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從因地講上去,經首是最明顯的。這個是我們提供給各位看的一個基礎。
下面再看第二句,這講一句要講到完,真的是很不容易,不過我們點到爲止。因爲他略,我當然要比他更略一點,但是每個重點我都跟你提,你要記得那個重點應該也夠了。
“于諸叁昧,具足清淨”,“叁昧”我們這裏沒談到,在《入法界品》裏有提到,有一百個叁昧。我們因爲本會也是經首,這個“于諸叁昧”我跟各位談——剛才那個地方,你在技術面裏會經過置心一處,然後會有五覺支,五覺支就是心一境性、尋、伺、喜、樂五個,這五個叫五覺支,這叫初禅特相。觸功德以後五覺支,(看開悟之路圖)這個地方就進入初禅定,初禅、二禅、叁禅、四禅,這個叫四禅,加四空定,叫四禅八定,再加一個滅盡定,一共九個,這個都要一步一步爬上去,這個叫九次第定,九個次第定。這要念好,不會念會變成九次的第定,它是九個次第定。你從這個地方一直上去,然後再下來,次第就這樣走,像爬樓梯一樣,九個次第定,叫九次第定。
那麼這個禅定的功夫再更進一步的時候,叫超越叁昧。也就是我要入定,只要來到這初禅,啵!就到這裏了,四空定,那麼我要出來的時候,也是從這個地方,啵,跳下來,有沒有?或者再從這裏呢,初禅,啵!跳出去,出定。他的入定跟出定不一定要從基礎上一個個爬上去一個個爬下來。所以到了超越叁昧要入定要出定就比較快了,那麼在次第定裏,你要入定要出定都很慢。這是超越叁昧,再進一步就叫獅子奮迅叁昧。師子奮迅叁昧就是我這個地方只要一打坐,噗,就可以到滅盡定,噗,滅盡定就出來了,什麼障礙都可以免掉。他不一定這當中要用跳躍的方法,他連跳躍都不用,直接就進去直接就出來,我要到哪個定我就進哪個定。我要到色界天去,聽說叁禅天是最舒服的地方,叁禅天,噗,你就直接到那邊去,吃飽飯再回來,那裏最好吃了。這個叫做師子奮迅,它可以降服一切的次第;超越叁昧是超越了,他還沒有降服,這是一個差別。另外一個叫獅子頻申叁昧,這個叁昧跟師子奮迅叁昧不一樣,跟超越叁昧也不一樣,主要的叁昧是這叁個,修行人的叁昧主要是這叁個次第。獅子頻申叁昧,這二十個菩薩以上的才有,其它的法身大士看得到,但不見得有。所以獅子頻申叁昧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我們一般來講,唯佛與佛始能知之。獅子頻申叁昧的狀況就是:他不在定中,卻恒在定中。
從師子奮迅叁昧以後的這種大定,我們叫大定,他是在生活中入定的。他煮飯也能入定,煮飯入定不是說我煮一煮頭就栽進鍋裏,不是那個入定。就是他在生活中其實是在定中,他的定是在動中的定。一般很多人講他在動中的定,那個都是吹牛定,吹牛。真正的動中定是獅子頻申叁昧,他在生活中也在定中,所有——他即使睡覺也在定中,在運動也在定中,懂嗎?這個才叫獅子頻申叁昧,它能夠出無量的眷屬叁昧。佛是因爲在這種狀況中,所以你放心,佛即使化身來到這個世間,你在法界裏頭的業力跟他的願力相應的時候,他的法身一樣跟你相應,他這裏的生活不受影響,這個不是你大腦所能想象的。那這個獅子頻申叁昧裏頭,它有好多好多的眷屬叁昧,經文裏列了一百個叁昧。這個地方所講的“于諸叁昧”,是指這一百個叁昧,知道嗎?這一百個叁昧,當然經文是講一百個,實際上不止,無量無邊。
“具足清淨”,這個具足清淨,我們大概是想,這個叁昧起作用的時候,大概像那水晶一樣透明,裏面沒有氣泡,沒有雜質,是指這個。你的“清淨”概念大概是這樣,他這個“具足清淨”的意思不止這種東西。他講這一百個叁昧,當然按照經文講一百個叁昧,是指獅子頻申叁昧的這個爲主的叁昧裏所有的叁昧都能起作用。那麼跟我們相應的那個叁昧力的作用,是指這一百個叁昧。
譬如,我舉個例子,你造了業,前輩子不知道怎麼造了業,人家要學佛你想辦法使人家退心,或者轉變,那就造了障道的業。像我那同學要出家,我就拼命把他抓回家,結果換我出家,出家就有問題了,這裏面就出問題了,因爲你障人家道嘛,他到現在還找不到善女人可以結婚,叫他出家又不願意出家了,他本來是比我早要出家,搞到最後我出家了他還沒有出家。那你就障了道,障了道你本身裏頭也會有困難。
