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吧?那海會寺那時候清遠法師的金身在那裏,還沒蓋。現在我不知道蓋到哪裏了,那時候那裏很荒涼,剛好到那裏有一本經書丟在那裏,它有一堆結緣的書,有一本,那本很特別,我沒看過,我就跟清遠法師說:“這一本借我。”因爲沒人在啊,沒跟人家講的話就變偷了,先借回去。那時候沒有現在的複印機,只有濕式複印機,有沒有?濕式複印機那一種,好像照相紙那一種。我回去就影印了,影印了以後再把書本還回去。拿的時候沒人在,還回去就在我放下的一刹那,有一個人不知道從哪裏鑽出來:“就是你!”我說:“我還了。”“你偷的!”我說看到鬼了。“我拿來還了,這本在這裏沒有丟了。”“我找了很久!”才叁天而已啊,他找了很久。被罵了狗血淋頭,你要下地獄怎麼樣怎麼樣。我說:“你那一堆不是都要送人家的嗎?”“這一本不是,這一本是我在誦的。”我怎麼知道你在誦的丟在結緣書裏面?我有跟那個人講了,說我要借回去影印。這樣不行,你要去跳新店溪,它出來就新店溪呀。那時候出來很想說把車子沖到新店溪裏頭去,後來我想一想,消我業障嘛,算了,過了。後來因爲學佛精進,各方面都有了轉變,也常常回去。我常常贊歎那個道場,你們要多去護持,我從來沒有跟你們講過我在那邊被罵得狗血淋頭。不要對號入座,他沖著你來我都沒對號入座了。我們對虛空講經,我說天上地下都有很多人在聽,那些鬼魂不半夜來找我算賬?我都在說他們。所以人會對號入座很冤枉,很冤枉,像這一類的你一定要弄清楚,你在學佛到底你在學什麼?
佛陀的基本命題,世間虛幻,有爲無常,我們就是要改它,要破它。這些基本條件你沒有弄好,下面要建設的你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們普賢乘的基本行法是我一定以建設爲先。那要破,要不要破?要!隨緣到就破,隨緣到就破。一般的聲聞乘是一直破,沒有也要抓來破,看不到也要抓來破,因爲他要破到底啊。所以這個部分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是中觀論派的“但破宗”,但破宗會寫吧?不是雞蛋破了。這個在中觀論派大乘發展的過程裏,就是龍樹菩薩的弟子叫提婆,提婆跟他弟子龍智,這個師徒二個就唯破不立,就只破不立,所以叫但破。那不立,他只破的,這個是原始佛教發展的極致,這是從這邊發展的。
但是我們在看,你只破不立的話,不好,因爲到某個程度,你又會進入舒服禅裏頭,有些時候,當然你這個舒服禅就比較高了,叫內守悠閑。譬如說到了叁禅天的時候,你大概就不想出來了,那太美了,佛常常在叁禅天,佛的定中,定境常常入叁禅,在很多叁昧中都是在叁禅中的,他不是在四禅,在叁禅。各位假如你對俱舍論研究比較透轍的你會發現,他在四禅的時候,那這個叁千大千世界壞的時候,不會壞到他那裏去,對不對?是不是這樣,這個劫,此劫到壞的時候,成住壞空要壞的時候,那首先就先水淹,對不對?風吹,然後火燒嘛。好像先火燒,然後風吹、水淹嘛,那就從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就不壞了對不對?佛在哪裏都不壞,管你怎麼壞,就是佛不壞。那個部分,他的境界就在最舒服的地方,叁禅。那麼這些禅定很高的人,也喜歡在叁禅,你知道嗎?你有沒有禅定啊?沒有你就不用看了,不要瞪著我,我講你也感受不到。真有禅定的人,他喜歡在叁禅天的地方,但是到裏面去你就出不來了,你要想得到真實生命是什麼,你不知道。因爲在叁禅天福報受盡你還是回來。因爲你在相對的世界裏,是虛妄的。佛雖然定是設定在叁禅天的定,但他是出叁界的,他是把那種喜悅安住在叁禅的地方。但是即使劫壞死,叁災並起,不能毀壞他,這是他的本事呀,你沒有這種本事呀,知道嗎?
