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四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吹的聲音叫微妙音,可以,這叫學生考試的標准答案,事實上不必這樣區別。但是我可以告訴各位,它們都有一種現象,這些聲音都會跟你的生命産生一種共振,共振。共振這裏它也提到“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有沒有。那麼這一段經文在這裏,比起前一段經文,它已經有所改變,它已經簡化了,前面是兩個轉折,這裏只有一個轉折,其實還是兩個轉折。它不是微妙音比和雅音厲害,它一次就轉過去,變成念佛、念法、念僧了,它是一樣的。經文就是會省略,它那個狀況一樣,那個聲音來你就會轉化,還是産生叁十七道品的這種訓練,然後你自己的心會一直粘在念佛、念法、念僧上面,這個是跟前面一樣。那麼這裏告訴我們的是:自然界裏,動物也好,植物也好,它們都存在著對我們行者有一種啓發,啓發你的生命覺醒,念佛、念法、念僧就是生命的覺醒嘛,對真理的一種感受、體驗,這個叫做念佛、念法、念僧。

   我這樣的解釋你可能會覺得跟一般的解釋不太一樣,他們念佛就是念佛,佛陀,念法就是法,dharma,念僧就是僧,sangha,你把梵文翻成中文,這樣就解釋完畢了,我告訴你,不是這樣。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對生命、對真理的體驗與實踐,實踐以後要兌現,關鍵就這幾個詞。我們因爲對真理不了解,所以只停在文字上的解釋。佛是覺悟,覺悟啊,我們現在來講叫體驗或者兌現,透過實踐,然後把那個真理,法就是真理,給兌現出來。所以你一定要記得:佛陀就是真理,你不要說佛陀怎麼是真理,佛陀就是真理,這個問題你可能沒有辦法去體會,你一定要能夠記得很清楚,佛陀就是真理,因爲他已經把真理給兌現了。我們也是真理,可是你是真理的礦,你的礦現在可能還不值得開采,因爲你的成分太低了。佛陀是百分之百兌現,他的生命因素有無量無邊,全部兌現,我們的生命因素也有無量無邊,全部被無明蓋住,知道嗎。

   那有些覺醒的,像菩薩就是覺醒啊,菩薩叫什麼,就菩薩嘛,對不對。不是菩薩叫菩薩,這樣沒解釋,菩薩叫菩提薩埵,菩提薩埵簡稱菩薩,這樣有沒有解釋,根本沒解釋,你就把它翻了,菩提就是覺悟,薩埵是有情,所以菩提薩埵叫做覺有情,覺有情,是覺悟的有情,還是覺醒中的有情,還是被覺悟的有情,弄清楚,它是動詞還是名詞,你還是沒搞清楚。所以當你搞清楚你就會發現,菩薩就是覺悟的生命因素,有情就是生命因素,生命元素。一個已經覺悟的生命因素,但是這個生命因素的覺悟,還沒到百分之百。菩薩摩诃薩的部分,是有一些達到百分之百兌現,還有部分還沒達到百分之百,所以才叫菩薩摩诃薩。它有嚴格定義,不是沒有嚴格定義,我們現在都不管了,亂用一通。逢人便見你是學佛,菩薩好,菩薩好,菩薩請坐,年紀大一點叫老菩薩,年紀小一點叫小菩薩,馬馬虎虎了,叫菩薩不要叫羅刹就好了。這樣子,因爲你定義不精准,所以你就會混亂。

   所以你要懂得說念佛、念法、念僧,它是什麼意思,它指的是你的生命因素經過實踐,因爲在淨土都在實踐,它已經有所體驗,逐漸在兌現,它是指這些。僧就實踐者,僧是和合,實踐者。我們通常都不注意,爲什麼不注意,因爲這些字你都很熟,尤其聽很多人講,聽來聽去你都變雜訊。你要留意到,不要輕易的弄過去,佛陀在講這些,還有鸠摩羅什在翻譯這些,他都非常嚴謹的,他的語言有一定的模式,他的思惟有一定的模式。你在聽我講好像我對他很了解,這經典就好像我寫的一樣,我翻譯的一樣。真的,我跟你講,我這樣講是太臭屁了一點,這不是說我參與他的翻譯怎麼樣,不是,我們這個叫史觀的能力,你要有把曆史的事件恢複到現場去。就是我現在讀這個經,我就要恢複到那曆史現場,當時他們翻譯經典是怎麼翻的,你要進入那個裏面,你要進入那裏面那你要有史觀的能力,我是用這樣講的,聽得懂的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找到。

