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解脫在這裏來講,我們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他最主要講的佛解脫是跟阿羅漢解脫不一樣。
阿羅漢我們要區別清楚,印度人講的阿羅漢,跟我們真正佛教講的阿羅漢定義是不同的。因爲印度人是認爲有成就的人都叫阿羅漢,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的都叫阿羅漢,當然你是個修行人,也要在修行上有成就的。大概來講,他們入禅定以後都可以叫阿羅漢。那麼世間法上你有些成就,也可以叫阿羅漢。
但是佛教來到中國以後就不一樣了,中國的阿羅漢跟印度的阿羅漢就變成有很大的區別。第一個,阿羅漢我們首先翻譯的叫應真。應真,應是相應的應,對于真理能夠相應的,這個叫應真。對于真理能夠相應的人叫應真。在這之前,中國的修行人是指道教。道教本來不修行,你要記得,道教沒修行,老子《道德經》叫我們要這樣去做,其實《道德經》要我們去做的部分是比較像儒家孔子思想,只是他的標的不一樣,他法自然,學自然,對不對?人法道,道法天,就跟著天然走,自然走。所以你看道教一直到漢武帝,到隋炀帝都還有這種情況。秦始皇是最明顯的典型,曆史上的記載,這些人都有貪心,那貪心正好表達中國人傳統沒有修行。他有什麼?派徐福帶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浮海到蓬萊仙島求仙丹,求仙丹秦始皇要求長壽,對不對?其實在秦始皇之前,我們看嫦娥的故事你更可以知道,後羿就拿到仙丹,但是因爲他魯莽,嫦娥是他太太,很生氣,這仙丹不給他吃,要是他吃了長壽就麻煩了,人類就會這樣被他屠殺,不知道殺到什麼時候,幹脆就把它吞掉。沒想到那男人吃了會長壽,女人吃了會飛起來,所以她飛到廣寒宮去了。中國人就一直存在著這種“求仙丹得長壽”的這種觀念,他沒有說你修行可以長壽,對不對?你要留意到。
那麼一直到佛教進來以後,透過修行可以證阿羅漢。阿羅漢是什麼?就是這個東西來了,能夠跟真理相應,應真,這個比長壽更重要,道家因此而開始有修行的東西。知道嗎?好了,修行的這個狀況一展開以後,因爲佛經曆史上正式信史記載的,第一部翻譯的經典是阿羅漢經典。第二個人翻譯,第一個人翻譯的是安士高,都是阿羅漢的經典。第二個翻譯的人叫支樓迦谶,支樓迦谶翻譯的經典就不是阿羅漢的經典,他是佛的經典。這裏面很明顯地說到阿羅漢的經典是自我成就的這個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微觀的佛法,他只講心靈方程式成就。
所以你修阿羅漢的人,將來有沒有可能成佛,假如你修學佛法是以阿羅漢的方法來修,那就是A Type的那個模式了,因爲你對其他方法都不注意。佛的解脫是B Type的這種情況,知道嗎?他就不只是我自己如何解脫的部分了,他對于周遭的眷屬在注意,因此它的成就除了這個核心的芯片,他認爲他的成就沒問題以外,他的重點是在于他要指導別人。這些眷屬很麻煩,你要指導他,你怎麼講他怎麼翻,怎麼顛倒,語言的僵持性,他會産生這樣的狀況。
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就發現說,行菩薩道成佛爲什麼比較難,不是因爲成菩薩道他要成就的芯片難,是菩薩道他不但自己要成就,他要夾雜一堆人成就。阿羅漢只論他自己成就的。這個不是批評,你要懂得即使行菩薩道你要成就,你也是要修羅漢的這個心靈方程式,你也是一樣要有這個心靈方程式。那問題是你只把心靈方程式弄來給你自己成就的話,那你就是人壽百歲的時候成佛。