所以我們要立,立呢,怎麼立,你不知道,所以我們就從最高的果地來立,最高的境界這個地方立下來,這個是普賢乘它最大的一個特色。既然給你立,不要立一半然後再破,所以第一個提出來就是佛境界。你看經首,整個法界大經,它第一個列出來就絕對的,絕對的部分。所有的宗教,只有佛教在這個地方把這個講得那麼清楚。你到了這個境界以後要做什麼?你的生命還是永恒的,燦爛的,他不是死寂的。你看哪個宗教講說他們上帝是在幹嘛?那是不可說不可說的。爲什麼不可說?因爲他們的宗教領域的人從來沒有見過上帝,也不知道上帝在幹什麼。但是佛教,修行你可以到達跟佛陀一樣的地方,你知道嗎?
所以極樂世界你看,《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講得很清楚。到極樂世界幹嘛?我們這裏每天爭著賺錢呵,至少你起床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刷牙、洗臉,觀身不淨嘛,早上起來呵先刷牙、洗臉、挖鼻孔呵對不對?先清幹淨嘛。極樂世界不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先到十方諸佛國供養諸佛,跟你完全不一樣啊,你在這娑婆早上起來第一件事——觀身不淨,有嗎?你都沒有觀,所以刷牙是白刷,對不對?你說第一件,供養十方諸佛,然後出和雅音,然後回到本國以後就出和雅音,念佛、念法、念僧;我們呢,念錢、念權、念情,念貪嗔癡,所以你不能具備應該要有的。這極樂世界幹什麼講的很清楚呵。你入法界,這法界的生活境界通通列出來了,所以從因地、從果地這個部分我們是交待很清楚,學普賢乘沒有特別條件。
爲什麼我們要講這些呢?因爲你既然進到佛門中來,那你佛門的基本要件必須具備,可是我們忘了,大家都忘了這件事。有什麼好爭?有什麼好吵?要吵什麼?一切皆虛妄,觀身又不淨,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對不對?那你還爭什麼?你都知道這些了,這是基本的成爲一個佛弟子的基本要件。既然都知道,世間事還有好計較的嗎?
所以我們這個部分是普賢乘的一個基本要求,不是沒有要求呀。不是進來你就很厲害,你很厲害幹嘛?厲害要破呀,厲害要破,那是雜質!可是很麻煩的就是你進來你都要顯現你的厲害,不是,圓融,進來以後先求圓融。跟人家怎麼鬥陣,鬥陣會不會寫?國語怎麼講?鬥陣是嗎?不要鬥了,要跟人家圓融相處。你在家裏是很圓融的,你出來就會跟人家圓融,你在家裏不圓融,你出來也不圓融。別騙人了,我在哪裏,人家怎樣怎樣,你來這裏就不怎麼樣嘛,對不對?我不是說人家哪裏不好了,我們人都一樣。你一個有業障的人到哪裏都有業障,除非你把業障除盡。所以我沒有叫你說怎麼換工作怎麼樣,我就叫你拜忏,拜是要除你的業障,對不對?那當你對佛陀的基本要件不了解的時候:我又沒錯,爲什麼我要拜?他錯,你爲什麼不叫他拜,對不對?就是這樣出來了。問題是從修行看他根本沒有業相嘛,他爲什麼要拜?是你有業相要拜啊,那你不願意呀,不願意還說什麼?還修什麼行?所以你修行的基本要件不是我不給你,是你自己無法具足,這個叫做破器。法器破了,破了就不能盛水呀,就是水再灌下去永遠不能灌,對不對?所以必須法器具足嘛。所以淨行品你看,第一個就十具足,你必須方方面面要具足,你不具足你不堪成爲法器嘛。
不要以爲我們只講大的,不是,我們不是只講大的,我們對這個基本要件要求得特別多,也因爲有這個要求所以你會受不了,“我若不來聽都沒事,我一坐下來就都在說我”,這樣的話你就弄錯了,你弄錯了,不是我要講你,包括這句話,不是我要講你,這句話都包括在這裏面,因爲你不具備佛陀的基本要件。要弄清楚,不然這個業會一直帶著你,直到下地獄,受地獄報報盡。
