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九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再往下看經文:“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這個前面我們講過,到“一切如來功德大海鹹入其身”的時候,是把這個境界講到最高峰了,就是結束了,後面這幾句都是總結,結論。也就是我們人真實的生命就是法身,真實的生命這個本體到了最高階段以後都在幹什麼,生命的存在是什麼現象?
就好像現代人一樣,賺了錢幹嘛,吃嘛,吃啊吃啊,養得肥肥的,越來越矮,越來越矮就是越來越胖,然後又開始去用機器,用什麼去減肥再把它拉長,這叫甘願。世間人有這矛盾現象,又愛吃又怕肥,這個很麻煩。生命的目的就這樣,所以當到了這個時候,其實他的生命是無意義的。賺了很多錢,你看吃的肥肥的,說臃腫不好聽,水腫比較像,然後又開始一公斤多少錢開始去減肥,他賺錢幹嘛,你說你賺錢的目的是幹什麼。這是這個虛幻世界的一個典型,物質文明發展到這裏,你就看到病態。
可是法身不一樣,當一切法界能量全部湧入你身中以後,你在十方諸佛國土都要來往,都可以自在來往,來往幹什麼?“已曾供養”。這些當然是指這些大佛大菩薩,那我們就是要去那裏供養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你供養,我們講過,供養是培養自性善根。那這些大菩薩,這二十位大菩薩跟一切諸佛,他不必再培養了,他已經夠了,已經都達到止于至善至高的這種標的了,全部百分之百都兌現了。你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怎麼進行?所以就我們因地來講,我們正往那個方向爬。現在最重要的是,要跟各位說明的是:供養諸佛而不疲倦。
我們吃會疲倦,我常跟各位講這個例子,是我師父講給我聽的。他說吃沒什麼好吃的。他說,天津八國聯軍攻來的時候,有一個守城的,就關城門的一個工友,就跟那個天津的,現在叫市長,就跟他講,假如敵人打來我們怎麼樣怎麼樣,他有感覺大概什麼時候會打來。這個市長就告訴他,就怎麼做怎麼做。果然八國聯軍打過來沒打進來就繞道走了。很高興,市長就給他記一個大功,說:“你要什麼?”他說:“我很想要吃你那個,你每天都吃的鮮蝦馄饨,我要每天都吃。”他說:“好!給你吃。”吃了叁個月,那個皇帝诏書,就皇帝跑掉了,但是也诏書給他說守城有功。他接到這個,然後再問一下說:“還要再獎勵一次,你現在要什麼?”他說:“能不能不吃。”“爲什麼?”“我現在看到鮮蝦馄饨就想吐。”他一要求,市長一高興,一天給他吃五餐,早餐、午餐、晚餐還有兩頓點心都是鮮蝦馄饨,這叁個月一想到就想吐。吃啊,會膩,歡喜有倦,不是無倦,但是你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無倦。
跟各位講,你身體體能增加,所謂體能增加就卡路裏都增加,你就會一直一直越來越矮。法界能量增加不會越來越矮,你放心,它不會。這是一種真實生命的現象,這一點各位一定要去體會。我常跟各位講真實生命,真實生命,法身慧命這種東西,你真的要去體會。爲什麼我們要追求這個真實生命,不要這個虛幻生命?這是用二分法,不是很正確,但是也清楚地可以表達出來。
你要由第一生命轉入第二生命,然後一直追求到n+1個生命,這個是比較正確的。要從第一世界轉入第二世界,然後一直追求到達n+1個世界,那個世界去,那才是真實的世界。永恒、圓滿,那個生命是永遠燦爛的。這個你大腦是沒辦法想象的,而且他跟十方諸佛都相應,換句話說,這個生命是覺知的、覺醒的。我們現在的生命,現在你這個假的生命裏百分之九十是昏睡的,百分之九點九是雜亂的,只有百分之一是真的。而那個真的你感受不到,它被那個百分之九十九給壓住,就那個一,就是你必須找到這個一,從這裏開始成長起來。每個人都還剩下那個一,那個一代表整個法身慧命的那個菩提子。你那菩提種子要讓它發芽起來。
現在我們在學佛、在修行、在訓練就是找到那一個。因此你必須對這個真實的生命有所肯定。我相信各位會發現到,這些知識分子理性越強,喜歡邏輯推理找證據的人,你跟他講佛法沒有辦法。因爲他沒有辦法找到那百分之一,他怎麼翻箱倒櫃找的都是那百分之九十九,所以他不可能接受你講佛法,因此我們說這個人因緣還沒到。因緣到的人我們都會說他善根很夠,對不對?那不是善根,那都是因緣。
