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身,他一現色身,他就來到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一定這個娑婆世界,不一定是地球這個娑婆世界,法界的範圍內,娑婆世界也無量無邊。但是你要知道,原來到娑婆世界來出生的人,都是被業力挾來的,因爲業力是他的主要因緣,你知道嗎?不知道的不算佛教徒!因爲業不重不生娑婆,所以你是被業挾來的。其實不是業重,因爲業是你的主要的生命因素。所以我們在生住異滅裏,你再看那個圖裏頭,你在看的時候可能沒留意到。
生死輪回的生死凡夫他爲什麼會輪回?一般人都說,他是靈魂輪回,輪回是這個東西(業識身),(看生住異滅圖)因爲你在這裏(滅),有沒有?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自己認爲你是多了不起的修行者,懂多少都一樣,通通在這裏,生死凡夫啦,你都在變異念。這裏面每一個意識形態都有無量個百萬個以上的概念,這個(變異念)叫做“意識形態”,多到變成像河流一樣,叫“意識流”。這個意識流只要一産生行爲,就身語意的行爲,就造成業識身,業識身是你生死輪回的主要因緣。所以你問什麼輪回啊?就是業識身在輪回,知道嗎?所以你業重,業爲主要的生命結構因素。但是,你入了法界以後,這些都沒有了。
你開始修行,我們開始修行,這些(變異念)都已經滅了,沒了,到這個地方(異)來,這個(善惡念)也滅掉一半啦,有沒有?染識除掉了,剩下淨識才開始修行。那你一修行入法界以後,這個前面通通都沒啦,所以你剩下的是什麼?法身。法身在這個地方(生,本體念),這個理論在這裏,這個衆生跟你相應,性就是心站起來生了。這個叫性要起作用呀,起作用的時候,他就隨緣應化,隨什麼緣,願力。所以我們當這個性一起成爲念的時候,他就應化到世間來啦,這個叫乘願再來,乘什麼願?乘緣的願,再來了,所以他來這個世間呢,有沒有業呀?他什麼業?沒有業。那麼他會示現什麼?這個地方講的“世法所行,悉同其事”,都跟他做同事啦,跟著世間人一樣。他既然來世間跟世間人一樣,你生病,我也生病,炸彈掉下來,炸死你也炸死我。炸死我剛好回去,他又回法界去了,那你凡夫呢?隨著業識身繼續在輪轉嘛,差別在這裏啊。
這個地方很難跟你講清楚。這個地方,因爲理論上是這樣講,事相上很難去跟你劃清楚。這裏在法界(生),這裏(異、滅)是在世界,世間。那麼這裏面(生)的人怎麼會到這裏(異、滅)來呢?他是隨緣來的,乘願再來嘛。那來要做什麼
小菩薩來是完成一件事,大菩薩來完成很多事。所以看你的願力啊,你要來這世間做什麼,你知道嗎?我們跟你講來這世間做什麼,你知道嗎?我講很清楚,你聽不懂,師父講那麼深,都聽不懂。你要看清楚,這個叫做乘願再來,有沒有?所以你在生活中,本來就遇到很多,你在這邊(異、滅)生活就會遇到很多這裏(生)的人,知道嗎?你說我都看不懂。因爲這裏(生)的人“悉同其事”嘛,所以他不可能說,出生的時候這裏長一塊肉髻在這裏,無見頂相在這裏,說我是阿彌陀佛,那是瘋子。只有黑白無常才會說見我大吉,阿彌陀佛會在這裏長一個肉髻寫著阿彌陀佛嗎?不會,悉同其事!這個很難跟你講清楚,但是呢,今天不小心講的很清楚了。
一個法身大士如何隨緣應世,到世間來——“世法所行,悉同其事”,跟你凡夫如何生死輪回,這段我們算講的不錯了,你回去把它整理整理。不要人家問你說:“什麼在輪回,到底是法身輪回還是靈魂輪回?”輪回是指這個(業識身),法身在你這裏,只是被你夾雜、夾著一個不幸的寶貝而已。因爲你一直輪回啊,法身是還存在,但是那個法身根本不起作用,沒有用。因爲你完全是業識身在起作用,因爲你的生命因素,虛幻的生命因素是業識身。
所以我告訴各位說,你千萬要趕快把你的意識形態給解除,沒有成就不要緊,至少你下輩子來這個地方(淨識)沒有煩惱。現在假如你是煩惱很重的人,你一定要使自己的意識單純化,簡單講就是剪斷意識流就對了,來到這個地方(異,善惡念),不管你修得好不好,染識沒有辦法除盡,不要緊。因爲染識不能除盡的人,他就是有社會中心價值觀,他很守道德律,傳統的意識形態他很堅持,這個都是染識的部分。這個要精進修行是有困難,但是下輩子再來人間,他再從這個地方破中心價值觀進入單一概念的時候就簡單了。但你假如還在這邊(滅,變異念)的話,那告訴你下輩子不見得能聽聞佛法,因爲你都是噪聲。
來到這裏(異,善惡念)呢,有一點噪聲,只有一點,就社會中心價值觀,就只有這樣。有社會中心價值觀的人是有福報的人,但是這個福報比淨識的人福報小。我講的有福報,染識的福報絕對比這邊(滅,變異念)大的多。而在這邊(滅)的人基本上是沒有福報的,即使有的福報一定也夾雜著煩惱來的,你留意到。這個有染識的人,他有福報沒有煩惱,有一點不是很重要的煩惱,因爲你有中心價值觀。但是淨識的人就算沒修行,他福報啊都是清福,清靜的福報,一點煩惱都沒有。那他再來這個地方(住),要修行很快,就可以進入這個地方修行。只要一進入這裏叫入流嘛,初果位嘛,有沒有,這很清楚啊。在這裏(淨識)還不算入流,所以初信位叫入流啊,對不對,就在這裏呀!
