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掌握到這個契機,好好護法,那個福報是無量無邊,你護持一個這樣的正法道場,就跟你供養釋迦牟尼佛真身一樣,是一樣的。因爲正法所在的地方就是佛陀的真身所在,對不對,你想想看。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淨土的人他的心是這種狀況,心性是這樣。那麼在佛陀僧團裏的人,他的心性也應該是這個樣子。那大家就看到了,淨土在哪裏,淨土其實就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一個僧團存在,在僧團裏的同修們,不管是僧俗四衆,都是一心辦道。其它事不要太在意,大家也不要那麼打小報告,我們叫什麼,報馬,怎麼講呢,我們福建話怎麼講?臺灣是說報馬(打小報告),我們這裏叫什麼?好奇,喜歡要報告第一手資料,最新消息頭條的。那個你要知道你把這個消息告訴師父是犯戒的,師父不需要知道那些東西,師父要的是法,不是社會上那些是是非非。“師父,你知道嗎,漲了百分之七十八。”你跟師父講這些幹嘛,對不對,漲就漲。你又喜歡講,“哎呦!師父,我們生活很苦。”生活很苦,你跟師父講幹嘛。你要跟師父講說我要修法,現在很苦我要來修法,你把很苦就丟給師父,你就很樂啊,造業。
好,OK。這個是提醒各位,你要了解到在淨土裏頭的人,他是以辦道爲主,那我們在世間的人呢,是以競爭爲主,你知道嗎,所以我們有很多的痛苦。前面已經跟各位講過了,這裏的人因爲都在辦道法喜充滿,所以沒有苦,所以這個意思我們要先弄清楚。苦不見得是什麼被燙到、被刮到那個苦,你生命的意志力不足的時候,你就很苦了。意志,有沒有,你想想看。無奈最苦了,對不對,無奈嘛。你看車子開到那邊要加油就沒錢,沒錢不能加,車子又不能動那怎麼辦,那最苦了,對不對。能夠順遂那就不苦了,問題是人生多無奈,那你就苦了,而在淨土裏頭的人不會無奈,你要留意到。這個是談這個部分先給各位了解。
除了器世間那麼美以外,那麼眷屬世間那更美,每個人都在精進辦道。那時候你就不會去看八字,看什麼金面玉掌,鼻子大小,福報大小,都在比那些,世間人只有比這些。所以討個老婆,千挑萬選也要討一個福報具足的,怎麼福報具足?鼻子像蓮霧,嘴巴像鯉魚,眉毛像柳葉,搞到最後變怪物。出家都沒這些,出家事情單純化,通通在辦道,大家都在看心,不在看相,對不對。這個就是修行的一個殊勝,所以叫極樂,關鍵就在這裏。器世間如此,眷屬世間如此。
他講到“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飯食就吃完飯大家都在經行。經行這個東西跟各位談一下,它有個特色。我們一般都以爲修行人是文文靜靜的,你就弄錯了,修行人是文武雙全,所以修行人本身,他事實上他的運動量是相當大,運動量很大。他運動量在哪裏?古代的運動量很簡單,第一個挑水,第二個劈柴,第叁個洗衣服,那就夠你忙了。現在第一個不挑水,水龍頭轉就有水,所以這個運動沒有了。第二個也不劈柴,現在瓦斯一轉就有,所以這個運動也沒了。第叁個也不洗衣服了,現在洗衣機一按就……所以你的運動量就等于零,都沒了。再加上根本也不走路了,古代都是兩條腿走路,所以古代那些出家人踢足球一定都世界冠軍的。現在沒辦法,現在這裏到地下室上了車,然後到那邊又到地下室,然後又上電梯,大概你走的路就從這裏走到電梯口而已。那像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就很難有體力,因此在修行的時候,我們就要有運動,運動就透過經行來。
現在經行我們也不算,我們經行走路有點像那個什麼,那個model在走秀一樣,那個不行。這個經行有點像跑山,跑山知道嗎,最近那個四川大地震,你經行就有點像在那邊逃難的那種速度才叫經行,你要很快,而且要逼出你的肺活量。這一點你現在大概沒人知道。當你不能這樣進行的時候,你的修行沒有辦法把你生命的潛能激發出來,這一個。
第二個大概就是我們所要講的,你要打太極拳,要練氣功。一方面在外相上,把你的能量徹底的逼迫,另一方面在毛細管血管裏頭,那些氣能也要真的推動,那時候你不管在修法,在禅坐,你要觀心你才有可能靜的時候到達極靜,知道嗎?你動不能極動,靜就不能極靜,就産生這種現象。所以在修行中身心是平衡的,它是同時訓練的,同時鍛煉的。我們是希望大家你要修行的時候,真的要有這樣的情況。爲什麼我們說要一個道場,而且建築面積不大,但是綠地面積要相當大。大概大家都以爲我們打坐都在樹下坐,在我們這裏要修華嚴禅,打坐要爬到樹上去坐,然後沒有工具自己爬上去,爬不上去就不要坐。爲什麼,這是一種鍛煉,把我們的生命擴充到極限,甚至于還要超越極限,訓練一定是指這個樣子。所以飯食經行,你不要意識形態,你變成意識形態,你就講不通了。
