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你要是不好好去摸索,跟我無關。你要真的在摸索這個東西,還會下地獄?我跟你保證,絕對從地獄把你拖出來。就看你了,你要在這裏光學知識,我講這個你也講這個,我講生命觀境,你也講生命觀境,我講橫出叁界,你也橫出叁界,那沒有用,你講這些語言文字都沒用。我不是要你學這個,我要你學的是自己去架設你自己的一套心靈方程式,知道嗎?不要通通入定了。
所以說這些菩薩們,他們到達這樣的層次,他本來就是“辯才如海,廣大無盡”,不管你哪種衆生,天上人間、鬼神道、地獄裏,他都有辦法。要不然你看六道輪回圖裏,爲什麼六道都有佛?這個才叫作辯才廣大。這是這一句裏要跟各位談,我們就要把你背後的那個部分給你弄出來。讓你知道止于至善的這種生命境界。這種佛的境界裏他在做什麼?那個生命永恒,恒動,怎麼動?這樣動。辯才在攝受衆生,這樣你知道了。那我們要告訴你,在這個境界裏,在這個層面裏頭,這辯才是怎麼發揮的?我們現在很多,一張嘴巴滴滴答答……他好像佛法都懂的,那不是辯才,那個叫七嘴八舌,知道嗎,七嘴八舌,胡說八道。這個辯才是我們昨天講的。
所有的衆生那個叁個Type,ABC叁個Type,無量無邊的Type,他們都把業力寄于緣起法界裏,而這些菩薩們都在性起法界中,這個性起法界的願力,跟緣起法界的業力一相應的時候,他們就開始産生交融。這個業力怎麼樣會起作用?是因爲你的色身在娑婆,以往所造的種種業,現在緣到了,好了,緣到了就找業力相應,你有因,可是你的緣到了,你的因卻跑到緣起法界去了,那麼本來要你的命,現在你這個部分已經交給緣起法界了,所以這個要命的東西就開始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時候菩薩的願力就相應了。
你有沒有可能去造那一種沒有一個菩薩發願的,有沒有?有,只有一個,該死。該死的話,菩薩不跟你相應,因爲你這個該死的,菩薩不會把該死的再把你救活,再把你救活那大家都長壽了,都不死之人了,所以該死的就不會相應。沒有一個菩薩會發願說把該死的人救活,你知道嗎?你的世緣已盡,那你就走吧。但是你要知道到那個時候,你假如業力是在法界,而這個業力一起,是該死的時候,那就是華嚴上面講的那句話“張大教網,下生死海,濾人天龍,至涅槃岸”。你是人天龍,大教網就把你撈起來,放在涅槃岸那邊。知道嗎?不會放在生死岸這邊。
我告訴你一句話都沒有,所以我們跟你講,真修行不會七嘴八舌,在那邊七嘴八舌幹什麼,動不動就愛現佛教名相,那不是真修行。碰到人就愛講佛法,初學剛學一點的才會。初學的人,對于佛教名詞懂一點,沒有找一個替死鬼來給他念一念,他很難過,有沒有?初學的人愛講,是指這一種,這個是好現象,初學的。假如老參了還是這一種,那已經變老油條了,臭油渣,再講也那些,那就沒用了,不能成就。
所以真修行到了這個程度,所謂老參的人通常都不講,他重點是在散發他的氣質,把他的氣質散發出來。你看這些藝術家也一樣,剛學會畫的人很愛講畫,怎麼畫怎麼畫一大堆理論,那些老畫家都不講,他坐在那邊聽人家講,他就像一幅畫,他把氣質散發出來嘛。你老參還那麼愛在那邊七嘴八舌,那一定沒進入狀況,他只是在炫耀或者是找位置,只是這樣而已,這個都不恰當。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他的辯才不是你的辯才,你是七嘴八舌,人家這辯才是從性起法界去攝受、教化、降伏緣起法界的那些業力,知道嗎?所以跟你想象的,雖然語言文字這樣講,但不是你想象的那些東西,是完全不同的。這叫作法身慧命的最高境界。誰說裏面要講什麼?