這個我們跟各位談,修行在法界中的整個結構啊,算是很清楚了,而這個地方如何進行,我們也跟各位交代的很明白。因爲按照經文來講有個好處啊,這個理論一個一個展開,一個一個展開,你會發現離不開這叁個圖,這叁個圖很好用啊!你要跟人家講佛法,這叁個圖你記起來,你講不完的,而且絕對是上乘的佛法,高級佛法!你要講行法可以從基礎講起,要講境界是最高的境界。但是有個原則,你不要拿去吹牛,人家不接受你的意見的時候,那就表示你的口才表達不好。所以我跟各位講說,這一段,每一段,回去你要把它寫出來,整理一篇文章,應該一、兩千個字。然後你會很熟悉,然後你一講再講,再看看人家怎麼反應,你再修正你的講法,它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剛才那一段就足以帶你了生死了,只要把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
你想想看,你現在什麼東西在生死輪回你也講不清楚,就是生死輪回,貪嗔癡重就生死輪回,業障重就生死輪回,你講不清楚。什麼叫乘願再來,就是乘願再來,對不對?交代不清楚。你這裏面的東西都可以弄的很清楚,每一篇文章短短的,常常講,常常講,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當你這個色身在這個世間要結束的時候,一刹那際,它就帶你去了,馬上帶你到極樂世界,這還不簡單嗎?還要你在那邊訓練到若一日,若二日一心不亂,不必了,你要訓練到若一日一心不亂,你這文章已經寫了好幾遍,好幾遍。不是在跟你比較好壞的問題,你這樣做絕對是真實道,不是方便法,這是修行的真實法。
好,我們再看,“總持廣大,集衆法海”,到了這個地方你就可以知道,這個總持啊,基本定義是這樣子,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總持的意思就是涵蓋你生命的全方位就對了,涵蓋全方位,無一遺漏叫做廣大。我們麻煩的是在這裏,單行道,就鎖住一個,然後就爭你所見的那一個。當你這樣總持廣大的時候,你就不會爭了,因爲你會發現他是從那邊講,他是從那邊講,我從哪邊講都可以,對不對?爲什麼我麼要講說“聆聽,欣賞,接納”,因爲你只有一個方向,你聽聽別的方向的,可是當你學過華嚴以後,不用聽你也知道了,本來就各種方向的意見,你自己就都有了,因爲他“集衆法海”嘛。而且你會發現,你有多種方法都是正法,世間人有多種方法都不是正法。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坐各位,有很多人都受文官訓練,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一個總統,不要說總統啦,好像有顔色不好。一個董事長,董事長下面有總經理,下面有經理,下面有什麼,有什麼,有什麼,階級很清楚,對不對?爲什麼階級,階級是必然的,你不能否認。因爲它這個體系呀,上面那個董事長之所以存在,他有下面的人替他做,對不對?總經理下面有經理,經理下面有副理,副理下面有主任,主任下面有助理。他這個下面有人替他做,你把它抽掉一段它就倒了,它就接不起來了。抽掉一段還好,他辛苦一點,那叫業重,福報少,對不對,多做一點就好了,上面兼下面應該可以啊。
可是我們發現一種狀況,有些人就是靠福報做到上面去,那麼下面呢,人家幫他做的好好的,那個人下來其實跟凡夫一樣,所以這種民主政治,大腦用的架構裏頭,有一個是非常可怕,你不知道的,就是即使總統當完了下來以後,他跟百姓一樣,真的是跟百姓一樣,因爲他是廢物。他只是福報坐上去而已,他下來根本就是,也是什麼都不會啊。因爲他是下面的人幫他做的。你要留意到,他只是那個福報而已,沒有福報是上不去的,而上去他能做嗎?他根本不會做啊,是下面的人在做的,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所以總統被暗殺了無所謂,美國總統那麼多被暗殺,死掉就算了,換一個上來,副總統接上去了,副總統再被幹掉了,國會議長再接上去嘛,它有很多階的。
所以人其實已經變成一個螺絲釘而已,他沒有一個生命價值呀,他沒有生命價值。而當你一直在爭那個高位的時候,你忘了生命的存在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呀!今天我們普遍的人都有這種情況。各位比較好一點,因爲你是追求生命價值而來的,我不一定要坐在上面的位置,因爲坐在上面的位置常常生命是空虛的,有沒有留意到?而真正的生命要的是一個很紮實的,很紮實,因爲紮實你才會感覺有一種價值跟意義,當你不紮實它是沒價值沒意義的。所以他們會爲了保存他的權位和利益,那董事長吵得要死,董事長要給你當嘛,你錢抱回家就好了,他就硬要爭董事長,幹嘛?他忘了生命的價值跟意義,這樣人生還要幹什麼?
所以我們學這個法門就可以獲得這個“總持廣大,集衆法海”。我們的人生啊,真實的生命呐,我們不能夠像諸佛菩薩那麼廣大,至少在現實的人生裏,我們可以過得這麼精彩,可以過這麼精彩。那爲什麼我們不過呢?還要過得那麼苦惱呢?這個是從法界裏來看,它真實的價值意義。我們在這裏學,至少在現實生活中,你可以打開心量,可以打開心量。這是你的,別人不能分享,我也只能夠把這個部分來分享給各位。
好,我們今天講到這裏。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五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