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吹的声音叫微妙音,可以,这叫学生考试的标准答案,事实上不必这样区别。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它们都有一种现象,这些声音都会跟你的生命产生一种共振,共振。共振这里它也提到“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有没有。那么这一段经文在这里,比起前一段经文,它已经有所改变,它已经简化了,前面是两个转折,这里只有一个转折,其实还是两个转折。它不是微妙音比和雅音厉害,它一次就转过去,变成念佛、念法、念僧了,它是一样的。经文就是会省略,它那个状况一样,那个声音来你就会转化,还是产生三十七道品的这种训练,然后你自己的心会一直粘在念佛、念法、念僧上面,这个是跟前面一样。那么这里告诉我们的是:自然界里,动物也好,植物也好,它们都存在着对我们行者有一种启发,启发你的生命觉醒,念佛、念法、念僧就是生命的觉醒嘛,对真理的一种感受、体验,这个叫做念佛、念法、念僧。
我这样的解释你可能会觉得跟一般的解释不太一样,他们念佛就是念佛,佛陀,念法就是法,dharma,念僧就是僧,sangha,你把梵文翻成中文,这样就解释完毕了,我告诉你,不是这样。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对生命、对真理的体验与实践,实践以后要兑现,关键就这几个词。我们因为对真理不了解,所以只停在文字上的解释。佛是觉悟,觉悟啊,我们现在来讲叫体验或者兑现,透过实践,然后把那个真理,法就是真理,给兑现出来。所以你一定要记得:佛陀就是真理,你不要说佛陀怎么是真理,佛陀就是真理,这个问题你可能没有办法去体会,你一定要能够记得很清楚,佛陀就是真理,因为他已经把真理给兑现了。我们也是真理,可是你是真理的矿,你的矿现在可能还不值得开采,因为你的成分太低了。佛陀是百分之百兑现,他的生命因素有无量无边,全部兑现,我们的生命因素也有无量无边,全部被无明盖住,知道吗。
那有些觉醒的,像菩萨就是觉醒啊,菩萨叫什么,就菩萨嘛,对不对。不是菩萨叫菩萨,这样没解释,菩萨叫菩提萨埵,菩提萨埵简称菩萨,这样有没有解释,根本没解释,你就把它翻了,菩提就是觉悟,萨埵是有情,所以菩提萨埵叫做觉有情,觉有情,是觉悟的有情,还是觉醒中的有情,还是被觉悟的有情,弄清楚,它是动词还是名词,你还是没搞清楚。所以当你搞清楚你就会发现,菩萨就是觉悟的生命因素,有情就是生命因素,生命元素。一个已经觉悟的生命因素,但是这个生命因素的觉悟,还没到百分之百。菩萨摩诃萨的部分,是有一些达到百分之百兑现,还有部分还没达到百分之百,所以才叫菩萨摩诃萨。它有严格定义,不是没有严格定义,我们现在都不管了,乱用一通。逢人便见你是学佛,菩萨好,菩萨好,菩萨请坐,年纪大一点叫老菩萨,年纪小一点叫小菩萨,马马虎虎了,叫菩萨不要叫罗刹就好了。这样子,因为你定义不精准,所以你就会混乱。
所以你要懂得说念佛、念法、念僧,它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你的生命因素经过实践,因为在净土都在实践,它已经有所体验,逐渐在兑现,它是指这些。僧就实践者,僧是和合,实践者。我们通常都不注意,为什么不注意,因为这些字你都很熟,尤其听很多人讲,听来听去你都变杂讯。你要留意到,不要轻易的弄过去,佛陀在讲这些,还有鸠摩罗什在翻译这些,他都非常严谨的,他的语言有一定的模式,他的思惟有一定的模式。你在听我讲好像我对他很了解,这经典就好像我写的一样,我翻译的一样。真的,我跟你讲,我这样讲是太臭屁了一点,这不是说我参与他的翻译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个叫史观的能力,你要有把历史的事件恢复到现场去。就是我现在读这个经,我就要恢复到那历史现场,当时他们翻译经典是怎么翻的,你要进入那个里面,你要进入那里面那你要有史观的能力,我是用这样讲的,听得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
你要有办法进到那个现场去,你才知道说为什么他要这样翻。你从现在就可以去参与那个状况,这个是你只有修行人,你才能体验得到,你不修行你体验不到。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为什么我们会那么清楚,因为对这经典来讲,我不必说什么天天要在那边翻来翻去,去准备讲经,不用了,因为这种经典它有一定的模式。鸠摩罗什、实叉难陀的语言模式很像。玄奘大师的模式是另外一派,我就不喜欢了,他讲话好像外国人在讲一样,虽然他写的文章都是中文方块字,你就会看不懂。因为他的语言模式,跟这个语言模式不一样,他有一定的系统存在,玄奘大师也有一定的系统,而他的系统他弟子知道,窥基大师知道,但是窥基大师也不喜欢他译的经典,所以他写《阿弥陀经》通藏的书,就不是照玄奘大师翻译的本子来注解,他是按照鸠摩罗什的本子来注解,那你就知道差别在哪里。
