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之《華嚴六科-華嚴禅行法》第七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呢?

  這個不是演講,是講真的了,不要聽到嘴開開的。所以我們在修行的人,他一個基本的一個定調,擴張我們的範圍,你生命的領域你要擴張開來,你不要去在意一定會成功或失敗,都無所謂嘛。反正不會要你的命嘛,你自己向自己挑戰。

  每個人,我相信每個人了,生命像一團火球一樣,很遺憾的被冰塊包住,那是什麼冰啊?就是社會的種種框框啊,還有你的恐懼心啊。

  你想出去,你看從小就這樣,媽媽牽著你,你想把他的手甩開,媽媽幹脆就把你抱起來了,給你跑,看你跑哪裏去。你想要探索未知,爸爸媽媽不給你去,一定把你抓回來,那你在這個已知的範圍裏頭,你很幸福啊,很安全啊。

  稍微長大一點不聽話就說你不乖,你做你要做的事,你說叛逆,好了,那你就通通被框住了,所以你就只有做乖兒子,乖女兒,然後內心滿腔的熱血那一團火球就這樣子要熄掉了,這個人生多麼遺憾。

  我先聲明我不是叫你回家大吵大鬧,我不是鼓勵你叛逆,回家跟大小不合,沒有這回事,你要怎麼樣把你的生命能量疏導出來,我告訴你,最好就是在修行的領域裏,去邁向未知,這是最好。

  不傷害任何人,沒有人知道,你不開口則已,一開口一定驚天動地,不要講那些沒必要的話嘛,虛應故事、假話,你也知道講那些都是假話,碰到女人說你好漂亮,其實你根本沒看到他,你只是說你好漂亮,近年不錯,什麼不錯,他才剛從醫院滾出來還什麼不錯,我們看到很多,你要進廁所,剛有人出來,你就問他吃飽了沒,你都是慣性嘛,這不都是多余的話嘛,爲什麼呢?因爲你已經被訓練好在這個框框裏頭。所以很自然的,在廁所裏面大談什麼好吃什麼好吃,很自在。你現在想一想分析,怎麼會是這個樣子?這個就是你的盲點,你走不出來。這個一定要好好的去清掃幹淨。

  那麼到這個地方,事實上常出現的就是生命觀境他會一再的出現,那這個生命觀境一再出現的同時,我們要做的,現在華嚴禅法在這裏真正要發揮功夫的部分,就在這裏了。

  這就要進入海印叁昧裏頭,那我們講的,那就是法界叁觀,今天都不詳細跟各位談這些了,要談這個部分,那需要相當大的功夫,因爲我們把這個前行的部分,講了兩次,一次八十幾個鍾頭,一次六十幾個鍾頭,就是正行的部分還沒講,我們只在想說,只要有兩個人,兩個人到這個地步,我們就來講,到現在只看到一個人,還有一個人不知道在哪裏。

  這個時候要進行的,你要記得,他是這些資糧已經具足了,我們講了,到95分以上,九十七八分了,基本上的這種成績的人他已經是菩薩摩诃薩了,他要進行這個部分,因爲他生命觀境能現前。

  現在我們生命觀境要在定位,那這個是在天上插地標一樣,你假如沒有那個經驗,你根本沒有辦法去拿捏,那我們現在簡單的把這一個方法跟要領跟各位說明一下。

  同樣的,這個觀境中,他也會有盲點跟岔路,也會有,你沒走過你不知道,記得小時候玩玩具,有那個紙條,上面畫一條路,孫悟空到西天去取經,結果碰到牛魔王碰到蜘蛛精,那個卷軸,你慢慢卷,他從那邊一直走,會不會走入岔路啊,我們在修行中,跟各位講,常常會走入岔路,而且每次來都走那個岔路,小孩子玩那個很有意思,現在不知道外面有沒有人在賣。

  那個遊戲是說明我們對未來他還沒張開之前,那你是完全無知的,伸開以後兩條路你就發現了,有很多人就一直站在路口,因爲什麼?因爲他怕錯,怕錯所以他不走,告訴你不走絕對錯,走了不一定錯,可是麻煩的就是你就不敢走,那修行不敢走的人絕對沒成就,敢走的人你不要抱怨,因爲嘗試一次錯誤的失敗以後,那告訴你,下一次一定成功了,假如有叁岔路,那走掉一次以後,那去掉叁次,這個叁分之一了,所以剩下叁分之二的概率了,那你走叁次也一定會有成功的機會,那你要是不走,絕對就不行。

  所以我們發現到,邁向未知是人生當中最大的喜悅,你去經驗看看,失敗也高興,因爲成功的機會到了,成功呢,那當然更高興了,因爲沒有失敗的經驗,但是你發現,失敗的經驗是相當多的,所以岔路一定有,你不用擔心.

  只有一種人他不能修行,就是不准失敗,只准成功的人,師父你告訴我,你保證我這樣做一定成功,那種人就不會成功,師父只保證你,你去修行一定會失敗,到最後才會成功,原因就在這裏.

  你不要想說你跟我保證我一定要成功,失敗的話你要負責,你去修行,失敗我一定跟你負責,但是當你這樣怕失敗,一直要把這責任推給別人的話,那我告訴你,你就幹脆不要修了,幹脆不要修了,你就坐在家裏,在已知的範圍裏,好好修人天福報,下輩子再來,那牛排可以大一點.

  聽說最近牛排流行都很大,還有叁十二盎司一塊的,吃那一塊下去就可以飽叁天了,這種情況你會看到,你可以去要求人天福報的增加,但是你要要求了生死啊,出叁界免輪回斷煩惱,無有是處,因爲你在找的是一種增加煩惱的方法,人生走過去了。失敗的機會會很多的.