   你要有辦法進到那個現場去,你才知道說爲什麼他要這樣翻。你從現在就可以去參與那個狀況,這個是你只有修行人,你才能體驗得到,你不修行你體驗不到。爲什麼會有這種狀況,爲什麼我們會那麼清楚,因爲對這經典來講,我不必說什麼天天要在那邊翻來翻去,去准備講經,不用了,因爲這種經典它有一定的模式。鸠摩羅什、實叉難陀的語言模式很像。玄奘大師的模式是另外一派,我就不喜歡了,他講話好像外國人在講一樣,雖然他寫的文章都是中文方塊字,你就會看不懂。因爲他的語言模式,跟這個語言模式不一樣,他有一定的系統存在,玄奘大師也有一定的系統,而他的系統他弟子知道,窺基大師知道,但是窺基大師也不喜歡他譯的經典,所以他寫《阿彌陀經》通藏的書,就不是照玄奘大師翻譯的本子來注解,他是按照鸠摩羅什的本子來注解,那你就知道差別在哪裏。

   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運用經典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這是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很清楚的掌握到這裏。假如有機會,我還很想把這種經典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有一個一系列的講法,因爲它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東西,來跟大家講,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因緣好像不太夠,美國一個兩個了,臺灣一個兩個了,新加坡也一個兩個了,這裏也一個兩個了,都那一個兩個湊不起來。你要說大家都湊在一起,十幾個在一起,那就很好了,所以這個就很難,把這個因緣給具足起來。

   好,這個第叁個結論還是一樣,你看他語言模式都很一致的,“舍利弗,其國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你看他叁個段落到結論,都是一樣的文字,你看起來這經文就很有條理,它不會沒有條理,所以他理論是非常好。所以他這一段講的,第叁段講的就講那個背景,環境,第一個是講器世間,這個在《淨行品》裏講十具足,這四段就把它通通講出來了,十種具足在這裏面全部都有了。第一個講器世間,第二個講眷屬世間,尤其眷屬的程度那麼高,第叁個是講他的一切自然資源條件,生活環境的狀況,有沒有,包括動物,包括植物都有了,山河大地全部具足。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你就看到,極樂世界其實很美,但很美不是你想象的那種美,它還是有山河大地對不對。可是我們不是,極樂世界就地平如掌,金沙布地,黃金爲地,然後好像沙漠一樣。你看黃金爲地是不是像沙漠一樣,什麼都沒有,就黃金爲地,好在太陽溫度不高,要是五十度以上,我看你黃金爲地,你要怎麼辦,要煎魚,對不對,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不是我們大腦想的,它這個世界其實是非常的美,非常的美!這個美我是用一句話形容,叫做生命的花園。

   一個淨土就是個生命的花園,這個花園裏頭百花盛開,各種珍稀動物通通具足,奇花異卉也都在,什麼奇花異卉,像我這種搞怪的人就叫奇花異卉,對不對。像那一般的,平平的,不管什麼圓仔花、小白花、小紅花,還是玫瑰花,還是什麼牡丹花,都可以,各種花,只要盛開。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的人生要燦爛,要像一朵花盡情的盛開,不要那麼枯澀,粘在一起,一個臉像胡瓜,像胡瓜以後像絲瓜,絲瓜以後像苦瓜,那你就麻煩了,你學佛一定學錯了,學錯了。你要燦爛,你看人家國土都這麼美。

   我們有沒有那個程度,有沒有那個福報具足一個佛陀的淨土,就僧團淨土來給各位,那就要看各位的這種因緣福報了。像釋迦牟尼佛,他就希望把他的僧團淨土擴大,變成人間淨土。你沒有僧團淨土不可能有人間淨土。我們只有居士淨土,居士淨土就是你家裏好好的,夫妻、子女、父母,大家相處的幸福快樂,這樣就好了,這是居士家,就是佛化家庭。但是僧團淨土是很重要的,它是架構整個人間淨土的一個基本要素,你沒有這個僧團淨土,那你人間淨土怎麼架構呢?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是一個部分。我們把這個第叁個跟各位介紹到這裏,因爲這個部分要再講,其實範圍是蠻廣的,相當廣,有機會再細說,時間不夠,我們就這樣帶過去了。

   我們再看第四段,“舍利弗,于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你看,他好生氣啊,一下子,一口氣,舍利弗叫了好多次,你不要再吵我了啊,“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第四段,釋迦牟尼佛一直贊歎阿彌陀佛的淨土,他怎麼不贊歎他自己的淨土呢,你不覺得很奇怪嗎?釋迦牟尼佛來這世間成佛,他的國土在哪裏?他爲什麼推薦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而不會介紹他自己呢?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告訴你,你不是佛弟子。我們前面跟各位講過,西方是指成就,今天釋迦牟尼佛告訴你的西方,就是我釋迦牟尼的成就,這樣知道嗎?換句話說,我在這裏是化身,叫釋迦牟尼,我在西方成就的地方,我就叫阿彌陀,知道嗎?你沒有辦法體會。我告訴你,一直到今天沒人這樣講,沒有人講釋迦牟尼佛的成就叫做阿彌陀。這個很清楚,所以我說你要從中臺八葉院,胎藏界的曼陀羅上面來看。