今天你想想看,一個美國人,他只會美國式英文,然後他發了願、發了心、定了位,把業力交給法界,我請問你,中國的阿彌陀佛怎麼跟他溝通?他不是用語言哪,知道嗎?他是生命的那個本質在互動,你還以爲用語言講。以後我告訴你們,有人愛跟你講佛法,你就叫他用英文講,看他會不會講,全死在那裏。他只要愛說佛教術語的人,你跟他講,叫他用英語翻譯,他一定就當下死,他不會翻。因爲他不會用他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你就要知道你既然是個老修行,你到這個地方,你就應該用你的法身——法身的語言是一種氣質,是一種磁場,是一種品味,它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到這個地方,你才能夠進入狀況。你要不到這裏根本不算,不能夠說你的語言不對,語言是不會錯,語言是很客觀、很中性,但是你用的語言太生澀,太粗糙,好多內在心境無法表達,所以才有那一句無聲勝有聲。對不對?爲什麼無聲會勝有聲?你假如不到那有共同默契的地方,無聲就變啞巴了,哪還會勝有聲,對嗎?那就是一種態度的問題。
好,這個情境整個狀況,都跟各位講了,現在是講這些菩薩們。你要知道,菩薩是生命因素,覺醒的生命因素,這種定義講過很多次了。菩薩叫覺有情,就是菩提薩埵;什麼叫覺,覺悟;有情,你又把它變成人了,那個有情是什麼,生命因素。你這個生命因素覺醒了,就叫這個菩薩。觀世音菩薩是我們生命中的“觀世音”這個生命因素覺醒了;地藏王菩薩是我們生命中“地藏王”這個生命因素覺醒了。你有覺醒嗎?你這樣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诃薩”,意思是什麼?是我要開發我的“地藏王”這個生命因素讓它覺醒起來。你那不是,南無地藏王菩薩,眼睛一閉,有一個光頭的、很帥的一個師父拿個錫杖,他坐在狗上面,狗耳朵一個向下一個向上,它走過來了,狗不走就用錫杖敲它一下。那叫意識形態,不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因素中,都有一個“地藏王菩薩”的這個生命因素,你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就是要激發這個“地藏的生命因素”覺醒。當你有這種觀念,你在念佛號的時候,你帶著這種觀念,你要開悟就很快,很快!念佛號也是一樣,阿彌陀佛,佛是覺悟,阿彌陀是無量,阿是無,彌陀是量,那無量的覺悟,生命中很多生命因素,這些生命因素通通要覺醒。你一個都不覺醒了還通通要覺醒,太貪吃了。對不對?當然你這樣期許是可以,我發廣大願,我要讓我的所有生命因素,通通都覺醒,徹底覺醒,所以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誰,而你在念一句,就要把這種觀念過一次,念一句要過一次,你怎麼會擬人化?今天通通迷信了,通通擬人化了。阿彌陀佛就是那一個,站在那裏,手是放這樣,我怎麼知道,畫像就畫這樣。這只手要幹什麼,他的掌紋有比較美嗎,那都擬人化。每一個佛號你朝這樣解釋,你就知道了。
那麼這一種生命境界裏,在這種生命境界裏的所有生命因素,這些菩薩到這個境界裏,他的所有生命因素已經通通都展開了,不但通通都展開,而且每一個生命因素跟另外一個生命因素也通通交融了。通通交融在一起了,他不是個別獨立的,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說,個個菩薩就是每一個生命因素全部兌現的時候,每一個是一百燭光,假設我們有一百個生命因素,通通兌現是不是一萬燭光?這個意思就是一百個菩薩在一起是一萬燭光,可是就一個佛來講,他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都兌現的時候,他不是一萬燭光,他是一萬燭光的一萬平方,知道嗎,所以叫“威光赫奕”,因爲他所有的生命因素又都交融了。每交融一遍,每個生命因素都是一萬燭光,你一百個你看怎麼算?是一萬燭光的一百倍,而不是一百燭光的一百倍。所以這個東西你就不知道了,你體會不到,大腦體會不到,所以在這個地方才講“具佛功德,尊嚴可敬”。
你要不能體會這個部分,他“具佛功德”有什麼“尊嚴可敬”?你只是意識形態這樣講,意識形態,佛是最殊勝的。你今天信佛佛最殊勝,你問那些不信佛的你看看,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還不都破壞光了,對不對,通通搞掉了還怎麼?我們到正定看那個大佛殿,七佛大佛殿,民國時代垮掉了,一下雨所有泥塑的佛也通通垮掉了,哪有“具佛功德,尊嚴可敬”。物理現象一陣大雨來全融化了,才一個年度的雨量過後,七尊大佛比我們這個都大,全部不見了。那照講“具佛功德,尊嚴可敬”應該都留著吧,不是,物理現象。
他的功德可敬,是因爲生命因素純然的兌現,在那止于至善的領域裏殊勝可敬,是指這個。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說,學佛你不要擬人化,一擬人化就迷信。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好吧,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