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运用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惟模式,这是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很清楚的掌握到这里。假如有机会,我还很想把这种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惟模式有一个一系列的讲法,因为它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东西,来跟大家讲,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因缘好像不太够,美国一个两个了,台湾一个两个了,新加坡也一个两个了,这里也一个两个了,都那一个两个凑不起来。你要说大家都凑在一起,十几个在一起,那就很好了,所以这个就很难,把这个因缘给具足起来。
好,这个第三个结论还是一样,你看他语言模式都很一致的,“舍利弗,其国佛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你看他三个段落到结论,都是一样的文字,你看起来这经文就很有条理,它不会没有条理,所以他理论是非常好。所以他这一段讲的,第三段讲的就讲那个背景,环境,第一个是讲器世间,这个在《净行品》里讲十具足,这四段就把它通通讲出来了,十种具足在这里面全部都有了。第一个讲器世间,第二个讲眷属世间,尤其眷属的程度那么高,第三个是讲他的一切自然资源条件,生活环境的状况,有没有,包括动物,包括植物都有了,山河大地全部具足。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你就看到,极乐世界其实很美,但很美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美,它还是有山河大地对不对。可是我们不是,极乐世界就地平如掌,金沙布地,黄金为地,然后好像沙漠一样。你看黄金为地是不是像沙漠一样,什么都没有,就黄金为地,好在太阳温度不高,要是五十度以上,我看你黄金为地,你要怎么办,要煎鱼,对不对,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不是我们大脑想的,它这个世界其实是非常的美,非常的美!这个美我是用一句话形容,叫做生命的花园。
一个净土就是个生命的花园,这个花园里头百花盛开,各种珍稀动物通通具足,奇花异卉也都在,什么奇花异卉,像我这种搞怪的人就叫奇花异卉,对不对。像那一般的,平平的,不管什么圆仔花、小白花、小红花,还是玫瑰花,还是什么牡丹花,都可以,各种花,只要盛开。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的人生要灿烂,要像一朵花尽情的盛开,不要那么枯涩,粘在一起,一个脸像胡瓜,像胡瓜以后像丝瓜,丝瓜以后像苦瓜,那你就麻烦了,你学佛一定学错了,学错了。你要灿烂,你看人家国土都这么美。
我们有没有那个程度,有没有那个福报具足一个佛陀的净土,就僧团净土来给各位,那就要看各位的这种因缘福报了。像释迦牟尼佛,他就希望把他的僧团净土扩大,变成人间净土。你没有僧团净土不可能有人间净土。我们只有居士净土,居士净土就是你家里好好的,夫妻、子女、父母,大家相处的幸福快乐,这样就好了,这是居士家,就是佛化家庭。但是僧团净土是很重要的,它是架构整个人间净土的一个基本要素,你没有这个僧团净土,那你人间净土怎么架构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是一个部分。我们把这个第三个跟各位介绍到这里,因为这个部分要再讲,其实范围是蛮广的,相当广,有机会再细说,时间不够,我们就这样带过去了。
我们再看第四段,“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你看,他好生气啊,一下子,一口气,舍利弗叫了好多次,你不要再吵我了啊,“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第四段,释迦牟尼佛一直赞叹阿弥陀佛的净土,他怎么不赞叹他自己的净土呢,你不觉得很奇怪吗?释迦牟尼佛来这世间成佛,他的国土在哪里?他为什么推荐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而不会介绍他自己呢?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告诉你,你不是佛弟子。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西方是指成就,今天释迦牟尼佛告诉你的西方,就是我释迦牟尼的成就,这样知道吗?换句话说,我在这里是化身,叫释迦牟尼,我在西方成就的地方,我就叫阿弥陀,知道吗?你没有办法体会。我告诉你,一直到今天没人这样讲,没有人讲释迦牟尼佛的成就叫做阿弥陀。这个很清楚,所以我说你要从中台八叶院,胎藏界的曼陀罗上面来看。