   它裏面講,東方叫寶幢佛,南方叫開敷華王佛,西方叫阿彌陀,北方叫天鼓雷音,中間本尊,我們叫本尊,就本體呀,本體的本體那一個叫毗盧遮那佛,一般叫大日如來,我們中間就是毗盧遮那佛。那麼從他修行的過程裏,他現在示現來教化衆生,開始修學,那個地方的佛就叫開敷華王佛,或者開敷蓮華佛、蓮華王佛。那麼正確修行的方向,你在接受指導的,指導你修行的,那個就叫做寶幢佛,寶幢如來。那麼成就的這個部分就叫阿彌陀如來,四個通通是他自己的一個不同身份的一種轉化。就像你在你爸爸面前你就叫兒子,你在你兒子面前就叫爸爸,就這麼簡單,有什麼不同,同一個,還有什麼不同。你在你老板面前你就叫夥計,在你的部屬面前你就叫老板,這麼簡單嘛。所以佛也是一樣,他這身份,他身份,因爲他在法界裏頭的身份不一樣,立場不一樣,身份不一樣,多變,所以這本來就講他的淨土,你還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哪有什麼阿彌陀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了。你要跑到哪裏去?你要去最好的就是在你自己的地方,這一點是很多人沒辦法進行的。

   好,我先把這個跟各位講清楚,阿彌陀佛本身,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你要留意到,修法,現在人他不懂得怎麼修。爲什麼我們要講密法,不是我什麼要講密法不講密法,有夠累,你知道嗎?等一下這個來要修密,那個來要修禅,師父轉這邊就講密,轉這邊就講禅,擡頭還要跟他講淨土,背後還有一個問說怎麼持戒,禅淨律密通通來。之所以要講這個部分,是讓各位對佛法有一個正確又完整的了解。你不要執著在那裏,什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釋迦牟尼佛在哪裏,有沒有搞清楚,這些都是他的叫做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轉變出來的這些都是作用的佛,所以叫報身佛。那釋迦牟尼來到我們這裏,我們遇到的這個叫化身佛,這法、報、化叁身的運用。這個報身佛有時候把他叫作法身佛,合並叫法報佛,那都是方便說。真正的講法是,這四方佛叫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他示現起作用,東南西北的作用,他自己本身在我們這個世界裏,他這個叫化身佛,所以他當然是講要到那裏去,結果我們把阿彌陀佛變成另外一個,那你就搞錯了,你不知道經典它存在的用意是什麼。

   好,那麼你了解了這個部分,我們再看,他就問舍利弗了,因爲舍利弗是阿羅漢,阿羅漢對于這個部分他是不了解的,《華嚴經》上面講他們根本不見不聞,雖在會中也不見不聞。不過舍利弗還比較好,因爲他是智慧第一,所以那個文殊師利菩薩從善住樓閣出來的時候,與大菩薩從往南,到福城東大塔廟處去的時候,他的慧眼就看到了,所以他帶著六千比丘追去,可見他還特別有這個慧根,所以佛陀在那些阿羅漢裏,就抓這個倒黴鬼來發脾氣,就這樣子,所以你看他爲什麼會跟他講,是有道理的。

   好,他現在跟他講說你看看,“彼佛”,這個佛,極樂世界這個佛,到底什麼緣故叫做阿彌陀,“彼佛何故號阿彌陀”?他說舍利弗,給我聽好,“彼佛光明無量”,他的作用,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這個時候叫無量光,光明無量叫無量光。“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這個阿彌陀就叫無量壽。無量光是指智慧的作用,是從智慧講,無量壽是從福報講,所以這個是福慧具足,福慧兩足。

   你看看,就在這個地方特別解釋,那意思就是你們不要把我看衰,我釋迦牟尼佛還是福慧兩足,但是他不會從自己本身講,他透過阿彌陀佛來講,這是指報身的意思。那麼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福慧兩足呢,化身沒有辦法,因爲化身受到四個現象的限製,第一個生理現象,第二個心理現象,第叁個物理現象,第四個社會現象,他受到這四個現象的限製,不可能福慧怎麼具足,不可能,因爲最多也只有活到一百歲,現在活兩百歲就不得了了,還是要死,不可能說壽命多長,不可能。這是因爲物理現象、社會現象、生理現象、心理現象的緣故,所以我們這個時代,從化身來看,是不可能跟報身、法身相比,不能這樣比。那麼他把自己的部分,化身不講,他講的是報身的阿彌陀佛。那我們不了解,你就不能體會它佛經到底在講什麼,講我們修行成就以後,報身的世界是多麼的莊嚴。

   好,我們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裏,這個部分還有一些要跟各位談的,我們明天再繼續跟各位說明這個部分。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