下面又一句話講,“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個“如是”講的就是眷屬世間,前面那個“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是講器世間。你看,字是一樣,標的是不一樣,標的不一樣。這是第二個部分。
我們再看第叁個部分,“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裏還沒完,下面再補充,“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叁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是第叁個。這個地方講的是環境,你看它都講環境,而且你會發現淨土裏頭很美。這裏頭講到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這些鳥因人而異,你所見的不同,你知道嗎,你要是討厭烏鴉,烏鴉就不會出現。
我們中國人討厭烏鴉,喜歡喜雀,喜雀很好聽,還有八哥,是嗎?聽說叫的聲音很會叫,我們覺得很美。可日本人認爲烏鴉是吉祥鳥,喜雀是噪音製造者。所以這民族不同,你的標的就不同了,這標的不同你往生到淨土以後,會隨著你的因緣你見不到它,你不喜歡的,你喜歡的所謂吉祥鳥它通通會出現,這些鳥用我們中國話來講,叫做吉祥鳥,因爲它是印度的。要是中國人寫的,第一個出現的是鳳凰,第二個才會出現白鶴,白鶴是仙鳥會出現,鳳凰會有,孔雀會有,其它鹦鹉、舍利、迦陵頻伽跟共命之鳥,中國人沒有,就不會出現,那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民族性的問題。而這些東西是跟你的生活環境有關,跟你的心性有關,跟你的文化有關,它不是真理,但它的出現是吉祥的,不是不吉祥的,它是妝點你生活中的狀態,它主要在說明這些。
這些鳥,你看它只有鳥,怎麼沒有動物呢?也會有動物,動物啊,它不會是虎、狼、獅子、豹等等,不會,它一定是小白兔,叁羊開泰啦,一定是這種吉祥的動物。爲什麼它不講動物?動物很麻煩,大概你都沒有看到,假如鳥多,最討厭的是什麼,就是鳥糞,所以你會發現它用生命,它只取它吉祥的部分,它不會說它排便要怎麼處理的問題,而這些東西會不會有,有,但不會造成困擾,因爲它在生命中是一種自在,所以這些部分都是指我們生活環境中的一種殊勝,這是指動物類的。
後半段它講到“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有沒有?前面那些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那麼這些“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這兩個聲音,一個和雅音,一個是微妙音,那麼一個是動物的聲音,一個是植物——樹,風吹的聲音,那就表示說這個世間並沒有排斥大自然的景觀,對不對。淨土不是什麼都沒有,光禿禿的只有沙漠跟石頭假山而已,不是,淨土裏頭一定是生態平衡。它既然是寶樹行列,那裏面一定有雜草,那有樹就有落葉,這也很自然。落葉就有蟲,蟲裏面也有蛇。你不用擔心,那蛇也不會騙你去吃智慧果,要吃因果自己背,不要吃了都怪蛇,蛇也有夠倒黴,本來你不會吃教你吃,結果你都怪它是魔鬼,是撒旦,不能這樣怪,你要做什麼事,因果你要自己負。那麼這些都只是一種存在,各位要留意。花開很美,花謝也美,寶樹行列很美,滿地落葉也美,你要能夠這樣欣賞,你不要只欣賞一面。那些美麗的鳥吉祥的鳥很美,它拉的大便也美,掉到你鼻子上來你不要亂罵,你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好,爲什麼呢?一切存在都美,你只要看存在。你之所以會覺得它不好,那是你的意識形態,那是意識形態。你不要有意識形態,那麼在這個世間裏,淨土裏面是沒有意識形態的,你要留意到。這裏面的層面是相當的廣,我們一般只從文字相解釋,那都有偏而且極偏,非常的偏向一邊。它雖然是講這些美的一面,吉祥的一面,是沒有錯,另一面也吉祥,所以你看鳥很美,鳥糞,你就不討論了,那必然有鳥糞嘛,也美呀。記得嗎,我們以前走路的時候,兩腳不穿鞋子,踩到鳥糞都不要緊呐。現在穿鞋子就很麻煩呐,對不對,你走過去有什麼關系,踩過就踩過,不覺得怎樣,可是你現在不得了,爲什麼?因爲意識形態,所以人類最可怕的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會造成戰爭,意識形態造成人類的毀滅。這是一個關鍵處,我們先把這個一層一層給你講清楚。
好,我們再看,這些鳥出和雅音,晝夜六時,就是適當的時機,它不會吵你,不會幹擾你,晝夜六時是指適時,適當的時機,它出和雅音。什麼叫和雅音,這個就關鍵了。那我們會說那聲音很美很和諧,像交響樂一樣,那也只叫物理音。那我們跟各位講,它這經典講的很好,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那剛好就差了十二個——四念處、四神足,有沒有,四正勤,那就在前面講過了,那是基礎。