地獄報報盡以後怎麼樣知道嗎?大概可能不知道,因爲我也從來沒講這些。地獄報報盡,地獄是六道當中最下的。首先在地獄報要怎麼報盡呢?從阿鼻地獄,因爲你是思維出問題嘛,所以阿鼻地獄,然後由那個最小地獄,阿鼻地獄是最小的,然後一直在那邊滾滾滾然後滾到小地獄,小地獄滾到中地獄,中地獄才到大地獄。大地獄以後它還有分類,你一共有哪些類要通通受報,報盡以後轉到惡鬼道,惡鬼道從沒的吃的那個地方,一直滾滾滾滾到捷疾鬼這邊,捷疾鬼這邊再到畜牲道這邊去還報,把你所欠的世間財通通要還,通通要還。從小畜牲到大畜牲,小畜牲就是一些殺業呀,你當毛毛蟲了,螞蟻、蟑螂那些呀,人人喊打喊殺的那個,被殺多少次以後,才到比較大一點的,當雞當鴨被宰。有時候你說,我是吃素的,那你就禽流感被燒掉的那些。等這些過後你才來當牛、當馬、當羊。當羊幹嘛?你要給人家脫毛,知道嗎?去毛還債。毛還債以後當馬、當駱駝、當牛,馱重還債。還到夠了當人,當人做什麼?卑鄙下賤,可能殘廢,可能駝背、裝傻、智障的等等,這些還債。把你這些業一直消,消完了以後生邊地,然後當下女、當工友馱重,苦力這樣一直來。然後比較好一點的,就是每天都八點上班你七點就到,老板都是十點到,老板說一來看你有在上班,哪一天剛好在半路拉肚子,來了遲到十分鍾,那一天剛剛好老板八點准時到,我才八點准時到你就遲到,可見你天天都遲到。你說我冤枉,我每天都七點到。這個叫做什麼?蕭條期。你要一直還債,還債,做得要死,難得老板說“好,你今天很好,加薪二千給你。”二千塊帶回家跟太太、孩子好好地吃一餐慶祝一下,回家就拉肚子拉到住院,因爲你沒福報吃那麼好。然後這個還要一再的生生世世一直報,然後你腦筋裏頭開始有一個觀念,人生就是這麼不自在、不公平。一有不公平的觀念你就造業。會到有一生來,你會覺得“我們就是缺少福報,多修福田”,憨憨的很認真修福田,不跟人家計較,什麼都好,那你就會開始累積功德,這叫複蘇期。開始累積累積累積,累積到進入繁榮期,那就變成繁榮期的老板。那個時候看有沒有因緣真的學佛。也就在複蘇期你會跟佛法結緣,但是你沒有辦法學佛。我們看到很多叁教九流的佛教信徒們,他們跟著佛教文化在跑,告訴你,通通是人生世界端中的複蘇期的人。你去看看,繁榮期的老板你看,八點上班,他十點打個呵欠“今天有沒有事啊?”沒事,沒事呵!“誰沒事的,陪我去吃飯。”他吃完飯有沒有事?沒事再回去看看,“沒事我回家睡午覺,有事再找我。”員工賺錢給他用,繁榮期的老板,對不對?假如過了繁榮期以後,老板還是繼續來當老板,那叫衰退期,衰退期的老板是怎麼樣?員工八點上班,他六點就到。員工一進來:老板你怎麼沒休息?有,我有六點才來,六點才來。到晚上大家都下班了:老板你不下班呵?噢,晚上我有買主。你晚上還有買主,到底是你賺錢給員工用還是員工賺錢給你用?這個叫衰退期老板。
就是這樣子,繁榮、衰退、蕭條、複蘇,在整個人生的大宇宙裏你是這樣過的。你一個人從時間來看,你看不出來,你在社會上就看到這些人。
今天我們學佛了,你看清楚這些人生的狀況,你就應該要懂得有些地方你要收一點,帶起警覺性你才能超越,要不然你經常會被這些世間無常的東西,生死輪回的東西,那些習氣再把你再拖回去。我們因爲這些地方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要斷離,斷離,不再這樣生死輪回,這個是佛陀所講的。雖然他沒我這麼高明了,我把人生分四階段講,其實他散落在各地也是這樣講,我只是把它組合起來。
那麼希望各位看清楚佛陀的基本要件,然後我們從這個地方開始走向菩提大道,這個才是我們真正在跟各位談佛法是什麼的時候它的基礎工作。
好,我們休息一下再跟各位談。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