它里面讲,东方叫宝幢佛,南方叫开敷华王佛,西方叫阿弥陀,北方叫天鼓雷音,中间本尊,我们叫本尊,就本体呀,本体的本体那一个叫毗卢遮那佛,一般叫大日如来,我们中间就是毗卢遮那佛。那么从他修行的过程里,他现在示现来教化众生,开始修学,那个地方的佛就叫开敷华王佛,或者开敷莲华佛、莲华王佛。那么正确修行的方向,你在接受指导的,指导你修行的,那个就叫做宝幢佛,宝幢如来。那么成就的这个部分就叫阿弥陀如来,四个通通是他自己的一个不同身份的一种转化。就像你在你爸爸面前你就叫儿子,你在你儿子面前就叫爸爸,就这么简单,有什么不同,同一个,还有什么不同。你在你老板面前你就叫伙计,在你的部属面前你就叫老板,这么简单嘛。所以佛也是一样,他这身份,他身份,因为他在法界里头的身份不一样,立场不一样,身份不一样,多变,所以这本来就讲他的净土,你还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哪有什么阿弥陀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了。你要跑到哪里去?你要去最好的就是在你自己的地方,这一点是很多人没办法进行的。
好,我先把这个跟各位讲清楚,阿弥陀佛本身,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你要留意到,修法,现在人他不懂得怎么修。为什么我们要讲密法,不是我什么要讲密法不讲密法,有够累,你知道吗?等一下这个来要修密,那个来要修禅,师父转这边就讲密,转这边就讲禅,抬头还要跟他讲净土,背后还有一个问说怎么持戒,禅净律密通通来。之所以要讲这个部分,是让各位对佛法有一个正确又完整的了解。你不要执着在那里,什么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释迦牟尼佛在哪里,有没有搞清楚,这些都是他的叫做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转变出来的这些都是作用的佛,所以叫报身佛。那释迦牟尼来到我们这里,我们遇到的这个叫化身佛,这法、报、化三身的运用。这个报身佛有时候把他叫作法身佛,合并叫法报佛,那都是方便说。真正的讲法是,这四方佛叫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他示现起作用,东南西北的作用,他自己本身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他这个叫化身佛,所以他当然是讲要到那里去,结果我们把阿弥陀佛变成另外一个,那你就搞错了,你不知道经典它存在的用意是什么。
好,那么你了解了这个部分,我们再看,他就问舍利弗了,因为舍利弗是阿罗汉,阿罗汉对于这个部分他是不了解的,《华严经》上面讲他们根本不见不闻,虽在会中也不见不闻。不过舍利弗还比较好,因为他是智慧第一,所以那个文殊师利菩萨从善住楼阁出来的时候,与大菩萨从往南,到福城东大塔庙处去的时候,他的慧眼就看到了,所以他带着六千比丘追去,可见他还特别有这个慧根,所以佛陀在那些阿罗汉里,就抓这个倒霉鬼来发脾气,就这样子,所以你看他为什么会跟他讲,是有道理的。
好,他现在跟他讲说你看看,“彼佛”,这个佛,极乐世界这个佛,到底什么缘故叫做阿弥陀,“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他说舍利弗,给我听好,“彼佛光明无量”,他的作用,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这个时候叫无量光,光明无量叫无量光。“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这个阿弥陀就叫无量寿。无量光是指智慧的作用,是从智慧讲,无量寿是从福报讲,所以这个是福慧具足,福慧两足。
你看看,就在这个地方特别解释,那意思就是你们不要把我看衰,我释迦牟尼佛还是福慧两足,但是他不会从自己本身讲,他透过阿弥陀佛来讲,这是指报身的意思。那么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福慧两足呢,化身没有办法,因为化身受到四个现象的限制,第一个生理现象,第二个心理现象,第三个物理现象,第四个社会现象,他受到这四个现象的限制,不可能福慧怎么具足,不可能,因为最多也只有活到一百岁,现在活两百岁就不得了了,还是要死,不可能说寿命多长,不可能。这是因为物理现象、社会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的缘故,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从化身来看,是不可能跟报身、法身相比,不能这样比。那么他把自己的部分,化身不讲,他讲的是报身的阿弥陀佛。那我们不了解,你就不能体会它佛经到底在讲什么,讲我们修行成就以后,报身的世界是多么的庄严。
好,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里,这个部分还有一些要跟各位谈的,我们明天再继续跟各位说明这个部分。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四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