基礎的你要知道,修行那四個是基本的,這裏就開始應用,整個環境的應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剛剛好叁十七道品,不是剛剛好,本來極樂世界就是叁十七道品所完成的。所以這裏你看到叁十七道品是正法,佛陀正法所在的地方,你在修行當中是不是修正法,就看你是不是修叁十七道品。當然這種講法是比較偏激,比較偏激。因爲叁十七道品,從苦集滅道延伸下來,這叫聲聞乘行法,也是聲聞乘的思維模式,聲聞乘的修行模式,你要留意到,獨覺乘不修這一套,緣覺乘是修十二因緣法,他的思維模式、行爲模式是不一樣的。所以緣覺修什麼,十二因緣,對不對,聲聞修什麼,四聖谛,叁十七道品,你看看這就是差別。但是這裏告訴你叁十七道品苦集滅道是真正的最簡約的一個正法。十二因緣,獨覺也可以修,獨覺修十二因緣,基本上他從外道來。他雖然也可以符合佛陀的正法,但是十二因緣有叁因緣、四因緣、六因緣、八因緣、十二因緣、十六因緣都可以,它是自由展開的,不一樣哦。所以十二因緣不一定要正法,但是四聖谛叁十七道品絕對正法,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六度萬行也是正法,但六度萬行也很可能變成人天乘。人天乘簡單講就是共外道法就對了。有很多好像是修行,它是屬于共外道,譬如禅定就可能共外道禅,有沒有,那這些你就要知道它是有區別的。所以你越是往大乘看的時候,它越包容外道,越往小乘看,就是原始佛教看,它就越堅持跟外道的區別,這個地方就是指這個部分。
所以這個地方是告訴我們,你能夠直接來聽聞佛陀真正的法,那在《阿彌陀經》裏面。他這裏已經跟你講很清楚,這裏都沒有教你那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沒有教你那些。你看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有沒有,他沒有教你四攝法那些,他純粹都是指這個部分,根本佛教的修法,有沒有,很清楚,《阿彌陀經》裏頭的。那這個部分很少人去注意到,很少人注意到,那我們跟你提出來。
他說“如是等法”,這些法都是從這些環境裏頭自然流露出來的,自然流露出來。流露出來以後,衆生聞者,“如是等法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很重要,念佛、念法、念僧。現在我們從這裏來看,這個是一個很高明的理論,首先是動物,這些飛鳥發的和雅音,然後和雅音會啓發你,因爲它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那麼你聽了這些以後,你就會念佛,念法,念僧,你看這種轉折,你有沒有看到。他不是一刀直入一直講,他也沒有說這些什麼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南無阿彌陀佛”,人家不是這樣講,對不對,好像在極樂世界大家都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那你搞錯了,他才不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爲你已經演變到這一種念法,所以就有人會問你,那法藏比丘到底念什麼,對不對?
你知道嗎,這個故事現代人問是比較愚蠢一點,最早問這個問題的人是蘇東坡。蘇東坡有個好朋友叫了然禅師,兩個都二十一歲,蘇東坡很聰明,叁蘇嘛,他爸爸、他、他弟弟,叁個人很有名。這個蘇東坡有一天去看他的好同學了然禅師,因爲當了住持,二十一歲當住持,好厲害。他請客完畢大家走了,老同學,他就跟屁蟲一樣,跟在了然的後面,就問東問西,你既然這麼年輕當住持我要把你考倒,走走走看到——靈機一動,觀世音菩薩怎麼拿念珠,了然也不經意的說念佛,那觀世音菩薩念誰,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念觀世音什麼意思。我想你大概就昏倒了,這下子死定了,這個調皮搗蛋這麼一問怎麼問呢。了然也淡淡的講一句,應了一句話:當然念觀世音不然念誰。他怎麼念觀世音,哪有觀世音念觀世音。他說你不懂,這下子就把他扳倒了。他說爲什麼?求人不如求己呀,我求你別人不如求我自己。同樣的,法藏比丘念誰,念彌陀陀佛啊,念誰?我求你不如求我自己好了,這就是關鍵。但是我告訴你,這些叫腦筋急轉彎,沒有用,真正的佛法的東西,你看看這個經文裏頭表達的是什麼。我們休息一下,我再來跟各位解釋,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論。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