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知道沖到哪裏去了。現在你發現自己了,我這在法界中迷失的孤兒,迷失在哪裏不要緊,對不對,我就那個點我要定下來,你不能再晃動了。這個點定下來,然後我先瞄准我的目標,對不對?生命的故鄉那裏,那你開始往那邊調過去,開始調過去。每個人因緣不同,因爲你現在所在地每個人都不一樣,對不對?現在我們很簡單講,有的夫妻很好的,有的是氣不過他才跑來的,對不對,這兩個完全不同,你有可能那條路怎麼走嗎?根本不一樣,不一樣。有的是富貴學道的,有的是叁失道人進來的,那怎麼會一樣?那不一樣,不要緊,你現在迷失的地方確定,確定以後,開始朝那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是我們這裏最清楚了,最清楚了。光是這種熏習,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都快速地在成長,下輩子一定比這輩子好得太多了,更何況你現在還積極地在摸索。
我就跟各位講,在這個過程裏不怕這輩子完全沒成就,就算摸索完全錯誤也無所謂,重點在摸索,你摸索的越多,你就進步越多,因爲生命的成長你大腦是不知道的。怕的是我們根本不認識,不認識你就不知珍惜,不知珍惜你就感受不到。這個東西很好,你有沒有感覺很好?你要感覺不到,它哪好?你現在在你的生活裏是不是很好?你感受不到。有父母的,嫌那兩個真啰嗦,對不對?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二老就有二佛。你說“哪二佛,就糾纏不清,二佛”,那你就慘了,因爲你不能珍惜,你不知珍惜。有的是從小就沒父母,沒父母呢,他也要珍惜。從社會道德來講有父母是福報,沒父母應該很憂傷,那倒未必,你沒父母你正好好獨立。沒父母你就“哎呀,我就歹命,出生就沒父母”,你何必如此呢,對不對?你看到人家有父母在那邊哀怨,你就知道多慶幸自己沒父母,那你正好獨立自強。有父母的人他應該珍惜他有父母,你沒父母也應該珍惜你沒父母,這世界一切都值得珍惜。你不能珍惜的時候,那個福報你就得不到,它沒現前,你知道嗎?你現前有哪些好東西你必須懂得珍惜。你假如一直要用比較,用你自己的個性在那邊耍賴的話,那不是修行人,那你要找尋什麼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根本不可能,因爲你自己那我執,那也是一種我執,耍你自己的個性跟脾氣,那個我執一直在起作用,它永遠是障道,永遠是障道。再好的東西,再好的法門到你眼前來沒用,沒用,因爲你不知珍惜。你只有自己的什麼,情緒、執著、好惡,那還有什麼好講,所以我們一定懂得珍惜。
你既然肯定目前,又知道目標,這當中就是珍惜。就你生命的本質來講,你懂得珍惜你就會尊重,尊重一切的存在。當你既能珍惜現有周遭的一切因緣,又能尊重你周遭的一切狀態,你的善根只要到某個程度,它就翻過去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早就到達淨識的階段。工程面已經到淨識,你技術面一用功,那就叫進步神速,生命改造的工程很快就會波瀾壯闊的展開,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行法中,這個就是所謂的資糧道。
你要具足很多資糧道,有些時候你還用不上。資糧道你搞得太多會變噪聲。你現在把這種東西這樣架構起來,這樣講了半個鍾頭了,這些東西你很可以整理了。從我講的裏面你去整理哪幾套理論,它很夠你用,在整個修行中對你有絕對的幫助。你不要只有一個抽象的概念,用不好。你把它整理成一套作爲你自己的一個行的標准,然後呢,常常告訴人家,常常告訴人家,在你們師兄弟之間互相的,我講給你聽,我是這樣子,你講給我聽,你怎樣,彼此你會發現你們會有一點不一樣,有沒有?在這不一樣的狀態中,自己去模擬,你就會看出來,他走的是什麼路,你走的是什麼路。雖然同樣是菩提道,你是梅花1,他是梅花3,你知道嗎,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雖然都可以同樣到達目的地,爲什麼他要走北二高,你要走中山高,對不對?因爲他家在重慶北路,一上去就是中山高,你家在永和這裏,所以一上去就是梅花3,對不對?這必然的。你爲什麼一定要跑到那邊去跟他上同一個交流道?沒有必要。
