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知,帶著覺知,那麼依靠,依他,他有意見,我聽你的,我清楚這個意見是你的,做,我做,我做了,將來人家會罵我,我很清楚,因爲我是聽他的所以被罵,那你也不必把它公布,那也沒有意義,那是世間法中的,你要很清楚的,明白到這一點,這個就是學佛。
那個佛,覺知,我覺知我這樣做會出問題,那這樣就好了,出了問題是必然的,被K啊,被罵啊,被揍啊,這是我很清楚,那假如沒有呢,沒有是我福報,因爲前輩子我沒造業,所以這輩子我聽他的,撂下去,結果他不是陷阱,他只是兩寸水而已,所以我通過了。
這一點覺知在運作的時候,生命是非常燦爛的,你自己要去經驗,所以禅本身是一種覺知的行爲,學佛爲什麼跟禅扯在一起,禅修爲什麼跟學佛扯在一起,關鍵就在這個。
這個地方你會發現,他的一個根本就是那個疑情一直在起作用,因爲有疑情,你才有可能覺知,沒有疑情你不可能有覺知,而疑情不是疑神疑鬼,疑情也不是製造進展,疑情只是讓你環顧四周無有壓力,這樣而已。
各位想想看,你在像車站那樣人潮洶湧的地方跟人家約會過沒?這個例子我們常跟各位舉了,我記得讀書的時候,臺北車站人很多,臺北車站又那麼大,人那麼多怎麼辦呢?臺北車站有四個字,臺那個字,那邊找來找去那是最慘的,最不好找人,那我們就在北那個字下面等,大家都到了,大家都是背靠著柱子都在等,等了一個鍾頭怎麼還沒來,只是無聊,無聊要走出來抽個煙,哎呀,你到多久了,他也到一個鍾頭,你也到一個鍾頭,兩個人都一個向北看,一個向東看,都靠在那裏,
爲什麼?因爲都沒有疑情,反正我到了,人又很多走來走去,那我就盡量靠著那個柱子,我就守著那個柱子,他就會來找我,大家都想著他會來找我,所以大家都在那裏等,這個爲什麼?這個就是一種慣性。
你會發現我們在慣性的時候,你沒有辦法發揮你的警覺力,甚至你周遭的事業也一樣,那麼禅修的本身,他就是帶著疑情,這個覺性都一直起作用,但你會發現,在等人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在那個地方你就站好,那麼有一個動,動是要動給人家看,你在找我,因爲我們約了,那你也會找我,那我呢,我稍微有點動,我也可以保持一個覺知,那你就會很輕松又不會緊張,不會失落,像這種情況,你如此帶著疑情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應該有壓力的,所以假如會産生壓力的話,那你的疑情應用是産生錯誤。
那麼當我們這個疑情帶著,你不是要在哪裏起作用,你疑情會有世俗的,有勝義地的,也就是佛法,我們追求生命止于至善的這一方面的,那麼當這些疑情在起作用的時候,你會一直往上提升,但是你感覺不到,你在哪裏最清楚呢?就是當你置心一處的時候,他才會發揮作用。
就像小孩子長大,小孩子在長大,小孩子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他在那個時候會知道呢?鞋子太小了,衣服太小了,那個時候,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孩子長大了,那時候告訴他說你長大了,他就會說哦,我長大了,事實上你知道,最初的時候他根本感受不到,他哪裏知道什麼叫長大,但是呢,他確實是在長大,現在各位的生命品質,你有沒有在提升,各位的法身慧命你有沒有在兌現,這是個關鍵處。
那麼,他是一定在成長,那你呢,是不是有足矣讓他成長的因素,假如不能成長,那就叫一闡提人,一闡提人用現在的話來講叫木頭人,木頭人就不會長大。而我們呢,不是一闡提人,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是在鍛煉我們的人性,使他達到百分之百的純,那就變成佛性,所以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我們要怎樣的來進行這個工作,那就這麼兩個了,置心一處這個殊勝,我們要跟各位仔細的說明了,前面我們跟各位談過。
大概所有的修行都在訓練置心一處,那麼問題是,你對于置心一處的這個東西認知不夠,用你自己的想法那就發生問題。
這個禮拜禅修班的同學問了一些問題,我們打坐的時候,我在數息,有人教你置心一處,他怎麼教呢?他說這個吐氣啊,吐出去的時候,這個氣一直走一直走,盡虛空遍法界,那麼吸氣的時候,他就一直吸一直吸,經過喉嚨經過肺部,經過丹田,然後呢,從大動脈到小動脈,到微血管,到每個細胞去,置心一處嗎?這叫胡思亂想,有嗎?有啊,是有這樣講,這樣講有什麼意思?然後你就心包太虛了,然後,一口氣吸進來,又是腹式呼吸,這個一口氣吞下去,可以吞到丹田,讓肚子破一個洞,還是肺破一個洞,我也不知道,難怪現在典型非典型肺炎那麼多,你的呼吸方法弄錯了,你呼吸從肺吸進來,走到肺部來,怎麼有可能走到丹田去呢?我不知道他肺怎麼會那麼大,大到丹田去,用小腹呼吸,古代也不知道肺在幹什麼,也不知道腹部在幹什麼,那你現在人,那你還相信這一套,那不管了,至少在置心一處的前提上,這個就不對了,那要怎麼辦呢?