  在修行上面,我們跟各位講說,失敗的機會都是以百萬次爲單位在計算的,你有沒有失敗一百萬次,那不過才失敗一次而已呀,所以你要懂得在修行的過程裏,失敗是常有的,但是,我們不以失敗當做慣性,也不以失敗當做一種對我們沒有激勵的一種無意義的事。

  你要留意到,所以當你在很多失敗的經驗裏,你很自然的會感覺到,什麼是成功的,在這一世裏,那下一世再來的時候,下輩子再來的時候,那你就在淨土裏,你嘗試什麼都會成功。

  像剛才講達文西先生一樣,他就是硬要,我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聽過這個名字了,你沒見過這個人了,他五百年前就已經回西天去了,他爲什麼堅持他的這種科學跟藝術相融合他會成功,就是他前輩子修來的,所以這輩子他知道,你一定要去做這樣的一個經驗。

  這個是跟各位講,你要有這樣的氣度,一個修行人要有這樣的勇氣,什麼勇氣呀?講那麼多你聽懂嘛,聽不懂的回去,拿鐵錘重一點的,不要用斧頭,鐵錘兩頭鈍鈍那一種,挂在天花板上,讓他移動,讓他這樣像鍾擺這樣,那你從中間走過去,頭不要縮下來,被打倒的時候你會哎呦一聲,你去經驗一下,修行經常會被那個東西打到,修行的時候那個東西揍你的頭,恐怕還不是只有一個,他會好幾個,而且全自動,四面八方錘過來了。

  我跟你講這是事實,這不是形容,在修行的過程裏常常莫名其妙就跑出,就一切好好的,爲什麼摔的粉爛,這是必然的,先有這種精神去接受那突如其來失敗的考驗,你心理會完全沒有准備,你的心髒要真的是鐵甲武士牌才可以,要不然你經不起那種沖擊,這個就是修行人的本色。

  所以爲什麼修行這件事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一般講修行,那個叫懵修,那個修的跟這個部分是不一樣的。

  現在我們回過來看這個部分,這個海印叁昧的修行裏頭,我們是按照法界叁觀來分的,法界叁觀是杜順,華嚴宗初祖,他所定的講法,那麼這裏面所講的,跟華嚴經裏頭的文字,有很大的差異,也可以說根本就不相關,但是呢,你要進入華嚴經裏那個海印叁昧裏頭,那你必須用這樣一個方法。

  有沒有別的方法呢?我們告訴你,絕對有,而且另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呢,這個世界沒有,你要到昨天講的淨妙國土去,那個才有。我跟你講是真的,因爲這些方法在以往,過去將近一萬個小時,我跟各位講華嚴經的時候,那最少平均可以這樣講,每十個小時我跟你講過一遍,你就聽不懂啊。

  你不要以爲看電視啊,我給你講華嚴經,你都聽的很好笑,師父講的很簡單,一聽就懂啊,我告訴你,你懂的是你懂的部分,你不懂的照樣還是不懂,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爲那裏面所講的,你不明白。

  有的人聽了以後還說這個師父講的好臭屁,恩,那麼狂傲,那麼自大,我告訴你,這不是狂傲,因爲這個法門他就是這個樣子。

  現在我們把他列一個規矩,一個標准來給各位做參考。第一個就是所依事體,這個地方越前面的原則,所有的法門,那他就越相近,越往後的原則,那所有的法門,他的差異性就越大。

  那我們現在這個部分,法界叁觀,爲什麼跟經文有那麼大的差異,他就是重新列出一個標准來,這個標准你要是會運用的話,所有的法門修法幾乎都是這個標准,禅法如此,密法也一樣,修密的同修,你壇城如何布置,那你按照這個標准,那密壇城就出現了,那修禅的同修,你按這種情況,不緣外境,只在心裏作用,那你照樣就可以成就。

  所以他這裏分兩個,一個是所,一個是能,所以“所”,他叫所依事體,事相的部分,“能”,叫能依觀法,這兩個部分,那我們在修學上,各位就從這裏來看,你現在用的核心,那個最重要的綱領有沒有抓住,就是“能”“所”兩方面。

  “所”的這個部分,幾乎所有的行法都沒有講到,那我們跟你列出來你注意看看,他說所依事體分十對,第一對叫教義,通常叫教義一對,第二,理事一堆,第叁境至一對,第四行位一對,第五因果一對,第六依正一對,第七體用,第八人法,第九逆順,第十感應,所以有沒有感應,華嚴不是不講,佛教不是不講,但是他講的感應跟你講的感應不一樣,他有前面九個基礎在,那這個感應才叫做真的。

  不是昨天講的那種夢境幻境的感應,夢境跟幻境不叫感應,這是生命觀境現前的一種感應,所以很多盲點,那你要這樣掃除掉,這個部分詳細我們不講了。

  因爲每一個,每一對分兩個,教、義、理、事,這個通通分開,所以這個十個當中,十對當中就有二十個,每一個幾乎都含有十個,那幾乎就兩百個,兩百個以後要怎麼樣進行呢?對不起,這個部分等我們講法界叁觀的時候再講。

  但是告訴各位,這個就是你置心一處的處,華嚴禅的置心一處在這裏。那這一處啊,我們前面跟各位講,要置心一處容易有盲點,有岔路,同樣的,你現在在這裏,假如…

《華嚴禅行法之《華嚴六科-華嚴禅行法》第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