爲什麼?你必須徹底地、仔細地把這一段好好弄清楚,弄清楚。你都是知識分子,你可以寫下來。寫,你要這一個理論寫下來以後你再講給人家聽,你就會慢慢變成你的,因爲會用你的方法,會用你的方法。你要沒修行就別講了,因爲你沒方法,你哪有你的方法。你要是開始功課照著這樣去做,隨著你的進行,你自己怎麼調整,你自己怎麼改造,那個部分它很自然你就會從論道當中、華藏工程當中你會表達出去,而那個時候,它就成爲你的生命因素。這個生命因素將帶領你入法界。即使是到極樂世界,你也一定有個寶座坐,不一定有寶蓋,但絕對不會在七寶池中,你已經早就上了七寶池,不但在岸上,而且還有寶座。你要是能夠像這種情況,能夠有個十幾年來進行的話,要到極樂世界,不止極樂世界,任何一個佛國度去都有寶座、都有寶蓋。
你懂得這個法門的殊勝,所以這兩個一定要有,架構方程式跟解方程式的方法,解方程式的方法。這只有你自己知道,誰知道?別人不知道。因爲方程式只有在你的心裏,不在別人的心裏;解的方法、要領也在你的心裏,不在別人的心裏。有了這兩把鑰匙,那就像大鵬金翅鳥,一飛沖天九霄雲外,你早就出叁界了,只要沖一次就出叁界了。
OK,這個是我們在修學上的這些基本要件你都能夠具足,這個境界很快你就感受得到,而且在行法中,我們經常可以體驗到,體驗到的像什麼,你知道嗎?小時候叫做什麼,有沒有,打陀螺,有沒有,死鬼不是都要放中間嗎,你這活鬼就打下去,對不對?不敢打的叫他喝湯,吃湯有沒有,從旁邊戳一下,轉轉轉出來,趕快撿起來,免得自己等一下被人家捶碎了,有沒有?在修行的過程裏,我們就會經常喝湯的,因爲你還沒有進入法界之前,那個法喜會流露出來,你會分享得到這樣的境界,但是呢,你不是大落落的一塊一塊的這樣吃,你是先喝點湯一樣,淺嘗法味,法滋味就是這樣來的。所以你只要現在按照這正確的方法下去,那種法喜會有,但是它不是舒服禅的那種喜悅,那是不一樣的。舒服禅就像什麼,像喝可樂一樣,大口大口喝,喝了以後全身不是勁,好像很舒服,舒服禅就是這個樣子。但是這個東西呢,它不是,它有一點滋味你知道,就是這樣,這個我知道,講不出來,那你會一直進去。舒服禅是一個很舒服的狀況,就像喝可口可樂,喝完以後你會想,這個東西不能多喝,那就是有覺性的人,沒覺性的,好喔好喔,好,喝到骨質酥松,到最後叫做垃圾食品。舒服禅就是垃圾食品。
但是這種法味是你在這樣的架構之下,很嚴謹地一步一步走過去,它不苦澀,它就是有那種法味,一點一滴地會出現,從各種不同的層面來,你就會發現什麼叫生命的全方位。它一定在生命中産生的,它不是外在的聲光色影的那種特異功能的刺激,不一樣。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講生命海中它的特質。
好,我們來看經文,這些跟各位談的都是資糧道,而且是馬上要實踐的資糧道,不是空洞的、知識的資糧道,不一樣。
我記得初一,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這是舉例,不是跟你炫耀,下了課以後老師叫我當小老師,告訴大家怎麼讀書,那我就跟他講了一些讀書之前要具備的東西。這一段,那時候幾乎每天跟同學上課,我大概是全臺灣第一個小老師,現在算起來四十幾年前。不是講說要上什麼課,我就告訴他,同學們應該具備什麼條件、什麼條件你才好讀書。那個時候有一種狀況,我在告訴大家說要具備什麼條件什麼條件的時候,後來學佛以後我再想這件事情,我當時告訴同學們要具備什麼什麼條件當中,我好像講太多,知道嗎?現在你們看《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要的資糧道上面的東西,跟我那個時候講的差不多,講到你要背都背不起來,太多了。資糧道不是這樣講。雖然我後來想一想,那是初一,對不對,聽我講的那一群都倒黴了,他具備了很多不必要的知識。