那你假如這個心靈方程式是把它弄寬了,就是說你成就的部分是成就沒有錯,但是我把衆生的系數、常數把它加大一點,其它變量是一樣的,成就的變量菩薩跟羅漢是一樣,那菩薩道的是那個系數那個常數,一二叁的那個數字把它加大,加大你就慢了,它是指這個,並不是說菩薩道多了哪些,菩薩道不多哪些,衆生難度啊,是在這裏。所以我們真的已經得到這種方程式的人,心靈方程式的人,不會急著要成就。知道嗎?因爲你看得到。要成就還不簡單,兩腿一盤就可以了,那問題是在你周遭遊蕩這一群怎麼辦?師父想要睡個覺,說“師父慈悲”,“幹嘛”,“借你五分鍾”,要借五分鍾,已經叁點了還沒吃午飯,他還要借五分鍾。講完屁股才拿起來,又“師父慈悲”,又來了,我幹脆就日中一食。晚上又開始他又來了,“師父慈悲,借叁分鍾”,好像短一點,一問還不是半個鍾頭,一個鍾頭,哪有叁分鍾的。爲什麼?慈悲呀,慈悲會寫啊,吃了自己背。所以你就慢慢的,他勢必會比較晚,但是這個境界的展開,這種解脫很廣大,而且他跟衆生的緣起法界,他有很深的緣。當然這裏面要談到他的本體性是這個樣子。
在你菩薩道的曆史裏,菩薩道這一段——還沒到達這個生命因素通通到百分之百,每一個生命因素開始交融的時候的這個以前的這一段曆史。就是當你現在把自己的業力放到緣起法界以後,那麼這輩子分段生死結束,你入法界了,那個時候你就在性起法界裏。在性起法界的這個時候,因爲你這個時候其實是六十六分而已,當你在性起法界的時候,你的生命因素是全方位起動,你在跟緣起法界的這些衆生業力在相應,這個時候你假如是Pattern A的這種情況的時候,那你是不太愛起動的,你知道嗎?因爲你現在不是佛,你是菩薩,你還要精進前進,所以你的色身再到這個世間來,乘願再來,你也是急了要成就而已。那你在這裏所遇到的這個部分,你完全自己可以消解,所以你在看公案看到,佛的那個什麼……那個手腳斷了爲什麼會自然再恢複,因爲他是在性起法界,不在緣起法界。現在你是在緣起法界,你不要拿一條腿去做金華火腿,然後就想要再長一只出來,那金華火腿跟你要就好了。對不對?不是,因爲你做不到,因爲你是把色身留這裏,業力寄在緣起法界,你不是最後身完了以後過去的。因爲你到了性起法界以後,再到這個世間來還是來投胎,因爲你還有很多業緣未了,那個時候叫乘願再來。知道嗎?那叫乘願再來,那個時候來就無災無難了,因爲你主要在性起法界裏,你還是急著成就,這是最主要的地方,這叫羅漢解脫了。
佛解脫的時候不是,他在這個地方,會跟業力的部分起很大的互動,同時你再乘願來到這個世間,你也是個所謂大全示現的菩薩,雍容華貴,是這種狀況來的,所以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再看法界的部分,再看世間的這個部分,它兩者是同時並行的。不可能說你分段生死結束以後,進入法界了,你就這邊就完全沒有了,不可能的。你還會乘願再來,隨著那個因緣跟業力你會再過來。也就是這個狀況你的這個到最後,菩薩交融,生命因素開始交融以後的那種解脫,甚深廣大!關鍵是在這裏。因爲你結的緣很廣、很廣,叫作得佛解脫甚深廣大。他是這樣看的,不是用想的。
阿羅漢知八萬劫生死,佛呢,佛知不思議劫生死。不是,不是只有語言文字這樣。語言文字講是這樣講沒錯,可是你要知道他境界是怎麼來的。我們在修行你從因地要走正路,關鍵是在這地方。而我們經常把它搞得太複雜。什麼複雜,是因爲你用意識形態,用意識形態把人家弄成太單薄了。然後都是你自己的意識,意識流在做自我解釋。那就通通都是噪聲,不是真實的佛法,所以真實的佛法一定回到你的行法上面,從因地怎麼去進行。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