那麼經過我們努力以後,這個百分之一會一直增加。它怎麼增加呢?看你那百分之九十九打掉哪一個角,那個菩提子就往那邊長。那百分之一,看你把哪邊剁掉,貪嗔癡你剁哪一個,菩提就往那邊長。那你現在一直打不掉的,你不要一直費神費在那個地方,打不掉就打不掉,下輩子再打。
所以有很多東西我們跟你講,習氣你很難改,對不對?只有笨師父才會叫你改習氣,你知道嗎,那不是找你麻煩嗎?但是你必須覺知那是你的習氣或者不好的習氣,你必須覺知。覺知以後要怎麼改?你自己要想辦法,因爲那要一段時間摸索。貪吃的人叫他不吃,你要他的命,對不對?你要知道這個是不好的,什麼時候他要改,你看因緣到你就發現他變了一個人。現在他在貪吃,你跟他講,那你不要被揍就好,這就是習氣。習氣你只要教他說:“知道嗎?這是不好的。”要真正的知道,應付的不算。真知道不好,那麼他對這習氣,他每天在吃的時候都會:“哎呀,哎呀,就很喜歡吃,可是這個就不好吃,不好吃就是愛吃。”你看幾年以後,他自然就脫落了。所以那個覺知是最好的方法。只有我們這些笨同修才老是指責人家那個,要他改,要他改,那習氣根本不能改。不是說他現在不能改,你怎麼改?你說嘛,你說他怎麼改?習氣,他的慣性就在那裏。可是當他覺知以後,真的發心知道這個是不好的時候,總有一天他會改。這輩子沒改下輩子也一定改,因爲覺知已經成爲他的生命因素了。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所以笨的人,他真的感覺到說:“哎呀,我真慚愧,我怎麼這麼笨?”這就是覺知,告訴你,下輩子憑這個覺知他就智慧第一了。現在假如我們大家都以爲“這家夥就笨,我才不喜歡跟他在一起”。你就沒有覺知你有哪些缺點,你這一個這輩子的聰明,它是雜質。這輩子的聰明是雜質,這輩子的笨也是雜質,下輩子就變了。但是你覺知一起來它就是你的生命因素。你覺到哪裏覺知到哪裏,你善根就增長到哪裏,這個是最大的一個重點。所以這一個“諸佛”,這“一切覺悟”,你在人生生活、現實的生活中,你有沒有朝這邊走,這個就那個菩提種子開始成長的地方。生命在這裏無邊無際,他不會疲倦的,所以他“歡喜無倦”。你要記得這個原則。
第二個,“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舍”。這句話可以破我們很多錯誤的觀念。“一切如來”,你注意啊,“如來”我們講是法界自性,對不對?如來本來是通性,現在講“一切如來”是什麼?我們講,你的生命因素有無量無邊,我們通常假設你有一百個生命因素,假設的,其實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你就沒有概念,一百個。一個生命因素得菩提處,就是到達一百分的時候,那麼你的覺知就到達其中“常在其中親近不舍”,就到達其中親近不舍。當你所有的生命因素,一百個生命因素,每一個都到一百分,那每一個他都到,這個時候那個如來,那個自性,那個生命因素就叫“一切如來”。所以他講的跟你概念中講的,外面十方的一切諸佛是不一樣的,它是你生命中每一個生命因素的覺醒,乃至到達止于至善。你知道嗎?這個地方你留意啊。
能知、所知,能知是心,所知是生命因素。留意看看,能知的心是不是你的生命因素,所知的生命因素是不是你的心?在這個時候你知道,能知所知是一,心跟生命因素是一,生命因素是無量無邊,心是不是也無量無邊?心是一還是無量無邊?這都出來了。心跟生命因素是一,不是多,這是第一個。
生命因素是一還是多?這個你的疑情要去參,你修行修到高級的話這些問題都出來。你現在還沒有進入高級,所以都沒有這些問題。但這些不是知識,你去感受才知道。生命因素從因地來講是多,你留意到,是多,到了等覺以後,它們開始互相交融,其實又是一了,所以從因地來講是多,從果地來講是一。那麼生命因素既是一,心當然也是一。同樣,心在因地是多心,到果地是一心。記得,那麼心跟生命因素是一,心當然也是一,尤其在果地的時候。所以能知、所知是一,不是二。講到這個地方來,你就會知道爲什麼講經的人會講到雲端去?聽不懂,他就跑到雲端去了。這個是,談這個大家都喜歡聽,這才叫佛法,既講能所,又是一,又是多。一多都是華嚴的“事事無礙法界”,十玄門裏面的。這裏面你根本就聽不懂,但是你從這裏可以看,這每一句都在講,這個地方已經是十玄門的理論了——“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舍”。假如這些理論你不知道的話,那這文字你根本無解。從文…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