各位要留意,現在你要的這些資糧道是一個具體可行、直接要做的事,這些絕對需要,沒必要的你可以放下,可以放下。那個在其它的地方可能有用,但是至少在我們現在生命改造的過程裏,你要的是那個方法而不是知識,這是很重要的。
好,我們看經文:
“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前面我們跟各位談到那生命能量的磅礴,一切如來功德大海的法界能量鹹入其身。你有這麼大的能量,當然你要到十方一切諸佛的所有佛刹裏,那就沒問題了,沒問題了。
我們這裏有很多活動,二月份要去印度,很多人就想去了,要去Acharya他家,我們要跟他談永久的合作關系,也就是兩個宗派怎麼合作,然後要跟Acharya的師父對話。我們很希望大家去,現在就有人“我想去”。那是二月,然後四月雲南潑水節,我們要去瑞麗,就是中國跟緬甸的邊界那裏參加一個潑水節,那裏有個道場邀請我們去,“喔,那更好”。從昆明開車經過大理,然後到騰沖,從騰沖到瑞麗,回來的時候從瑞麗到騰沖,要買翡翠,那是翡翠第一城,你自己把鈔票帶好。從騰沖回來到大理,不到大理我們到雞足山,到雞足山朝聖以後,從雞足山回來到昆明,再從昆明回來,“嗯,這個也好,要去”。明年七月份要上五臺山跟老和尚拜壽,“嗯!這個更要去”。更要去,鈔票不能去,鈔票不夠,那你的法界能量不足,不是法界能量不足,臺幣能量不足。所以法界能量要夠,你法界到處可以去,你臺幣能量不足,這世界你就很多地方不能去。可能只能一年去一個地方,這一年所存下來的錢就塞一個地方,明年又存下來,又塞一個地方,說師父你別搞那麼多好不好,我快受不了了。所以這二十幾年來我都沒有邀各位去哪裏,因爲恐怕各位臺幣能量不足。
現在事情多了,因爲這次我們去曼谷,發覺不行,我們不能這樣,我們各個活動要給大家知道。所以明年不止這樣,還要去墨爾本的南方,最靠近南極的地方,那裏世界佛教青年會在那邊要開個大會,我們也要公開,給大家來參加。大家參加當中,我們還要征求一個功德主當團長帶領我們大家,僧衆代表要去,費用多,因爲我們每次出去都是顧及費用的問題,因爲我們臺幣能量不足,所以都省吃儉用,所以不敢跟大家講。
現在我想不行,這個機會,我們去的格局都那麼高,那麼好的機緣,不給大家去也不行。我們想後年要去菩提迦耶,就一個點,去做一種深度的旅遊,而且真正的佛教文化的交流,可以跟當地的僧團有一個非常深入的互動。我想這個,因爲常常要出去嘛,你不要一次去八大聖地都走過,那你再去就沒意思了,而且那只是旅遊。我們是以一個朝聖者去朝拜一個聖地這樣來進行。所以這個是跟各位講是一種能量的問題,最膚淺的是臺幣能量;最深邃的那就法界能量。那我們當然要成就的是法界能量,臺幣能量那就是你這個此生的一個因緣。那你從臺幣能量要轉變成法界能量要怎麼轉,就是關鍵。
現在你到了終點以後,法界能量具足,所以十方諸佛,你每天早上都可以先去供佛,十方所有佛都先供一遍再回來,而且大概在所謂一餐之間,所謂一餐之間是因爲你跑來跑去,其實你吃個早餐能夠有多久,對不對?很快地可以完成每天早上的能量儲備。到十方諸佛去,去幹嘛?去供養一切諸佛,供養,培養善根,自性善根。培養的意思就是又把那個法界能量又賺回來了,每跑一圈法界能量都賺一遍。那不像那個誰說,每個月賺六億,賺六億美金算什麼,你整個法界能量全部通通收回來,那六億美金它會坑死,會梗死,太多了。但是法界能量不嫌多,而且你一直在用,它會再生,所以這一個才是生命的價值,這是生命的價值,你知道嗎?要看清楚啊。所以我們學華嚴,你要懂得我們到底在學什麼,好玩的、精彩的那還很多。我們休息一下再講。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