好,那麼當你把生命,我不是說我,是說你,你的業力寄在緣起法界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來啦,當你障人家的道,你現在又要精進修道的時候,那你問題就來了,你會跨不過去,因爲你有障道的因緣,你色身在這裏修道你一定跨不過去,那個障礙在那裏。尤其當那個業障現前的時候,那就來了,那釋迦牟尼佛典型的故事就來了:“是法因緣生,是法因緣滅”,下面兩句沒了,他爲了這兩句呢,怎麼辦呢,有沒有人要教我?我願布施我的頭、我的手、我的腳給他。羅刹來,你講的算嗎?算,自己拿一條金華火腿,對不對?給你做金華火腿,那個羅刹抱著腿就跑。他也不知道,然後他說,我真的業障大,趕快拜。結果在拜忏在哭的時候又一個夜叉來了,你要幹嘛?那一句我有,你說什麼,手、胳臂拿下來了,這個又拿去做火腿了,又跑掉了。他就在那個時候昏迷,業障啊,對不對?你要求道兩句話都得不到。空中有聲報曰:“是法因緣生,是法因緣滅,生滅滅已,寂滅爲樂。”哇,他得了,你是誰?他說我是東方去此叁十二億恒河沙國土外,叫什麼佛我忘了,你爲什麼要告訴我?因爲你要求這個法,我就給你這個法。那爲什麼?因爲他業力在法界,跟這個佛的願力相應。所以這個叫空中,因爲在那個空性中,法界的空性中跟你相應。我們當然“虛空中有聲曰”。你怎麼都沒有,怎麼都是他,因爲他寫空中,你就只好是天空中的聲音,不是,那是法界裏空性,那個法界裏他相應的顯相在這邊娑婆的世間。人是這樣講,其實那個是法界的因緣,不是你這邊的因緣。你這邊算什麼,知道嗎?這公案你根本就看不懂,你不修行你怎麼看得懂。這一種變化就是一種叁昧。
初學求道的狀況,定位是以求法爲第一要務,其它不重要,要頭要手要腿通通可以給,那不重要,你管他拿去當火腿,跟你沒關系,你給了就不是你的,對不對?你說被騙怎麼辦?被騙就被騙了,因爲前輩子你騙人家你不講,對不對?你只在意你這輩子被騙,你前輩子不騙人家,你這輩子不會被騙的,你要記得這一點。當年杜順,杜順知道嗎?我們老祖師,華嚴初祖杜順和尚,他有天進長安城,碰到小沙彌在那邊玩,他跟他講不要造業,他說怎麼造,他說我就是不造業,不信我的鞋子你挂在城牆,叁個月後回來,鞋子還在那裏。小沙彌就問他說爲什麼會這樣,因爲我生生世世以來不犯盜戒,因爲我不犯,我既不犯我的東西人家就不會拿走,他再拿回來穿。我們呢,一鎖再鎖保險再那個,還是不見了,沒有人偷,結果火災燒掉了。我們犯的太多的這些業,對不對?你知道在你生命中的各方面所造的業要轉換,不同的業轉換有不同的叁昧力。
你現在真的修行,要叫你修叁昧力你也修不來。“師父有什麼叁昧力可以轉變我身體的病?”沒有那一種,唯一的就是你自己定位。定位,菩薩事業上定位,盡形壽去做,打死不跑,直到死爲止,盡形壽,你能不能?萬一我要改,怎麼辦?你都還沒有開始就想要改,怎麼能盡形壽?你去做,做了我就不管了,管他改不改,反正做到底就對了,那其它的障礙你才能克服,否則一般的小障礙一來,你怎麼辦呢,這就是修行啊。叁昧力是透過這樣子在培養的,哪一個叁昧力你不管,透過這樣你的禅定會增加,因爲你本來就在修。然後因爲定位以後,你會把那些噪聲放下,意識流放下,概念包放下,很快你就回到淨識來,那工程面的修行開始了,同樣技術面的修行你也啓動了,然後菩薩事業又推動了,你怎麼不很快就把業力交給法界呢?這個就是我們修行人的一個基本要領。講的很清楚,你就不願做,就兩個眼睛瞪著我。
一定要去做,修行不難,這個都很好進行的,現在難的是什麼?吵架、計較,我要做什麼師父不給我做,我要幹什麼不給我幹。你要幹什麼,你又不會幹,弄什麼,愛吵架,這個叫做心眼太小。你做好,像我們衆法法師,他一般人來講他層次最低,但耐著性子調整,沈著,欺負我的我就忍下來,調、調、調……現在幾年了,也快十年了,他已經轉變了。我跟你講,他再來就算不算成就,以他現在的進步來講都是天上的天王,知道嗎?那他再努力一定成就,這就是他能夠守住自己一些妄想心、計較心,那些通通要放下,已經來到淨識了。只要來到淨識的人,通常一般沒有修行會停在淨識的人都是天上人間來來往往的人,知道嗎?他現在從那個很重的業障已經調整到淨識來,我告訴你,下輩子天上你都看不到的那個地方,他都到那裏去了。那他再繼續精進,出叁界還有大福報,你知道嗎,不但出叁界還有大福報。這個就是修行,看你了,不是看我,眼睛長著不是看我,要看你自己,怎麼發願,怎麼前進,絕對每個人都做得到。好,今天我們跟各位講到這裏。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一集》全文閱讀結束。