東西。我有講沒講,你沒聽都長這麼大了,聽了,也不會再長高一點,那沒差別。現在要的是,你內心那智慧的開展,這個智慧的開展要怎麼展開,這個是你要進行的,也是我要教你的,我們之間的關系存在著這種關系。你要去找到那個體驗的方法,就帶著疑情,最真實的,你去反省,去檢討,你這一輩子來,你在進行什麼,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感覺,啊!人生最大的福報就是學佛,其它不重要。還好投胎到這個家,爸爸還不錯,媽媽還不錯,還好討了這個老婆,老婆還不錯,還好,那只是還好而已。最好就是學佛,因爲你自己能夠掌握到你的生命,只有透過學佛你才能當家作主,你在這個法界中,這個宇宙中你是頂天立地,這個時候就經典所講的,一切天王通通要向你敬禮,一切天人要向你供養,爲什麼?因爲你已經是個真人,不是假人。現在你是虛幻的人,你是憑著你的大腦記憶,跟推理,跟那個願景,你是活在這個假相裏頭。你現在的人生沒有信心,沒有定位,沒有疑情,沒有智慧,你缺少真實生命的要素,你充滿著虛幻生命的要素。去年我跟各位講,虛幻生命的叁要素,真實生命的叁要素,這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在做生命改造,就是把虛幻的要素給放下,把真實的要素給架構起來,架構就只有學佛,學佛才能具足這些。我們期望各位真的能夠在這裏找到那個重點。

  

那麼這裏,回到這經文上面來,它這個地方講的,因爲是報身佛的世界,它主要是你要從報身的立場來講,你的心,你的心真的接受了,真的接受這部經典所講的,那麼十方諸佛就一定護念你,加持你。可你的心假如沒有,只有大腦,大腦想的不一樣,我昨天跟各位講了,你可能沒有聽清楚,我再講一遍。念佛你要自己念,念、唱都不要緊,但是你不要借用CD或者念佛機,因爲CD跟念佛機,它是一種物理音,剛開始聽好像不錯,聽久了,你情緒就不要不好,你要稍微情緒不好,你會覺得那聲音好爛。爲什麼,因爲物理音聽久了會麻疲,麻疲以後,你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你就會排斥它。再好的音樂都一樣,什麼莫紮特的《摩笛》什麼……我告訴你,都一樣,你的情緒不好,它就是物理音,就是物理音。所以那個東西在什麼時候用,這個人在臨命終時,彌留狀態,那個時候你放給他聽,就很好聽,那是新鮮的聲音,對不對。你一直聽,一直聽,聽了幾十年那已經生鏽的聲音,聽久了,它已經變成慣性的一種背景音樂,不能吸引他的心,你知道嗎?所以你那個剛開始聽,聽的很好,哇!天下最美的音,沒有用。

  

我們一個同修,他不是很認真,不過還算蠻不錯的,很用功。有一天大家都在吵:啊!唐詩叁百首多好,哇!宋詞多好,哇!什麼音樂多好。他也跟著大家贊歎,贊歎到最後他說現在這些我都不欣賞,欣賞什麼,它那個音樂都不如十六弘名好。十六弘名就這十六個字: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他不是很認真念的,不過他說,每一次我提起來的時候,心裏都能夠甯靜下來,每一次我在煩的時候,我只要念它幾次,就可以把那煩躁給度過去。這是最美的,比什麼詞都好,比什麼詩都好,關鍵就在這裏。你自己要念,那個心真的動,去接受的,你才會入淨土,這個報身佛的淨土裏。你假如不入這裏面去,十方諸佛不護念你。你想想看,你在這個世間你這樣念一念,十方諸佛怎麼護念你,他跟你怎麼相應得來,你去想想看這個關系。

  

以各位來講,你不可能是毫無信心,你不信心,你不會念,你也不會聽,我講《阿彌陀經》你要跑來聽,可見你對這部經一定有興趣的,但是十方諸佛護念你嗎?因爲你只是腦袋裏面的東西而已,你還沒變成你生命的東西,當你變成生命的東西,那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大腦取向的思惟模式,跟生命取向的思惟模式,是不一樣的。而生命取向的思惟模式,就剛才所講的這種情況,我接受,但爲什麼我做不到?而每一部經講的都那麼簡單,對不對,《金剛經》念個一句一偈有什麼困難,叫我把它背起來,可能還比較難一點,念個一句一偈有什麼難,可是我念了,沒有什麼效果,對不對?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這沒有問題,我們也貼出來給大家看。這個念佛一聲,福增無量,也沒錯啊,可我念了那麼多佛,到底福有沒有增加?不是佛講的有問題,是我做的跟他不能change,對不對?就跟剛才講的,美金跟馬幣不能兌換,不能兌換你美金在這裏,再多也沒用,因爲你拿出去沒人要。不是說你的不對、不好,或者沒有,不是你沒錢,但你的錢現在不能用。有一個轉換的機製,你要去找到轉換的機製,把美金換成馬幣你就很多錢了,當你沒有找到那個轉換的機製,你再多的美金都沒用,知道嗎?這個叫疑情,我不是懷疑美金的問題,我是找不到一個兌換的窗口可以換馬幣,所以我要積極的去找這個兌換的窗口,這個叫摸索,這個就是修行。你不要再去換什麼法門,換法門沒有用,不是法門的問題,是因爲你找不到窗口,所以你沒有換成馬幣就不能用。你把所有的鈔票通通拿出來,通通沒用,因爲什麼,因爲它只認馬幣。你一定要找到一個兌換的地方去換成馬幣才有用,關鍵是在這裏。

  

現在,我們學佛也發生同樣的問題,所以這個經典講的很清楚說你要這樣子,你就能夠獲得,可是你不這樣啊,因爲你在大腦裏面,你沒有轉到報身的立場來。而要轉到報身,第一個要用生命,生命取向的模式,不要用大腦取向的模式,這是一個關鍵處。好,我們先休息一下,下面再繼續跟各位再講。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七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