你自己在運作的時候要去勘定他,氣吸進來,那你不要管他嘛,你只要吸進來,你的身體本能他自然到肺活量,你裝滿了就會停住嘛,停住開始就會吐氣嘛,那吐氣吐盡了,肺活量裏頭沒氣了,就開始在吸進來嘛,你要順著他,你不要吐出去就讓他盡虛空遍法界,裏面沒氣呀,那你就OK,馬上往生,你在數息的時候是順著你的身體的自然狀況,吸氣吐氣是自然的,你不要去操縱他,你只要讓他出去讓他進來,出去進來,他很自然,他本來就很自然,你根本不管他,他也很自然,他不是你要數息他才開始呼吸給你看,你不要搞錯啊,從媽媽娘胎爬出來,你就開始動一直沒停過,那你現在呢,現在要你數息是要你去留意到你有在呼吸,那這樣就好,那你留意到呼吸你要注意,要保持那一個生命的活絡,那對于息出,你自己要看的清清楚楚,息入看的清清楚楚,對于看的清清楚楚的用意是要你止住妄想,你記得這一點,是要你止住妄想,不要去想起他的,所以功能就只有這麼一個.
並不是我這個吸氣的時候,哇,好溫暖,怎麼樣,今天吸的好清涼,你修到哪裏去了。只是要你止住妄想而已,你這麼一吸,哇,好溫暖啊,一二叁四哪裏去了?好溫暖,好溫暖你的心就跑掉了,哇,這口氣好清涼啊,也跑掉了.
你知道有那麼一回事,但不要去介意他,因爲他是透過這個訓練,是要你止住妄想,你要記得止住妄想,關鍵在這個地方,所以其他任何的部分,從心理引發的妄想,用生理引發的妄想,從物理引發的妄想,或者從社會現象所引發的妄想,通通要把他排除掉,通通不要介意,跟你講這麼多妄想,是讓你知道說,在我們這個色身存活的世界中,有這麼多方向會來幹擾,影響我們,使我們不能置心一處,現在你要置心一處,就是不要受到這些妄想的幹擾,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個東西。
你不要以爲很容易,從這一個地方你在掙紮跟奮鬥的同時,你才有可能去看到你的內心世界,從這一個掙紮跟奮鬥的同時,你在進行你生命的改造工程,從一個地方下手,這就是一個法門,從這裏下手你才有可能完成你生命改造的工程。
你不要想的太多,不要太貪心,既要參禅又要念佛,又要修密法,又要持戒,又要背什麼不要搞那麼多啊,又要朝聖,朝聖又要叁步一拜,又要從普陀山朝到五臺山,看起來好像很壯觀,等你活到128歲再來。
這一項工程,置心一處很簡單,裏面工程是很繁雜,很龐大,你一定要記得這麼一件事,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無奈,或者覺得很無聊,因爲你抓不到重點,找不到下手處,所以你一定要先突破這個地方。
每一個行者,這一關我們一再的要求你,從數法下手,要進入數法之前,你要先看你的呼吸,坐好大約這個姿勢,標准的毗盧遮那七支坐相我們還是告訴你,你是不是能做到暫時不要管,大約坐起來有點坐相,不要坐著跟躺著差不多了,那就很難說了,你大概有點坐相,這樣坐著,然後開始注意。
你自己就會改變,自己就會改變,那你想要說真的要要求有一套系統的話,那我們禅修班的同學你記得,像陳玉能師兄報到,他這裏有完整的,包括前行的瑜伽,體位法,呼吸法,都會教你,你就到這裏報到,你自己不要忙修瞎練。
那你要,我簡單跟你講說,剛開始,反正那些萬事都不具備,只具備一顆熱情的心,那你就大約的姿勢坐好,那就開始去訓練,去訓練你,看你的呼吸,在看你呼吸的時候,你就不要胡思亂想了,你就應該排除很多很多的妄念了,看看你的呼吸怎麼樣,你不要妄想說,一看呼吸,我什麼時候有肺炎,我什麼時候又來了,通通來了,通通不要,你通通放下,然後開始息出息入,慢慢慢慢的,你就會發現應該注意些什麼,記得,這些妄想都必須除掉。
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很急,那個呼吸,這樣做幾次,哎,那我告訴你,你一定個性急的人,爲什麼會有深呼吸啊?因爲叫你看呼吸,你就去操縱你的呼吸,你的主觀意識比較強,你會去操縱你的呼吸,這個已經很微細的地方,馬上就現前,那你要能夠抓到這一點,你的個性開始會轉變,。
因爲你要想采取主動,你想要積極,那你就會去操縱你的呼吸,當你要操縱你的呼吸,一定會産生長短差,一有長短差,你就會産生歎氣,深呼吸的狀況,那這個就是弄錯了。
我們要你的是了解到你自己的身體狀況,他的呼吸是什麼樣的情況,有時候你會叁長兩短,有時候叁短兩長,有時候是兩短一長,也不一定,你自己呼吸的情況,當然你不可能用一個精密的儀器在那邊測量你的狀況,但是你自己可以感受的到,但不管,你就隨著你的呼吸的狀況,你自己去看你呼吸的情形,當你看到你呼吸的狀況,大約很清楚很穩定的時候,很自然的,在息出息入的轉換點上,你選一個點,來作爲一,二,叁,四,呼吸十次你就重來一次。
因爲這種數息法只有中文系統裏才有可能進行的,是因爲只有中文或者臺語,他才是單音節,單音節他才不會幹擾到你數息的運作,其他的語言,很抱歉,他是多音節,日文也好…
《華嚴禅行法之《華嚴六科-華嚴禅行法》第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